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欧日贸易战难有穷期
石权
以生产BMW豪华轿车而闻名的德国巴伐利亚汽车厂董事长冯·金海姆最近对美国《幸福》杂志谈及欧洲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竞争时说:“日本人通过奉行他们那种征服各地市场的咄咄逼人的政策,已经在各个地方创造了一种置敌手于死地的竞争图景,在这种残酷无情的竞争中首先受害的是美国制造商。”他还明白无误地暗示,下一个受害者将是欧洲人。
这位企业家的忧虑绝非杞人忧天。1986年欧共体国家对外贸易还是顺差,但1991年却出现了约1100亿美元的创纪录逆差,而日本电子产品在这一逆差中所占的比例达20%以上。日本产品的攻势并非仅表现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内,有着悠久历史的欧洲机床制造业同样感到来自日本厂家的压力。日本机床在欧洲的销售额正在增加,而声誉卓著的一些德国厂却出现了亏损。在小汽车领域内,欧洲厂商则更为忐忑不安。估计到本世纪末,欧洲轿车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将从现在的65%下降到55%。日本6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厂都在欧洲建新厂。有人认为:“美国是80年代的汽车战场,欧洲将成为90年代的汽车战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和前景,欧洲人正对欧共体现行的工业政策进行反省。一派意见把欧洲未能建立起具有全球性竞争能力的电子及汽车工业归咎于保护主义的国家补贴,排他性卡特尔和进口定额,认为取消这些保护措施,敞开竞争,就会造就出同东芝、丰田等日本公司相匹敌的有竞争力的公司来。另一派意见则主张,对日本货的贸易壁垒应保留下去,像“空中公共汽车”公司和法国国营铁路系统那样由国家和欧共体进行资助的成功做法应当继续,否则美国和日本之间发生的那种“血流成河”的“自由竞争”将在欧洲发生。有人预计,如果欧共体按目前计划于1999年取消对小汽车进口的所有限制的话,那么届时欧洲汽车厂家中有把握维持下去的将寥若晨星。
设在布鲁塞尔的欧共体总部,似乎倾向于后一派的意见,它已计划在今后5年内大幅度增加对工业的资助,到1997年将达到每年43亿美元。
看来,在劳动力成本高于日本、生产设备更新投资比日本少、工艺技术又日渐落伍的情况下,期待欧共体向“到处不择手段地推销商品”的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以致不惜降低生活水平来进行“自由竞争”是不现实的。今后,欧日之间的经济摩擦将日愈加剧,双方的贸易战难有穷期。


第7版(国际)
专栏:德国通讯

发展经济不忘保护环境
——德国萨尔州的环保措施
本报记者 许宏治
德国西南部的萨尔州是传统的工业州,拥有发达的采煤、钢铁、金属加工、机械、化学、陶瓷等工业。州首府萨尔布吕肯,是萨尔煤田的中心。
萨尔州政府长期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的方针,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矛盾。不久前,记者来到萨尔州访问。年轻的州环境部长莱能先生在环境部大楼里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州一些行之有效的环保做法。
萨尔州政府于一九八五年制定了详尽的环境保护纲领,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律,作为全州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政府采取环保措施的依据。州政府组建了具有现代化工作条件和高效率的环境部。州环境部创办了专门刊物《我们的环境》。文化、教育和科研等部门也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把环保方面的重大问题列入教学计划,并在高等学校设立环保科研中心。
州环保纲领提出了治理环境使空气、土地和水更干净的一系列任务。
空气净化。萨尔州制定的环保纲领提出要“改善空气质量”,“克服对大气层的全面破坏”。
工业废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州政府把减少工业废气作为一项重点,规定从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一年,萨尔州的发电厂和工业企业的加热设备排放的氮氧化物应减少百分之八十,二氧化硫应减少百分之七十六。为此,决定给旧设备加装排污装置。从一九八六到一九九四年,对全州二百七十七家大企业的四百七十一套设备进行检修,二十八套不合格设备已停止或将停止使用。
民用燃料及汽车废气对空气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州政府支持利用发电及工业余热,将热水引入住宅、办公楼和企业,以节约燃料,减少污染;提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人小汽车,努力发展太阳能和电动汽车。萨尔州计划在五年至七年内建成可为二万至三万个家庭供应热水的太阳能热水装置。
土地净化。州政府制定了水土保持计划,强调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防患于未然,并对土地进行监测,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在清理垃圾方面,莱能先生告诉我们,一九八七年州议会通过“垃圾法”,在萨尔州实行“生态垃圾经济”政策,方针是“预防先于利用,利用先于清理”。计划在二十年内使垃圾总量减少百分之三十,并使百分之三十的生活垃圾得到利用。处理垃圾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州政府投资在各县兴建现代化垃圾处理场,同时要求各地及时就地处理。
水的净化。在这方面,州政府一方面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和质量,防止地下水污染。州环境部与自来水公司合作,建立地下水质量监测网,并决定在一九九三年以前设立面积达一千平方公里的水保护区,从而使萨尔州大部分取水地带受到保护。
另一方面保持江、湖等水域的清洁。萨尔州制定的污水净化计划规定,二○○○年以前要投资二十亿马克,分三阶段建立污水净化设施,并采取减少工业废水、对江、湖水质进行监测等措施。
除空气、土地和水的净化外,萨尔州还提出“为动植物留下更多空间”的口号,规定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各地要划出一定的面积为自然保护区。从一九八五年以来,全州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了四倍多,现在总共达到一千五百多公顷。
萨尔州政府认为,环保政策是积极的工业政策,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本报柏林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研究动态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趋向
本报记者 张宝祥
5月28日和29日,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举行“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研讨会。北京地区的30余名美国问题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欧洲一体化的进展、德国和日本的崛起以及地区冲突的增加,美国正在加速调整其全球战略。
多数专家和学者们认为,美国战略调整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经济安全,力求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世界综合国力竞赛中保持优势地位。美国认为,冷战结束后,前苏联的军事威胁虽然消失,但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却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因此,美国决定把发展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战略目标。因为如不这样,一旦欧、日经济实力赶上和超过美国,“就可能出现全球性尊卑座次的新安排”。
