1992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为了母亲河的欢颜
思思
过午的太阳在走。千万束光环投入河堰西边的一碧汪洋,风过,跃动历历光练,斑粼闪闪。数月来,截流在这里的洹河水,随着分流闸的闭合,像一群躁动不安的蛟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腾奔的那一瞬间。此刻,轻笼在氤氲大气中的沙滩、河流、蓝天、白云、树、草均轻屏呼吸,和堤岸上的人群一起焦灼等待……
一串礼炮嘶响了气流,大地仿佛震动了一下,一道白练飞瀑落向流量2300立方米/秒的新河道,两岸人群欢腾了!对于古城安阳50万市民来说,1992年4月13日下午3时,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年多来,江泽民同志一直关心的洹河治理工程部分竣工,新河道通水了!
洹水,卷着泡沫,叠着浪花,荡荡东去……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不知多少年前,这条河流就滋润着这方土地。她流经古城,就像慈爱的母亲怀抱着自己的儿女。在环绕古城后,向东北流入渭水。她曾孕育了几千年前晚商王朝举世瞩目的人类灿烂文明——甲骨文字、青铜器。安阳小屯殷墟是中外历史学家向往的圣地。
母亲河也有她深重的哀痛和苦难。
多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河床淤塞,河水污染。河道泄洪能力只有1000立方米/秒。解放前后的百年间,几历洪峰,母亲河的躯体被痛楚地肢裂,洪水吞没沿岸工厂、村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昔日碧浪细细、鱼虾嬉戏,曾给过古城人无数欢乐的母亲河被污染了,鱼虾绝迹,泛着污浊的泡沫,昼夜鸣咽着……
治理洹河,给母亲河以欢颜,是50万古城人民的心愿。
1991年2月5日,江泽民同志到安阳视察,看到洹河,他说,城市有一条河是很难得的,搞得好,不仅可以解决部分用水问题,还可以美化城市,调节气候,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定要把安阳河治理好!
这是一股多么强劲的东风,古城沸腾了!
1991年4月25日,母亲河畔奏响了一支军民共建的颂歌。驻军部队6天时间完成5万土方工程。全市总动员,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10天时间参加义务劳动11万人次。为修复母亲河,社会集资(含个人捐款)300多万元。
工地上,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街道居民大娘大伯自发组织起来熬绿豆汤,一口口大锅,滚沸一片香醇,润透了建设者们的心。一位老大娘,把一篮鸡蛋连同一位母亲的慈情送到工地部队伙房。小学生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来面包、汽水。艺术家把甜美的歌声送到工地……
对家乡的爱,是流漾在每个人心灵上的歌。
裁弯取直段一片高地上有一个村庄——郭家湾村。拓宽河道,需要部分村民搬迁。搬迁历来是工程难奏的序曲。指挥部的同志咬咬牙,预计一个月堡垒户能拆清。没想到,3天时间,仅仅3天时间,37户村民全部搬清。一位叫杨振生的老汉,刚落成4间新房,准备和老伴安度晚年,墙没干透,叫搬,老汉怔了,老伴哭了。但他们说:这是政府的大事情,咱不能耽搁。老两口噙着泪指使儿子们拆房……
我们有多么好的人民!
茫茫洹水,流淌着古城人民的一腔深情。新河细浪欢歌,滔滔东流……然而,意外情况发生了,正在施工的公园桥围堰进水……
洹河综合治理蓝图中,不仅包含提高河道行洪能力,还包含河滨美化和水质净化工程。大管径的北岸污水截流工程正在进行。美化工程中的洹水公园桥和下游的东风桥正在施工,建设者们日夜兼程,在抢夺汛期前的时间。围堰进水,将影响已是掐着分秒计算的工期。
一切都是在瞬间,没有指挥者的命令,市建二公司的干部职工、林县民工,已纷纷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人墙、草袋,一场无声的战斗在展开。春水是冰冷的,但建设者们的血是沸腾的……
与此同时,下游东风桥工地的建设者们正紧张地进行河底中心墩基础施工。
东风桥亦是洹河的一个景观,它是一座拉锁式异型拱桥、整体造型如一只喙吻绿水,翱翔蓝天的天鹅巨塑。它将分流承载古城日益发达的南北交通,并与公园桥之间依闸坝形成一个300多亩水面的内湖。湖光桥影,与两岸花容柳姿、文化风光相辉映,自是一处很美的景致。为了这个美丽的现实,市政工程队和省建七公司的建设者们,克服施工技术难度高,河底地质情况复杂等诸多困难,昼夜奋战,兴建东风桥。负责技术施工的朱积垒工程师,自开工3个月来,没睡过安稳觉。质量,百年大计啊!他顶着半头白发,日夜战斗在工地……
洹河孕育了古城灿烂的古代文明,亦必将孕育灿烂的现代文明。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日报》社)


