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1-08-13

1991-08-13新闻联播 文字版

精选出佳构 平凡见新奇——观献礼纪录片《在党旗下》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精选出佳构 平凡见新奇<br/> ——观献礼纪录片《在党旗下》<br/> 鲁丁<br/> 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编导倪学健的“七一”献礼长纪录片《在党旗下》,以宏大的气势、感人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党和人民军队的颂歌。<br/> 乍一看,《在党旗下》的结构也许很平常:它是按照陆、海、空三军的块块顺序组合起来的。它的内容也许很普通:一个陆军连队、一个海军学院、一个军医大学、几位女飞行员……然而《在党旗下》就是在这平常的结构和内容中创造了新奇。它巧妙地把历史同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细腻地从普通人物中透视出人民战士对党的深情。<br/> 军队的连队千千万,影片选择了红九连。因为它是党最早掌握的武装力量,它是“支部建在连上”的源头。当银幕上一排排闪光的钢盔倏然突起的时候,你会感到那是在党的阳光沐浴下,一片忠诚的绿色破土而生;当新老连长在越野途中交接班的时候,你会感到他们同时也在交接对党的赤诚;当摄影机摇向了那些为了让战士看上演出而替哨兵站岗的师领导的时候,我们不只是听到了“铁军”的铮铮脚步,也感到了人民军队力量的源泉。<br/> 影片编导对海军的描写,选择了名为“郑和”的远洋训练舰,海军将领中选择了张学思、冯洪达。郑和曾经在世界远航史上独领风骚,这不朽的名字记载着中国人民的骄傲和理想;张学思是张学良的胞弟、冯洪达是冯玉祥的儿子,历史没有给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兄以厚爱,却使他们的子弟作为人民战士走进了共产党的行列。影片从死的历史和活的现实的联结中,揭示了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党领导军队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影片对空军的描写也颇独具匠心。编导没有再去展现张积慧、王海这些英雄的卓著功勋,反而让镜头深情地凝视着一群普通的女飞行员。与红九连相比,她们没有灿烂的过去;与大连舰艇学院相比,她们没有丰厚的蕴积,但是她们有女儿的细腻,妻子的忠贞和母亲的柔情。可以说影片对陆军、海军的描写是以理服人,而对空军的描写是以情动人。众多的细节连缀无不跳动着女飞行员对党、对人民的拳拳之心。<br/> 在陆、海、空三军之外,影片还精心选择了第一军医大学、特别是一医大的惠侨楼这一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来表现改革中的人民军队。这是现实向未来的延伸。这个表意段落中选择的既有改革的带头人赵云宏创建惠侨楼的典型事例,又有一些外国专家在保健卡上注明“一旦有病,速送南方医院惠侨楼”的典型细节。寥寥几笔,展示了人民军队在改革大潮中挺进的身影,表现了人民军队热爱人民造福社会的本色。<br/> 《在党旗下》以红九连显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以张学思、冯洪达、岳喜翠揭示了人民军队的凝聚力;以一医大展示了人民军队的生命力。人民军队之所以具有战斗力,是因为它汇集了中国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战斗力、凝聚力、生命力,像一条引力线,把影片结构成为一个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而这个整体的灵魂则是党的领导。影片正是在现实向历史回溯、历史向现实推进、现实向未来延伸的联结中,传达出历史的厚重感、现实的广阔感和未来的升腾感;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联结又与影片开头的百名将军大合唱、结尾的三军战士大宣誓相呼应,形成了雄浑的风格,强化了“党指挥枪”、“人民军队忠于党”这一主题。

