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的祝愿
  林默涵
祝沙汀同志从事文学创作60年
沙汀同志早年在鲁迅精神的感召下,采取冷峻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许多令人战栗而愤怒的作品。如果说鲁迅主要描绘了我国东南部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沙汀则主要描绘了我国西南部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有所爱者必有所憎。他们对于被奴役的农民和对农民的奴役者,是爱憎分明的。近几年来,沙汀又以深厚的革命感情和宝贵的创作经验,关怀和扶助了许多青年作者的创作,使他们得以成熟起来,功不可没。谨表贺忱,并颂健康长寿。
               11.28
祝杜埃同志从事文学创作60年
杜埃同志全心全意从事革命事业和文学创作,对南国和海外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作了深刻而流丽的描绘,成就辉煌,弥足珍贵,深表敬意与贺忱!
                      10.22
祝关山月同志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60年
关山月同志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60年,作品传世界,桃李遍天下,为我国社会主义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谨致贺忱,并颂健康长寿。
                    10月21日


第8版(副刊)
专栏:

  梨园旧日众生相
——电视连续剧《武生泰斗》观后
马少波
十集电视连续剧《武生泰斗》是一部描写旧时代京剧艺人被侮辱、被损害的悲惨生活而又不掩其不屈精神和道德光辉的作品,是一幅表现“梨园旧日众生相”的风俗长卷。
全剧以浓墨重彩塑造了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两辈武生演员的艺术形象。并在林玉昆和小林玉昆的周围,绘制了众多的患难与共、默默无闻的艺术从业者的壮美群像。在着意刻画他们与社会邪恶势力斗争的同时,也勾勒出一些不同阶层的京剧爱好者和戏班中经不起诱惑而误入歧途的堕落分子。这一切,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通篇洋溢着师生之爱、母女之爱、夫妻之爱、同行之爱、人民对民族艺术之爱。这体现民族传统美德的爱,爱得真挚,爱得深沉。这悲剧并不使人感到哀伤和绝望,却饱含着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力量。
《武生泰斗》是王好为、李晨声导演生涯中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这剧本是马泉来根据自己的长篇小说《夜深沉》改编的。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成电视连续剧。王好为一贯的导演风格是恬淡、含蓄、幽默、精致、讲究意境。此剧亦然,却更添了几分洒脱和热烈。剧本固然在人物、情节、语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在二度创作中以电影的手法和要求,并发挥荧屏艺术特点,刻画入微,一丝不苟,“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作者重视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全剧悲欢离合,跌宕有致,不落窠臼,富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
王金璐饰演的老武生演员林玉昆的艺术形象是成功的。金璐同志以老一辈京剧武生著称于世,而今年逾古稀,但仍能擐甲挥戈,驰骋舞台,堪称宝刀不老!而演电视剧还是初次,竟演得感情充沛,性格鲜明,举止自然,神情逼真。他以自身半个多世纪饱尝忧患的生活感受,再现林玉昆的艺海浮沉,显示出他触类旁通的艺术功力。他在爱徒出走后的声泪俱下、金爷灵前焚烧借券的慷慨陈词和祭奠小林玉昆时那一场老泪滂沱、撕肝裂肺的奋臂击鼓,《夜深沉》的悲壮音节,衬以白幡摇曳的凄冷画面,使他的表演,达到了淋漓尽致、惊心动魄的境界。
戏是在人民的扶持和邪恶势力迫害的恩怨交织中,以青年演员小林玉昆、杨红宝舞台上的成败得失、爱情上的悲欢离合为中心而展开的。饰演小林玉昆的邢岷山和饰演杨红宝的徐帆,虽然形象各异,但在表演风格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潜心追求朴素无华的内在美。刘佩琦饰演的丑角三利的乖巧,马思然饰演的净角二奎的憨厚,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陈晓艺饰演的白小芳,陈刚饰演的金武春,刻画人物性格,都能注重分寸感,恰到好处。
导演重视演员阵容的整齐,团结了众多的影视名家参加演出。朱旭饰演的金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力还债而又必写借据、“看蹭戏”而又摆穷谱的清朝遗老善良守信的典型形象。金爷临终告别老伴时叮嘱“夫债妻还”的那段戏,情景交融,撼人肺腑。方舒饰演的热衷于票戏捧角的司令太太,骄矜娇嗔,刻画入微,既表现出人物灵魂的空虚,又流露出对自己沦落身世的抑郁。李翔饰演的焦二爷,把这个戏班“跟包”老人忠厚刚直的艺术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举止神情真实感人。李丁饰戏院谢经理,把这个唯利是图、奸滑圆通的人物表现得惟肖惟妙,活灵活现。张秋歌饰演的小花虎,徐秀林饰演的红宝妈,凌元饰演的师娘,吕齐饰演的军长老太爷,吕中饰演的美人蕉,管宗祥饰演的正骨大夫,江水饰演的教授,田春奎饰演的胖掌柜,李明启饰演的金爷妻,孟庆良饰演的司令,张炬饰演的戏虱子,都如雄狮搏兔,全力以赴,群星成辉,全剧生色。


第8版(副刊)
专栏:

  呼唤银幕万紫千红
  权贤佐
近年看国产电影,以“领袖”与“武侠”题材居多。有侠肠义胆,又功夫超群的武士历来为中国百姓所崇尚,这种题材的电影为不少观众喜爱实不足怪。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征程中涌现的领袖人物总被人民群众景仰,更何况这些年的影片中“领袖”跨出了“神坛”,作为可亲可敬的人走进了银幕,来到了广大观众中间,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
问题是摄像机不能光对准领袖人物“摇、切、特写”,也应让改革大潮中的普通老百姓多上些银幕。中国的改革可谓史无前例,展现出千载难逢的历史画卷,五光十色的生活景象,千姿万态的你我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家庭婚姻在变,连神态、气质、声调、迈步都和从前不一样了,其中不乏传奇色彩、耐人寻味的戏剧冲突和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过年》就是一部反映改革中农民生活的好片子。或许现实的东西不好拍,不像拍“领袖”、“武侠”片那样,没有历史题材那样有把握,弄不好触上“雷”什么的,我倒想这种担心不无前因。可是怕触“雷”而绕着行,灵魂工程师不去探究灵魂何谓称“师”,何况当今的“雷”呀什么的不可与昔日相提并论,关键在于行的路正不正,心明不明,眼亮不亮了。但愿电影艺术家们胆子再大一些,思想再解放一些,这方面电影要向电视剧学习了。
电影创作切忌“一窝蜂”。过去一部《庐山恋》引出好多个“恋”,一颗《水晶心》牵动了多少颗“心”,而今《开国大典》上的毛泽东迎来了一位又一位领袖,神乎其神的武侠们则更是不甘示弱,一个接一个登台格斗厮杀。人们在思考:难道电影界也染上了“一窝蜂”的毛病,难道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就不能改变一下吗?这方面艺术家们应当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唤来银幕上的万紫千红。
       (作者单位:吉林省粮食厅)


第8版(副刊)
专栏:

  艺文短波
△许怀中的新著《关于“人”的审视和建构——鲁迅与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视角》,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研究了鲁迅关于寻求西方先进思想、精神文明和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闽)
△金涛的科幻小说选《魔盒》,最近由海燕出版社出版。本书选有作者十六篇科幻小说。       (海)
△叶鹏的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在南方》,最近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军)
△钟永华的三本新诗集——《情人岛乐园》、《相思豆》、《特区的早春》分别由广东花城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香港亚洲出版社相继出版。这三本诗集是作者从一九八四年春脱下戎装后创作的结集。  (辛茵)
△杨菊芳的社会大特写集《三教九流启示录》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东)
△由水电部文协和《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召开的报告文学《水之魂》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水利专家、文学评论家,对作品描写的河北邯郸漳滏河灌溉管理处的先进事迹表示赞赏。    (赵)
△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当代》杂志社联合召开的报告文学《保险启示录》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严文井、李瑛、李裕民等发言赞扬作品的意义。 
 (刘)


第8版(副刊)
专栏: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

  在历史的连接点上
  天云
银幕上的英雄主义和唯物主义托举着诸多历史人物,让几代人震撼、感动、激奋、自豪……记得《开天辟地》在上海献映时,住在党的诞生地“兴业里”附近的一位92岁高龄的老党员拉着摄制组成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们一家四代党员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宏伟场面,我觉得中国的电影至少在拍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已经大大领先了……”
从《焦裕禄》到《开天辟地》、《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从《大决战》到《烈火金刚》、《周恩来》;还有正在赶拍中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据说,还有其他一些……
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连接点上。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朱德、陈毅、罗荣桓以及焦裕禄,乃至一些虚构的传奇英雄,如丁尚武、史更新、金月波、肖飞、孙定邦……确确实实唤起了我们对光荣传统、历史丰碑的一种崇高感和自尊性。
但仅仅向历史致敬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讴歌当今生活中的英雄们的光彩!于是我们将看到广西厂的《世界屋脊的太阳》、云南厂的《大峡谷》,上影厂的《大桥浩歌》,长影、北影也相继抓了抗洪救灾中的英雄人物,建设四化中的劳模题材。
我以为这是一种十分可贵而又及时的“衔接”!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那么,面对时代的大银幕,我们也欣然要把历史——现实——未来这三者沟通融会成一体。
读史使人清醒,明鉴。
现今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更赋予感召力和震撼力。《保卫京浦线》、《她的中国心》、《无极之路》等优秀报告文学已经向我们发出动情的呼唤。我相信,现实题材的多样化表现将在1992年电影的攀登上,到达一个新的进军点。
马克思说过:“过去的最大的悲剧家描写了没落阶级、崩溃中的阶级的苦难,新时代的悲剧家要描写新世界的诞生的苦难。”我们有伟大的先驱者在前,我们有很好的题材,除了历史和现实的题材,人类应该有新颖别致、动人心魄的幻想性的未来题材,人类没有幻想,人类就不会“长大”。
我们的电影要“长大”,也必须在坚持主旋律的同时,放手发挥多样化的创新思维。主旋律本身也应该多样化,这个“多样化”无论在时间、空间和样式、类型方面都应该是“不设禁区”的。
最近看了谢晋拍摄的《清凉寺的钟声》,觉得他的智慧和经验还是起到了独树一帜的作用,他把历史与现实携起手来,人类命运、民族情感的大背景和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老妪羊角大娘的生命轨迹衔接起来融汇成一体了;在最后那一阵阵撼人心灵的钟声中,我们感悟到了历史的挽歌、现实的思考和未来的期待。因此,我又一次感到,今天的编导必须有一种“站在历史连接点上的意识”,因为我们即将告别可歌可泣、翻天覆地的20世纪,去拥抱21世纪的朝霞。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编后:本报自11月20日刊登“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征文启事以来,已陆续收到各地许多读者的应征稿件,从今天起开始刊登征文。我们欢迎广大读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我国故事影片进行评说,力求言之有物,有感而发,见解新颖,文字活泼。征文将在3月10日截稿,请踊跃赐稿。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万水千山
——沁园春诗意(中国画)
赵华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