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联合国的作用明显增强
郭季思
1990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剧烈的变化。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一新旧格局交替、动荡不定的转折时期,联合国作为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受到广泛重视。1990年,它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合作以及在争取解决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紧迫问题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
  多次审议海湾局势并通过有关决议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武装入侵进而吞并科威特,严重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接着,美国等一些国家派重兵进驻海湾。海湾危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联合国为使这一问题得到公正的解决做了大量工作。安理会连续作出12项决议,谴责伊拉克武装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恢复科威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安理会的行动对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形成巨大压力。
  积极推动其他地区热点问题解决
越南入侵造成的柬埔寨问题已经持续12年多,不仅给柬埔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严重地危害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了推进柬埔寨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举行了6轮磋商和两次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5个文件,为最终求得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纳米比亚在联合国直接帮助下于1990年3月正式获得独立。纳米比亚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非洲大陆非殖民化历史使命的胜利完成。在中美洲,由于联合国发挥调停、促进和监督作用,尼加拉瓜实现了停火并于去年初举行了大选。
中东问题并没有因海湾危机而被国际社会忘记。1990年10月8日,以色列当局在耶路撒冷血腥镇压巴勒斯坦人,安理会立即予以审议,并一致通过谴责以色列暴行的决议。1990年联大对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核心的中东问题还通过了多项决议,对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生存权的正义斗争予以同情和支持;敦促以色列当局改弦更张;呼吁尽早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中东国际和会,以寻求政治途径,使中东问题得到公正、合理和持久的解决。
  寻求缓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办法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更加严重,面临着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资金倒流等紧迫问题。为了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困难,1990年4月举行了经济问题特别联大,会议协商一致通过了一项《宣言》,强调振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90年代最重要的任务,呼吁国际社会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为解决其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作的努力。1990年联大还通过了旨在指导国际经济合作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文件。
  认真对待环境、贩毒等危及人类问题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去年,联合国为1992年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继续进行了广泛的准备工作。1990年联大还通过决议,呼吁1992年大会在政府首脑级召开。另外,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的主持下,于1990年10月份召开了第二次气候大会,通过了一项包含国际环保合作应遵循的原则的《部长宣言》。
近年来,吸毒、贩毒问题已成了危及人类的公害,全球范围内的禁毒刻不容缓。联合国为此于去年初召开了禁毒特别大会,通过了《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宣布90年代为联合国禁毒十年。这将进一步动员国际舆论,推动在尊重别国主权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下深入开展禁毒国际合作。
  继续推动裁军取得新进展
国际裁军领域去年又有一些重要事态发展。去年5月份,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会议就一些多年拖而未决的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商定改革今后的工作方式。关于全面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谈判正在深入进行。在1990年联大上,我国代表提出美苏两大国负有特殊责任、敦促它们和华约、北约率先裁军的“核裁军”与“常规裁军”两项提案,再次获得一致通过。在东西方缓和的背景下,美国和苏联达成了关于削减部分战略核武器的原则协议,并商定削减各自的化学武器。当然,上述进展还是初步、有限的,裁军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然而,问题正朝着深入、务实的方向发展。
  中国重视联合国作用并积极参与各项工作
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向来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重视联合国作用。同往年一样,我国积极参加了联合国1990年的各项工作。钱其琛外长在1990年联大的一般性辩论发言中,阐述了我国政府对世界形势的看法和对国际重大事务的原则立场,再次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我国在联合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重大问题坚持以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原则立场。在安理会多次审议去年国际上最突出的问题——海湾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坚持原则、维护正义,既对国际安全负责、又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赏和好评。在柬埔寨问题上,我国认真地参加了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的数轮磋商,出席了雅加达和巴黎会议,为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尽了极大的努力。对联合国1990年来在经济、社会、裁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我国也都积极参与,并同第三世界国家密切合作,注意维护它们的利益。
  克服消极面,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
