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型科研院所深化改革成功一例
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科技产业成型
本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加速科技产业化的路子,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年多来,该院共获部以上成果奖34项,研究开发出四类“三电”(电脑、电测、电传)自动化系统工程的成套技术。1990年实现人均利税万元的指标;1991年合同额高达2.2亿元,是1987年的11倍,经济效益达1700多万元。
这个研究院建于1973年,是从事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开发及应用的部属大型科研院所,现有职工1500多人。1985年开始实施的科技体制改革给自动化研究院以一展宏图的良机,同时也使它面临着发展战略的选择。国家对科研开发单位实行分期核减事业费,更使它受到挑战。
为尽快走出困境、进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从1988年起,把原来分散的科研单位重新组建成“传动”、“仪表”、“自动化系统”、“设计”和“伺服交流”5个研究所,相应进行了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首先对行政管理机构实行定编定员定职能,对干部严格考核,优上劣下,起用表现好的。对职工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编余队伍。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该院实行承包与分配利益挂钩的办法,做到奖罚分明。对专门承担国家攻关和中长期开发的科技人员,院里还给保工资、保奖金,奖金可拿到全院平均奖的1倍以上。这两项改革的推行,使自动化研究院形成了不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的动态机制。一支颇具凝聚力、战斗力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队伍逐步建立起来。
上述改革,为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自动化研究院经过不懈努力,创造出科研开发、产品制造、工程承包和经营服务一体化的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建立起以承包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3年多来,该院陆续完成了一批自动化系统工程项目,先后承包改造了20多座高炉。由该院和重庆钢铁设计院等单位一起完成的重钢1200立方米高炉三电自动化系统,是我国首次没有外国人参与、独立完成的项目。该院还分担完成了宝钢2号高炉70%的软件任务,代表总承包商日本专家参加了现场指导调试,使该院达到“三电”自动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和技术总负责的水平。去年5月,该院开发的800千瓦交流变频调速装置,成功地应用于首钢大红门400热带钢轧机的主传动,把我国交流电机调速技术推上新高度。
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中,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立足冶金,面向全国,跻身世界市场,成为我国大院大所体制改革成功的范例。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企业介绍成果向科研提出课题
江苏科委善当“红娘”
本报讯江苏省科委积极组织、引导和支持省内科技力量,为搞好大中型企业服务。他们通过帮助大中型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一九九○年,省科委就安排了一对配套软科学研究课题:一是《江苏省大院大所技术储备及成果开发前景分析》,通过对省内大院大所现有科技储备力量的全面调查,从大量数据、资料中优选出一批有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供大中型企业选用;二是《江苏省大中型企业“八五”期间生产技术难题调查分析》,通过对全省一千多家大中型企业“八五”期间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与分析,并将精选出的七百一十五项主要生产技术难题,汇辑成《江苏省大中型企业“八五”期间生产技术难题要览汇编》,供科研院校与经济决策部门参考。这对配套课题,前者为大中型企业介绍有什么可以“依靠”,后者为科研院校介绍应该“面向”什么。这一为科技与经济联姻当“红娘”的做法,不仅为经济决策部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和调整产业、技术结构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全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服务经济、服务大中型企业找到了用武之地。同时,还为推动大中型企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开拓了一条新路。江苏省科委积极寻找科技与大中型企业结合点的求实探索,引起了科技界、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使紧凑型节能灯增辉
本报讯 浙江省调集科研力量对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展开攻关,使徘徊多年的紧凑型节能灯生产跃上新台阶。
80年代初,浙江一些企业开始生产紧凑型节能灯,虽然产品一开始就进入国内外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由于受技术指标低、一致性可靠性差和寿命短等质量问题的困扰,发展缓慢。从1989年开始,省科委和省电子总公司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技术力量联合攻关,经近两年的努力,较好地解决了灯管制造中排气和涂粉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了三基色荧光粉的配方和制粉工艺,对电子镇流器的电路进行了优化,改善了与灯管的配合,使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6,还研制成功了适合电子镇流器使用的双极静电感应晶体管和双叉指晶体管。通过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紧凑型节能灯的质量获得了大幅度提高。全省19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部分厂家的产品达到国优等级。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敦煌古展”轰动台湾
本报讯 据“中国敦煌古代科学技术展览”办公室介绍:大陆第一项赴台展出的大型展览——“中国敦煌古代科学技术展览”自2月9日在高雄市正式预展以来,台湾省各界人士踊跃参观,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天观众多达2万人。
台湾同胞对第一次来自大陆的展览争先恐后,一睹为快。有的观众参观两次甚至三次,不少观众是从外地专程赶来参观。
在展览场内,经常可以听到“太伟大了”,“真了不起”的观众赞叹声,许多观众表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科技遗产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财富,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对讲解员说:“我离开大陆时最遗憾的是没能去敦煌,这次专程从台北赶来参观,领略了敦煌的神韵,也就满足了。”青年学生对计里鼓车、地动仪、木牛流马等古代科技模型格外感兴趣,反复观察,揣摸原理,兴趣盎然。
最受欢迎的是传统工艺技术的现场表演,一直被观众围得密不透风。
