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德法英在解决南难民问题上分歧严重
新华社记者 张征东
前南斯拉夫战乱受害者人道主义援助国际会议于二十九日在日内瓦召开。由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和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联合倡议召开的这次会议,目的是要动员国际上一切力量共同援助和解决南斯拉夫难民问题。这表明,西欧国家由于援助南难民问题上分歧严重,不得不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立场。
南斯拉夫内战自去年六月底爆发以来,因战火仍连绵不断,难以平息,给前南斯拉夫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难民总数已突破二百万大关。
难民潮高涨不已,把欧洲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之中。面对这一情况,西欧国家已失去当初南解体时的高兴情绪,显得不知所措。由于各国对待难民的态度各异,接纳的数量不等,于是在分摊难民负担问题上互相指责。
已经接纳二十万南难民的德国认为,在南斯拉夫危机中,优先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应是难民问题。据悉,德国人在日内瓦召开的援南难民国际会议上要求欧共体组织分摊难民数量。
法国人对德国人的立场并不以为然。法国主张就近解决难民问题,即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或匈牙利安置难民。法国外长迪马前不久表示,法国“只有在万不得已、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会接纳波黑难民。
伦敦同巴黎的观点相近。英国外交部表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难民在离他们家乡尽可能近的地方安置”,英国不支持在其它欧洲国家“分配难民数额”。
此间观察家认为,在处理难民问题上的分歧反映了西欧国家,尤其是法德之间的利益冲突。
首先,在政治上各有所图。法国总统密特朗先前冒险访问萨拉热窝,并派军队打通运送救援物资的通道,意在向世人表明法国能在解决南危机中起“主导作用”;而德国人则认为,前南斯拉夫一部分是其传统的势力范围,不愿让法国人过多插手。现在,法国正向英国靠拢,支持英提议下月在伦敦召开解决南危机的国际会议。法国人认为,这样的会议不仅可以取代卡林顿主持的南各方调解会议,而且它反映了密特朗以欧共体为主导解决危机的构想,同时将收到政治和难民问题总体解决的效果。
其次,在经济上,法、英等国不愿因大量接待难民而增加自身的经济、社会负担,因而主张“就近安置”。同时,亦有因德国人率先承认前南一些共和国而想让它自食其果的味道。
看来,在南危机未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之前,西欧国家在难民问题上的分歧不会很快消除。 (据新华社日内瓦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赴柬工程兵成绩显著
我驻柬代表勉励官兵立新功
新华社金边7月30日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国驻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代表傅学章前往金边波成东机场和磅湛省斯昆镇,慰问了正在那里施工的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全体官兵。
傅学章说,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联合国驻柬临时权力机构和柬埔寨人民的好评。他勉励全体官兵在维持柬和平行动和帮助柬重建工作中再立新功。
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一行400人是于4月24日抵达柬埔寨的。目前,他们已完成了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和军用机场的整修工作,修复了金边通往西哈努克城的4号公路上的6座桥梁。


第6版(国际)
专栏:

旨在帮助实现停火和交换战俘
波黑内战三方同意成立协调委员会
据新华社伦敦7月29日电(记者王生良)波黑内战三方领导人今天结束伦敦和平会谈,同意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帮助实现停火和交换战俘,但是未能就一项长远的政治解决办法达成协议。
欧共体调解人库蒂莱罗说,协调委员会由三方派出的成员组成,由一位爱尔兰军官担任该委员会主席。该机构将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进行合作。库蒂莱罗说,这个协调机构将“尽快开始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昂纳克被送回德国
下机后被捕入狱
本报柏林七月三十日电 记者许宏治报道:前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昨天下午离开智利驻莫斯科大使馆,被俄罗斯当局用飞机送回德国。
昨晚八时许,昂纳克乘坐的飞机在柏林台格尔机场降落。他下飞机后,立即被警方送往莫阿比特监狱。当时,机场附近有一些群众举着原民德国旗示威,要求恢复昂纳克的自由。
昂纳克被指控应对在东西方冷战时期下令对企图越墙西逃的人开枪负刑事责任,柏林市司法当局于一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对他发出逮捕令。他因病于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三日被原苏联当局接到莫斯科治疗。德国方面曾多次要求苏方送回。去年八月事件后,德国再次提出引渡要求。于是俄罗斯当局于去年十二月十日下令要昂纳克在十二月十三日前离开俄罗斯。
