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笔谈

  认真抓好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全树仁
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根据中央部署而实施的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它对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增强党的战斗力,有效地防止“和平演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这件大事。
要充分认识在新的形势下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干部历来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当前,党中央提出要把广大干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学好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从当前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出发,从当前干部的思想状况出发而采取的一项针对性很强的战略措施,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要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上认识学好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我们党正确地制定了适应革命和建设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战胜国内外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率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有过失误,甚至遭受过严重的挫折,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在指导思想上出了毛病,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其他一些国家的共产党的教训更值得我们借鉴。无数事实说明,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就会改变,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必然走到邪路上去。不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就不能做真正的共产党人。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深入持久地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使我们的国家永远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其次,要从反“和平演变”的高度来认识学好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当前,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新的问题急需给予科学的回答和正确的解决。东欧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所发生的动荡和剧变,前年我国发生的动乱和暴乱,使我们对国际国内的政治斗争不能不冷静地思考。我们要总结的经验教训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平演变”,对此时刻不能放松。前年,为什么一下子有那么多人被欺骗受蒙蔽,除其他原因之外,与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放弃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阵地分不开。“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当今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思想体系斗争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经受改革开放的考验,而且还要经受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党员和干部能不能在大风大浪中正确地判断形势,顶住种种逆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不能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和教育全党,使全党同志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思想上更加统一,理论上更加成熟,在任何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迷失方向。所以,深入开展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是挫败帝国主义对我“和平演变”的图谋,顶住种种外来压力和冲击的需要,是深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需要。
第三,要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出发,加深对学好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10多年来,我们在贯彻执行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十分有必要结合总结1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认真学习、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及其辩证关系,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进行探索创新的过程。不学好社会主义理论,就无法解决所面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难题。为了实现现代化,我们党制定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已经实现了第一步。今后的10年,走好第二步,十分关键。要实现90年代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全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解决新的课题,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当前,要顺利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各种问题,更需要学好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使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真正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的战略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学好社会主义理论的深远意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要几代人锲而不舍地努力奋斗。老干部是我们事业的中坚,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学习。更应当看到,现在的中青年干部,是跨世纪的一代,生活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10年、20年以后,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是不是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干部手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因此,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在新历史条件下用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全党干部,使他们政治信念更加坚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确,从而保证我们党政策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伴随着每一场重大斗争而来的必然是一次广泛而深入的理论学习热潮。这既是斗争的需要,又是斗争推动的结果。而理论学习使全党干部思想理论上出现飞跃的成果,又必然表现在推动斗争的深入上,使斗争向新的和更高的阶段发展。这就是理论学习与革命和建设的辩证关系。延安整风,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动;解放初期的学习社会发展史,是一次理论学习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一次学习运动;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也是一次学习运动。这些学习运动都使全党全民在思想理论上出现了新的飞跃,都是对斗争经验的总结,又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革命和建设的发展。今天我们经历了而且正在继续经历着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尖锐而复杂的斗争,更需要用社会主义理论去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当前和今后的斗争。
学习社会主义理论,要注重世界观的转变,切实推动各项工作
解决人们深层思想问题,认真改造世界观,是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任务。人们的世界观经常地表现在各种斗争、工作中认识、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上。革命的世界观是要不断地在斗争中坚定和经受考验的。因此,解决世界观问题,是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根据我省当前干部思想状况,学习社会主义理论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好社会主义信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在思想理论上回答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也就是要回答科学社会主义是必然胜利,还是必然失败?这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向我们提出的挑战。我们要通过学习,真正从社会发展规律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大趋势,又要明确认识这个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从而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遇到曲折困难的时刻,看到光明,看到前途,提高勇气,增强信心,不动摇、不退却。在“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中,在各种压力下能顶得住,在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和斗争中,能站稳脚跟。这是检验所有干部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志。
第二,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根本立场问题。党的各级干部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干部的根本立场问题。忠于社会主义与忠于人民利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在执政以后,最容易发生的毛病就是脱离群众,所有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警惕。这是党的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干部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理论,要处理好领导与服务的关系,首先是为人民服务,在服务中带领群众前进;要处理好对领导机关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正确地把二者统一起来,坚持二者的一致性;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要处理好“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的关系,首先是从群众中来,干部要了解群众的要求、群众的情绪,善于倾听群众意见,正反两方面意见都要听,特别是对我们的批评意见能够听得进,然后再作出决定,回到群众中去。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克服干部中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以及各种脱离群众的作风。
第三,要解决好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理论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这些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当前提出来的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才能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一定要把学习中所获得的这些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辩证的思想方法和优良作风。办一切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讲大话,不搞花架子,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既报喜也报忧,听汇报既听喜,也听忧;确定工作任务和方针要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工作中的成绩、经验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和总结,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也要敢于检查、纠正和克服。要把深入调查研究作为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的途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寻求解决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各种问题的办法。
第四,要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是我们人生的价值所在。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即使在词句上掌握了一些观点,在实践中也只能是说一套,做一套,反而会给社会主义带来损害。因此,领导干部在学习中一定要看一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要通过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自觉性,提高抵制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要肃清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的影响,防止贪图安逸、追求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现象的发生。要正确处理发展商品经济与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关系,切实清除以权谋私、权钱交换等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要通过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认清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肩负的责任,增强党性,提高组织纪律性,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因此,一方面要运用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探讨、回答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课题。另一方面,世界观改造得如何还要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检验,看看精神状态是否振奋,本职工作是否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搞好了。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是很多的。比如,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怎样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怎样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怎样正确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怎样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企业中怎样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同厂长的中心作用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党的建设?等等。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一个总题目,就是如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向前进,在“八五”期间,在20世纪的最后关键的10年,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从辽宁的情况来说,今后5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团结和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深化改革,加速开放,集中力量抓好辽东半岛的开发建设,带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带动“三辽”地区的发展,带动全省经济的振兴,为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奠定基础,为辽宁政治、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发展而努力奋斗。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整风的精神带头学好社会主义理论
学习社会主义理论,要普遍地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一次深入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信念的教育。但是,我们始终强调县以上领导干部是这次学习的重点。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骨干的县以上领导干部学好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尤其重要。只有县以上领导干部真正学好了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并以此去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了成功的保证。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以高度的自觉精神去带头学好社会主义理论。要把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作为自己所担负的一个重要职责去对待,把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作为实际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去抓好。
在学习中,当前特别强调要以整风的精神去学习,就是说要以党的三大作风去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发扬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革命学风。
首先,在学习中要贯彻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作风。要围绕社会主义理论,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多读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切实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要有的放矢,要把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解决我们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切实解决思想问题和工作问题。
在学习中还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工作和思想上的差距,以利改进。社会主义理论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是我们各项实际工作的一面镜子。我们就是要通过照这面镜子,检查一下我们的实际工作做得如何。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总结改革开放10年来的经验教训,弄清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其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今后我们应当怎么去做。要着重在政治方向、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方法上找差距,以便把指导思想搞清楚,使实际工作有坚定正确的方向,促进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
在学习中,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要走出办公室、会议室,一方面倾听群众的声音,学习群众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同群众相交流,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与群众共同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引导群众自觉地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向新的阶段,才能把我们辽宁的事情办得更好。


