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0-09-30

1990-09-30新闻联播 文字版

献给10月1日的歌

第8版(副刊)<br/>专栏: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诗征文<br/><br/>  献给10月1日的歌<br/> [回族]高深<br/> 我同10月一起写这首诗<br/> 这首诗献给金色的10月1日<br/> 这一天一个新时代乘风而至<br/> 东方巨人的新生命隆重开始<br/> “中国人民站起来啦!”<br/> 像“1”字那样昂首屹立<br/> 神州伴着一个古老信念启程<br/> 父一辈子一辈修筑远足路基<br/> 这一天古长城又重新呼吸了<br/> 海外赤子有了引以自豪的母亲<br/> 这一天是一个民族冬天的总结<br/> 是一篇残破的神话新的续笔<br/> 多少头颅和鲜血筑成这个日子<br/> 这一天给人类留下许多话题<br/> 这一天结束了炎黄子孙的<br/> 漫漫长夜<br/> 人民终于高举起自己的旗帜<br/> 五大洲云集在天安门观礼台上<br/> 观看巨龙从日出的地方腾起<br/> 五十六个民族簇拥着锤子镰刀<br/> 共和国才有了最迷人的魅力<br/> 这一天是总结也是新的开始<br/> 前路遥遥需好男好女披荆斩棘<br/> 就从“1”迈步就从“1”做起<br/> 新长征可不止是二万五千里<br/> 这一天仅仅是理想的早晨<br/> 八面来风征途上必有许多风雨<br/> 只要记住这一天<br/> 记住这一天的红日<br/> 每一颗心都将是点燃了的火炬<br/> 世界从此又多了一个盛大节日<br/> 各种肤色的人从这个日子<br/> 寻求生存的依据<br/> 奔放的想象多彩的追求<br/> 飞出牢笼<br/> 简单的数字竟成为<br/> 推促历史的动力<br/> 这一天只是一出大戏的序幕<br/> 治愈五千年伤口绝非一朝一夕<br/> 还会有阴暗的潜流狂犬的狺狺<br/> 纵然是曲折前进也是历史规律<br/> 我同10月一起写这首诗<br/> 这首诗献给金色的10月1日<br/> 有了“1”才有一千一万一亿<br/> 这一天给祖国留下许多回忆<br/> (作者单位:辽宁锦州市文联)

东方,一个大写的民族——写在亚运会中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东方,一个大写的民族<br/> ——写在亚运会中<br/> 李建华<br/> 我会写“耻辱”二字,<br/> 懂得什么叫“耻辱”!<br/> 那史书、回忆、屏幕……<br/> 常扯出一缕缕“耻辱”的丝,<br/> 将我的心紧紧裹住!<br/> 那“耻辱”曾经恶狠狠地<br/> 为中国命名:<br/> “东亚病夫”。<br/> 那“耻辱”曾经轻蔑地<br/> 喝令我们:<br/> “华人与狗不得进入”……<br/> 我想向真实的史书抗议,<br/> 我常对无辜的屏幕发怒!<br/> 我庆幸生长在火热的今天,<br/> 不再羸弱、枯瘦、麻木,<br/> 因此,我可以自豪地疾呼,<br/> 东方,而今站立着<br/> 一个大写的民族!<br/> 不再是古道、西风、枯藤、老树;<br/> 不见了千村霹雳、万户萧疏。<br/> 就如拦不住地球的飞旋,<br/> 什么也挡不住一个民族<br/> 脱胎换骨!<br/> 是的,站起来了,不需搀扶,<br/> 中华民族,<br/> 41年出脱得一派风度!<br/> 疏通了,周身每一条血脉;<br/> 理顺了,浑身每一根筋骨。<br/> 一个拥有黄河黄山的民族,<br/> 一个拥有长江长城的民族,<br/> 终于恢复了<br/> 长江黄河般的自豪,<br/> 终于健壮了<br/> 长城黄山般的体肤!<br/> 亚运会上力士举起<br/> 全场的欢呼,<br/> 竞赛场上,中华跳出<br/> 一个世界高度……<br/> 于是,“健康”演化为“强大”,<br/> 于是,“进步”繁衍出“富足”!<br/> 也许,这该称作悲壮的历程吧!<br/> 东方,而今站立着<br/> 一个大写的民族!<br/> (作者单位:新闻出版报)