联合国还明显地存在着一些消极面。最突出的表现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当前正在发生激烈变化的国际形势,在联合国大肆兜售它们的价值观,竭力将它们所谓的“民主”、“人权”等货色强加于人,企图以此干涉别国内政。其次是,少数大国继续推行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对重要国际问题的讨论、审议和投票中往往凭借自己的实力来施加影响,甚至诱压兼施,企图通过有利于自己的决议。再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困难,对它们的一些合理要求和主张,联合国说得多、做得少,虽然也通过某些决议,但付诸实施的少。对于以上消极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深为不满。它们希望联合国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克服消极因素,继续积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世纪即将更迭,人类谋求发展,世界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任重而道远。只要联合国认真履行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它就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1990年国际大事回顾
1990年10月22日欧共体12国外交部长在卢森堡举行的政治合作会议上作出决定,立即取消欧共体在前年6月以后对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恢复同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正常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次日表示,中国欢迎这一“明智”的决定。
在此之前,1990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否决国会关于中止对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决议,宣布延长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一年;1990年7月9日,日本首相海部向出席西方七国首脑休斯敦会议的其他领导人表示:日本已许诺给中国的第三批日元贷款,日本不能自食其言。
这样,西方一些国家先后改善了它们同中国的关系。 (马为民)
1990年10月27日至28日,欧共体成员国在罗马举行特别首脑会议。会议决定从1991年1月1日起开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并讨论了加快欧洲政治联盟建设的计划和协调成员国对海湾危机的原则立场等问题。海湾危机、东欧的变化、德国的统一是促成欧共体召开这次特别首脑会议的直接原因。会议取得三方面的成果:
一、除英国外,共同体11个成员国都表示支持建立欧洲统一的中央银行和创设单一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并确定经货联盟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首脑会议讨论了1990年12月在罗马召开欧洲政治联盟问题会议等问题。除英国在政治联盟某些问题上持保留意见外,其它11国重申了把欧洲共同体转变为欧洲联盟的愿望。二、12个成员国一致同意不派政府代表到伊拉克谈判释放人质问题。三、各成员国除就向匈牙利提供贷款达成协议外,还表示准备向苏联提供紧急援助,并拟与苏联在商业、科学和技术上进行合作。
鉴于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涉及成员国的主权问题,欧共体内部存在分歧和矛盾。英国在几个问题上仍与其它成员国意见相左,反对将国家的一部分主权移交给一个超国家机构。         (廖先旺)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外交部长汤姆·基吉纳1990年11月15日应邀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16日,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决定两国自1990年11月16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位于西太平洋,原为联合国交美国的托管地。1986年11月成为享有内政和外交自主权的国家后,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对外积极谋求同太平洋地区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与中国的友好交往逐渐增多,两国人员往来也不断扩大。中马建交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共同愿望,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吴日光)
(附图片)
1990年11月16日,我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与马绍尔群岛外交部长汤姆·基吉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两国建交公报。  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摄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黎巴嫩局势发生重大转折
本报记者 吕志星
去年10月,黎巴嫩局势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前政府军司令奥恩向黎巴嫩政府投降,从而结束了黎巴嫩两个对立政府并存的局面;统一的大贝鲁特计划的实施,消除了贝鲁特东西区长期割据的状态。在经历了15年之久的内战之后,黎巴嫩开始走上民族和解的道路。
消除割据 平息内战
自1989年10月黎巴嫩议会在沙特达成旨在实现黎民族和解的塔伊夫协议以来,黎巴嫩局势一直动荡起伏,战乱未已。奥恩以贝鲁特东区为据点,同以胡斯为总理的黎政府分庭抗礼,拒不承认塔伊夫协议,并为争夺基督教派的领导权同盖亚盖亚领导的“黎巴嫩力量”民兵多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同属穆斯林什叶派的“阿迈勒运动”和“真主党”民兵,为争夺贝鲁特南部的势力范围,在图法河地区大动干戈,战火连绵不断。贝鲁特成了黎巴嫩内战的焦点。
为尽早结束贝鲁特的分裂和黎巴嫩的战乱,赫拉维总统多次同叙利亚领导人磋商,寻求支持,以便武力解决奥恩的割据。随着黎全国和解进程的发展,叙利亚和伊朗两国政府敦促各自支持的“阿迈勒运动”和“真主党”消除分歧,并于1990年11月5日达成一项和解协议。所有这些标志着黎巴嫩的民族和解进入一个新阶段。
 实施大贝鲁特计划
黎政府在结束奥恩割据后,立即宣布开放贝鲁特东西区之间的所有通道,东西区合并,在贝鲁特不允许有任何民兵组织和非政府武装存在,由政府军和内部治安军全权执行公共安全等法令。同时,政府军在贝鲁特各区加紧部署,为建立大贝鲁特做必要的准备。在此基础上,黎政府先后同9个民兵组织领导人进行了接触和协商,确定了以贝鲁特市为中心,北至卡雷布河,南至达穆尔河,东达包括黎叙国际公路在内的阿莱地区大约450平方公里的大贝鲁特。根据大贝鲁特计划,黎政府军接管该区域内各民兵组织所控制的军事和民用设施,清除非政府武装人员和收缴武器,各民兵组织撤离该区。目前,大贝鲁特已基本建立。
  和平统一 任务艰巨
目前,黎巴嫩正朝着和平统一的目标前进。赫拉维总统最近对新闻界表示,在实现大贝鲁特计划后他将建立包括各教派民兵组织领导人在内的民族和解政府,并着手议员改选工作,同时宣布解散所有民兵组织,在整个黎巴嫩领土上实施中央政府的权力。现在,各派民兵武装按照黎政府规定已由贝鲁特转移到他们各自传统的控制区,但下一步如何行动须等待黎政府的统一计划。
随着内战因素的消除,各教派之间的政治利益矛盾将日益突出。依照塔伊夫协议规定的基督教派与穆斯林教派平分议席的原则,1990年8月21日,黎议会通过了由赫拉维总统签发的宪法改革草案,议会将有108名议员组成,基督教派和穆斯林教派各占54席,从而结束了1943年黎宪法规定由基督教派控制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1990年12月24日,以奥马尔·卡拉米为首的黎巴嫩民族团结政府宣告成立。在黎巴嫩新内阁的名单上,伊斯兰教派和基督教派各有15名部长。但基督教民兵组织“黎巴嫩力量”及其盟友长枪党的领导人拒绝入阁,认为新政府中基督教社会代表太少,是“完全不平等的”。同时,“黎巴嫩力量”还反对亲叙利亚的基督教民兵领导人埃利·胡贝卡和阿萨德·哈尔丹参加政府。
在黎巴嫩内部矛盾越来越趋向和解的时刻,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占领,就成了黎巴嫩实现统一和恢复主权的最大障碍。如今,以色列在黎南部地区建立了一个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的“安全带”,并时常袭击巴勒斯坦难民营和军事基地,肆意侵犯黎巴嫩的领土和主权。黎政府多次敦促联合国向以色列施加压力,迫使其执行安理会425号决议,尽早从它所占领的黎南部领土撤走,但以色列置若罔闻。因此,黎巴嫩人民还面临驱逐以色列占领军的艰巨任务。初步走上和解道路的黎巴嫩,百废待兴,正面临着一个错综复杂的新形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