展览激起了广大观众对敦煌艺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许多观众向我展团人员询问去敦煌旅游的路线和有关的问题。一位观众还写下观感的长诗,最后两句是“归途吟诗示不忘,但愿归国看日出”。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张涵信
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流体力学家。1936年1月生。江苏沛县人。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1959年和1963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完成了研究生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并毕业。现任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在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方面,他用摄动法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国际上难以解决的钝头体高超声速绕流及其熵层问题,发展了钝头细长体绕流的熵层理论,首次提出了高超声速流流动中第二激波形成的条件。在分离流研究方面,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三维流动分离的判则,并证明分离线是极限流线而不是极限流线的包络;发现了奇点在分离线上的拓朴分布规律和开式分离的两种可能形态,解决了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在计算空气动力学方面,他首先发现了三阶色散项和差分解在激波处出现波动的联系,提出了建立高分解率差分格式的物理构思,并建立了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耗散(NND)差分算法。提出了传热、烧蚀和气动耦合计算方法,建立了云粒子侵蚀和真实气体实验模拟的相似准则,为再入大气层飞行体研制了大量计算软件,在我国航天飞行器设计和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哲先
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数学家。1927年11月生。湖北沔阳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瑞典Lurd大学客座教授。从事代数学、组合数学研究,特别在典型群、有限几何和密码学3个领域系统的研究工作中,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领先结果。解决了典型群同构和自同构方面一系列难题,对于由华罗庚开创的,尔后形成的国际公认的“中国学派的矩阵方法”有突出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是我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开拓者,为国际上几乎所有关于有限几何的著作所引用,也是我国最早从事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他针对国防建设的需要,不但作理论工作,而且作实际课题,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孙钟秀
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计算机科学家。1936年12月生。浙江余杭人。1957年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任该校教授。他系统地研究了分布计算系统的软件并开发了应用软件。部分研究成果,如分布式同步算法等达到国际水平。开发的多个应用系统已分别用于军事部门和政府办公管理。这些成果分别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研究与开发出操作系统等软件。主持研制了国产机操作系统DJS200/XT1,在国内居领先地位,获国防工办科技一等奖。他发表论文70余篇,著书5本,获奖11项,其中国家级2项。
杨弘远
生物学部学部委员。植物生殖生物学家。1933年9月生。湖南长沙人。1950年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在植物实验胚胎学与生殖生物学中作出系统而创新的研究成果:在雌性生殖细胞的研究方面,首次揭示了未传粉子房与胚珠培养诱导的水稻助细胞无配子生殖和向日葵卵细胞孤雌生殖现象,从胚胎学上研究了它们的发生与发育规律;用酶法由胚珠中分离出完整的生活胚囊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围绕胚囊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进行了若干超微结构研究,有重要新发现。在雄性生殖细胞和其它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75篇(其中国内外一级刊物上54篇);合作主编英文专著一部;先后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二等奖各一次。
孙家栋
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1958年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业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毕业,获金质奖章。现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战略导弹、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系统工程的技术领导工作,担任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领导完成导弹总体设计;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并领导了多种卫星的研制和发射的技术管理工作,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为我国突破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体技术,以及突破第一代人造卫星3大关键技术做出重大贡献。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为创建和发展我国自己的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和卫星工程系统管理技术,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他是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主要获奖者之一。近年来,他担任我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大系统的总设计师,负责整个工程大系统的技术决策、技术指挥和技术协调。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首批中国院士。(附图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从盐藻中提炼出天然胡萝卜素
达康复合营养液获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
本报讯 一种填补国内空白的天然胡萝卜素营养液——达康复合营养液,已试制成功并荣获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
作为人体重要营养成分的胡萝卜素,由于在蔬菜、水果中含量微少,难以提取,我国过去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轻工部制盐工业研究所反复试验,终于从胡萝卜素含量极高的海洋生物盐藻中提取成功。南通海神保健品有限公司通过与轻工部制盐工业研究所共同开发,在该所生产天然胡萝卜素的基础上,利用其高新技术,制成了天然胡萝卜素复合营养液。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生物活性强,易为人体吸收,特别能有效地预防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缺乏症。 (袁养和 李志石)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气象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国家气象局局长 邹竞蒙