伊犁河之魂(外一章)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伊犁河之魂(外一章)<br/> 朱广世<br/> 我的血管里,旋流着你赤青的液体,挟着冲击的力,滚滚不息。<br/> 你爱在黄昏时起风,滔滔不绝的传说漂来美丽的遐想。站在岸边,风吹动你,也吹动我,我和你一起奔流。那一叶浮萍,渗出绿绿的情思,总是飘摇着我无尽的渴望。即将陨落的夕阳已开始在你柔韧的波纹里打点行装,那一抹最后的绚丽将你装扮得犹如一个新娘。此时风是一叶扁舟,横在你光洁的额畔。你的身影随黄昏到来而清晰。<br/> 当你被夜的薄纱覆盖,唯有清纯的眸子一闪一闪与银河遥遥相对。那银带一样的饰物,就是你吗?伊犁河,永远奔流的河。<br/>     果园<br/> 走出很远很远了,那声音依然清脆,尤其第一个果实掉落下来的时候。我知道我该进果园了,那里有坠满枝头的苹果正期待着我,我等待它们成熟已经很久了。每一个生命的成熟都有一个过程。我和苹果一起成熟,我即将走进自己的果园,采摘一个丰硕的秋季。沉甸甸的秋天,已经打上辉煌的生命的年轮。<br/> 风在树间穿行。我采摘熟透的果实,思绪汇成一条河。此刻有谁来采摘一个成熟的我?我也是一枚果实。

康乐宫听歌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康乐宫听歌<br/> 肖复兴<br/>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歌,我的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武汉市刚刚落成的康乐宫里,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男青年手持话筒唱着一首《小白杨》。他离我是那样近,我看见他黑黑的眸子里随着那深情的歌声起伏而蓄满泪花,在旋转的彩灯映照下一闪一闪格外明亮。我的心禁不住翻起一个个浪头。他唱得那样投入,那样动情。仿佛这一刻世界已经消融进他的歌声里,他并不由于腿残而站不起来,明明化作了歌声中那一株笔直的小白杨……<br/> 另一位腿残疾的男青年拄着单拐上场。他一身白色服装,很是潇洒。那条残腿并没有妨碍他什么,拐杖成了他独特的道具,他敲着它,用一条腿有力移动着舞步。他唱一首名叫《站台》的歌。那铿锵奋进的节奏随着他清亮的嗓音,像是三月桃花水泛着不尽的浪花,喷吐着激扬飞遏的青春气息……<br/> 我从来没有听过残疾人唱歌,唱得这样激越,像是一片湛蓝无云高远深邃的天空,或一泓纯净透明毫无杂质的清泉。不知别人听后如何感想,我感到他们是在用心唱,而绝不仅靠嗓子。我为他们的歌声流下了眼泪。<br/> 武汉残联的秘书长告诉我第一个唱歌的叫田永平,小伙子为来唱歌拄着拐,倒了三次公共汽车。第二个叫李传明,武汉残疾人艺术团的副团长。康乐宫就是残疾人演出的专门场所,是他们一显身手的舞台。<br/> 演出结束,我特意在门口等候田永平和李传明。我紧紧握着他们的手,一时不知讲什么好。同样一首歌,有人可以摇落万金而走俏如同夏日流行的超短裙。有人却是一辈子默默用心对着漠漠世界深情地唱。他们不求什么,只想听到世界的回声。更何况他们是残疾人,上帝给予他们的不幸多于正常人,他们命中注定付出的代价更要多于正常人。因此,他们分外珍惜这歌声。这是他们的心。这是上帝给予他们长翅膀的精魂。望着两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我想起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声。帕尔曼也是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走遍世界演奏他的小提琴。<br/> 武汉一别,我想可能再不会见到他们了。但他们的歌声永远回荡在我的记忆中。当我踏上江汉60轮船,准备穿过三峡到重庆,不料碰上李传明。多亏了组织这次长江笔会的朋友们,还要感谢好心的朋友请李传明上船,让他激情的歌声直穿三峡。<br/> 船逆流而上。湍急的漩涡像无数凶恶的眼睛。江上的渔火与航标灯如明灭的流萤。李传明坐在船舷边,整整一夜没合眼。是的,选择了这样一条航线航行,开一次专门讨论有关残疾人文学的讨论会,本身就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它表明残疾人对于命运的抗争,他们心底燃烧着同正常人一样多的对生活、爱情、事业、理想的渴望与憧憬。作为一个正常人,我平日对他们了解太少。是康乐宫的歌声联系起我们彼此的心。这是一片广阔的世界,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许多正常人难以想象又足以动人心魄的故事。<br/> 李传明就是一个故事。他本身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当生活给他残酷的打击,当爱情给他严峻的考验,他就是这样拄着他的单拐杖,奔走在武汉三镇的街头,任满街梧桐树叶雨点一样在身上扑打。他不仅成为了一名歌手,而且成为一名威震汉正街的巧裁缝。他这一身合体的白色服装便是自己的手艺。那是他自己的一张名片。他用自己的服装和歌声装点着世界。同时,他向这个世界证明:残疾人并不比正常人差。甚至可能比一些人更美好更高尚更坚强!<br/> 三峡的惊险与旖旎风光甩在身后,重庆在望。嘉陵江与长江在汇合了。这是历尽艰险的胜利的汇合,默默无声却水乳交融。<br/> 李传明站在前甲板上,江风把他的硬发吹得翘起来。昨晚,他在船上引吭高歌。那时,船刚刚走过瞿塘峡。他的嗓子已经干得没有一点水分,沙哑得像龟裂的戈壁。而且没有伴奏。可他还是坚持唱完他最心爱的《站台》,又唱了一首《天上有个月亮,地上有个太阳》。他唱得认真而动情。大汗淋漓中,他紧紧闭着眼睛,眼泪止不住滚落下来。他说他不能偷懒,他不能不倾心歌唱,因为在座的有同他一样的残疾朋友,有关心残疾人命运的正常人,更有舷舱外那一江辉映着星光月色的母亲河。<br/> 虽然声音沙哑,但我觉得比他在康乐宫唱得还动人。我走到他身边问他今后的打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搞一台个人演唱会,就在康乐宫。我不想为别的,只想让人们看见我们残疾人虽然残疾,却并不全是趴下的,而是像正常人一样站着的!”<br/> 朋友,我等着。