2、把防止出现和解决地区威胁作为战略调整的重点。苏联解体导致地区冲突日趋严重。民族冲突、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和核武器扩散等问题被认为对美国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了威胁。地区冲突已取代美苏对抗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因国力限制,决定采取“有选择的干预”,以防止出现新的“潜在对手”,打击敢于触犯美国重大经济和战略利益的地区性强国。
3、战略重点将逐渐从欧洲转向欧亚并重。现在,欧洲仍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但由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和美国同该地区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高。美国总统布什强调,美国的命运不仅系于大西洋两岸,也系于太平洋两岸。面向21世纪,美国将逐步奉行欧亚并重的方针。
4、常规力量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上升,核力量的地位相对下降。核力量虽仍是美国军事战略中的一个支柱,但由于前苏联核威胁的减小,其地位已相对下降,常规力量的地位明显上升。美国非常重视“快速反应部队”的作用,认为它是能及时对地区性突发事件作出反应的有效手段。
与会专家和学者指出,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拟采取如下措施:
(1)调整同盟国的关系,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集体参与”机制,让盟国更多地分担责任和费用,以弥补美国力量的不足和改善同盟国的关系;(2)帮助独联体国家渡过难关,以防止发生不利美国的事变;(3)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4)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付欧共体和日本的挑战;(5)调整核武器和常规兵力部署,加强机动能力,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6)充分发挥联合国、北约、欧安会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与会专家和学者还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现在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如独联体国家的前途、各盟国的态度、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美国国内各派力量的斗争和美国总统选举等。因此,美国全球战略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它的最后形成看来尚需经过一个外交政策和防务政策变化不定的时期。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贫困与动乱的受害者
本报记者 张金江
童年应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孩子们应有温馨的家,有美丽的校园,受到父母、师长的爱抚、教育。
可是最近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聚会的拉美一些国家的专家披露,在拉美一些地方,许多孩子却只能以街头为家,得不到爱抚,受不到教育。他们说,这样的孩子在拉美有5000万之多。会议组织者特别邀请了这些流浪儿中的一些代表到会现身说法,以证明这一残酷的事实和他们为求生所作的不懈斗争。
专家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许多家庭生活极端贫困,无力抚养自己的孩子;社会动乱、武装暴力冲突迭起,破坏了家庭的完整。
这5000多万流浪儿不但被剥夺了健康成长、自我发展的权利,而且有的还遭受剥削,惨遭迫害,有的甚至被夺去生命。
据统计,拉美有的国家,印第安儿童的死亡率达到14.5%;有的国家每小时就有6名儿童非正常死亡,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死因完全可以避免。
“社会把我们视为危险分子,而我们正是这种看法的牺牲品。”一个16岁的孩子这样说。确实,社会上对流浪儿存在种种偏见。有些地方,在打击犯罪活动时,致死、致伤街头流浪儿的消息时有所闻。
街头流浪儿已成为拉美大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引起舆论的极大关注。为了保护儿童,有关人士正在酝酿建立全拉美保护儿童网,一些国家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街头流浪儿问题。
(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中国工艺品展销会在巴西开幕
 中国工艺品展销会6日下午在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开幕。这是中国第一次单独在圣保罗举办的工艺品展销会。
中国援建的马里外交部新大楼奠基
 由中国援建的马里外交部新大楼奠基仪式4日在巴马科举行。这项工程的总费用为2.5亿非洲法郎,其中6000万非洲法郎由中国方面提供。
中国留学生后援会在东京成立
 一个以日本民间友好人士为核心的“中国留学生后援会”5日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成立。该会的宗旨是为在日本的中国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方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第3届东盟“华文文艺营”开幕
 第3届东盟“华文文艺营”5日在吉隆坡开幕。本届“华文文艺营”计划宣读论文17篇,并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交流东盟国家华文文学的创作情况,以促进华文事业的发展。
上海将为菲律宾建发电厂
 上海电气联合公司集团5日在马尼拉宣布,该集团将帮助菲律宾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这个耗资3.4亿美元的项目将是中国对菲律宾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项目。
“中国一日”摄影展在希腊开幕
 反映中国各阶层人民工作、生活情况和中国一些地区风土人情的“中国一日”摄影展4日在希腊首都雅典文化中心开幕。摄影展是希中友协、雅典文化中心和中国驻希使馆为庆祝中希建交20周年联合举办的。
铁路合作组织第20届部长会议在蒙结束
 由中、俄、朝、蒙等16国参加的铁路合作组织第20届部长会议5日在乌兰巴托结束。会议审议了该组织在铁路运输活动方面的问题,通过了铁路合作组织基本文件修改事项。
中俄签署地震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
 中国国家地震局和俄罗斯科学院地震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4日在莫斯科签署。
中国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和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拉维奥罗夫博士在议定书上签字。
(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未来大地”国际展览会六月五日在巴黎开幕。展览会旨在发展与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图为中国展团工作人员(左)在回答法国小学生有关中国的问题。新华社记者 李根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