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
 ——四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岳岩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建议》写道:“采取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举办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和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建议》还强调: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方针政策,关键在于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这次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阐明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在对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改革的同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邓小平同志是对外开放的倡导者。他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长期性及方针政策等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他强调指出:我们要翻两番,而且翻两番之后还要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离开对外开放政策不可能。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还指出,对外开放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长期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就是到了下个世纪中叶也不会变。要变只会变得更加开放。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和十三届七中全会,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先后把实行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基本国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就表明,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和交换日益从一国一地向世界范围扩展。一方面,生产规模和能力的不断扩大,要求提供日益广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另一方面,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和原料供应,又要求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因此,社会分工和国内市场必然突破国家的界限,形成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4—255页)列宁也说过:“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这三方面的生活完全国际化。”(《列宁全集》第23卷,第332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话清楚地表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会更加国际化。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国际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以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成败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求得发展。即使是一个资源最丰富、实力最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使自己置身于国际经济的联系之外。闭关自守,就势必陷于落后和挨打的局面。因此,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所决定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
在对外开放问题上,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明朝中期到鸦片战争的300余年,历代统治者推行闭关自守政策,结果使一个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文明古国陷入贫穷落后和屈辱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结束了被欺侮、凌辱的苦难历史,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积极发展与各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交往。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思想并没有充分付诸实践,而且还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我们只能实行局部的仅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严重内乱,对外开放包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也无法进行,基本上割断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导致我国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恰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迅速发展、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不少国家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进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合作,从而使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得到起飞。两相比较,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认识到闭关自守是中国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克服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科学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等许多困难,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实践证明,8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这是过去10多年所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也是取得多方面巨大成就的最基本的推动力。
总之,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实现。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实践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走过了12个年头。总的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积极稳妥,开放度不断扩大,开放成就十分显著,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路子,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首先,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扩大和丰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的。开放初期,与我国发生经济技术联系的国家为数不多,以后范围逐步扩大。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开放,是全面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在邓小平的倡导下,经过艰苦的努力,加深了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使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并与其中89个国家和欧洲共同体签订了贸易协定或议定书。
对外开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经济的对外开放与传统意义的对外贸易不同,不是局部地、有限地参与国际贸易,而是要把国民经济的运行,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逐渐做到以世界市场为背景,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引上一条新的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的发展道路。因此,对外开放在内容上需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现在,我国特区的经济已逐步发展到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比较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深圳特区的工业品出口值已超过其总产值的一半。这为我国的国民经济面向世界和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其次,形成了多层次的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利用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先走一步,然后逐步向内地辐射和推进。现已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大特点。
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所谓经济特区,是指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营管理体制的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中共广东省委的同志提出利用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的有利条件,设置出口加工特区的建议,立即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肯定。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的决定。1980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了。1988年又将海南省划为经济特区。实行经济特区的主要政策措施是:第一,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如规定限额内的项目审批权;特区创汇实行包干上缴、超额留用。第二,外商投资在税收上给予特殊的优惠,所得税税率低;进口自用的生产资料和出口的产品免征关税;特区的土地使用费和劳务费低,等等。第三,特区经济坚持“四个为主”:一是特区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二是特区经济成分以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为主;三是特区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四是特区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另外,海南省实行比其他四个特区更特殊的政策,它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这些特殊政策,对特区的顺利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起了重要的作用。
