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新时期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
薛牧
“我们一定要从近年来国内外惊心动魄的严酷斗争中警醒,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行政监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察机关是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它负责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监督检查上述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决定、命令的情况,调查处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受理上述工作人员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其他依法应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并依法给予处理。行政监察机关的上述职责实质上是对违法违纪、滥用权力或可能滥用权力的制约;惩戒、纠正和预防错误的行政行为,支持和保护依法行政的行为,维护和严肃政纪,改善国家行政机关。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问题,并把这种监督同保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人民公仆的本色直接联系起来,同巩固和完善人民政权联系起来,同实现党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联系起来。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个新事物,它脱胎于旧社会,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我国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其旧的痕迹就更为浓重,剥削阶级思想及旧的习惯势力,将长期对国家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因此,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是不容忽视的。这种监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就显得更为必要。实行改革开放后,外来的消极影响增加,产生种种问题的因素也较改革前更为突出,因而,就容易出现一些腐败现象。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监督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审议国务院的提议后,于1986年12月2日决定恢复并确立了国家行政监察体制,以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1990年11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进一步加强了行政监察机制。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就进一步加强党内和党外监督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了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党和国家机关的现实状况,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加强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是强化整个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工作,在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高效、依法行政,促进党和国家新时期发展经济以及科学文化战略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反对腐败,维护政府廉洁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应该而且必须是廉洁的政府。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从政,是关系到能否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的根本问题。反对各种腐败现象,坚持廉洁奉公,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在“文革”前,我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状况是群众交口称赞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尽管产生腐败现象的可能性增加了,然而,我们国家机关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能自觉抵制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袭,坚持廉洁自律,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一切向钱看等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以及前几年我们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加上法制不健全,造成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惩治腐败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反腐败的任务仍很艰巨,斗争将是长期的,我们必须坚持党中央提出的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下去。越是要扩大开放,越是要深入改革,越是要发展商品经济,就越要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党和政府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调查处理行政机关少数工作人员中的贪污、贿赂、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奢侈浪费等违法违纪行为,是行政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行政监察机关当前的工作重点。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行政监察机关着重抓三件事:一是集中力量查处各种腐败问题的案件,特别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执法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的案件,以及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案件。全国监察系统1989年查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奢侈浪费等方面的案件57941宗;1990年为51261宗。二是促进廉政法规和制度建设。各级监察机关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群众关心的七件事的决定和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要求,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制定有关廉政法规、制度的建议,帮助政府或有关部门草拟或参与草拟有关廉政的法规、规定和制度,协助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同时,通过经常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各项廉政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当前要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三是结合行政监察业务,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廉政的先进典型,报道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等方式,开展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宣传教育,为廉洁从政奠定思想基础。
(二)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促进和保证政令畅通
监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和命令的情况,调查处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又一项重要职责。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根本职责是依法行政,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当然主要靠执法者的思想觉悟,靠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但同时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行政监察机关对模范依法行政的予以表彰,总结推广其经验;对做得差的,提出批评建议,帮助其纠正缺点,改进工作;对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违法违纪的,给予严肃查处。并结合这些工作进行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以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对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具有十分迫切的意义。我国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变过去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适当扩大地方、部门、企业的自主权,这对于搞活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但在中央适当放权的情况下又必须加强监督,比如,在地方、部门、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拥有一定自主权后,如何依法正确行使这些权力,如何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如何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尤其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否服从全局利益等,必须严格加以监督,及时查处和纠正“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错误行为,促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维护党中央路线、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严肃性,促进和保证政令畅通。
(三)反对官僚主义、失职渎职行为,促进行政管理的改善,提高行政效能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应是勤政为民、高效工作的政府。廉政方能稳定,勤政才有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要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就必须奋起直追,分秒必争,长期奋斗,高效工作,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我国行政机关的工作状况虽然总的说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是尽职尽责、努力工作的,但是,毋庸讳言,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也存在着官僚主义、不负责任、互相推诿、公文旅行、精神不振、无所作为、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甚至严重失职渎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所以,必须坚决加以解决。行政监察机关通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查处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案件,对有关单位提出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使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结合监督检查和办案工作,进行勤政为民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勤政观念和效率观念,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第5版(理论)
专栏:

