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邹家华在第二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说
城市规划要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
城市建设要有战略意识切忌短期行为
本报北京9月11日讯 新华社记者李安定、本报记者朱剑红报道:全国第二次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开幕。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建设部部长侯捷出席开幕式,并向全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勘测先进单位的代表颁奖。
邹家华在开幕式上就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乡统筹规划、提高城市综合效益等问题作重要讲话。他说,城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5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70%以上的工业产值、78%以上的工业利税、90%以上的高等教育科技力量集中在城市。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计划,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城市的聚集结构合理化。城市规划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素质。因此,城市规划是一项战备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国家指导和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
在谈到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综合效益时,邹家华说,城市规划工作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注重自身的改进。中心问题是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意识,使规划更好地利用价值规律,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同时,城市规划又要代表国家全局的利益,体现计划的特征。
邹家华指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讲,应当是面向未来,面对现实,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作为一个城市的市长,应当有高度的战略意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当届城市政府安排的各项建设,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现在许多城市政府每年都为人民办几件实事,这是很好的,但是这些实事应当通过城市规划统筹安排,使其成为城市长远发展中的阶段性成果。切忌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要维护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第2版(经济)
专栏:

  陈锦华在城市改革试点座谈会上强调
 搞活大中企业 推进城市改革
据新华社成都9月11日电 (记者李南玲)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在正在此间召开的“城市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自全国37个改革试点城市的代表将围绕这个“中心环节”,探讨进一步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陈锦华对今年的改革形势作了三方面的评价:一是既坚持了改革开放,又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在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的基础上,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三是在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探索上取得新进展。他说,当前经济与改革的总体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年以来,我国虽有部分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洪涝灾害,但经济摆脱了一度出现的工业速度回落过猛、市场疲软的局面,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持续回升,国内市场销售稳步增长,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外贸出口全面增长,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农业总产值有所增长。与此同时,改革在升温,一些重要的改革分量加大,步子加快。
但是,也应该看到,经济效益低下、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财政、金融形势比较严峻,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企业的亏损状况无明显改善,产成品积压有增无减,“三角债”依然困扰着企业。
陈锦华说,增强企业活力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壮大,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功能的发挥,关系到产业队伍的稳定,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因此,要始终把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的活力,作为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要搞活企业,首先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是搞活企业的关键,企业要运用好自主权,大胆地往前走。其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实行有效对接。企业一定要有市场观念,要学会用市场调节来健全自身运行机制。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强化技术进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打好增强企业活力的物质基础。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在认真落实企业自主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及13个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会议期间,将围绕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这个问题,认真总结交流城市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和经验,研究讨论今后深化城市改革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思路。
由国家体改委主持召开的这次座谈会于昨天正式举行,会期四天。


第2版(经济)
专栏:

  密云水库上游植树造林成效大
 北京的“一盆清水”更清了
本报讯 记者高保生报道:来到京郊的密云水库,只见清水透澈,碧波荡漾。这就是首都近千万人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由于有了120万亩水源保护林,这“盆”清水更清了。
为了保住这“盆”清水,水库建成之初,北京市和密云县两级政府便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采取封山育林、播种造林等措施,恢复植被,还将库区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到1980年,库区周围已造林44万亩,初步形成了多林种、多层次的水源保护林结构。
1982年,密云水库水源保护林被列入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工程,水库周围绿化向高标准和深层次发展。近10年来,库区周围累计人工造林50.2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飞播造林有效面积5.4万亩。仅去年一年,就建设示范工程2.3万亩,千亩以上的有13片,全部用侧柏大苗栽植,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
森林植被的增长,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起到明显的作用。据计算,库区周围的120万亩林地,每年含蓄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有关部门测定,近15年的入库河水的含沙量比过去减少了60%。几年来,密云水库水体质量连续保持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密云水库周围水源保护林在取得防护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水源保护林中有果树近20万亩,年产干鲜果品2500万公斤。还有13万亩薪炭林,亩产薪柴2000公斤,每年每亩还落干叶230公斤,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和饲料。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造林就是造水
密云水库建成30年,库水更清了。这个事实再次说明:有了山青林茂,才有绿水长流。
森林与水之间的关系,过去我们讲了不少,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仍然常常被忽略。例如,为防御水旱灾害,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对保障农业增产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不注意造林种草,甚至毁林毁草。结果由于没有绿色卫士,上游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下游水库、水渠被淤被填。
造林就是造水,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树木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还能保护河堤。兴修水利工程固然重要,但防止旱涝灾害的根本之策是造林。“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群众的话既通俗又深刻。愿各级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摆正林与水的位置,更加重视植树造林。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挥技术优势 实心实意支持
 长钢帮助乡镇企业发展
本报讯 长城特殊钢公司发挥科技优势,5年扶持乡镇企业58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钢是我国大型特殊钢生产基地。现有科技人员5500名,技术力量雄厚。近几年,该公司在抓好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鼓励科技人员为社会多做贡献。1986年以来,他们先后帮助四川、山东等地的58个乡镇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长钢根据乡镇企业缺乏技术、人才、资金等不同情况,从5个方面做好帮助发展工作。一、对新建乡镇企业,采取一条龙式的技术服务,从建厂的可行性论证直到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二、对经济效益不好的乡镇企业,帮助他们调整产品结构,开展多种经营,以适应市场变化。三、对基础好、潜力大的乡镇企业,帮助他们采用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竞争能力。四、对与地方联合兴办的乡镇企业,尽可能让对方得到更多收益。五、对“老、少、边、贫”地区的乡镇企业,采用无偿援助的方式。四川德阳市长城特殊钢厂,1989年以后因产品销售困难,濒临停产。长钢派科技人员住进该厂,帮助开发优质碳素钢等多种新产品,并帮助签订销售合同,使该厂迅速走出低谷,很快扭亏为盈。
                        (王晓峰)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关发布关于过境旅客行李物品管理规定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过境旅客行李物品管理规定》。
此规定共有10条。其中第三条规定,在进境口岸不离开海关监管区或海关监管下的交通工具的过境旅客,可免填旅客行李申报单,海关对其行李物品均准许过境,一般不予查验,但是海关认为必要时除外。
第四条规定,在过境期限内离开海关监管区的过境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应以旅行需用为限,海关依照对进出境非居民短期旅客行李物品的规定办理。第八条规定,过境旅客不论其是否离开海关监管区,均不得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的物品表》所列物品。
此规定于9月10日起实施。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际石化两会在京开幕
本报北京9月11日讯 记者王清宪报道: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和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91国际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学学术会议暨展览会今天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
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石化学术暨展览会。这次展览会展示和介绍了国际上各种先进的石油炼制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烯烃、芳烃、合成树脂、橡胶、精细化工等石油化工新技术与高技术产品。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企业全部参展,它与机电化工等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中国馆将展出石化行业及为石化工业配套的最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伊朗和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参加了展览,其中包括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声望的大公司。
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中外学者、专家将就90年代石油炼制和石化工业前景等问题开展学术讨论。


