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牛皮菜
吴恭让还是结婚时回过故乡,至今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回去了。在一块当兵的老乡中,我回故乡算是回得最少。那号称“天府之国”的川中丘陵,人多地少的饥荒,谋生度日的艰难,从小就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创痕。以至从16年前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我就立下誓愿再不想回来。如今,经历了几多暑寒雨雪,我已成为一名团职校官,虽然妻子几次提议领孩子回老家看看,可我仍不愿回故乡,让伤心的往事重现眼前。
每年秋天,我在父亲留下的一分二厘地里栽种上牛皮菜。牛皮菜又叫厚皮菜,外形有点像不裹心的大白菜,个稍小,但菜帮肉厚、叶翠绿。它不择土地,不贪肥料,不怕霜冻,产量高。在青黄不接的春荒期,牛皮菜是乡下农民的救命粮。冬天里快吃光红苕的农民,家里小孩哭,圈里猪拱槽。只好成群结队到城里挑牛皮菜。牛皮菜价廉物美,农民把外层的老叶喂猪,里层的嫩叶煮红苕丝当饭。一位乡下农民曾对我讲,他发现净吃红苕肚子难受,常反酸,加上牛皮菜煮,吃了就很舒服。后来上了中学,我才明白,红苕含大量淀粉,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糖酸,而牛皮菜富碱性,两样一锅煮正好是酸碱中和,还可少放些盐。说起牛皮菜,还有一件往事至今印象很深:那是欢呼“九大”胜利闭幕那一年的腊月二十几,我正给牛皮菜上粪,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背着背篼来到地边,哀求我让她剥一些已经枯黄的牛皮菜老叶背回去过年。看那妇女满脸菜色,看她手中用手帕紧紧包裹的半斤盐巴,我鼻子一酸,竟挥起镰刀,一口气砍了两行正在疯长的小牛皮菜……
今年春节,经不住两个姐姐的再三邀请,经不住妻子的执著恳劝,我终于和妻子带着六岁的虎儿,踏上了回故乡的路。列车到了绵阳,我们换乘长途公共汽车沿着涪江蜿蜒而下。看惯了西北黄土高原的虎儿,对窗外的青山绿水格外新鲜,指这指那,小嘴不停声。公路两边,一幢幢绿竹掩映的农舍小楼鸡鸣鹅叫,一间间“上海发屋”的招牌色彩俗艳,一座座乡镇企业车进车出,一群群放学回家的娃儿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车过了射洪,“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巨大广告赫然醒目,过去作坊般的小酒厂,如今是全国闻名、产量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再往前,细流般的涪江怎么突然宽阔,变成了浩淼的大湖?天水相接间,青峦苍茫,水鸟飞翔。如镜的碧水中,成群的野鸭、水鸡、鱼鸥在嬉荡。一问,才知道下游建起了电站大坝,此段航运量剧增,又为准备经济起飞的川中输送了动力……公共汽车到了遂宁,等候已久的亲人欢天喜地。走出车站,二姐向我指点介绍:1988年建设了两公里长的南北街道,原来的贫民街、弹花社、马车队全部被推倒,城郊的农民吃上了商品粮,过去收破烂、扫马粪、住低洼房的居民都住进了水、电、气统一安装的楼房小区。北起嘉禾桥,南到开山寺、涪江大桥几十平方公里都已发展为商业、工贸区。历经浩劫的广德、灵泉两座古寺,经过大规模修缮,早已开放,远在美国的居士也来朝拜……这新崛起的川中新城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来到二姐家中,三室一厅的住房,比我在部队的还阔气。二姐打着了天然气下“赖汤元”,姐夫拧开热水器唤我洗澡,大外甥忙着剖黄鳝,小外甥打开了电视机陪虎儿玩“魂斗锣”游戏……
第二天,大姐一家用最上档的火锅为我们接风。一进火锅店,那豪华的设施把我给镇住了。淡雅的宝丽板隔出了雅座,猩红的地毯舒适柔软,抽油烟机在无声地飞转。水磨石的火锅桌上,用鱼汤骨汤调成的火锅汤喷香扑鼻。读完研究生,留在川医工作的甥女婿一边打开包装精美的沱牌曲酒,一边告诉我:吃在四川,妙在火锅。众多名吃,只有火锅最能调动食客的参与意识。节日周末,大家围着麻辣鲜香热气蒸腾的火锅,边说边烫,各取所好,有热烈的气氛,还有小孩子办“锅锅园”般的童趣。火锅菜上来了,雪白的猪脑,蹦跳的鱼鳅,脆嫩的鸭肠,还有笋尖、鲜藕、淮山、金针菇,小碟摞大碟绕着火锅足足围了一整圈。最后上了一大盘牛皮菜,我惊诧了:这东西也能登大雅之堂?在市电视台当记者的甥媳忙说:舅舅,这几年人们的口味变了,专吃以前不吃或者不爱吃的东西。河沟里的鱼鳅,以前是捞来喂猫的,现在成了火锅中的上乘品;折儿根(鱼腥草)原来是作药引子的,如今是宴席必上的名菜;就连蜈蚣、蝎子一类令人生畏的毒虫也成了餐桌上的香酥特珍。这牛皮菜嘛更是身价倍增,它含有一种特殊的去脂碱,刮油、去腻、开胃,由此便成了时髦的健美菜。
过去的饥荒,今时的盛宴,过去的凋寂,今时的兴繁,如特写叠映在面前。这十年的光景,生活变化是多么大呀!我夹起一块菜帮如白玉、菜叶似翡翠的牛皮菜,沉吟半晌,放进火锅烫烫再送进嘴里仔细品嚼,脆嫩的清鲜和着淡淡的苦涩涌上了心头。(作者单位:陕西某部政治部)