  《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前途》出版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大连军地政研会联合编纂
  高狄 邵华泽 袁木 吴树青 靳辉明 周新城等著文
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的号召,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和大连军地老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编纂了本书,并由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出版。
本书编选的文章,着眼于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挑战,一是回答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二是回答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比西方的颠覆渗透更危险,因为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如何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书敢于正视当代世界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注意联系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回答。本书是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各级理论宣传干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高等院校政治教师以及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干部的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团体订购此书,可与大连市军地政研会联系(邮码:116001,电话:804146—9652、9231)。


第5版(理论)
专栏:

  《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前途》序
余心言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是当代世界的一大热门话题。
这两年,西方某些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这个问题上颇有一些得意洋洋。他们觉得,他们的“和平演变”策略已经在某些地方得手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迫不及待地出来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大失败”了,即将成为人类历史的“遗产”。
当然,他们是高兴得太早了。且不说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为短暂的曲折而改变,就说眼前,为了“消化”他们的“战果”,至少甩进去一二千亿美元是不够用的。有人在筹划“新马歇尔计划”。可是,当代帝国主义有没有40多年前那个力量,也还有许多人在怀疑。
对于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来说,在前进道路上经历曲折,甚至是严重的曲折,本是题中应有之义。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一诞生,就处在高压和围攻之中,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宣布“已经消灭”,那时候的反动派,是既不讲什么“多元化”,也不讲什么“和平”的,他们讲的就是暴力,就是武力,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一种理想,一种思想体系,一种运动,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成为当代世界举足轻重的力量。这种发展,逼迫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不得不改变策略,包括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打出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的旗号来贩卖资本主义的旧货。但是,所以挂起羊头,本身就是承认狗肉不值钱,虽然这种做法能在一时欺骗许多顾客。
历史的曲折不是开玩笑。它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意味着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挑战,我们不能不严肃认真地对待,给予科学的回答。这种回答的根本依据,只能是实践,是当代人类的社会实践。人民日报理论部在1991年初邀集各方学者,举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前途》研讨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把研讨班的演讲报告整理出版,供更多的人共同研究,是会受到人们欢迎的。编辑同志希望我为此事写几句话,我也很乐意。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是20世纪人类生活中一个最伟大的事件,也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一个最伟大的事件。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以来,被压迫的阶级总是要求翻身,要求解放,要求摆脱压迫和剥削,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为了这个要求,曾经进行过无数次轰轰烈烈的伟大斗争。然而,这个要求总是不能实现。即使推翻了旧的剥削阶级的统治,代替的,仍然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归根到底,这是由于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从而不可能在那些时代产生出崭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出现平等的劳动者联合统治的社会。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深刻矛盾,使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成了现实的可能。在这个基础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诞生了,社会主义从运动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亿万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者第一次成为自己国家真正的主人。这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活生生的存在。这是事实。无论什么人,都否认不了这个事实。过去人类历史上,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只能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想,一种运动存在。反对者说社会主义制度不应该,也不可能诞生,我们说应该而且必然诞生,我们的根据只能是某种必然的规律。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生出来了,而且活了这么长时间。无论什么样的反对派都没有办法说它产生不出来。他们诅咒社会主义死亡,用种种方法来扼杀社会主义。这个事实也在证明着社会主义制度是活生生的存在。虽然社会主义是在比较落后的国家中诞生的,是在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和围攻之中生长的,历经磨难,它却仍然在实践中,仍然在向前发展。这个人类历史的奇迹,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它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历史还不具备向更高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现实条件。不能指望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就把过去长期存在的各种弊端全部消除。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已经解决了许多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当代中国,保持民族的独立,保持国家的统一,以世界7%的耕地面积实现世界22%人口的温饱,经济上保持比较快的发展速度,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同社会主义制度分不开的。离开社会主义,就会丧失这一切最宝贵的东西。社会主义社会也会有失误和为改进失误所作的新的努力。中国在10年改革中取得的新成就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蓬勃生机。
实践是我们取得正确认识的源泉。对于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还必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才能进入理论的阶段,才能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看清事物发展的前途。本书收集的10多篇文章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结晶。为了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了迎接种种挑战,这种努力需要在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地进行下去,而且越来越深入。这样,才能同丰富的社会实践相适应,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势头。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于此的热心人来从事这一项重要的工作。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前途有联系的,还有一个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践与前途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分不开的。对后面这个问题也需要有科学的研究,看看他们到底是靠什么过日子,蕴藏着什么矛盾,以及发展的趋势如何。这种研究对于破除一些同志的盲目性,增强自信力,也是甚为重要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似乎还不很多。希望这种状况会比较快地有所改变。