第2版(经济)
专栏:质量:于细微处

  重视配件质量
燮阳
我从南方买了一个大皮箱,做工精细,样式新颖,皮料上等,颇令人喜爱。但当我拿回家后,箱子却难以打开,用手使劲掰,有时开了,有时不开。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找厂家吧,路途遥远;找修锁的吧,拿着一个大皮箱,太麻烦,只好扔到一边,不敢带它出差。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遇到过多次,刚买了件很好的衬衫,没穿几天,纽扣脱线不翼而飞,配新扣,到处找不到同样的;买了一个心爱的小钱包,设计别致,用料也好,但拉链质量太差,没拉几次,拉把坏了,只好扔到一边。
好好的产品,出现这样的情况,真令人遗憾,它既给消费者带来麻烦,也影响了厂家的声誉。要埋怨这些厂家不重视产品质量,那也冤枉。从设计到用料,从制作到包装都花费了不少脑筋。毛病出在哪里?恐怕有相当一些是出在配件上。一些厂家只重视主件的生产,忽视了配件和配套部门的工作质量。有的工厂配件是靠兄弟厂提供的,没有进行严格的、经常的检查;有的工厂配件的活是让临时工做的,技术不过关;有的是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
讲求质量,应当是全面质量。配件质量,往往被一些厂家所忽视,或者觉得反正不是本厂的问题而心安理得,或推说:“不好解决。”岂不知这些配件也是在你的产品上,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因小失大,也太不合算了。


第2版(经济)
专栏:

  田边地头话救灾
  张颖
受了重灾的农民心里想些什么?他们对生产自救信心足不足?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湖北罗田县3个受了重灾的农民。
“只要人勤快,减产不减收”
8月13日下午,我来到素有“粮仓”之称的大河岸镇滚石坳村。在一个向阳坡上,遇到了农民王凤娇。她正在桑园里锄草,汗流浃背。当我问她对生产自救有啥想法时,她迟疑了一会说,她家本来就比较贫困,6口人过日子,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丈夫又有病。今年遇上洪水,倒了猪圈、牛栏和厕所,住房也险些倒塌,田被沙压了。面对这么大的灾,这个37岁的妇女没有被吓倒。白天她服从村里的统一指挥挑沙还田,晚上回来修猪圈和牛栏。旱地的红薯、黄豆在她精心浇灌下一片绿茵茵的;养春蚕收入了280多元。她又准备养秋蚕,再增收300元。她还养母猪、养鸡。她说:“粮食减产是肯定的,但收入可能要增加,只要人勤快,减产不减收。”
“救灾不能全靠救济”
8月14日,我来到廖家坳,沿途新昌河段成千上万的农民手拿着丁字形磁铁耙在河里淘铁砂。我停下来与敢鱼咀村农民屈得水聊起来了。
“你家灾重么?”
“灾重得很,挂了号的重灾户。田里颗粒无收,旱地也垮了堑,收成不大。”
“你打算怎么办呢?”
“怎么办?就淘铁砂呗。”
他说,淘铁砂人累点,但划得来。大水一发,河里铁砂有的是,淘起来比过去多。每天可淘300公斤,收入十几块呢。乡里成立了铁砂收购站,随淘随卖,现钱现货。
我问是否有救济。他说有救济,前天村里还发了救济的衣服,还有贴息贷款。但他最后对我说:“救灾不能全靠救济,光坐在家里伸手向国家要钱,这样的人没有志气。受灾的地方多,只要大家都努力,困难就挺过去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
8月14日傍晚,在三里畈镇宜林村,我采访了正在整地的老农民肖世芳。谈到今年的洪灾,他仍心有余悸。他家10口人,3个儿子都结了婚,有两个孙子。洪灾过后,他对家里进行了安排。大儿子搞田间管理,确保二季稻丰收,二儿子去黄石投靠亲戚搞副业,老三上山烧炭。老伴和三个儿媳养蚕、养猪、做鞋垫,他自己整地种萝卜。他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看心眼灵不灵。”


第2版(经济)
专栏:

  6万亩肥城桃又获丰收
本报讯 山东肥城县今年6万亩肥桃又获丰收,总产达3500万公斤。早在400多年前,肥城桃就被列为“贡品”,但肥桃好吃保鲜难。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肥桃成熟前举办肥桃节,以招四方客商早订货。日前开始的首届肥桃节刚刚两天,这个县1500万公斤肥桃就有了货主,还售出3000万元当地工业品。     
           (韦典华 李锦)


第2版(经济)
专栏:

  漯河工务段整修旧轨
本报讯 武汉铁路分局漯河工务段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去年以来整修沿线旧轨206公里,整修过的钢轨全部达到了一级再用轨标准,缓解了再用钢轨供不应求的矛盾,节约资金51.5万元。      
  (王曙光)


第2版(经济)
专栏:

  科技推动定海海盐生产
本报讯 浙江省海盐主要产区舟山市定海区,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盐区生产力的突破口,先后有14个科技项目通过鉴定和在生产中应用。目前,全区原盐年单产稳定在3.6吨,比“六五”期间增长44.75%。盐业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今年在多雨的气候下,到8月底原盐单产2.6吨,居浙江集体盐场之首。 
                (朱瑞彪 刘胜刚 范祥根)


第2版(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之角

  刮目相看沂蒙山
  ——山东费县纪行
  方蒙
山东费县,沂蒙山区的腹地。
全县87.6万人口,山地占总面积的76%。到1985年,费县人均收入仅52元,是全国重点扶贫县之一。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县委根据山多、贫穷、自然条件差的实际,确定的方针是,发扬沂蒙精神,整山治水,向贫困宣战。
宁家沟,这个具有沂蒙山区典型地貌的山村,331户人家散住在7.5平方公里的荒山沟坎之间,缺水缺电,没公路。村干部说,过去穷在山上,今后要富在山上。支书孙士元带领干部群众山上吃、山上住。开山引水,风雪无阻。干了5年,共整山1200亩,造地100亩,建拱坝61座,砌水渠6公里,建高山水囤16个,种果树4万亩、松柏2万亩。就是靠这种沂蒙精神,荒山变了样,果木良田,逐年增产。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150元。
一树开花,引来千枝竞秀。我们到桃园村参观,过去几株桃树,点缀村头。而村外尽是大如卧牛的乱石岗,群众说原来的生活,“瓜干吃半年,打兔换油盐。”兔子越打越少,贫困越陷越深,出路只有整山治水。他们在卧牛石上炸坑,填土种果木,人均填土1万公斤,造1050亩果园。生产发展,收入增多,现人均收入达1014元。大桲罗湾村以产板栗出名,全村13个居民点、210户、854人,整山治水后,共有耕地544亩,山林3400亩,其中果园1500亩。去年人均收入900元。他们以科技兴农,使板栗矮化密植,老树发出新枝,亩产创全国新纪录。另有一个科技兴农的小西场村,仅38户、139人,他们造生态林、经济林,种果种粮,全村植被覆盖率达90%。全村使用沼气。我们通过一条浓荫覆盖的葡萄架走廊,进入一户农家,庭院宽敞,室内家具齐全。现全村人均收入1062元。
沂蒙人民以各自不同的特点,建设自己的山村,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色彩纷呈的画面,使我们既兴奋,又感动!
5年创业不平常。费县治理荒山42万亩,造林13万亩,栽种果树10万亩,治理水浇田41万亩,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全县出现了许多林果村、育苗村、畜牧村、生态村。在全县原有335个贫困村、17.6万贫困人口,去年人均收入达350元,摆脱了贫困。全县村村通了公路,儿童入学率达到98.3%,吃水难、就医难,不通电的状况,基本改变。
全县已形成粮油、果品、畜牧三大支柱并举的发展格局。建立了粮油、林果、畜牧、药材、经济作物5大商品生产基地。1990年全县山楂年产量达5000万公斤,在全国名列前茅。
费县现有49家县属企业、13500家乡镇企业、3家中外合资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个,并引进海外先进设备、技术,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有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现在有人仍以过去眼光看沂蒙山区,甚至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金凤凰,其实金凤凰早已展翅待飞。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新闻摄影竞赛

黑龙江垦区102个农场的粮食处理中心在今年抗灾中发挥重要作用。麦子及时得到烘干,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库仓储标准,确保了上交粮的速度和质量。
魏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