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消费广角

  我们还需要什么?
本报记者 皮树义
80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进步。90年代,人民生活将从温饱走向小康,这又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将出现新的变化。目前,这一变化已露端倪。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一组反映消费变化趋势的报道,名为《消费广角》,作为一家之言,供读者参考。 ——编者
消费者从来没有这么挑剔:尽管商店里商品五光十色,许多人还是抱怨没什么可买的;苦于销售不旺的厂家也在埋怨:不知道消费者要买什么。
经历了以家电热为代表的十年消费热潮之后,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人们到底还需要什么?
寻找湿度的启示
外观像个玻璃盒子,上边伸出一个喷嘴,于是,袅袅婷婷的水汽便源源融入干燥的空气,给北方冬季的居室带来了清新。
1990年,超声波加湿器走俏北京等地市场。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生产的亚都牌加湿器销售3万台,今春销售仍旺。
人类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45—50%。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北京冬季室内湿度只有10—15%。当生活处于较低水平时,吃饱穿暖就是人们的最高需要,湿度远没有温度重要,干燥一点算不了什么!然而,如今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们对令人上火、易病的干燥空气就开始计较了,他们开始寻找湿度,寻找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于是,加湿器摆进了居室;抽油烟机进入厨房;空调器在一些地方热销;贴壁纸、镶瓷砖、铺地毯……美化家庭的装修热在一些城市兴起。
人们在寻找闲暇。省时、方便、减轻家务劳动的消费品受到欢迎。全自动洗衣机后来居上,食物加工机、电烤箱等小家电销售正旺,在南方一些城市洗碗机已不是稀罕之物。快餐食品、方便食品、半成品食品、净菜受到主妇青睐。
人们也在寻找娱乐。录像机随着彩电的普及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北京百户居民录像机拥有量去年初是13台,到年底上升到20台。电子游戏机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引起了许多大人的兴趣。卡拉OK机上市仅仅一年,就成了许多家庭的宠物。组合音响销售看好,摄像机也开始进入家庭……
从温饱走向小康,是人民生活发展的重要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目前追求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趋势已露端倪。生活方便舒适,家务劳动减轻,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娱乐丰富,身体保持健康,都是生活质量的内容。用提高生活质量的观点审视我们的生活,许许多多的需求正等待着企业开掘,这将是众多消费品生产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新基点。
抱怨中的希望
北京某机械工厂的部分职工议论起十年发展规划,说得最多的是住房;谈到生活中的困难,他们抱怨最多的也是住房。要知道:这家工厂现在还有几百户五六十年代入厂的老职工,两家(都有大儿大女)合住一套两居室的单元房。
从抱怨声中可以听到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急切呼声。改善住房条件是许多人最迫切的需求。从1979年到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3.6平方米增加到7.1平方米,但城镇住房紧缺状况仍未根本缓解。目前,全国城镇仍有800万户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其中有50万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不失时机地推进住房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基本实现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住宅的目标,不仅能带动建筑业和室内装饰用品、家电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也将增加住房开支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扩大消费领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人们不仅需要更多的商品消费,人们也需要更多的劳务消费。
装电话难,许多城市的居民有同感。到去年6月底,北京市登记待装电话户达10万户,其中60%是私人。北京市电信局的电话初装费也提高到了5000元。广州去年1万户待装电话户中70%是私人。
购物难、乘车难、维修难、旅游难……人们抱怨社会化服务少,质量差,希望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买大件商品送货上门已成为一些商店的促销手段,大件商品维修上门却仍是人们的渴望;一些地方搬家服务生意兴隆,上门装修服务却不多见;录像机、卡拉OK机源源进入家庭,录像带、卡拉OK带出租业还很弱小,摄像服务也是凤毛麟角;大批国内游客走遍祖国大地,吃、住、行、玩、购的配套服务还很缺少组织……发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大有前途。
“破烂专业户”的提醒
时下,在北京的居民区里不时可以见到拉着板车收购旧家具、旧家电、旧衣物的人。这些“收破烂的专业户”大都是农民。这些东西有人要吗?在朝阳区的一个居民住宅区,一位来自远郊的小伙子对记者说:拉到乡下去有人要啊,农民不都是万元户。
这位农民的话提醒我们:在追踪人们新的消费需求趋势时,不要忘了消费需求的多层次。
上万元一只的进口手表有人问津,几元一只的塑料电子表也有人愿买;有人普通彩电换了“平面直角21遥”,有人黑白电视看了多年仍有滋有味……尽管一部分人成了高档商品柜台的常客,但市场上每每有大减价的叫卖声,却总是会吸引众多的顾客。消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呈现多层次性。企业不要指望“包揽”天下,也不要“一窝蜂”地去赶时髦,聪明的企业总是为特定的消费层次和消费者服务。
从收入来看,尽管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但中低水平收入者仍是多数,大众化的商品和服务仍是消费的主流,高档化与大众化不可偏废。从城乡差别看,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仅购买力水平不同,消费方式也不同,在开发城市市场的同时,不要忘了提供适合农民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从消费者的身份看,消费需求更是千姿百态。仅从年龄角度看就各不相同:青年人求新、求特、求美,女青年更是服装、化妆品、首饰等商品永不满足的消费者。“赚钱就要赚女青年的钱”,似乎已是至理名言。2亿多儿童特别是每年新出生的1000万婴儿也是大市场,从奶嘴到童车,需要改进的商品实在太多,“小皇帝”的钱挣不完。老龄人口在逐渐增多,而目前老年人用品市场仍是一个冷清的角落。
从温饱走向小康,人们的消费需求档次升级,领域拓宽,层次多样,对生产和服务企业提出了更多、更复杂、更严格的要求。如果说,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消费热潮过后出现了消费断层,填补这一断层的已不再是一两样带头商品,而是众多的商品和服务。


