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研究动态

  共同寻求和平与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政治新秩序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张虎生 魏崴
最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举办了一次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研讨会。国内50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过程中的特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转折关头。以东西方集团对抗、美苏互相争夺为主要特征的旧格局已基本打破,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现在国际政治出现了新情况……看来应该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问题了。”
学者们指出,新秩序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在90年代甚至下个世纪初会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斗争与合作并存。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发展“合力”论时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现在,世界主要大国都已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或构想,反映出不同的秩序观,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发生分歧甚至斗争是难以避免的。对于严峻的国际斗争现实,必须充分估计。然而在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当今世界,许多领域需要国际范围的共同行动,这就要求各国之间求同存异、协调合作。因此,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充满斗争与合作的复杂过程。
第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贯穿于建立新秩序的整个过程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旧秩序的最本质特征。旧秩序解体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没有随之收敛消亡,反而以新的形式出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既采用军事干涉手段,也采用经济、文化等“软手段”。但同时也应看到,霸权主义已越来越不得人心,越来越难以推行。首先是时代不同了,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已经不是某个大国或者几个大国所能包揽得了的。其次是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想,都包括并突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内容。即使在西方国家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势头也在增大。不过,建立新秩序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毕竟是一场实力和利益的较量;有的国家还想用实力原则来构筑国际政治新秩序,所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应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第三,全球新秩序和地区新秩序大致同步建立,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地区新秩序的建立可能趋前。学者们注意到,迄今为止,有关全球新秩序的主张,大都较为笼统,仅属一般性原则,而涉及地区新秩序的立法,则比较具体实际,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从实践上看,近一时期各大国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地区新秩序的建立上。有的学者认为,某一地区的某些国家建立政治、经济或安全组织,如果有利于该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秩序的保障机制的组成部分,或者会成为新秩序保障机制的雏形。
二、关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
学者们着重就新秩序的构成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反映世界人民的利益。
1、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目标应是普遍和平、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维护和平与谋求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基本潮流。世界各国都在讲和平与发展。问题是新秩序应谋求什么样的和平与什么样的发展。
与会学者指出,二次大战后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和平。但是这是一种高度武装的、代价昂贵的和平。所谓高度武装,是指国际社会的高度军事化,特别是美苏两家共发展了5万来件核武器,世界和平依赖于“恐怖平衡”。所谓代价高昂,是战后至今,世界为这种和平花费了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丧失了两千多万人的生命,发生了近200次局部战争。同样,战后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北方发达国家坚持与发展中国家实行不平等贸易,这种发展是十分畸形的。占世界人口4/5的发展中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及世界总量的1/5。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1980年南北差距为10倍,1988年扩大到20倍。因为南方国家资金短缺,债务沉重,初级产品价格低廉等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增无减,90年代南北差距很可能进一步拉大。
学者们指出,90年代,爆发世界大战或核战争的可能性不大,而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危险却在增长;南北发展严重失衡也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将普遍和平与共同发展作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本目标,应该是顺乎历史走向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实现新秩序的基本目标服务的,应成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有的学者指出,五项原则既是一个简明而完整的体系,又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战后以来通过国际实践形成的国际法原则皆可纳入其中,同时又可以适应世界新变化不断加以充实和发展。
学者们还一致认为,作为新秩序的基础,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应视不同情况有所侧重或延伸。例如,不诉诸武力就可以看作是互不侵犯的延伸。随着世界上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需要各国共同解决的许多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加以丰富、发展。
3、关于保障机制
国际新秩序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当代国际社会是由一个个主权国家组成的,而主权国家的国际行为受其国家利益的支配。新秩序要求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的利益相协调。这种协调有赖于国家的自觉,也得靠国际机构的督促。新秩序保障机制的作用,是协调国际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调和国家间的冲突,防止对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侵犯,保证新秩序的目标和原则的实现和实施。
一些学者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加强联合国是一条现实的途径。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规模最大,活动内容涉及各个领域的国际组织,是最受重视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它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反对战争与贫困的愿望,比较符合新秩序的目的要求。《联合国宪章》规定,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得使用武力或进行武力威胁;联合国除执行决议外不得干涉任何国家的国内事项。此外,联合国还是一个主要的国际立法机构,联大决议现在也已成为国际法的渊源。如果通过联合国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原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值得尝试的。战后历史表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方面的确起过积极作用。
但联合国40多年中所走过的道路也十分曲折,它曾因个别大国的操纵而滥用国际社会赋予的权力,一些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宣言》或《宪章》虽被联大通过却无力实施。因此,联合国需要改革和加强。
有的学者还指出,保障机制性的地区组织,同样可以为实现新秩序发挥作用,今后也应进一步发展和健全。
4、关于新秩序的力量框架
由国际力量的配置构成的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力量框架,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国际秩序的性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力量的消长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分化组合。
目前,原来的超级大国有的实力和控制国际事务的能力下降;有的虽在急剧动荡,但仍不失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西欧和日本崛起,并开始在政治上要与美国争平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力量在不断壮大;第三世界国家正调整战略,重新组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迅速发展。世界正向多极或多元格局过渡,未来将是多种力量并存的时代。
根据国际新秩序的目标和原则,国际格局中的各派力量应当和平共处,平等合作。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和睦共处的环境中正常竞赛,谁都承认对方有独立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和权利,生存发展的自由和权利,谁都承认其他国家有其长处和特点,谁都不去谋求霸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国头上。当然,要做到这些,是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的,因为主张或者说仍想坚持强权政治的某些国家,目前仍然在力量上占优势。但是,既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一国独霸或几国联合主宰国际事务终究是不会得逞的。国际力量的配置和分化组合,是由多种因素的作用实现的,不完全取决于力量的强弱大小,国际社会有必要也有可能依据新秩序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来确定或制约不同国际力量之间的关系。只要世界多数国家坚持努力,随着多极格局的日趋发展及诸极力量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世界总有一天会彻底打破强权政治,建立起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三、迎接挑战 有所作为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了斗争与合作,因而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首先,世界各大国都看准了现在是新旧格局交替的历史契机,提出了建立新秩序的设想。各国往往是从本国利益出发,但由于各国所处的地位不同,有的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是一致的;有的就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其次,新秩序涉及的诸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南北共同发展,环境保护,禁止贩毒和反对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特别是发达国家必须负起主要责任,这对每个国家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挑战则较为严峻,更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中国要独立发展,走自己的路,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而需要一个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加强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正是由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相一致,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因而,我国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和利益,正赢得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今后,我国应继续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发展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7版(国际)
专栏:

  坦津将加强经济合作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8月16日电 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今天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加强双边的经济和贸易合作。
联合公报是在津巴布韦外长内森·沙穆亚里拉结束对坦桑尼亚为期3天的访问时发表的。
公报说,两国间停留在低水平的经济合作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报说,坦津两国外长要求坦—津联合委员会努力促进两国间的贸易。


第7版(国际)
专栏:

  泰国科学周在曼谷开幕
 我中学生科技代表团首次参加
新华社曼谷8月18日电 (记者戚德良)泰国科学周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
泰国枢密院大臣克拉亚·伊沙拉西那代表国王主持了科学周的开幕仪式。泰国政府官员、各界人士及各国科技代表团的代表等数百人出席了这一仪式。
今年的科学周包括科技展览、科技竞赛和科技夏令营等活动。来自中国、文莱、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科技代表团应邀参加科学周的活动。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中国中学生科技代表团首次应邀参加本届科学周的活动,并携带“断电报警器”、“军棋裁判仪”等4项科技发明及科技作品参加展览。
在今天的开幕式上,国王的代表向1991年评出的泰国杰出科学家、优秀科技教师和科技竞赛获奖者颁发了奖章。中国成都七中学生刘莉代表中国中学生科技代表团接受了国王代表颁发的纪念奖章。


第7版(国际)
专栏:

  墨西哥经济上半年继续恢复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8月16日电 今年上半年,墨西哥经济呈持续恢复趋势,国民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全年估计可增长4%。
根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近十年来最高的。其中,农业增长6.8%,工业产值增长3.7%。此外,今年头6个月,通货膨胀率为9.1%,是近十几年来最低的指数。据计划和预算部宣布,今年上半年,墨西哥财政赤字比去年同期下降56.3%。


第7版(国际)
专栏:

  拉美二点七亿人生活极端贫困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8月17日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项新的调查报告指出,拉美目前有2.7亿人生活极端贫困,占该地区总人口的62%。
最近,拉美13个国家的代表在智利举行了有关贫困问题的讨论会,与会的还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孙巴多等。上述报告就是根据会议报告撰写的。
孙巴多在会上呼吁拉美各国制定特别社会计划,以尽快和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


第7版(国际)
专栏:

老挝万象地区水稻和农副产品一九九一年上半年获得好收成。农民格汉森·班西利用他的收入购买两台小型拖拉机,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