第8版(副刊)
专栏:

面对一个新的世纪
季羡林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我们正面对着一个新的世纪末。
难道每届世纪末世界上就必然发生不寻常的事情吗?不一定的。因为世纪末据以产生的根源公历纪年法,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可是19世纪的世纪末在西方确实产生了一些很不寻常的现象。眼前的20世纪的世纪末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怎样来解释这些现象?这不是我目前想做的工作。
在目前世界上扑朔迷离的变化中,有一点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世界人民总是越来越接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休戚相关的感觉越来越强。另外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
不这样也是不可能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极少数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很多国内外专家的估计,到了21世纪,中国很可能同东北亚国家联合起来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因此,我们中国人学习外语,特别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其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语言学习,而应当同促进人类的发展、团结与进步联系起来,同保卫世界和平联系起来。
专就外国人学习汉语而论,我国教授汉语的机构,首先是北京语言学院,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据当事人告诉我说,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认为,要让外国学生真正学好汉语,光在教学技巧上来作文章,还有所不足。必须注意教学的内容,必须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的社会风习。因此,他们编撰了一套《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由李润新和朱一飞主编),准备先出《中国卷》。
我个人认为,他们的想法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他们的做法也是对头的。离开内容,根本谈不到什么语言。不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气等等,语言是学不好的。凡是学习外国语言者,都有这样的经验。
对外国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文化、社会风习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利用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的形式,峨冠博带,威仪俨然,恐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采用的讲故事的形式,已经为许多学科所采用,效果良好,事半功倍。这一套《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也必将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卜可知。
我怀着对这一套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系》的良好的愿望,预祝它的成功。
我们还要感谢出版这一套《大系》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是为序。
1992.6.12


第8版(副刊)
专栏:

海边一棵椰树
李昆纯
在海滨,我的窗前摇曳着一棵椰树,挺拔的风姿令人肃然起敬。待我细看,却是满身伤痕。
它傲立在抗击台风的最前列。
每当台风袭来,海怒吼着,浪暴跳着,大地笼罩着烟腾腾的水雾。但见椰树俯仰摆动,在与风暴撕扭,一次次被按下头去,又一次次重新站起。
终于,它被扭曲了。苍老的树干,斑痕累累;弓着腰,斜立在夕阳下,点缀着风景。
还垂挂着一串串肥硕的果实,酿造清香的椰汁。长长的椰叶,轻轻梳理海风和蓝天。它依然绿得那样可爱,连眼睛都水汪汪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军营吹起欢乐风
陈建平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军营的世界更多彩。不论是白雪皑皑的隆冬,还是酷暑炎热的盛夏,只要你步入驻守在古城兴城市的素有“关外第一师”之称的某部队,你就会被那情趣盎然、丰富多采的“兵文化”所陶醉。
健身房里的“金牌战”
平日飘荡着欢声笑语的两百余平方米的健身房里,被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所取代,各连选送的20名“健美标兵”在4名校官评委的评判下,正紧张进行着自选项目和规定项目的表演。积分板上,选手们的积分在交替上升,难分伯仲。身材矮小但气度不凡的上士班长朱武的夺标呼声最高,在自选项目的表演中,他亮出了自己独创的具有现代气派的《虎》舞,只见那紫铜色的皮肤和那隆鼓的肌肉,伴着刚劲有力的舞步和激昂的迪斯科乐曲,显得豪迈有朝气。评委们为这位荣获军区训练“百名小老虎”之一的朱武再一次亮起了最高分——10分。霎时,掌声、欢呼声涌起,他成了这次健美比赛的最佳选手。设备配套齐全的健身房是战士们最喜欢光顾驻足的场所,晚饭后,战士们便三五成群云集在这里,尽情地挥洒,凡是在健身房里一试身手的战士都有这样的感觉:这里不仅健身而且增添乐趣。
“战士画苑”里的群英谱
在这个师的文化活动中,最多彩最有成绩的当属“战士画苑”,这个独门独院条件简陋的“战士画苑”,聚集了一大批书画骨干人才,先后走出了像“大地画派”的代表敬廷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坤山、郑珉、李春华等一批书画家。今年春节过后,青年书法家郑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后,致信部队机关,感谢“战士画苑”对他的培养。仅去年,在这个部队复员的战士中,就有近20名书画骨干被地方择优录用。战士李连志在沈阳军区是个小有名气的“战士画家”,每年都有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大奖赛。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全团30多名战士书画骨干便聚在“战士画苑”里,他们切磋技艺,教学相长,丰富部队的文化生活。今年,师部举行庆七一美术作品比赛,70%的获奖作品出自“战士画苑”骨干之手。政委索宪臣大校说:“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军事训练骨干,还要造就一批军地通用的两用人才,部队文化室就是战士成才的基地。”
银屏前的“主角戏”
师所属的炮兵团驻扎在一座闻名遐迩的葫芦岛上,这个团队和风光绮丽的小岛一样远近闻名,是沈阳军区影视工作的一面旗帜。今年初,先后评为“全军影视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群众影评先进集体”,政治处主任尹宣登进京参加了颁奖大会,从军委杨白冰秘书长手中接过了锦旗。
影视文化生活是部队业余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官兵喜闻乐见长久不衰的文化活动形式。15年前,这个团的副政委黄英杰在军区《前进影视》报发表影评稿件后,全团上下掀起了群众影评热,15年里,他们向军区《前进影视》报投稿万余篇。去年故事片《焦裕禄》上映时,影评骨干、战士李朝显趴在床上一边流泪一边写观后感。初稿写好后,他骑上自行车到地方剧院又连看两场,充实稿件内容。这篇饱蘸激情的稿件获得了沈阳军区影评征文三等奖。这个团每年都要举办“影视评论讲座”,邀请专家和影评骨干授课。团里专门办了《影视园地》小报,每月一期发到班,有近百名官兵试笔在这块园地。战争巨片《大决战——辽沈战役》放映后,团里组织开展了“看《大决战》学先辈志”的影评活动,官兵一起动笔,抒情言志,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两百多篇稿件送到团宣传股,其中有22篇稿件被军内外报台采用,影评骨干王国业撰写的影评文章分别获得沈阳军区和全军影评征文二、三等奖。
每当夜幕降临,依山傍海的古城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在古城墙外这座绿色的军营里,却不时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声,战士们尽情地学唱玩乐。丰富多采的兵营文化活动,不仅充实了战士的业余生活,而且也增强了军营的吸引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这个师被沈阳军区树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第8版(副刊)
专栏:

文采风流(篆刻)吴明


第8版(副刊)
专栏:

名为《天下第一牛》的巨型雕塑,是力的表现,是美的创造,是牛劲的赞歌。它是韩美林根据金牛山美丽的民间传说加以发挥而设计的,并在他率领下,与工作室的青年助手们共同奋力拚搏,历时一年十个月创作完成,于日前在山东济南动物园落成。
这座用三十七吨紫铜锻造的大铜牛,高十八米,长十五米,巍然屹立,身挎六只大元宝,背驮三颗夜明珠,两只利角冲天,一条巨尾高翘,雄伟庄重,寓意深长,富有浓郁的民族装饰特色,为济南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文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