1972年2月24日世界气象组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至今已20周年。20年来,我国气象部门根据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方针,积极参与国际气象合作,增进了各国的友谊,使我国气象工业在国际气象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气象合作也促进和加速了我国气象现代化的建设。
70年代初,在毛主席、周总理的直接关怀和批准下,气象部门成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个被批准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的部门。20年来,我国对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一贯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的活动由开始的世界天气监视网和全球大气研究试验逐步扩展到科研发展计划、世界气候计划、气象应用计划、水文和水资源计划、区域计划、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及技术合作计划。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使我国气象部门的国际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国际气象事务中,我国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合理要求和正义主张,特别强调世界气象组织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具体气象事务上,采取既注意现代化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又考虑和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气象工作的现状和要求,主张通过相互尊重,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予以解决。这受到众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好评。我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在1983年第9次世界气象大会上当选为第二副主席,以后又在1987年、1991年的第十次、第十一次大会上当选和连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我国在世界气象事务中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年来,我国气象部门与国际气象界的交往和合作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国气象专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许多专家相继担任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组织委员会成员或会议主席。特别是进入了80年代以来,我国气象工作坚持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积极开拓气象服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气象业务、科研、教育、服务和管理体系。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已成为世界天气监视网主干网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具有收集、处理和分发全球气象情报和产品能力的区域电讯枢纽和区域专业气象中心;我国参加全球气象资料交换的资料质量及时效在历年世界气象组织监测中均名列前茅。引进气象卫星技术推动了我国卫星气象资料的广泛应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试验气象卫星的发射,又使我国卫星气象中心成为全球具有较高自动化收集、处理卫星气象资料为数不多的中心之一,我国的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的成绩、科学研究水平和业务管理经验已为国际气象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注目。与此同时,我国生产的气象仪器装备已援助亚非拉40多个发展中国家。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的气象局局长及高级官员来华访问、考察我国的气象工作,交流经验。这些双边活动加强了与各国的技术合作。近年来我国对外进行的技术转让和技术输出也已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好评和欢迎。
20年来,积极参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国际合作促进了我国气象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利用世界气象组织进行国际合作的有利条件,加强与各国,特别是与先进国家气象部门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从而加快了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例如引进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及泰勒斯N卫星接收系统,开发现代化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都为发展和建设我国自己的系统缩短了时间。这些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在各项气象服务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效已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及广大公众所公认。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气象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
在大气的运动不受国界限制,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我国在国际气象界的影响和地位正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而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气象事业发展道路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进一步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各会员之间的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各项国际气象计划和活动,在世界气象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国际气象合作事业的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德州市五中模范教师尹丽君,善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被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称号。邢兰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