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
朝鲜实施科技发展三年计划
本报平壤8月29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政务院最近就刚刚制订的发展科学技术3年计划(1991.7—1994.6)作出决定,要求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据朝鲜政府机关报《民主朝鲜》报道,制订发展科学技术3年计划,是为了大力推动技术革命,把机械工业、电子工业、自动化工业、化学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的科学技术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到先进水平,给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转变,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
朝鲜政务院的决定要求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有关机关将该计划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企业,制订出执行的措施。要求国家科委、劳动行政部和有关部门对部分研究所和研究室进行调整和合并,把分散的科技人员集中起来使用。教委和有关部门要把新培养出来的优秀科技人才分配给担负着重要科技课题的研究机关和设计机关。要求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加强科技行政管理,大力开展科技情报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朝鲜政务院的决定还要求各道建立非常设性的科学技术对策委员会,定期研究发展科技工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西藏歌舞团访问比利时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27日电 (记者杨元华)中国西藏歌舞团一行24人今天抵达布鲁塞尔,将参加于29日开幕的第19届比利时马林国际艺术节。
来自法国、中国、意大利、苏联、马来西亚、古巴、卢旺达和匈牙利的数百名艺术家将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献艺。
中国西藏歌舞团为艺术节带来了独具特色的《牧民舞》、《扎西雪巴》、《妙音女神》、《牧羊女》等优秀舞蹈节目。被誉为西藏第二个才旦卓玛的著名青年歌唱家德西美朵也将在艺术节上演唱优秀藏族歌曲。
西藏歌舞团团长强巴平措对记者说,西藏歌舞团这次来参加艺术节是为了向各国观众介绍西藏悠扬清丽的歌曲和豪放粗犷的舞蹈,让世界了解世界屋脊的真实面貌。


第7版(国际)
专栏:

  厄瓜多尔举办中国文化周
新华社基多8月27日电 第二次中国文化周今天在厄瓜多尔马纳维省首府波托维耶霍开幕。
波托维耶霍市市长洛尔和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徐贻聪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一致赞扬中、厄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祝愿这种友谊继续发展。
本次文化周将举办4天。文化周的活动包括工艺品展览和书展,并将举办中国电影节,放映《开国大典》、《末代皇后》、《在电梯上》等故事片及6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纪录片。
这次文化周是由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和波托维耶霍市的友好团体共同举办的。第一次中国文化周是在1987年举办的,地点也是在波托维耶霍市。


第7版(国际)
专栏:阿根廷通讯

  友情更珍贵
——访阿根廷尼德拉公司董事长洛埃布
本报记者 管彦忠
得知尼德拉公司董事长洛埃布先生大约五十次踏上中国土地,确实令人惊讶!在离中国二点五万公里之遥的阿根廷,这个数字大概是最高纪录了。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及与中国做生意的感受时,洛埃布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友情比生意更珍贵,因为它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二十年前,尼德拉公司出售的一点六万吨小米运到了中国,成为五粮液酒厂的优质原料。从一九七一年算起,该公司先后共卖给中国四百多万吨粮食,成为中国从阿根廷进口粮食的主要客户之一。
一九七一年十月,洛埃布先生首次访华。以后他每年去中国一至三次,或谈生意,或去旅游。提起访问过的中国城市,他可以数一大串,连北京的“丰泽园”、“晋阳饭店”也记得清清楚楚。他结识的中国朋友,上至国家主席,下到公司的业务员。他曾应邀到部长家里作客,也去过幼儿园与孩子们同乐,所到之处使他感到“像在家里一样”。中国古老的文明,迷人的风光,勤劳的人民,使他流连忘返。他目睹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第一次访华时,发份电传都很困难,现在北京对外联系方便多了,北京的一些现代化建筑可以和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媲美。人们的衣着、饮食有了很大改善。洛埃布先生对中国一些青年人盲目模仿西方,忽视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现象感到遗憾,他希望中国朋友重视这个问题。
谈到生意,洛埃布先生坦率地说,“同中国人做生意并不容易,但做成后就愿意继续交往,彼此信任是做生意的基础”。
为推动中阿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一九八四年洛埃布先生与其他阿根廷工商界人士发起成立了阿中商会,探索增加进口中国产品、研究两国兴办合资企业的可能性。洛埃布认为,阿中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经济互有需要,建立合资企业也是有前景的,有些产品可以在两地生产,共同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为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应进一步研究对方市场的需要,经常举办展览会,加深相互了解,共同探索经济合作和扩大贸易的具体可行办法。他还建议增加两国政府高层互访,进行文化交流,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不久前中国人大代表团来阿根廷访问时,洛埃布邀请全团乘坐他的游艇,饱览巴拉那河三角洲的风光,品尝阿根廷别有风味的烤牛肉。今年九月,洛埃布先生将再次访华,他与中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纪录将增添新的一页。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电)
(附图片)
图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
姜憬莉摄(新华社稿)


第7版(国际)
专栏:

  捷经济私有化步履维艰
本报记者 许宏治
全面实行私有化,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为对经济进行“休克疗法”开出的药方之一。政府为此设立了专司其职的部。根据《财产归还法》,1948年以后没收的前贵族、地主、富农、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一律归还原主。原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分为“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原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单干。然而私有化进程并不顺利,遇到了一系列难题。
所谓“小私有化”,是指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等的私有化。去年12月,捷联邦议会通过了关于“小私有化”的法律,规定要将全国70%—80%的商店、餐馆、理发店、修理店等等向居民拍卖。总价值约500亿克朗。拍卖于今年1月底开始,目前正在进行中。法律还规定,第一轮拍卖的买主只能是本国公民,外国人不得购买。迄今为止,“小私有化”的进展缓慢,购买者并不踊跃。居民手中没有那么多钱,即使有钱,也难下决心拿出来买店。
在“小私有化”的拍卖过程中,有些买主互相串通,把价格压低。结果买主以低价购得商店,对手也得了好处,只有国家吃亏。还有些买主出面的是本国居民,实际上是外国人出钱。
“大私有化”是指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办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发行股票,二是发行“投资券”,股票按市场价格出售。而“投资券”只是取得股份的手段,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均可购买。股票和“投资券”将于今年秋季开始发行。据估计,“大私有化”的过程也不会轻松。因为老百姓没有钱。据报道,捷全国大型国营企业资产总价值为3万亿克朗,其中2.5万亿将实行私有化。而捷全国居民存款仅2680亿克朗。
因此,要想在3—4年内实现“大私有化”,必须吸收大量外国资本。但捷国营企业设备陈旧,效率不高,投资环境差。外国企业轻易不肯前来投资。除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等少数企业外,至今西方大企业前来投资的不多。
在农业方面,虽然土地私有化的方针已经实行,土地退还给过去的贵族、地主、富农以及当初带着土地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但解散农业合作社的政策却遭到农民的反对。据介绍,不仅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赞成,就连许多收回了土地的人也宁愿留在合作社里,而不愿单干。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农业合作社已有相当基础。农业一向搞得不错。社员像城里人一样拿工资,收入不比工人少,生活安定。据捷克斯洛伐克新闻中心一位负责人说,农业合作社目前尚未解散,但已成为“另一种基础上的合作社”,即“土地私有者的合作社”。至于合作社将来怎么办?现在还难以决定。
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私有化同市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放开价格、开放外贸,并实行克朗内部自由兑换,捷工农业突然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由于经互会解散,捷产品失去了苏联等国的传统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西方产品的激烈竞争而招架不住。再加上政府实行客观经济紧缩政策等原因,许多企业产品滞销,生产下降,负债累累,甚至倒闭,失业人数逐月上升。7月份失业人数已达36.2万,失业率达4.6%。企业的不景气又使投资者望而却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使私有化进程更为艰难。(本报柏林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利比亚“人工河”一期工程竣工
据新华社突尼斯8月28日电 的黎波里消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今晚在利比亚班加西主持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引水工程“人工河”第一期工程竣工通水典礼。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等10多位国家元首以及几十个国家代表团应邀参加了今天的通水典礼。
“人工河”引水工程第一期工程是1984年动工的,历时7年,耗资33亿美元,每天可向班加西和锡尔特地区输水200万立方米。这期工程主要包括萨里尔—锡尔特和塔泽布—班加西两条引水干线,长度为1606公里,铺设了25万根大型钢筋混凝土水管。水管内直径为4米,长7.5米,重73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引水管。
这项工程将把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引向北部沿海农业区。整个工程完成后,每天可输水570万立方米,能灌溉18.5万公顷土地。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市场监督原油价略升
新华社维也纳8月26日电 上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7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每桶由8月份第二周的18.22美元上升到18.72美元。
据欧佩克秘书处公布的数字,截至8月23日止,欧佩克7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每桶为18.34美元,其中5月份为17.78美元,6月份为17.22美元,7月份为18.20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科威特最大炼油厂恢复生产
新华社科威特8月27日电 科威特最大炼油厂——艾哈迈迪港炼油厂,在停产一年多以后,于27日恢复生产。
恢复后的平均日产量为11万桶,可满足国内对各种油品的需要。
该厂是去年8月初海湾危机爆发后停产的。停产前的生产能力为每天37万桶,预计1992年才能全面恢复。


第7版(国际)
专栏:

  计划生育是预防产妇婴儿死亡的有效方法
据新华社英国普利茅斯8月27日电 (记者谷利源)伦敦国际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普拉米拉·森纳拉亚克博士今天在这里提请人们注意,本世纪90年代是国际健康和计划生育史上的关键时期。世界人口的成倍增长将会带来许多问题,对我们这个脆弱的环境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森纳拉亚克博士是在这里举办的英国科学节的报告中发表上述看法的。她在题为《计划生育的全球性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本世纪最后10年世界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非计划生育对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的灾难性影响。
森纳拉亚克说,发展中国家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很高。全世界5岁以下的儿童每天死亡达到4万人,产妇死亡率达到十万分之三百到一千。产妇死亡人数达到50万,其中95%以上的产妇是生活在一些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这位人口问题专家指出,来自世界各地的调查表明,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高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8岁以前就怀孕;35岁以后第一次怀孕;生育两个孩子的间隔不到两年。
森纳拉亚克认为,计划生育是预防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计划生育能够帮助避免危险性的怀孕。发展中国家如能坚持计划生育,每年就可使大约560万个婴儿和20万名产妇免于死亡。
报告会上还用图表和照片的形式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介绍了它们在为控制人口增长所进行的努力,其中包括中国的多种多样的计划生育措施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