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摄影)
专栏:

  农民自己开创幸福之路
横跨在晋西北高原上的“神河铁路”是山西省忻州地委、行署率领当地农民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的一条地方准轨铁路。它的建设和运营,有效地促进了昔日“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的贫穷面貌的改变。当地人民在支援国家建设的同时,自己也真正走上了“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使晋西北蕴藏的大量煤、铝、硫等矿产无法开采,人们只能捧着金碗讨饭吃。30多年,吃掉国家救济达2亿多元,人均收入不过百元。三中全会以后,忻州地委、行署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由国家资助,省、地集资,组织当地农民自己施工,建成一条从神河县至河曲县全长100多公里,农民自己管理的地方准轨铁路。火车通了,金库开了,农民富了。近几年来,河曲、保德、偏关三县的乡镇企业增加了数百家,小煤矿产量增加五倍多,乡村公路增加了21条,每年外运煤增加了近百万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200多元……
李鹏总理视察山西时,对神河铁路建设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种由地方组织农民施工,自己管理,自己受益的方法:方向正确,经验成功,成绩显著。
神河铁路建设的经验,为发挥地方优势,依靠党的政策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帮助老区人民自己建设家乡,为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师玉林 李岩 王景仁  摄影报道(附图片)
神河铁路煤台车站之一,阴塔车站的一派繁忙景象。
修建铁路工程总指挥刘尚志(左)和齐孝亭(右)看着火车正常运行,手抚铁轨,心情无比兴奋。
过去穷得娶不来媳妇,现在全家年收入近二万元,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盖了新房,添了新家具。看,在纸房沟煤矿采煤的李贵恒这爷儿仨,多么开心。
为确保铁路正常安全运输,巡道工们经常维护保养线路。一天的劳动完成后该下班了。
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青年白慧明,如今当上火车调度员。
火车站煤台外的公路上,小煤矿的运煤汽车排起了长龙车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