侗乡风雨桥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侗乡风雨桥<br/> 柯原<br/> 侗乡的水是美丽的,小溪与大河都清澈透明,如蓝蓝的缎带。沿岸是嶙峋多姿的巨石,或者竹林,或者油茶,巨大的水车悠悠转动,哼着古老的歌曲。<br/> 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最富诗情画意的一笔,就是独具风采的风雨桥。<br/> 风雨桥是侗乡特色最鲜明的建筑物,一种桥梁、长廊与亭阁的结合体。远远望去,像是河上一道彩色的长廊,又像耸立在清波上的一栋栋华丽的楼阁。几乎在侗乡处处可以见到风雨桥的芳姿,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广西三江县的程阳风雨桥,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程阳风雨桥是由程阳、马安等村镇50位侗族老人,于1916年领头修建起来的。完全是民间集资,用了12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桥全长64米,4孔5墩,宽3米多,高10米多,坐落在清澈的林溪之上。桥下层是连排大杉木,上面铺板、竖柱、盖瓦。桥两边还装栏杆,设座位。整座结构全用杉木凿榫衔接,大小木条斜穿直套,纵横交错。<br/> 桥上建有5座塔形楼亭,外边有4层楼檐,翘角刷成白色,十分醒目,亭端有高高的葫芦串形尖顶。<br/> 走上风雨桥,可以看到桥廊里悬挂着一串串色彩鲜艳的羽毛花、香包。这都是当地居民制作的,上面还写着制作人的姓名。羽毛花和香包在风中轻轻摇曳。<br/> 在程阳风雨桥中部,有一座郭沫若题诗的石碑,是郭老1965年10月20日写的:<br/> 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层高。<br/> 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br/> 竹木一方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br/> 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br/> 风雨桥是侗乡生活中温馨的一章,夏日可以乘凉,雨天可以避雨,远路而来的商旅行人可以在这儿歇息。侗族有热心公共事业的传统,在桥边都凿有水井,用青石板搭起井盖,挂着水瓢,口渴了可以随意饮用。冬天,还在这儿点燃树兜供人暖手脚。<br/> 风雨桥,凝结了侗乡人的一片深情。这是勤劳智慧的人们,在清清水流上写下的隽永的诗篇。<br/> 凡是美好的事物,总是会展开翅膀飞翔的。<br/> 于是,我在柳州的龙潭公园里,见到了仿造的风雨桥。<br/> 我在南宁的广西民族文物苑内,见到了原样搬移来的风雨桥。<br/> 我在深圳经济特区的“锦锈中华”景区内,见到缩微的风雨桥。<br/> 风雨桥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着一个民族,屹立在锦绣中华的大地之上。

海湾大桥主雕塑(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海湾大桥主雕塑 韩美林

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棉花书法] 李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