在这种情况下,智利驻苏大使夫人于十二月十一日晚派车把昂纳克夫妇接进大使官邸。
德国与俄、智两国进行了几个月的交涉后,终于达到了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人员结束对伊农业部大楼搜查
未发现与伊武器有关文件
新华社巴格达7月29日电(记者李义昌)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对伊拉克农业部大楼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搜查后已于今天离开巴格达取道巴林前往纽约。
该小组负责人德国人比尔曼在起程前对记者说,他们已对伊拉克农业部进行了“完全和系统的”搜查,但没有发现与伊拉克武器有关的文件材料。但他又说,引起关注的一些材料可能已被转移。
随同调查的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委员会负责人埃克乌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伊拉克方面可能已将有关武器的文件转移或销毁。他说,虽然这次搜查行动没有成果,但联合国方面确信伊拉克农业部大楼内藏有与伊拉克武器系统和生产这些武器能力有关的文件。他还说,该小组将向安理会提交报告。
据报道,在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离开伊之前,伊副总理阿齐兹会见了埃克乌斯,同他就联合国核查活动进行了讨论。


第6版(国际)
专栏:

贝克会见伊反对派代表团
新华社华盛顿7月29日电美国国务卿贝克29日接见了一个由6名伊拉克反对派领导人组成的访美代表团,这是美国为向伊拉克当局施加压力而采取的又一步骤。
美国国务院在会见后发表的一项声明中称,美国永远不会信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代表团成员、库尔德族领导人塔拉巴尼在接见后说,代表团要求美国向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叛乱分子提供帮助。贝克表示“任何选择都是可能的”,但未作任何承诺。
据悉,这个由库尔德族、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还将会见美国会领导人及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呼吁前南斯拉夫冲突各方
以人民利益为重停止冲突恢复谈判
新华社日内瓦7月29日电 中国代表范国祥今天在这里表示,中国对前南斯拉夫局势深表关注,对那里武装冲突依然不止,停火协议屡屡未能持久,流血事件有增无已,人道救济频频受阻感到遗憾。
范国祥是在出席此间向前南斯拉夫战乱受害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国际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他说,中国支持会议采取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的行动,亦希望国际社会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大力推动下,在向前南斯拉夫战乱受害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作出新的、巨大的努力,但这一努力应有助于推动南各方和平解决争端。
前南斯拉夫境内爆发的这场战乱已导致200多万居民流离失所,许多地区经济建设蒙受巨大破坏,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很大损失。
范国祥表示希望,冲突各方能以人民利益为重,遵守已达成的停火协议,尽快停止武装冲突,恢复谈判,避免给交战各方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更大的损害和困难;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实现各族人民的和睦共处,早日重新走上发展经济重建国家的道路。


第6版(国际)
专栏:

援南战乱受害者国际会议结束
与会国共认捐1.145亿美元,但普遍认为人道主义行动不能代替危机的政治解决
新华社日内瓦7月29日电 (记者袁炳忠、张征东)向前南斯拉夫战乱受害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部长级国际会议今天深夜在这里结束。会议期间,与会国家为支援由前南斯拉夫战乱造成的200多万难民共认捐了1.145亿美元。
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对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十分满意”。她在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前南斯拉夫的难民危机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绪方贞子说,会议在寻求政治解决这场难民危机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使难民返回家园作为最重要的难民解决方案已被广泛接受。
难民署为解决前南斯拉夫的难民危机向会议提出的总体计划也得到了与会国的支持。根据这一计划,难民署建议建立一个政治和技术方面的国际协调机制,在预防难民出现、援助难民和遣返难民等方面总体解决南斯拉夫难民问题。
与会国代表普遍认为,人道主义行动并不能代替危机的政治解决。他们表示将为寻求政治解决方案作出努力。