第8版(副刊)
专栏:

碧血长江流不尽
——新闻摄影集《历史的踪影》读后
李翼振
著名新闻摄影家邹健东同志编的《历史的踪影》最近出版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李先念同志生前为之题词:“光辉的历程,历史的见证”。这本影集难能可贵地收集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和张爱萍同志等在战火纷飞年代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邹健东本人是1937年春入党,1938年春参加新四军,现已年逾古稀的老战士。他从多年搜集、拍摄和珍藏的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大量照片中,精选300多幅,编成这册摄影集。翻阅影集,深感摄影家们当年在深入战斗生活中所摄取的历史图片,何等宝贵。翻阅影集,如同温习英雄史诗,引起人们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激情。
卢沟桥一声炮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方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新编第四军英勇战斗在抗日前线和敌人后方。影集《大江南北燃起抗日烽火》部分,再现了这支英雄部队在祖国危亡关头,冒着敌人的炮火奔向战场,不惜牺牲,奋勇杀敌的战斗生活情景。叶挺将军是位骁勇善战的赫赫名将,同时他又是才华横溢的摄影艺术爱好者。他拍摄的《日军轰炸后的城镇》、《无家可归的孤儿》、《宁作沙场鬼,勿作亡国奴》等真情实景,激起人们对敌寇的无比仇恨,令人热血沸腾。
张爱萍当年就是一位文才武略的青年将领。他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前后,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照相机从不离身,戎马倥偬中拍摄了《吹响了抗日的军号》(见左图)、《向敌后突击》、《新四军在大反攻中》、《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等许多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新四军部队屡建奇功,不断成长壮大的业绩。
在抗日战争险恶环境下,新四军军部仅有的一位摄影工作者田经纬,克服艰难困苦,拍录了新四军丰富多彩的战地生活图片资料。可恨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发动“皖南事变”,田经纬不幸被俘牺牲,全部资料遭毁。现在,影集收入的少量别人为他保存的照片,是他用生命和热血拍摄下来的。
《解放的旗帜高高飘扬》是影集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这时,邹健东已作为专职摄影记者,南征北战,出色地完成了军事新闻摄影任务。华东解放军参加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大战以及横渡长江的胜利作战,都有邹健东跟随战友们转战苏、鲁、豫、皖战场的足迹和优秀作品。
在淮海前线,摄影工作者陆仁生、郝世保等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天安门上升起五星红旗》是影集的最后部分。我们从摄影记者在建国初期拍摄的照片中看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与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血肉联系;看到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黄炎培,妇女界杰出人物宋庆龄、何香凝,以及文化界齐白石、叶圣陶和科技界李四光、吴有训等栩栩如生的形象。


第8版(副刊)
专栏:

吹响了抗战的军号
 张爱萍摄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侗寨修路女·吴传刚·
汽车,在侗寨的崇山峻岭中奔驰;歌声,从侗寨的白云深处飘出——山路长来山路险,爬上山路像登天,修路女人蒲学仙,不辞辛劳二十年,修出如今宽广路,山里山外紧相连。蒲学仙,侗寨修路女,她的名字随悠扬的歌声,飘出十里八寨,飘出了闭塞落后的侗乡。侗乡的山山水水,到处传诵着她为发展侗乡的交通建设,艰苦修路20年的动人事迹。
20多年前,她嫁到峰峦叠嶂的米贝乡,那时她只有19岁。照常人说来,她不会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她只会想到新娘的幸福,夫妻的情趣。可当她攀援刀劈斧削的“竹尖坡”,翻越悬崖陡峭的“鹅么岩”,横过沟壑深幽的“鸟崇岭”,去到那云缠雾绕的竹坡村时,面对侗乡“行路难”的艰辛,她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开凿出一条坦荡的公路,彻底改变“爬上山路像登天”的面貌。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了不可阻挡的年年月月,月月年年的修路生涯。她爬峻岭,跨山涧,越沟壑,踏遍了侗寨的山山水水,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多少次被荆棘划得手脚血迹斑斑……从山下有公路的富家冲到竹坡村,她打下数以万计的路桩,用她的智慧和真诚,设计出心中满意的路线。
她决计要修一条好路,可人家不肯修,说:“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祖祖辈辈都没想过”。但她不怕讽言冷语,下决心要把路修成。“愚公能移山,难道我修不好一条路?!”她一定要用行动显示她的毅力。
前些年出集体工时,她白天挣工分,收工后和节假日就抓紧修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她同丈夫“约法三章”:承包田土及家务专由丈夫承担,她只专心修路。就是三月三,六月六,山里人玩山赶场的日子,她也扑在修路上。慢慢地,她的行动感动了丈夫,他也来搬石头,挖路基了。
东方刚发白,人们还在酣睡中,她就带着锄头、扁担、筲箕走进了濛濛晨雾里;夜幕降临了,长长的木皮火把在她手中,随着脚步的节奏上下飞舞,熊熊燃烧。火光中,滴滴汗珠在她的脸颊上闪烁。潇洒的秀发不属于她,飘飞的裙裾不属于她。属于她的是凿石、挖土,竹坡村的山和水,生死相恋的悬崖陡壁!她那压着重担的双肩肿了又消,消了又肿;她那沾满泥土的双手,茧长疤了又褪,褪了又长。
雨,唰唰地下着,村庄、竹林、小路都笼罩在茫茫的雨帘里。山风夹着雷雨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山路上,泥泞没过脚背;筲箕里,沉重的山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仍不肯歇息,汗水和着雨水,从她的身上,从她的斗笠上滚落,带着她女性的氤氲,带着她坚韧的毅力。
她顽强的毅力,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纯朴的山民。原来吹冷风的人吹热风了,原来挖苦她的人支持她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那些从山外来山里烧炭的汉子们,也想方设法弄来炸药,凿石放炮,除掉“拦路虎”,与她同修宽广路……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历经20多个春秋,路,终于修通了。她所在的竹坡村,不再是几千年的封闭史了。
从此,一条宽广的公路,把落后闭塞的侗乡,与改革开放的外部世界紧紧相连;从此,一个侗寨修路女的动人故事,从侗乡向广阔的世界流传……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地区经委)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郭志刚的专著《中国现代小说论稿》最近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十年来关于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研究论文,反映了作者学术思想演变的轨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又一成果。 (王 闻)
△高明远著《神州名泉印谱》一书最近由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篆印150余方,在遵循传统篆刻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同时,该书撰写了有关中国印章石料鉴赏和选购方面的知识。 (王 闻)
△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四川美院和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冯建吴书画回顾展》日前在京举行,共展出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100余件。冯建吴是四川仁寿县人,1989年去世。早年曾创办东方美专。解放后历任四川美院教授、书协四川分会副主席等职。 (美)


第8版(副刊)
专栏:

书法
刘佑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