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寻找新星
——世界超级时装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侧记
王谨
北京。10月28日晚7时20分,中国大饭店会议大厅的灯光逐渐暗下来。须臾,伴随着雄浑的鼓点,灯光渐明,42个身穿运动装的中国时装模特欢快地走到丁字舞台上向观众集体亮相。她们像透过云雾的星辰,使大厅里顿时生辉。
这是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超级时装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暨第二届中国最佳时装表演艺术大赛拉开帷幕时的一个场景。在中国,举行世界超级模特选拔赛,尚属首次。
    福特把眼光投向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时装模特推上了中国时装表演舞台。国际知名的时装专家、模特经纪人,也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这个人口众多、不同寻常的国度。
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时装模特纷纷走向海外,在苏联、意大利、法国等时装舞台上频频亮相。1987年9月,中国首次派出时装表演队参加第二届国际时装节。在时装之都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前一展风采的中国时装模特儿,倾倒了10万计的法国观众。中国时装模特的表演水平得到皮尔·卡丹等世界许多知名服装大师的认可和称道。经皮尔·卡丹中国公司的介绍,美国著名的福特模特经纪公司今年首次向中国发出了参加世界超级时装模特大赛的邀请,试图在中国发现新星。
由美国著名的福特模特经纪公司主办的世界超级时装模特大赛,最早称作“80年代之颜”竞选赛于1980年9月在美国蒙特卡罗体育俱乐部举行。以后改为世界超级模特大赛每年举行一届。10年来,福特公司举办的世界超级时装大赛,推出了一个个超级时装模特之星。“福特”超级大赛已被国际同行公认为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在中国首次举办这样高水平的选拔赛,自然会引起中国众多时装表演的模特儿的注目。
    评委阵容强大
无论是时装模特大赛还是其他大赛,评委们的水平往往影响着大赛的总体水平。本届世界超级时装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不仅特邀了陈慕华、马文瑞、吴文英、李绪鄂、杜钰洲等高级官员出任顾问,而且还特邀了国内外服装界、服装表演界、艺术界、音乐界、摄影界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判委员会,其中包括美国福特模特经纪公司创始人和现任总经理艾莲·福特女士,法国皮尔·卡丹公司高档女装部经理嘉斯芭。
大赛的前一天下午,艾莲·福特夫妇和评委们以及大赛承办单位的代表与记者见面。话题是广泛的,其中主要之点是“中国时装模特如何成功地走向世界”?艾莲·福特的丈夫、美国福特模特经纪公司的总裁杰瑞·福特说:“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在中国能进行世界超级模特的选拔工作。后来我们意识到,中国完全有能力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很高兴同中国合作。”
    世界级的新星能在中国升起吗
对于参赛的中国选手来说,能参加本次时装模特界盛事是令人庆幸的。然而中选的名额却是有限的。按照大赛的规定,只有在大赛产生的十佳中选出一名优胜者,代表中国参加明年7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超级时装模特大赛。
名额尽管有限,但各地时装模特并不轻易放过竞争的机会。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报名参加本次大赛的有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队,共175名时装模特儿。经过各地严格初选,最后产生了专业时装模特儿共42名。她们平均身高1.78米,平均年龄22.2岁。
10月28日晚,42名选手身穿便装、旗袍、礼服、泳装、运动装进行了预选赛。比赛内容还包括服装摄影表演技巧;静态造型;服饰文化艺术知识笔试、口试等项内容。经大赛评委会评判,20名选手以领先的比分进入决赛。
29日晚,决赛大厅里座无虚席,1000多双眼睛都盯着设在大厅中央的丁字形天桥。尽管大赛主持人陈铎、余声、杨澜不时以诙谐的语言活跃大赛的氛围,但是电子记分版上不时显示的各位选手的单项比赛得分,使赛场仍凝聚着紧张的气氛。晚9时半,大赛结果揭晓,十佳奖得主为陈娟红(同时获最佳上镜奖、最佳现场印象奖)、瞿颖、刘莉、宋红艳、陈静(同时获最佳新闻印象奖)、褚红、陈皓、于然、史选红、李黎(同时获最佳文化修养奖)。
明年7月,本次大赛产生的“十佳奖”得主中的一位,将代表中国前往美国洛杉矶首次参加世界超级时装模特儿大赛。届时,世界超级时装模特之星是否会从中国升起?人们期待着!
(附图片)
首届时装表演大赛冠军叶继红(左)向本届冠军、来自深圳的陈娟红(右)祝贺。 翟伟、周勇刚摄
照片从左至右为:
陈静(北京)、刘莉(北京)、瞿颖(北京)、
于然(北京)、李黎(上海)、史选红(北京)。
翟伟、周勇刚摄