这次为时一天的部长级会议结束后,由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埃利亚森主持的续会将于30日开始举行。续会将讨论解决前南斯拉夫问题的具体行动计划。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人大代表团访问马绍尔
卡布阿总统会见彭冲副委员长
诺特议长同彭冲举行工作会谈
新华社堪培拉7月30日电 马朱罗消息: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总统卡布阿今天上午在总统办公室会见了正在马绍尔访问的以彭冲副委员长为团长的中国人大代表团。
彭冲首先转达杨尚昆主席和李鹏总理对卡布阿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卡布阿对此表示感谢,并请彭冲副委员长转达他对杨尚昆主席和李鹏总理的亲切问候。
卡布阿说,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仅受到包括马绍尔群岛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而且正在日益广泛地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世界和平的保障。
彭冲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愿同马绍尔群岛共和国议会增加往来,加强合作,为把中马友好关系推向一个新水平而努力。
今天,彭冲副委员长同诺特议长和托梅因副议长举行工作会谈。
当晚,卡布阿总统、诺特议长以及部分内阁部长和议员应邀出席李钦平大使为人大代表团来访举行的答谢宴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内阁改组
萨哈夫任外交部长
新华社巴格达7月30日电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今天对内阁进行改组,任命负责外交的国务部长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为外交部长。
根据萨达姆发布的两项总统令,外交部长艾哈迈德·侯赛因改任财政部长,以取代马吉德·阿贝德·贾法尔。
萨达姆还任命前伊拉克原子能组织负责人胡曼·阿卜杜勒·哈利克为高等教育部长,以取代阿卜杜勒·拉扎克·哈希米。据报道,哈希米是因伊拉克大学最近发生骚乱而被免职的。
这是伊拉克去年11月内阁改组以来的首次重大政府改组。当时,阿里·哈桑·马吉德取代了侯赛因·卡迈勒·马吉德的国防部长职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总理同英首相会谈结束
表示将亲赴波黑制止内战
新华社伦敦7月29日电(记者王生良)南斯拉夫总理帕尼奇今天同英国首相梅杰在这里举行会谈,讨论了南斯拉夫危机问题和英国要求召开有关国际会议的计划。
帕尼奇在会谈后对记者说,他准备前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去制止那里的内战。“如果必要,我将亲自让他们开始解除武装。”
他说,在同英国首相举行的45分钟会谈中,他获得了梅杰对他的行动给予的道义上的支持。
他说,他希望他的个人和平使命能取得实际进展。一旦条件许可,他将尽快前往。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大阪高等法院裁定
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有违宪嫌疑
新华社东京7月30日电(记者刘文玉)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庭长后藤勇今天在大阪裁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具有违反日本宪法的嫌疑。
1985年8月15日(“8·15”为日本投降日),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了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同志社大学名誉教授和田洋一等人认为,“正式参拜违反了规定政教分离和信教自由的日本宪法”,并向法院对中曾根康弘起诉。
据报道,原告对这次判决感到满意。他们呼吁,日本再不能重走战争的道路。
日本共同社指出,日本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还在继续。今后这种活动很可能成为政治问题。
日本首相宫泽喜一7月8日曾表示,他今年8月15日不打算参拜靖国神社。他说:“在我迄今为止的政治生涯中,还没有正式参拜过靖国神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保宪法法院宣布
废止歧视共产党人的法律条款
据新华社索非亚7月29日电 保加利亚宪法法院29日宣布,议会通过的银行法和退休金法中有关歧视前共产党人的条款违反宪法,予以废止。
上述两个法律是不久前由占议会多数的保加利亚民主力量联盟议员提出并通过的,其中有关条款规定:近15年中在保共中央和地方领导机构任过职的人不得在现在的银行中任领导职务;在计算工龄时,不得将在保共机构中任领导职务的时间计算在内。社会党对上述条款表示坚决反对,并上告到宪法法院,要求取消这些规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和平部队进入摩冲突地区