第5版(理论)
专栏:报刊文摘

  私有制下不可能有机会均等
《南方日报》90年11月7日4版“新论丛”专刊摘要介绍了张寿涛在《经济纵横》上发表的文章的观点:私有制下不可能有真正机会均等。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机会均等是指人们在竞争中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布坎南在阐述他的公平观时说,不公平的原因在于:在作出选择之前,在运气投入经济骰子之前,在付出努力之前,人们在进入竞争的初始位置时所拥有的禀赋的分配。西方经济学家面对资本主义现实,也不得不承认私有财产制度造成的家庭出身差别妨碍了机会均等的实现。私有财产制度必然使机会均等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空想:
——财富占有上的贫富悬殊更甚于收入差别。遗产的差别使富有者子女获得不断积累的财富。
——家庭出身制约着职业和地位。萨缪尔森在宣传“任何人都能爬上成功的阶梯”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但出身高贵是有利的。”
——家庭富有者的子女较贫困者的子女就业后有更高的收入。美国的调查材料表明:在社会经济金字塔顶端1/5家庭的后辈平均收入比塔底部1/5家庭的子女高出59%。
——家庭出身对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即令实行公费教育,由于家庭贫困急于为生存而就业,贫困者的子女也不得不放弃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5版(理论)
专栏:报刊文摘

  对“道德代价说”的批评
《湖北日报》90年10月18日4版发表蒋南平的文章《改革、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驳“道德代价说”》。文章说,在改革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的道德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消极现象。有人认为,改革和伦理二者难以兼顾,要坚持改革,发展经济,就必须让道德付出代价。对此,我们很难苟同。
改革不能以牺牲道德为代价,这是因为:首先,在社会生活中,经济与道德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道德既直接维护着与它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活力;又限制着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目标,从善恶评价的特殊角度,对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进行理论价值导向,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其次,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尽管出现过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二律背反现象,但那是以剥削制度存在为前提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与公有制的基础相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进步不再以“恶”的形式出现。
第三,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消极现象,除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影响以外,与有计划商品经济自身的局限性也有联系。由此产生的某些消极现象,是能够克服和解决的。


第5版(理论)
专栏:

  “主体性问题研讨班”简介
去年十二月四日—七日,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首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筹备组联合举办了“主体性问题研讨班”。九十多位从事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中、青年同志参加了研讨。
参加研讨的同志认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主体性问题的讨论,认为近年来许多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主体性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探讨是必要的;但是,也确有少数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宣扬超历史、超阶级的人性论,割裂个体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把抽象的个体看作为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把实践歪曲为个体自由意志的盲目冲动,并将此标榜为“主体性”。他们把社会生活对个体的客观制约简单片面地归结为“主体的失落”,渲染带有极其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要求打倒一切的悲观主义情调。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就是把意志、精神或“实践”夸大为世界的本体,否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的规律性。
参加研讨的同志强调指出,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效果来分析某一理论的实质,主体性问题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纯粹思辨,在这个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不能不看到,近年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蔓延,与主体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的宣扬是有密切联系的。
参加研讨的同志深深感到,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挑战,理论上肃清自由化影响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的中、青年同志更要树立起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参加研讨的同志呼吁,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青年思想理论骨干队伍的培养,把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马克思主义牢牢地占领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阵地,为社会主义事业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参加研讨的青年同志坚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实践中显示出更加巨大的威力。        (钟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