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名作家和“泥土文学”
  吴光华
作家浩然长期生活在农民群众中,他有一大堆农民朋友和一大堆农民业余作者朋友。在他的家里,光脚杆的泥腿子朋友是经常不断的。生活是公道的,对葆有真情的作家,生活也总是给以丰厚的回报:他从他的农民朋友身上,从不断变化着的生活里,感受到了时代的回声,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脚步声,感受到了农村的变迁和农村人际关系的新变化,他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大量丰富的文学创作的养料……
浩然有个真诚的愿望:在他的有生之年里,第一,他要在文学创作上“更上一层楼”;第二,要为他的农民作者朋友“鸣锣开道”,“摇旗呐喊”。浩然说,“在既漫长又坎坷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父老乡亲们所给予我的恩惠,就是活神仙大概也难以计算……”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质朴的“知恩图报”的心态,出于这种对生他养他培育他扶植他的父老乡亲们的真情厚意,浩然尽心尽力地干着他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把培养扶植农村的新人新作,当成他自己的责任。因此,只要区县乡村有这类文学活动,比如作品讨论会、改稿会、创作讲习班等,他总是召之即来,从不推诿,“不管水平高低、认识正误,来了就掏心窝子话往外端……”
浩然主编的《北京泥土文学丛书》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推出来的。当然,推出这套丛书,还有一个并不复杂的历程:为农民作者出书,这个想法萌生于1990年春天。在琳琅满目、丰富多采的图书市场上,真实地反映农村生活的巨大变迁,深刻地揭示农村生活的复杂矛盾的书籍,所占的出书比例与时代是非常不相称的。特别是鉴于出版界的不景气——出书难,出版农民作者的书自然是难上加难。几年来,他所知道的几家大出版社几乎没有出版过农民作者的书稿。浩然很是困惑。他的一个农民朋友——年近花甲,长期生活在延庆县深山区的农民作者孟广臣,经历了30多个寒暑的跋涉和奔波,创作了上百篇小说。他的小说和他的为人一样,质朴、淳和、厚实,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却始终未能出版一本小说集。浩然很为老孟苦恼。他知道,这不光是老孟一个人的事。因为在老孟背后,还有成百上千的农村业余作者。1990年6月,浩然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商谈孟广臣等几位农民作者的出书问题。这是一个难题。作为出版社不能不考虑社会效益,也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怎么办?为了保本,浩然向有关的乡镇企业要点“资助”。但是,即便如此,也只能在浩如烟海的书市上,增加一二本不起眼的品种而已。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经过两个月的反复思考,1990年8月,浩然和出版社商定,决定推出一套《北京泥土文学丛书》。出版社的考虑是:推出这套丛书意义重大,这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即使赔钱也值得——赔钱要赔在刀刃上。
为什么这套丛书要和“泥土”联起来?目的是明确的:要为长期生活在农村,有一定创作才能,并有一定的创作成果,却没有机遇和条件的业余作者,给予帮助和扶持。具体地说,就是要为一些已经发表过作品,有一定成就的业余作者出版他们的“处女作”。希冀他们借此机会登上台阶,引起社会的关注,创作出更有特色的作品,并因此使广大文学青年受到鼓舞,看到希望,激起朝成功的目标拚搏的热情和信心。


第8版(副刊)
专栏:

  以声传情 以情立声
  李双江
由总政歌舞团、中央电视台和长春电视台共同摄制的音乐艺术专题片《李双江歌唱艺术》播出了。得到如此殊荣,我只感到愧疚。30年来,我做的太少太少,而党、政府、军队、人民却给予了我很多,使我成为一位人民军队的歌唱演员。
尽管我学的是欧洲传统演唱技术,但在学生时代,就希冀声乐的民族化,盼望能有一天建立起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回首前尘,30年的舞台生涯中,我没有离开过声乐民族化、中西音乐结合这条道路。而在民族化的探索中,特别注重民族感情的体现,做到以情动人,以情立声。在声音与吐字的融会上,在声音与情感的贯通上,在声音与民族风格的表现上,虽有失败,但也有成功,经过苦苦追求,终于结出了一些果实,给听众留有浅浅的印象。
我在新疆曾有10年的军旅生活,我爱连队如自己的家,爱战士像亲兄弟。我当过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还拉过骆驼,当过炊事员和运输兵。我向战友学习,为他们歌唱,他们也爱我,称我为“战士歌手”。真挚的战友情肠,沸腾火热的军营生活,锻造了我,是我歌声的力量,是我感情的源泉,是我的“歌魂”。70年代我演唱的《北京颂歌》、《拉着骆驼送军粮》、《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党的阳光照耀祖国》、《战士歌唱毛主席》等受到听众的热情评价,一时竟在全国流行起来。我演唱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被录制成唱片,发行量达300万张。这是听众对我表演中国声乐作品的认同。
我认为,在歌唱中要追求感情的真挚,情与字、情与声、情与味、情与趣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妥帖、协调。“情”:首先要把握好感情的基调;“字”:唱念准确,吐字正确;“声”:字正腔才能圆,声音才中听;“味”:风格韵味要生动、充足;“趣”: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唱歌如同说故事,要有趣,才能引人入胜。后来,当我演唱《船工号子》时,又体会到“声音”和“气”不能用满,要留有余地。在合唱领唱《祖国永远是春天》中,我体味到用西洋传统演唱表现手段去演唱具有中国风情的作品,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是可行的,是有魅力的。
1977年,在纪念可亲可敬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音乐会上,我演唱了《想起周总理纺线线》,表达了埋在心底深处的感念之情。邓颖超大姐听完歌后说:“这首歌没有高山,没有青松和大海,只是一架纺车,一个纺线人,却把我们带到了当年延安暖烘烘的窑洞里去了。”
1979年,我曾去广西和云南演出,深为年轻战友的牺牲精神所打动。《再见吧,妈妈》和《怀念战友》这两首歌属于反映战士情怀最成功最生动最有情的作品之列。我唱起来也特别动情,曾在各种慰问演出和大小音乐会上唱过1400余次。1979年至1983年也是我的舞台生活最活跃的4年,平均每年登台300次以上。
在炊事班为战士唱歌和在人民大会堂为上万人演出要同样认真,为平民献歌和为国家首脑演出要同样感情真挚。这是我的30年舞台生活恪守的信条。不久前,我随所在的总政歌舞团去内蒙古慰问演出,并为受洪涝之苦的灾区人民义演。我又来到了边防线上,又来到了亲爱的战友中间,在美丽壮观的草原高歌。作为祖国和人民哺育的演员,当人民有忧有难时,我理应为他们分忧。我唱呵唱呵,盼望这歌声带着我的一片深情一片思念,送给灾区,送给正在艰难困苦中抗洪救灾的人民和战士们。(摄影:车夫)(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人间留晚晴
  丁林生
他没有留恋风光旖旎的西子湖,没有爱上舒适幽雅的干休所,也没有接受老战友和孩子们善意的劝说,还是和老伴一起,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安徽省枞阳县,把家安在了县城东边的方家墩上。
紧靠着长江北岸的陈瑶湖,有着2.8万多亩水面。湖畔的青山乡高桥村,离县城70多公里,是他的老家。他回到高桥村一了解,这里700多户人家,32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300来元。他的心揪紧了。他问乡亲们:陈瑶湖这么好的水面,为什么不养点鱼,增加收入呢?乡亲们说:以往公家、私人都在湖里养过鱼,可是,大都被人哄抢、平调光了,年年亏损,谁还愿养鱼呢?再说,养鱼哪来资金呢?
他动员自己一位有经验的亲戚回乡来,率领群众包湖养鱼。他向群众传授自己在部队搞生产的管理经验,帮助湖管会制订出60多条管理章程。以群众集资入股的办法,买来几十万活蹦乱跳的鱼苗。
鱼养活了,还得管好。一天夜里,一伙人乘黑摸到湖里偷偷捕鱼。老人听说了,套上深筒靴,要同湖管会的人一起下湖去看看。深夜12点多,陈瑶湖里一片漆黑,风紧浪猛,人们劝不住他,只好点上小马灯,陪他下湖去。他们摇着一叶小舟到湖里一转,那伙人被吓跑了。此时东方已现出了鱼肚白。这是70多岁的老人呵,他图个啥?大家望着他疲倦而苍白的脸色,又心疼又感动。
前些日子,他又和干部群众盘算开了:陈瑶湖里有鱼、虾、莲、藕,有芡实、菱角、芦笋、鹅鸭,就地取材,综合利用,办厂搞加工,潜力大哩!高桥村一带,提前五年达到小康,准行!
他热心扶贫,有一副“倔脾气”,“倔”得使人叹服崇敬,使人看到他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也带回了家乡。
他是县里青少年们的辅导员。每次青年人组织的活动,总能见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的身影。今年3月里,老人和400多位青年突击队员一起到牛头山去种树。午饭时,当地村干部想请他去吃口热饭菜,他婉言谢绝了。坐在山坡上,吃着自己用暖水杯带去的山芋和馒头。
前年,芦花飞白,捕鱼时节,他来到陈瑶湖边转转看看。他内侄从船上买了3条鱼给他吃。他说:“不是规定不准随便从湖里买鱼吗?你买鱼,群众会怎么说?你把鱼放到湖里去!”在场的人都说:“你老为我们费了这么多神,花钱买几条鱼吃,谁还会说什么?”他说:“话不能这样说。这鱼你不能买,我也决不能吃。过去不也是坏了规矩,养不好鱼吗?”他内侄知道他的“倔脾气”,只好把鱼放到湖里去了。
有一次,官桥区举办区、乡青年干部培训班,请他去做报告。吃饭的时候,区里按规定,搞了四菜一汤,量大一些。他让区委书记端走三个。人家解释了半天,他说:“那好吧,端走两个。”区委书记端走了两个菜,他才拿起筷子吃饭。
在枞阳县,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底细”:他,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在陈毅同志身边当过参谋兼秘书,陈老总经常拉着这位“小鬼”下围棋哩!1943年,在一次战斗中,他率连队一举歼灭日寇一个分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在部队里,他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1984年,这位浴血沙场、戎马一生的老战士,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他今年七十有二,姓名:朱铁谷。


