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陇东栽树人
高凯
陇东人爱栽树。
世界上黄土沉积最深厚的地方在陇之东,这便是托举着庆阳革命老区的陇东黄土高原。庆阳人最骄傲、最依恋的也是脚下这块黄土。几辈辈了,黄土凿窑、黄土打墙、黄土筑房,就连生儿育女、烘着一个又一个彩色梦的炕,也是黄土垒就。但是,一色黄的塬、沟、川、峁、墚、畔,毕竟太单调了。于是,一个绿色的梦便在陇东人的心里郁郁葱葱地蔓延着,这便是栽树。深入陇东,你会发现人和树紧紧相依在一起:人走到哪,树跟到哪;人住在哪,树围在哪;人殁在哪,树也守在哪,一片深情。
有一个人,在这绿树丛中,闪出了自己结实、刚健的身影。
他因带领群众开发荒山荒沟,提出并营造“绿色工程”而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称赞。他便是陇东黄土高原东北边的合水县县委书记——刘全保。
合水县地处子午岭山地丘陵区,经济一直比较落后,为老区贫困县之一。1989年,面对着大片大块的荒山荒沟,刘全保在心里拨起了算盘珠子:全县有129万亩这样的荒弃土地,其中宜林宜果的54万亩,这可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啊!
“要想富,快栽树,开荒20年,人均果品收入超千元!”县委、县政府发出了总动员令。
两年多啦,这“绿色工程”效益如何呢?
在刘全保的示范点——吉岘乡罗家畔村林场,我陶醉了——一阵阵格外清爽的风,扯着我的衣襟,将我领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一个从塬上伸出来的不小的黄土峁,将我们安放在绿山的怀抱,如置身画中!昔日光秃的土地里,已栽上了各种果树,郁郁葱葱;树下也不闲着,站着玉米,躺着西瓜,铺着胡麻。听林场的承包人讲,这些东西,今年少说也能挣一万元,而像这样的乡村林场全县已有103个。
一天下来,走了几个林场,我信了,服了:真真实实的一个绿色企业!合水人栽树,已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境界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不是单调的,是多彩的!
一位陇东诗人形容树根:“像手/终生伸入泥土/牢牢抓着希望”。刘全保就是这样一棵树,他看到了希望,他的根便是这种姿态。合水人民就是这样的树林。他们绿色的希望深深地扎下了根,并将造福后代!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地区陇东报社)


第8版(副刊)
专栏:

体现党同鲁迅亲密关系的重要文献
——读张闻天、周恩来给冯雪峰的信
程中原
笔者在历史档案中发现的1936年7月6日张闻天、周恩来给冯雪峰的信,是体现党同鲁迅亲密关系的重要文献。
冯雪峰时在上海。他是1936年4月由当时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和周恩来直接派往上海的中央特派员。张闻天、周恩来身在陕北,在信中表示了对鲁迅(以及茅盾)深切的思念之情:“你的老师与沈兄好吗?念甚。”对鲁迅给党中央领导人“送的东西”,“虽是因为交通的关系尚未收到”,但表示“我们大家都很感激”;对鲁迅(以及茅盾)“为抗日救国的努力”,表示“我们都很钦佩”,要冯雪峰“转致我们的敬意”。信中还表示党对鲁迅的充分信任,说“对于你老师的任何怀疑,我们都是不相信的”,要冯雪峰转告鲁迅:“请他也不要为一些轻薄的议论,而发气。”真是情真意切,质朴感人。在鲁迅晚年,由党中央领导人这样径直地表示对鲁迅的感激、钦佩、信任与关切之情的文字材料,以前还没有发现过,这是第一次。在1936年2月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的时候,鲁迅即写信庆贺,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1936年6月9日鲁迅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又表示:“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张闻天、周恩来的信可以看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鲁迅的一个热情真诚的回答。
这封信的重要历史价值,还在于对反倾向斗争的及时、正确的指导。张闻天、周恩来在信中指示冯雪峰:“同一切关门主义做坚决的斗争。”指出“这种关门主义倾向,就是在一些左倾的刊物中也还是时常表现的”,望他“严密注意”。联系上引要冯雪峰转告鲁迅的那些话,张闻天、周恩来信中说“关门主义在目前确是一种罪恶,常常演着同内奸同样的作用”,显然不仅是泛论,而且是同当时鲁迅的境遇联系起来思考得出的认识。因为鲁迅为之“发气”的“一些轻薄的议论”,以至对于鲁迅的“怀疑”,大多来自党内和左翼,而关门主义在那时的极端的表现,质言之,正是对赞成并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鲁迅关门。只要读一读鲁迅五、六月间在重病中写的那些书信与文章,说关门主义是一种罪恶,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当然,说“常常演着同内奸同样的作用”,是就其客观影响的严重性而言之。张闻天、周恩来在信中对同关门主义作斗争的性质和方法说得很明确:“但这些人同内奸是不同的,解决的方法也完全不同。解释还是第一。”
陕北与上海之间,相隔数千里之遥,可是这封重要信件却真是“关山渡若飞”,没有几天就到了冯雪峰手里。历史的机缘是: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于1936年7月5日到安塞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汇报、请示。张学良要刘鼎会议一开完就到南京、上海找他。所以这信是在7月6日“刘兄即刻要走”时写的。刘兄也就在当天启程东行了。
此后的事实说明,鲁迅对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理解更加深刻,冯雪峰也是努力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的。1936年8月,鲁迅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长信。他说,“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的论争,鲁迅主张“这两个口号的并存”。而文艺家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鲁迅以为“是无条件的,只要他不是汉奸,愿意或赞成抗日,则不论叫哥哥妹妹,之乎者也,或鸳鸯蝴蝶都无妨。”在茅盾、郭沫若等的支持下,从6月起出现的“两个口号”的激烈论争基本上得到遏制,促成了1936年10月1日有广泛代表性的各方面的作家21人签名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的发表。冯雪峰也用吕克玉的笔名写了《对于文学运动几个问题的意见》。这封信对于鲁迅最后三个多月的生活与战斗在精神上的积极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重读一下冯雪峰写于50年代初的《回忆鲁迅·一九三六年》,就不难看出,鲁迅逝世前几个月中精神上的快乐和开朗,他的乐观的信心和不时涌出的高昂的情绪,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是:党对鲁迅的信任和敬重,鲁迅对党的了解和信心。而冯雪峰,在这历史大变动的年代,在党和鲁迅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