第8版(副刊)
专栏:周末谈

  莫把娃娃当大人
赵国政
在为建党70周年而举办的电视专题和电视晚会的评奖中,有两部分别由重庆市和四平市电视台拍摄的儿童专题片《我今天满十岁》、《我懂了!》,博得评委们的交口称赞,榜上有名。
其原因在于作品题材的审视角度、完成作品的构思方式、小主人公的举止和言谈,都体现着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儿童的思维逻辑。总之,它们是儿童的。
由此使我想到不少儿童专题片和各种儿童创作,却不能反映真实的儿童生活和儿童心境。如:有一首歌中竟让娃娃们唱出“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有一个描写当代很著名的为扑救山火而牺牲的小英雄的舞蹈,从舞蹈的起势到舞蹈的完成,简直就是一个把年龄和个头缩小了的邱少云。儿童作品非儿童化,恐怕绝非个别现象。其结果必然是既扭曲了孩子们原本的天赋纯真,也扭曲了孩子们应有的正常形象,给人以装模作样冒充大人的虚假印象。对于这样的作品,孩子们厌其乏味,成年人厌其失真,是不足为怪的。
诚然,孩子是要长大成人的,他们也无不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基于这种心理因素,成人的作为,英雄的壮举,常常成为他们的梦寐和幻想。所以才有玩布娃娃、玩枪炮、驾着椅子当飞机等游戏,尤爱听古今中外神奇的英雄故事。因而在生活中或艺术作品里,由他们嘴里偶尔蹦出一句大人语言,或偶尔出现一个成人举动,会逗得人哄堂大笑。不过那是成人生活在儿童心灵上的折射——发轫于童心的稚言,出自于童心的憨态,与儿童作品成人化,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明人李贽曾说:“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的“童心说”固然是他文艺思想的总体主张,并非专指儿童题材而言,但他的妙论,不是也能为创作各种形式的儿童作品,提供意义深刻的参考价值吗?


第8版(副刊)
专栏:

  轻尘不动柳丝斜
——看平壤“王在山”轻音乐团演出
于海燕
平壤“王在山”轻音乐团的演出好似一首沾着嫩绿和雨滴的晶莹小诗,飘进心田。平壤,素有“柳京”之称,12世纪高丽诗人郑知常曾有“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颂柳名句。这台晚会带给我们以同样的艺术感知,活脱脱一幅细雨斜柳诗情画。
朝鲜舞蹈素有“鹤步柳手”的美誉。舞蹈婀娜多姿,音乐也是,韵味无穷。这次演唱的歌曲、独奏、合奏和民族舞蹈,虽然都使用电声乐队,但并未失去朝鲜歌舞固有的传统,而是在原传统的基础上,突出生活的色彩和力度,使之更接近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风貌。廉青演唱的“鸟打令”、吴情润、黄淑京演唱的“桔梗谣”,在服饰、民族舞步和舞台调度上,总导演都注意做到符合朝鲜人民的审美习惯,而没有完全模仿外国轻音乐演唱的模式。
导演在生活大潮中,撷取几朵浪花作为晚会艺术表现的主题。舞蹈《彩霞映照的海边》、《跳舞的娃娃》、《三个牧童》等,题材虽小,艺术设计的功力却很高。在选取典型形象和舞蹈设计方面,皆有匠心独到之处。比如《彩霞映照的海边》,6位舞蹈家身着海水般碧蓝的舞裙,像一朵朵海浪,飘然涌来。虽然也采用了传统的鹤步,但几步一甩后腿的变体十分清新,好似海边卷来的白头浪。舞蹈《女兵的荣誉》,队列正步出场,队列正步下场。用如此简练的士兵队列行进来体现女兵自豪的荣誉之心,实在很巧妙。在齐步、正步、立正队列基础上演绎出的多彩语汇,也符合轻歌舞活泼俏丽的格调。舞蹈《三个牧童》,三架镜框似的花架中,三对充满童趣的牧童牧女,用风格迥异的舞蹈造型和舞步,塑造了三个不同性格的牧童形象,或顽皮,或活泼,或富于幽默感。而连接三组舞蹈的竟是两位着盛装的女歌手,载歌载舞。这种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段,取得了自成一格的艺术效果。
亚洲地区民族舞蹈,多数为服饰舞蹈,舞蹈的传统往往依附于服饰文化而绵延千百年。在服饰上做文章的,我只观赏过泰国的易装歌舞表演,当场更换三次舞蹈服饰,已使我惊叹不止。平壤“王在山”轻音乐团的压台易装舞蹈“四季舞”,竟使12名舞蹈家,在舞台上众目睽睽下,借助队形的变化,易装5次。那象征花红草绿、海蓝雪白的飘逸舞裙,霎时间描画出一个色彩缤纷世界。尤其是最后的场面,舞蹈进入高潮,12位身着红绿相间长裙的舞蹈家,在纷纷扬扬落下的雪花中,一下子变成了银装素裹的雪娘。整台晚会不设报幕,节目之间环环紧扣,演员上下场都有精心巧妙的安排。晚会的整体感强,富于节奏,很符合轻歌舞晚会明快轻巧的艺术格调。