1984年春,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提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重要步骤。这14个港口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基地。其经济实力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科学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开放这些城市,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城市带动腹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上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在扩大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审批权;对外商投资给予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待遇;有条件的城市,经国务院批准设置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由于这些开放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而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是我国在对外开放中采取的又一新的战略步骤。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春,国务院又决定适当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范围,以此作为特区、开放城市的腹地和依托。这些地区的优势是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农产品丰富,商品率高。将这些地区辟为开放区,它们享有沿海开放城市的某些优惠待遇,扩大它们对外经济活动的审批权,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把城乡经济密切结合起来,成为生产出口产品的基地和内外经济联系的桥梁。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种开放格局,使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形成了一个开放地带。10年来,这些地区充分利用开放和改革的有利条件,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发展是比较快的。其中,经济特区的发展速度更快。1989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特区的工业产值达214.4亿元,比建特区前的1979年增长17.8倍。经济特区已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同志1984年初视察深圳等特区后说:“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景象。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又说:“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带动了内地的繁荣,使我国整个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再次,熟悉和掌握了对外开放的各种形式,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发展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经济基础。199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1154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5.6倍。1979—1990年的进出口总额,比改革开放前的29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7倍。二是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迅速。这项工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起步。利用外资主要有两种形式。(1)间接利用外资,即借用外国贷款和在国外发行债券。主要用于能源开发、交通运输、通讯、原材料工业、农林牧渔业及其产品加工;教育和科研事业以及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的项目正在进行,有的项目已竣工投产,发挥了经济效益。(2)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兴办企业。这些以产品外销为主的外向型企业,主要分布于能源、交通、冶金、机械、电子、通讯、化工、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食品、农林牧渔、旅游服务等行业,对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能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三是对外承包工程和开展国际劳务合作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现已组建了数十家从事国际经济合作的业务的公司,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四是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10多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来我国从事各种文化体育交流和商业活动以及旅游、参观、考察、访问者超过2亿人次,与此同时,我国也派出了10多万名学生赴国外留学或进修,派出了大批学者、专家、政府人员、企业家以及文化体育团体赴外国参观、访问、实习、演出、比赛。这些国际交流活动,极大地开拓了我国人民的视野,学习了别国的长处,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决反对主张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
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问题,我们党在开放初期就已经鲜明地提出来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同志这段话,铿锵有力,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为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这既是过去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又是今后工作的指导原则。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首先,要正确处理实行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得出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本指导方针。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这同实行对外开放并不矛盾。我们绝不能把自力更生理解为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拒绝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相反,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智力和市场,才能更好地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样,也不能把对外开放理解为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来实现现代化。没有自力更生为基础,只靠外援,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因此,必须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正确方针。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不受侵犯,我们坚决反对利用经济手段来施加压力迫使我们放弃原则的做法。
其次,要坚持平等互利、恪守信用的原则。国际交往,需要确立一些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原则。平等互利、恪守信用就是一条用以维护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正常秩序的准则。国家不分大小,不论贫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都应一律平等,互相尊重,互惠互利,使双方取得各自应有的利益。我们反对“弱肉强食”的国际不平等现象,主张公平合理的交换原则。我们在进行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对于所签订的各项经济贸易协定,必须认真执行,严守信用。对于与我们合作的国家,我们也要求他们这样做。这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使这一合作事业得以延续下去的基本保证。
再次,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其性质都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采取含糊动摇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难免会飞进一些“苍蝇”、“蚊子”,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渗透到国内来。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行“有所引进、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的方针。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加快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另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加强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提高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反对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和行为,增强人们识别和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除六害”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外开放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到本世纪末,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关键是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就扩大开放而言,首先有一个继续解放思想的问题。实行对外开放10多年来,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并要求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统一起来。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多次提醒全党,不能因为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就否定改革开放,重新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明确指出,对外开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国策,不是开放得过头,而是开放得还不够,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胆子要大些,步子要快些,要实行“大开放”的方针。邓小平同志这些深刻的思想是我们对外开放工作中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实行对外开放,有的人感到担心和疑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敢扩大对外开放。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真做好了国内工作,全党全国人民振奋精神,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反和平演变的教育,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和平演变是可以防止的。
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还必须把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我国从长期封闭状态转到对外开放,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改革。对外开放必然要求和促进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因此,对外开放和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同时并举,互相促进,任何把开放和改革割裂开来、孤立起来的做法都是有害的。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问题,已经作了具体的部署。我们要认真抓紧落实。在今后10年和“八五”期间,我们要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要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实行有利于扩大出口的政策和措施,合理安排进口和调整进口的结构,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改革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贯彻执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巩固和发展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为进一步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广东省委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