由俄罗斯、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组成的维持和平部队二十九日开始进入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冲突地区。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由俄罗斯、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三方组成的联合监督委员会二十八日夜间达成协议,决定从二十九日起向德涅斯特河沿岸冲突地区派驻维持和平部队。维持和平部队包括俄罗斯六个营,摩尔多瓦两个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两个营。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研究中心重新开放
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研究中心被以色列军队强行关闭近四年后于二十九日重新开放。
这是以色列拉宾新内阁七月十四日就职以来对被占领土上阿拉伯人作出放宽限制的一个姿态。
这个由出席中东和会的巴勒斯坦代表团主要顾问侯赛尼管理的中心,从事巴勒斯坦问题的研究工作,其活动得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资助。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总理拉宾八月访美
以色列新总理拉宾将于八月十日至十一日访问美国。
这是拉宾发言人本—阿里二十八日晚说的。
这将是拉宾两周前取代沙米尔成为以色列新总理以后首次访美。
有报道说,拉宾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布什以及国务卿贝克和国防部长切尼举行会谈时,预计将集中讨论中东和平进程和美国为以色列吸收犹太移民提供一百亿美元贷款担保等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西方援俄计划面临难题
张德真
前不久闭幕的慕尼黑西方7国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援助俄罗斯计划,决定分阶段向俄提供总额为240亿美元的援助。俄罗斯政府当时对此表示“满意”。可是,事隔半月,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却抱怨说:“不能指望西方援助”,“不能寄希望于‘慈悲大叔’”。
据透露,西方的这项援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提供稳定卢布基金60亿美元;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贷款45亿美元;推迟偿还俄外债本金25亿美元;提供双边援助110亿美元。乍一看,计划似乎很周到,然而,轮到兑现,就不那么顺当了。就在慕尼黑会议结束后几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宣布,原定今年提供60亿美元稳定卢布的计划将推迟到明年执行,理由是当前俄罗斯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严重失控,人们对卢布失去信心。该组织说,只有在俄政府采取措施“改善宏观经济条件”之后,才能得到这笔基金。而俄罗斯有关人士则强调,只有先得到这笔基金,才能恢复人们对卢布的信心,扭转卢布贬值的趋势。这场被《纽约时报》戏称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到目前为止,俄政府从慕尼黑会议上拿到手的只有1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
西方国家在援俄问题上一向说得多,做得少。从1989年至苏联解体之前,西方国家向原苏联允诺的援助总额为615亿美元,其中兑现的数量不多,有的国家甚至分文未给。苏联解体后,西方又先后提出过新的援助计划,但几乎也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西方在援助上为何总是举步维艰呢?
这首先是同西方的援俄政策分不开的。从西方领导人的言论可以看出,西方援助的出发点,无非是为了促使俄罗斯加速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过渡,以“巩固冷战胜利成果”,但是它们又不愿意再扶植一个“强大的对手”东山再起。加之西方对当前俄罗斯国内形势、政局走向尚存疑虑,因而在援助上常常瞻前顾后。
西方国家在援俄上各有打算而又经济拮据,也是它们难于迈步的另一个原因。美国在援俄上极力抓旗帜,争主导权,但实际上自身财力不济,1991年前其援苏款项只占西方国家的8%,且布什总统提出的援俄计划须经国会两院的最终批准。德国自1989年以来向原苏联提供了350亿美元的援助,占西方援助的一半。德国之所以“独挑重担”,是为了加紧推行其“东方政策”。但德国目前承受着“消化”原东德的巨大财政负担,自称在援助上已达“极限”,要美、日多掏腰包。财力雄厚的日本一心以援俄为筹码,迫使俄罗斯在北方领土问题上作出让步。以上种种均影响了西方的援俄行动。
西方援俄计划难有进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国家为使俄罗斯未来走向符合西方利益,对援助规定了一系列先决条件。慕尼黑会议《经济宣言》明确指出,援助计划的实施需同俄罗斯实行“大规模改革计划”、加速“私有化进程”、改善“宏观经济条件”挂钩。而当前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是,上半年预算赤字比去年增加两倍,工业品价格上涨14倍。俄有关人士承认,俄“休克疗法未达到目的”,“宏观经济调节失控”。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一方面要求俄罗斯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又敦促其放开能源价格,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俄政府难以样样照办,援助款项也就难以到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