第8版(副刊)
专栏:撷英艺坛

  “菩萨心肠”的陈瑜
娄靖
还没见到陈瑜,就听到不少人对我说,陈瑜很纯、很善,是个老实人。
在新侨饭店房间的圆椅上,陈瑜长发披肩,一手拿着面包,一边有滋有味地吮着葡萄,这是她下火车后第一顿中秋之夜的晚餐。
此番,随上海赴京演出团《明月照母心》剧组进京的陈瑜难以掩饰满心的喜悦与自信。在没有预约的采访中,陈瑜仍滔滔不绝。她已是第三次来北京了。
1974年,27岁的她唱着沪剧阿庆嫂首登北京舞台。京剧名家赵燕侠奔到后台拉着她的手喜欢得不得了:“你形象好,嗓子好,可要多唱多演啊!”时隔16年后,陈瑜第二次进京,心里可揣着小兔。她主演女检察官的《清风歌》是部现代新戏,又是方言俗语,北京人能听懂吗?没曾想,剧场效果比上海还强烈。究其原因,陈瑜说:“北京人有种政治热情。凡戏中讲出老百姓要惩治腐败的心里话时,观众就热烈鼓掌。剧终时,有半数观众等着谢幕呢。”重提往事,又勾起陈瑜对北京人的感情。她说,相信这次她塑造的具有刘慧芳善良之心的现代女性金晓辉形象,北京人一定会喜欢的。
近年,陈瑜可谓鸿运高照。从1989年以来,她连续获得上海首届“白玉兰”主演奖,全国首届“文华奖”演员奖和1991年全国戏曲现代戏调演优秀表演奖。这是很多名演员一辈子企盼的荣誉。问起她的感受,她意味深长地吐了一句:“我相信老实人不吃亏。”这使我想起,许多人说过陈瑜干的老实人的“傻事”。她成名后,团里有些配角戏,如坏女人、小市民、老妈子、小姑娘等别人不适合,不肯演,领导总去找她。哪个大演员肯干这等事,可陈瑜好说话,领导把困难一摆,三说两说,她就应允了。这会儿,陈瑜感慨地说:“多亏这些各具特色的小角色为我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实践。”如今她得了个“千手观音”的美称。
谈到兴头上,陈瑜又和我谈起了一件“傻事”。1989年长宁区沪剧团请她主演《清风歌》。她当时犹豫了,堂堂的国家剧团名角正演得红火呢,谁肯“下嫁”区剧团。最后,她的“菩萨”心还是被长宁区沪剧团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于是跟着人家一年演300场。可戏越演越精。谁能料,这台戏竟一炮打响北京,她还就此得了个白玉兰奖,正应了“善人有好报”的古训。
临别时我问:“你常离家演戏,女儿的功课谁辅导?”她两手一摊:“女儿的英语和数学老师都向我打了保票。他们说:‘我们感谢你在舞台上塑造了这样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你女儿的成绩我们负责,你放心演戏去吧!’”(附图片)
《明月照母心》剧照(右为陈瑜)
胡建平摄