第8版(副刊)
专栏:

  华夏情深
  张士燮
你献出一片真情,我捧出一颗爱心,炎黄子孙走天下,总是一条根。几千年的路程,共同走过多少艰辛!几千年的岁月,共同经历过多少风尘!几千年的风雨,炼出铮铮中华魂!几千年的水火,铸成拳拳赤子心!我们手携手,我们心连心,任何艰难也隔不断,紧紧相连的根!蓝天大海也比不过华夏情深!(“华夏之情”义演主题歌词)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为进一步促进小小说事业的发展,《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和郑州商业大厦联合举办的“全国小小说大奖赛”,日前在郑州揭晓。杨克祥的《山狗》、冯曙光的《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获一等奖。此次征文先后收到来自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参赛作品近万篇,《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从中选发了二百一十四篇。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热情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拟在“八五”期间推出大型报告文学丛书《师魂》。丛书为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小学教师及其他基础教育工作者树碑立传,颂扬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思想品质,介绍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弘扬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魂》丛书编委会聘请雷洁琼、冯牧、叶君健、叶至善、严文井、刘杲任顾问。(于方)
●潘絜兹是位年近八旬的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师,著名敦煌学者,他为复兴工笔重彩画这门绝艺,辛勤耕耘了六十个春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最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正热诚筹办潘絜兹从艺六十年纪念活动,活动包括如下内容:拍摄电视艺术片《敦煌引》;在北京、广州举办《潘絜兹敦煌专题大型画展》;出版一百幅作品的《潘絜兹画集》精装本。整个活动将于一九九一年金秋前后完成。在七月三十一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潘絜兹老先生还将自己收藏多年的艺术珍品《丝路风》画卷一幅,捐赠给灾区人民。(宋仁)


第8版(副刊)
专栏:

河北电视台及保定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的电视剧《确有其人》,以纪实手法讲述了雷锋式的民警唐敏的故事。图为剧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