雷锋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雷锋<br/> 向求纬<br/> 谁都见过那张照片<br/> 一个军人 圆脸<br/> 始终微笑着<br/> 擦拭方向盘<br/> 记住:是擦拭<br/> 不是转动<br/> 擦拭<br/> 是一种<br/> 反反复复的积累<br/> 一种甘于寂寞的<br/> 素质的磨炼<br/> 他也有一个响亮的姓<br/> 一个削铁如泥的名<br/> 满可以盼望<br/> 一次惊天动地的振响<br/> 一次酣畅淋漓的亮相<br/> 然而 军装告诉他<br/> 原野更需要平凡的绿<br/> 帽徽告诉他<br/> 夜空更需要普通的星<br/> 对许多人 这是一种<br/> 轻而易举的<br/> 艰难<br/> 一生<br/> 就算是两万多天吧<br/> 两万多个最低标准<br/> 开给生活<br/> 两万多个最高标准<br/> 开给工作<br/> 那么 你便拥有<br/> 两万多个 有滋有味<br/> 不常提到工作了<br/> 工作 是一座围城<br/> 进的 欲进难进<br/> 出的 似出非出<br/> 那位圆脸的兵<br/> 用圆满的微笑<br/> 将工作 擦拭成<br/> 信心<br/> 一种 雷锋式的<br/> 擦拭 将人<br/> 打磨成人

艺文短波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艺文短波<br/> ●最近,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大型系列丛书《中华英烈传》。这套丛书共分五卷八本,记叙了从一八四○年以来直到一九四九年这一百年期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奋斗牺牲的民族英雄共两百多位。这些英雄与烈士虽然各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每个人都有迥然不同的身世与人生道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祖国、对民族的无限热爱。<br/> ●《时乐濛作品专辑》盒式磁带已由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音乐大系”中“音乐家优秀作品选”之一,收录了时乐濛同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十四首。胡德风、徐新任指挥,王秀芬、董文华、阎维文、程志、郁钧剑、卢秀梅演唱。<br/> (文)<br/> ●首届中国纪实文学“东方杯”传记作品评奖活动最近揭晓,有十二部长篇传记文学获奖:王朝柱的《李大钊传》;刘家泉的《宋庆龄传》;何晓鲁的《元帅外交家》;聂荣臻的《聂荣臻回忆录》;李维汉的《回忆与研究》;林志浩的《鲁迅传》;杨建业的《马寅初传》;苏双碧、王宏志的《吴晗传》;吴崇其的《林巧稚传》;郑里、佳周的《李苦禅传》;纪宇的《刘开渠传》;马烽的《刘胡兰传》。