第8版(副刊)
专栏:

万竹奋角 山灯花放
——郭味蕖故居陈列馆观后
王春立
春风和煦,扬花飞絮。应邀参加郭味蕖故居开馆典礼,4月中旬我来到了潍坊市。
郭味蕖是我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他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独辟蹊径,下笔成珍,著述丰厚,桃李争春,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郭味蕖先生(1908年—1971年)出身于书香世家。青年时期考入上海艺专西洋画系学习油画,毕业后旋即考入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班,系统地研究中国画史论以及临摹宫内所藏历代名作。1951年经徐悲鸿先生介绍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等部门和其它单位从事研究工作,1961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主任。在他一生中最后十年,虽经历坎坷,但在创作上成绩斐然,堪称一代宗师。
故居陈列馆坐落在城西市区。雅号疏园。进入灰瓦白墙的院门,是两进五间的南北两个院落。正屋中央悬挂着白石老人以遒劲的笔力篆写的匾额《知鱼堂》。西侧是居室。东侧为生平介绍陈列;其中有郭沫若赠给味蕖先生的八言联句:“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院中西边的小茅草房名曰竹屋,原是先生亲手盖的小画室。在小画室前黑色花岗岩座上,立有钱绍武教授为郭先生所塑的半身肖像。庭院中竹青花妍、树枝繁茂,多为画家生前所植。穿过北屋,南院西侧有荷塘,池边紫荆、迎春多姿婀娜。南屋五间为展室,展出画家代表作品数十幅。东屋陈列着国内书画界为故居陈列馆的建立所馈赠的书画。
郭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曾出版《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料》、《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等专著以及上百万字的研究文章。他在深入研究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并在创作实践中运用了“花鸟与山水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在画面的形式构成以及如何用线上,颇有新意。是五六十年代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南下大军”之忧
刘海起
日前,因公赴穗,未料,下榻的某地处偏僻的招待所,一向冷落,如今竟然爆满,连加床都已出手。所长叫苦不迭地告知:近来,粤省穗城比广交会时还要热闹,机关、企事业单位简直应接不暇。再问为何?答:参观、学习、考察、咨询。据说,一些单位为了应急,特组织两套接待班子,一套负责陆地,一套负责空中,大小汽车倾城出动,整日穿梭在车站、机场与单位三点之间。客到主忙。客方下榻,立即派相应干部前往“接风”。“接风”因级别不同,自有不同内容。
诚然,作为改革开放的再起龙头,的确值得借鉴。但,似乎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形式主义之害。该办的事,当然要办,不过,总得从实际情况出发吧。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九十年代,广播、电视、报刊、电讯、通信,作为信息的不同载体,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大量信息。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何患隔夜消息与迟到新闻。只要你善于利用信息载体,又有什么经验不能交流,有什么信息不能传递,非得都亲往“西天取经”?


第8版(副刊)
专栏:

请向鲁迅转致我们的敬意*
(一九三六年七月六日)
张闻天 周恩来李兄[1]:
前后来的三信,收到,快慰之至。
……
反对走私,也是我们目前开展群众的抗日运动(要发动广大市民参加),为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关键。望用一切力量,组织这一运动使之成为群众的运动。同一切关门主义做坚决斗争。这种关门主义倾向,就是在一些左倾的刊物中也还是时常表现的。望严密注意。
关门主义在目前确是一种罪恶,常常演着同内奸同样的作用。但这些人同内奸是不同的,解决的方法也完全不同。解释还是第一。你对周君所用的方法是对的。
你的老师[2]与沈兄[3]好吗?念甚。你老师送的东西虽是因为交通的关系尚未收到,但我们大家都很感激。他们为抗日救国的努力,我们都很钦佩。希望你转致我们的敬意。对于你老师的任何怀疑,我们都是不相信的。请他也不要为一些轻薄的议论,而发气。
因为刘兄[4]即刻要走,简单的写了一点。一切具体问题由刘兄转达。
洛恩[5]
七月六日
*这是张闻天、周恩来1936年7月6日给冯雪峰信的节录,标题是注释者加的。
注释:
[1]李兄:冯雪峰化名李允生,故称李兄。
[2]你的老师:指鲁迅。
[3]沈兄:指沈雁冰(茅盾)。
[4]刘兄:指刘鼎,原名阚尊民,1903年生,四川南溪人。当时是中共驻东北军代表。
[5]洛恩:张闻天、周恩来。洛即洛甫,张闻天党内通用的别名。


第8版(副刊)
专栏:

月上 [中国画]  郭味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