第2版(经济)
专栏:

  塔里木发现4个高产油田
“八五”期间形成5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的资源在握
本报库尔勒电 记者张何平、费伟伟报道:“八五”头一年,塔里木探区已基本拿到在“八五”期间形成50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的储量资源。来自全国的1.9万名石油职工在塔里木石油会战两年多来,已先后发现了轮南、东河塘、吉拉克、桑塔木4个油气田,并在英买力、塔中等地区打出一批高产油气井,初步探明和控制了一定规模的石油地质储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在盆地北部的轮南地区,现已发现的含油气范围约500平方公里,找到了两个含油气富集带;在东河塘地区,有利勘探面积为500平方公里,已发现一个高产的整装油田;在吉拉克地区,已初步控制含油气面积70平方公里,有3口探井获得高产油气流。
在大力加强勘探的同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在轮南地区开辟了含油气面积30平方公里的开发生产试验区,已有一批油井投入生产,初步形成日产原油1600吨的生产能力。记者在现场看到,油田水、电、道路、通讯等各项配套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轮南至库尔勒的输油管道正在加快铺设,今年底可配套形成60万吨原油生产能力。
目前,塔里木探区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勘探上配套采用了数字地震、综合录井、数字测井、优化参数快速钻井、深井压裂酸化等10项新技术。目前,塔里木的深井钻井速度、钻井周期和钻井质量,均居于全国前列,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2版(经济)
专栏:

  京城月饼溢香诱人
据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阎振国 倪小林)时近中秋,各式月饼陆续投放到首都市场,品种繁多,溢香诱人。
以前,北京产的月饼给人的感觉太硬,吃起来太甜腻。今年,北京的月饼生产企业开始学他人之长,力改京味月饼在人们心目中的“不良”形象。此次中秋推出的月饼,以新品种为主,有广式、苏式、杭式、黔式等,风格各异,达700个品种,市场投放量为1.2万吨。其中包括日式起酥、红参、栗子、水果风味月饼,有思乡望月、婵娟共月、祥和明月、相思伴月等低糖月饼,还有适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香菇、陈皮等营养保健月饼。


第2版(经济)
专栏:

  验新棉
  刘莎 曹焕荣
烈日下,青年农民常岗蹲在地上,低头铺摊他的棉花,全然不顾满载棉包的架子车、三轮车、自行车在身边来往。
“这花水分大,初检不中。摊晒几个钟头,就够标准了。”常岗边说边抓起几个棉籽咬咬,嘴里“嘎巴、嘎巴”直响。“这声音还不够脆,棉花不干。不中。”说着,他憨厚地笑了。
9月8日,是河南南阳县卧龙岗轧花厂收购新棉的第二天。出售棉花,最先要过“探湿关”。已有30年工作经验的检验员袁清惠走到常岗面前,边帮着翻动棉花,边向众人解释:“含水大的棉花,对保管、加工的影响可大哩。”
如今的棉花市场,仍然是求大于供,但像常岗那样的生产者和袁清惠那样的收购者,并没因“货俏”而忽视质量。在收购现场,公开摆放着符合“国标”的1至7级棉花品级样本,买卖双方以此为鉴。每台检验仪器和衡器,都贴有河南省棉花检验所核发的合格证,上面均清楚地标明:“1991年度”。
潦河镇农民王文兴比常岗来得早。过了“探湿关”后,他的棉样要送去试轧,接受“密码检验”。只见一笸箩一笸箩棉样里分别放着单据,上面写有统一编号,而无售棉人姓名。笸箩被小电梯提到二楼。检验室门口,“非检验人员止步”7个红字十分醒目。检验员像高考判卷老师似的,评判着一份份无计名的“考卷”——棉样。
根据含水量、含杂量、纤维长度等项数据,王文兴的棉花被定为3级。过磅上垛时,他说,来前估计自己这包棉花能定上2级,但是“密码检验,无情,只能认了。”结算后,这位种了4亩棉花的农民手持450多元钞票,兴冲冲地说:“今天是第一回,还得来卖几回。今年的棉花结桃多,能卖2000多块吧!”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假如不是魏富海
  夏珺
报载:大连市市长魏富海到一家工厂现场办公,厂长提出贷款3300万元。魏富海通过调查摸底,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的问题是管理落后,而不是资金短缺。厂长受到震动,立即组织攻关,一个多月后,解决了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结果只贷了300万元就使生产有了起色。
读了这则报道,笔者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位市长作风深入、扎实,对自己的“孩子”不溺爱、不护短,及时堵住了一笔数目不小的不合理资金占用,又避免了企业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可是,再往下品品滋味,不免喜尽忧来。
幸亏是魏富海,才使国家资金“幸免于难”。假如换个“父爱主义”的张富海、李富海,情况又会怎样呢?他们会不会为企业“撑口袋”,贷款多多益善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不合理资金占用就很难避免,而只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杜绝这种怪现象,只靠个把“魏富海”不行。根本的办法是改革企业机制,使企业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不再吃国家的“大锅饭”,知道花钱心疼。同时,要完善信贷机制,制定严密的政策和法规,做到不该贷的款坚决卡住。对那些盲目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的企业,应采取必要的经济和法律手段加以制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审慎贷款,下苦功夫挖掘内部潜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