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世界科技竞争热点
微型机械 微型机械在医疗、工业及核电站等方面有多种潜在用途。美国、日本和西欧目前都在该领域集中投资,力争早出成果。
并行处理的万亿次计算机 计算机设计人员希望在本世纪末看到这种超级计算机问世,这种计算机主要依靠将几百个甚至数千个独立处理器联在一起的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
遗传工程 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的生物技术成果是产生于医疗部门的人类生长激素。专家们认为,遗传工程可能产生对癌症、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病及其它疾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超导技术 超导材料将被用于电力工程,超导电线能无损耗地输电,并可为马达或高速磁悬浮列车绕制大功率电磁铁。
数字化成像技术 计算机和电视机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计算机将能显现视频图像和音响,而电视机则从接收单向广播信号发展到能制作、储存并检索个人编辑的节目。
芯片技术 微电子电路是现代化电器的基础元件,也是武器、汽车控制系统和工厂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元件,因而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第一热点。
能源技术 90年代将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燃料电池等,这些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例预计会提高。能源领域将大力使用超导技术和核能技术。
光纤通讯 美国一些科学家和高级官员认为,光纤电缆网络作为至关重要的科研工具和下世纪美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将完全取代现在的铜线。
新材料 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要求开发出强度和性能目前尚无法达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主要包括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以及特殊条件下使用的材料。
软件技术 随着医疗设备、民航和各式武器的日渐计算机化,必须找到更加迅速、可靠的软件产生方法。否则,编制程序中的差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6月13日《华商时报》徐厚裕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
毛泽东对待科学技术的基本态度:“多向自然科学学习”
综观毛泽东一生,他一直都重视、关注着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动向,尽可能多地阅览有关科技书刊,学习自然科学。
毛泽东不管是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还是在紧张繁忙的共和国建设时期,基本上都达到了他的从书籍报志中了解世界自然科学“学术思想的大概”这一目标。延安时期毛泽东搜集的书刊中即有相当部分的自然科学书籍,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汤姆生《科学大纲》、辛垦书店出版的普朗克《科学到何处去》、秦斯《环绕我们的宇宙》、爱丁顿《物理世界的本质》等。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这是毛泽东对科学技术重要地位的高度概括
毛泽东对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尽可能多地学习,并非出自一般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基于对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重要位置的深刻认识。毛泽东于1940年3月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196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聂荣臻等关于新的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汇报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他说,“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繁荣发展科学事业,毛泽东主张“百家争鸣”
毛泽东把“百家争鸣”作为科学工作的方针,最初是在1956年2月中南海颐年堂会议上决定的。嗣后,毛泽东于1956年4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我们要做到,“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5月2日,毛泽东于最高国务会议第7次会议上公开宣布了这一方针。
在科学事业的发展中,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不同风格的存在,是正常现象。因此,“百家争鸣”乃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其作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则是毛泽东的一个创造性贡献。(1992年第6期《党建文汇》杨三省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秦俑主题是什么?
轰动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共发现了3个俑坑。据推算可出土原大陶俑7000余件、陶马数百匹、木质战车百余乘和大量青铜兵器。那么,秦始皇将这8000余件陶俑、陶马布置在秦始皇陵园东门大道北侧的用意,即主题是什么呢?
一种观点认为,宣扬军威显示秦政权的巩固和强大无比,当是这组群像的主题。因为秦俑坑出土大批兵、马俑属军事阵容,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俑坑为军阵的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俑坑为军阵的左军;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拟议中的中军;三号俑坑为统帅左、中、右三军的幕府,即指挥部。俑坑本身象征着屯兵的壁垒,是秦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
另一种观点认为,秦俑群雕作为秦王朝覆灭的历史见证,以其众多愁苦、呆滞的艺术形象,集中地显示了秦末外强中干的繁盛和强大,反映了秦军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残酷的阶级压迫,体现了一幅“昏惨惨、黄泉路近”的景象。
又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一组大型建筑或雕刻艺术群的主题思想,应从其宏观总体象征意义和微观局部反映的情感去综合考察。从宏观总体象征意义去考察,即秦俑三坑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军阵形式表现秦统一中国过程中和统一后的宏伟场面。以微观局部反映出的情感去考察,则从数以千计的、具体的秦俑塑像中,大部分是目光呆滞、毫无生机,反映了低沉而绝望的心情、压抑而悲愤的精神状态。所以,秦俑坑的宏观设计思想和微观的具体塑造形象是矛盾的。但是,它们两者之间又有着内在、普遍的联系,有统一的一面:那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这就是秦俑的主题。
总之,有关秦俑主题方面的研究尚有分歧,学者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6月12日《南方周末》刘振有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在奥运史上的几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清朝光绪皇帝(1896年)。因慈禧太后及其官员都弄不懂“田径”一词的含义而未派员参赛。
△第一个支持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政界人物是少帅张学良,他曾资助8000银圆。
△国际奥委会第一个中国委员是王正廷,他曾是中国驻美大使,于1922年被委任此职。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第10届奥运会。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是刘长春。