第5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要有求实务实的作风
中共广西桂平县委书记 李纪恒
人民群众是通过我们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作风来了解和评价我们党的。他们一是看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二是看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近年来,我们县委一班人坚持求实务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作风,大大地改善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有效地提高了县委在群众中的威信。根据我们的实践,为群众办好实事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国家建设和群众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选好重点项目。桂平是一个拥有141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抓好农业生产是县经济建设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前几年,我县农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1989年粮食总产仅3.59亿公斤,是广西的欠产大户。造成这一状况,有客观原因,主要是种子陈旧,加上晚稻错过季节,正值扬花时遇上寒露风而造成减产。也有主观原因,这就是有的领导认为,农民自己会种田,不需要再过问了,对农业生产落后的现状熟视无睹,没有紧迫感。通过调查、对比、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县委决定把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状况作为我县领导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早造大搞温室育秧,将插秧季节提前,大面积推广“杂优”,淘汰劣种等措施。结果,1990年全年粮食总产达4.69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1亿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其次,要把从实际出发作为办好实事的立足点。在办实事中,必须量力而行,不能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办无法办到的事情。但又要尽力而为,在困难面前,尽最大的努力,勇于和善于去克服困难。去年,桂平遇到了特大干旱,全县受旱面积达41万亩。县里几大班子经过实地观测,提出要抢建杉木山和独堆电灌工程。起初,有人认为,夏旱修水利,来不及;有人则认为工程大,不自量力。县委针对这些思想作了分析研究,摆了困难,也摆了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使大家认识到,只要下决心,全力干,这件实事是可以按时办成、办好的。由于县里的五大班子的领导带头上阵,和数万名农民、职工、干部一起日夜奋战,原定一个月完成的工程仅用17天就提前完成了,确保了3万多亩农田的增产丰收,也为今后粮食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要把群众的支持,各方的配合作为办好实事的动力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中蕴藏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要办好实事,不能仅仅靠县委和政府,需要上下左右协调动作,原动力主要在基层和群众。为了启动这些原动力,我们在办实事中注意解决好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规定县乡(镇)、村各级组织每年都要有办实事的项目和措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尾有总结;二是在办实事的过程中,各级组织和部门都要积极支持,相互配合;三是发扬“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协作精神,国家、集体、个人各尽所能,各方面都使劲的生动局面。我们县去年为群众办的推广“杂优”,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生育等10多件大好事就是依靠各方面的配合搞起来的。
第四,为群众办实事,要有一套过硬的措施。一是每办一件事都要明确指导思想、任务要求、实施步骤、财力人力的来源和组织领导、具体方法等事宜;二是明确职责,搞好分工,各司其职,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三是定期检查,使实事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有力的保障;四是把办实事的效果作为考核干部的工作政绩的一条标准,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依据;五是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5版(理论)
专栏:

“我们一定要从近年来国内外惊心动魄的严酷斗争中警醒,从严治党,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