献上一片真情 捧出一颗爱心——“华夏之情”赈灾义演侧记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献上一片真情 捧出一颗爱心<br/> ——“华夏之情”赈灾义演侧记<br/> 文同<br/> “历史将铭记,1991年夏季;日月能证明,炎黄子孙的深情。”<br/> 8月2日晚的首都体育馆,手足之情的热流滚滚涌动,正遭受洪涝之苦的灾区人民的困境牵连着1.8万位在场观众、亿万电视观众、倡议主办单位和全体演职人员的心。当演出结束时,全体演员踊上舞台,打出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书写的便是上述这行字。<br/> 这一切一切,包括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包括全国各地源源涌来的捐赠,都体现出一种精神,一种无价的情义,就如主题歌所唱:“我们手携手,我们心连心,蓝天大海比不过华夏情深。”<br/> 几位记者的开场锣鼓<br/> 像“华夏之情”如此规模的演出,起码应该有几十人甚而近百人的专门组织机构,下设演出、票务、筹款、交通、饮食、公共关系等十几个部门。谁料想,这场义演,从倡议到所有的筹备工作和演出中的许多大小事务,都是由15家新闻单位的10来位自发组织起来的记者完成的,前后不过10天,而且同时还要兼顾本单位属于自己名下的那份工作。据演出内行人讲:这是少见的,工作承受量之沉重也是惊人的。<br/> 10天中,他们投入到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每天乘着公共汽车,穿梭奔波于北京的东南西北,为义演“奔走呼号”,编排脚本,联系各艺术团体和演员,筹备饮食和交通工具,准备舞台和场内布置,盖各种公章,印制节目单和请柬……来不及用餐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虽说也分几个专门的组,分头筹划,但都是“光杆司令”,一个人担负着十几个人的劳动。所有的工作都是自觉承担,没有人分派。当然,有时难免也出现疏漏。义演快开始了,《光明日报》和新华社的3位记者突然发现节目单尚未散发给观众,便各扛一捆,“疯”跑到体育馆各门,竟然将1万多张节目单全部送出。而这项工作往昔要有十几个人才能完成。<br/> 词作家甲丁主动加入了这群记者的行列。做会标没有钱,他垫上700元;晚上他又掏腰包买夜餐请客。忙里忙外付出许多精力,节目单上却遗漏了他的名字。闻后,他只淡然一笑:既然是义演,就无名利可言。北辰出租汽车公司的两辆汽车是义演筹备时的全部“家当”,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2位司机常常自己在面摊上买饭吃。<br/> 空前的民歌盛会<br/> 这场义演是清一色的民歌。筹备之初,有人心存疑虑:近些年民歌不景气,许多演员连体育馆的舞台都不敢上,如果没有通俗歌曲和相声、小品穿插其间,是不是太冷寂了。但更多的人都有一个心愿:不仅要赈灾,还要振兴民歌事业。<br/> 40多位民歌演员同登一台,老中青三代携手放歌,这是从未有过的。民歌界为之振奋,热爱民歌的听众来信来电表示赞叹。尽管缺少相声、小品、通俗歌曲的热闹场景,但这是一台有独特追求、鲜明风格的晚会。中央电视台导演张淑芬使出浑身解数,将这台义演制成一部电视精品。她说,民歌界的这种机会也是“百年不遇”的。中央电视台为使全国观众能看完民歌的这一盛会,连续三次推迟新闻联播时间。<br/> 主办者在筹备时还有一个提议:民歌演员均可报名参加;演出不刻意编排,追求自然无华。其实,义演理应如此。演员分文不取为灾区募捐,如何谢绝?既然是义演,表现演员的心意和募捐才是主要的。消息传出,迅疾形成一股报名热浪。佟铁鑫、金曼、殷秀梅推去高额报酬的演出,等候在北京。姜嘉锵、李谷一、刘秉义、卢秀梅、万山红等已是“连轴转”,义演多次,仍不放过这次机会。总政歌舞团的李双江、克里木、彭丽媛、董文华、郁钧剑、阎维文2日下午刚从上海慰问并义演归来,一下火车,便赶往体育馆。晚上演出时,团长孙加保、政委申万胜不在主席台就座,却在前台后台协助做各种准备工作。安徽省人民政府和5000多万安徽人民派来的使者马兰和黄新德,原定乘飞机来京,后因怕雨天耽搁,便改坐18个小时的火车,风尘仆仆而来。<br/> 如此之多的演员登台也带来一个问题,直播时间仅两个小时,不够用。于是,主办者舍弃了许多精彩场面,演员上台更是接踵而至。由于时间紧迫,以至连安徽、湖南、河南三省人民政府分别发来的感谢电都未遑宣读,众多捐款者也未当场公布,留下一些遗憾。好在《人民日报》登载了晚会捐款情况。<br/> 募捐:2300余万元<br/> 义演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为灾区募捐。这台义演所收到的捐赠是大陆义演中迄今为止最多的,相当于人民币2300余万元。所有捐赠都是捐赠者闻讯后主动前来的。义演办公室初始并未料到这种情况,忽略了公布办公地点和电话。全国各地的捐赠者竟能想方设法,经过多日的打听,追踪至主办者。许多人不辞辛苦,赶到体育馆演出现场,要求捐献。朝阳区西坝河二小学生梦月没有门票,便把一个装着2元3角3分的小铁盒交给门卫,请求转交主办者。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付出大量精力,从接电话、收传真到向捐赠者做各种解释工作、记录统计捐赠数字,以至彻夜不眠。<br/> 在“华夏之情”义演的前后,生发出的动人事迹不胜枚举。但任何当事人都不愿披露。他们说:这是义演,重在“义”字。义是无私的、默默无闻的奉献。<br/> (附图片)<br/> “华夏之情”义演晚会盛况。王东 张雅心摄<br/> 晚会主持人联合朗诵。 <br/> 来自安徽灾区的黄梅戏名角马兰、黄新德参加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