△新中国第一次组队参加奥运会是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共获15枚金牌,突破了零的纪录。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的是射击名将许海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新中国第一个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是何振梁(现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中国第一次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的球队是女子排球队(1984年第23届奥运会)。
△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奥运会是1991年2月。
 (6月6日《黑龙江日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让“绿色技术”进入住宅
在全球性绿色运动的影响下,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绿色技术”正逐渐进入住宅。
在新一代的建筑师中,不少人在设计住房和办公楼时,把环境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他们努力寻求可循环和再生材料,设计低能耗的采暖、降温系统,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并努力把树木、风和水重新带回都市环境中来,把建筑设计与地形地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建筑物既美观又实用。
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研究人员指出,普通家庭植物能吸收不同的化学物质。相当多的家庭已开始用绿色植物来绿化住宅,降低污染。
日本的多数家庭开始追求与绿色植物作伴,从客厅、卧室到过道,到处摆上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
(6月25日《中国环境报》刘正宁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神奇的女书
在湖南江永县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这种文字只有当地的妇女们才认识,而男人们对此则一窍不通。这种奇特的文字就是“女书”。
女书是一种单音节文字,一个单字读一个音,一字多义,共有近千个单字。字体结构有的是独体字,有的由一个以上的结构单位构成。大多数的女书文字是表音文字,但也有少数文字被专家们认为是象形和表意文字。在字形上,女书有的很像甲骨文,有的在一些笔画上又接近现代的汉字,有的又纯属独创,不与已知的某种文字相类似。女书的书写方式是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没有标点符号,字形都是倾斜状。
女书的流传全靠老传少,母传女,多数妇女只是会看会读,创作女书作品的只是少数人。女书作品大多是长诗体,一般为七言一句,音韵和谐。在一九五七年以前,女书在江永县妇女中还相当流行。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可以进学校读书学习,女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条件。 (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青年报》张霁苍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世界三大轻音乐团
曼托瓦尼是英国著名的“情调音乐”指挥家和编曲家。他生于意大利,1935年,创办了41人的曼托瓦尼轻音乐团。曼托瓦尼的音乐不仅音响色彩丰富,而且还注重发掘乐曲的内涵,表现手法独特,乐曲处理深入浅出,不落俗套,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使之获得听觉上的满足并产生联想。所以,他们的音乐既为爱好严肃音乐的听众所接受,也为热衷流行音乐的乐迷所喜欢。
詹姆斯·拉斯特轻音乐团是一支德国的通俗乐队,由詹姆斯·拉斯特创建。詹姆斯·拉斯特善于用现代音乐作曲技法把严肃的古典音乐改编为格调轻松的轻音乐。乐团的乐队组合形式也多种多样。除古典改编曲外,该团还演奏歌剧和舞剧音乐、电影、电视和舞台剧插曲、民间音乐、各种舞曲及流行乐曲。
创建法国保罗·莫里埃轻音乐团的保罗·莫里埃自幼就显露了他的音乐才华,19岁时他便开始了他的通俗乐队的指挥生涯,并因为给唱片公司改编音乐而出名。1964年他组织了自己的乐团。1968年该团灌制的唱片《蓝色的爱》在美国的流行音乐榜上连续8周排行第一,成为该年度的金唱片,并在ACC唱片比赛中获得大奖。同年该团又应邀到美国演出。从此,保罗·莫里埃乐团闻名世界。
(1992年第7期《环球》木子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奥运奖牌之最
获奥运会金牌、奖牌最多的选手是苏联五六十年代体操皇后拉蒂尼娜,她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共获18枚奖牌(9金、5银、4铜)。其次是芬兰长跑名将努尔米,她也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共获12枚奖牌(9金、3银)。美国游泳选手施皮茨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共获11枚奖牌(9金、1银、1铜)。他们均列奥运会金牌之最——分获9枚。
亚洲选手获奖牌最多的是日本的加藤泽男。他三次参加奥运会,共获12枚奖牌(8金、3银、1铜)。日本另一名体操选手中山彰规,两次参加奥运会,共获10枚奖牌(6金、2银、2铜)。
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奖牌最多的是苏联体操选手季佳京,他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共获8枚奖牌(3金、4银、1铜)。在一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最多的选手是美国游泳“飞鱼”施皮茨。他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共获7枚金牌。
亚洲最早获奥运会奖牌的是印度的诺尔曼·普里查德。他1900年在巴黎获男子200米和200米栏两枚银牌。
最早获奥运会金牌的亚洲选手是日本的织田干雄,他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田径比赛中,以15.21米获男子三级跳远金牌。
(7月6日《北京日报》劳力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奥运会的五环旗
1914年7月,在巴黎举行的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升起了一面白底上印有不同颜色的五个环圈互相连结的旗帜,这就是奥运会会旗。环圈有五种颜色:天蓝色、黄色、草绿色、红色和黑色。这五种颜色包括了当时所有参加奥运会国家的国旗颜色。192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第七届奥运会上又飘起了这面由五个不同颜色环圈连结在一起的旗帜,不过它的含义已经改变了,它象征着五大洲:欧洲(天蓝色)、澳洲(草绿色)、美洲(红色)、亚洲(黄色)、非洲(黑色)。五种颜色不同的环圈紧紧相连,象征着世界各国运动员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和团结。
(摘自《解放日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随时可进行的运动
经常运动有利于健康是人人皆知的,但能坚持运动的人却不多。其实,只要你有心去分秒必争,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运动。以下推荐十种运动,只要你能坚持其中几项,肯定对健康、对体型都大有好处。
●下山或下斜坡时快步行或慢跑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对平时不大运动的肌肉群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经常收紧腹肌,就像在骑自行车时一样。
●当你站立等车或等人时,可作原地小跑步,就像竞赛前作准备动作那样。
●走路时尽量摆动双臂,休息时尽量用双臂作画圆运动。
●争取多在沙滩上走动,沙陷的阻力使你走动时很费劲,这是一种极有益的运动。
●负重走路或慢跑更有利于健身。你可双手提着有一定重量的袋子(最好是重量相等)或哑铃,或穿上特重的鞋子走路。
●练习腹式呼吸及深呼吸。
●争取多上楼梯少乘电梯。
●走路时尽量抬高双腿。
●争取多走路少乘车。
(1992年第6期《知识就是力量》于卫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盲”中忙 (7月1日《文汇报》米晓明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