第8版(副刊)
专栏:书话人语

  序的“学问”
黄铁君
时下作者出书乐于请人作序。据说,序的作用各种各色,就此,暂存不论。然而,如何作序则大有学问。
作序者大多是名人。据笔者不完全考证,名人作序有以下五种心态:一是因为怕写得违迕作者不快而声明“不再给别人的书写序”,不得已情况下回封信:“大作正在拜读,如有什么意见定当及时回告”(实际上是无下文);二是勉强写序只写那种对理解原作多少有些用处的序,不愿凭老字号去说三道四谈作品;三是既答应人家作序,就应该认真负责,不能马马虎虎对待,要将序提到散文艺术高度变成一个独立的艺术品,做到“一序一招”,给作者和读者以教益;四是“万能序”,不谈作品内容和创作得失,用到任何一本书上都可以;五是“签名序”,任凭作者自己随意写后名人仅签个名……
请名人作序之风曾被众人加以非议,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古代散文中不少名篇就是序,如《兰亭集序》、《送孟东野序》,滕王阁曾因《滕王阁序》而出了名。问题是请人作序者要免俗,不要为了贴金而请名人作序。被请者如应允,当把序变成一篇独立的艺术品,“一序一招”。我愿读这样的序,也愿这样的序多起来。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老屋钟声
吴少华
上海老城厢,巷深街陋,但却是藏龙卧虎之地。日前,笔者在文庙附近的一幢老房子里造访了一位钟表收藏家,大开眼界。
这位收藏家叫陈运尧。刚踏进他的寓室,正巧一阵悦耳的音乐钟声迎面扑来,原来这是一座高达二米的落地大钟报时的前奏曲,它的旋律同海关大钟的音乐一样,不过在这小屋里,听起来更引人入胜。紧接着,满屋的古钟一齐敲打起来,叮叮当当,充满生气,充满希望。
陈运尧先生是一位热情而耿直的长者,今年67岁,广东汕头人,他与钟声结伴了一辈子。13岁时,吃旧货饭的哥哥常经营一些古钟老表,引来了他的好奇心。19岁那年,他到一家当铺学生意,接触钟表的机会就更多了。后来,他有幸觅到一块瑞士夜光“潜水表”,足足高兴了几天。从此,他迷上了钟表。解放后,烟酒不沾的陈运尧,收藏钟表成了他业余文化生活的主体。作为一位收藏家,老陈有他的收藏标准,一要品相好,东西要精;二只要看中,不惜重金。他的一座美国19世纪的“奖杯钟”,是以高价收集而来的,据说这座雕花镀金的“贵族钟”,北京故宫也只有一件,足见其珍贵程度。有人闻讯,要以高价求购,老陈谢绝了:“我是收藏家,只进不出,再高价钱也不卖!”
就是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陈运尧已拥有近百件珍贵的藏品,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把玩情趣,例如瑞士的“打簧表”、德国的“瓷壳钟”、法国的“天使钟”、英国的“船钟”、日本的“玻璃钟”、意大利的“大理石钟”,以及我国清代细雕花的“南京钟”等等。他本人也被推选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钟表专业委员会理事。
更为有意思的是,他的家,成了“钟表之家”。妻子几十年如一日,支持他。他的二儿子也非常喜欢收藏钟表,而且精于修理。而他的小儿子在香港为父亲搜集钟表资料,带回了《投资古董表》和《古董表》等书籍,以支持父亲的收藏。
老屋的钟声,是那么悦耳、动听……


第8版(副刊)
专栏:欣赏指南

  第一部禁毒话剧《黑雾》
甘肃省话剧团创作的话剧《黑雾》(编剧:姚运焕、任家春,导演:王小琮),是我国舞台上第一部反映禁毒问题的作品。该剧通过两个不幸家庭的悲剧,揭示了毒品对社会、青少年的巨大毒害。此剧公演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应,连演百场而不辍,受到甘肃省政府表彰嘉奖,并在首届西北话剧节上获多项奖。十一月八日起该剧在首都公演。  (宜讯)


第8版(副刊)
专栏:欣赏指南

  南湖剧社进京献艺
浙江嘉兴市的业余剧社——南湖剧社,近日携他们自编自演的滑稽戏《台湾来的有情人》(编剧:吕建华、许德华)进京演出,该戏曾被多个专业剧团采用,并将改编成电视剧。剧作通过一位回大陆探亲的台湾老兵,周旋于四个“妻子”之间的妙趣横生的喜剧冲突,抒发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骨肉团圆的迫切心愿。南湖剧社是剧作家、企业家、业余文艺演出骨干三位一体的业余剧团。  
      (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欣赏指南

  上党梆子名伶演赵树理名剧
山西省晋城市上党戏剧院一团名伶吴国华、张宝平等,近日进京演出赵树理改编的名剧《三关排宴》,以及《借粮》、《寻夫》、《杀庙》、《杀惜》等折子戏。吴国华出生梨园世家,其父郝同生,其母吴婉芝均为上党梆子名家。她扮相俏丽、唱腔流利、应工广泛,成为上党梆子青年一代演员中杰出代表。
       (文辑)


第8版(副刊)
专栏:欣赏指南

  长影新片《追赶太阳的人们》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片《追赶太阳的人们》是一部描写开发珠海特区的影片。它以“南大陆集团公司”的改革为主要线索,展现了珠海特区开发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困难,同时也展现了浩浩改革洪流对现实生活的强大冲击力。影片将于近期公映。            
           (艺文)


第8版(副刊)
专栏:诗画配

公主难嫁
朱根华画
池北偶诗
莫道“皇帝女儿”不愁嫁,
多少“公主”找不到驸马。
只因容颜不佳岁数大,
只因十年一贯质量差。
任凭你不计血本降身价,
任凭你抽奖赠送耍手法,
任凭你乱点鸳鸯瞎配搭,
任凭你精心打扮把脂粉往脸上搽,
打发仍然难打发,
积压照旧再积压。
除非动真格把病根除,
当家的发愁还是要愁煞。


第8版(副刊)
专栏:

朝鲜舞蹈(速与) 罗雪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