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经济)
专栏:

一座投资14亿元的乙烯工程,比合同工期提前5个月建成投产。靠的是什么?良好的施工组织,过硬的施工队伍,协调的合作关系……汇成工程建设的高效率。这里称之为——
盘锦效率
本报记者 王彦田
中方代表提出:按照合同工期提前5个月完成工程,要求提前设备供货时间。日本代表疑问:以前曾多次卖给你们这样的设备,合同工期尚难保证。中方代表回答:希望通过这个工程,能改变您对中国大型工程建设的看法。这是1987年春,中日双方在北京就辽宁盘锦13万吨乙烯项目谈判时的一幕。
3年过去。1990年8月底,盘锦乙烯工程现场。高逾百米的火炬塔,在投料试车后喷着巨大的火苗。日方现场总代表手指高塔对记者说:“按期建成,是我最满意的。”
此时,刚好比42个月的合同工期提前了5个月。
    工期:37个月
盘锦乙烯工程,又称盘锦天然气化工厂,简称“盘天化”,是建国以来辽宁省自筹资金建设的最大项目。国内乙烯产品严重短缺,盘锦工程指挥部反复论证,提出了提前5个月——37个月建成的施工方案。
为了确保1990年8月投料试车,工程指挥部按网络计划安排工期,一步保一步,步步不许拖延。
设备提前供货是关键。北京、省城、异国的土地上留下了指挥部工作人员辛勤奔波的足迹。
为保工期,辽宁不照顾本地施工队,选拔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的两支精干队伍——第九建设公司、第三建设公司作为施工的主力。
为保工期,工程指挥部在政策上大胆改革,把全部概算分包给施工队,超支不补,节约有奖,消除了因资金超支影响工期的隐患。
国内配套资金不足,指挥部有高招:同北京、广东等省市搞补偿贸易,筹来资金3亿多元。
为保工期,辽宁省、盘锦市领导多次现场联合办公,为工程排忧解难。吸取其它工程中大件运输难的教训,辽宁省下文,从大连港到盘锦沿途,乙烯装置大件经过哪个县,哪个县要护送,谁出难题谁负责。往往是设备一到港,就被连夜运往盘锦工地,海关主动跟到现场检验。
    算大帐,不算小帐
指挥盘锦工程的主将叫刘振宦。他年过花甲,精力充沛,决策果断。
记者采访盘锦工程的工人、技术人员、科室干部,无论是建设方的还是施工方的,对老刘的评价都是“服气”,“能镇住!”
老刘心中有一笔帐:装置建成按70%负荷运转,1天利税100万元,提前5个月就是1.5亿元。而如果不能提前5个月完工,完工时间就刚好是冬季,只能等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开车投产,又是近亿元损失。这是大帐。时间就是效益。
他提出,工程提前完工获得的效益,施工企业参加分成。这是“舍小利,求大成。”
九建公司为立起103米高的巨塔,专门制作了两支专用抱杆,到指挥部报帐,有人持不同意见,刘得知后说,“这是为工程专门制作的,建设单位亏点就亏点,报。”
老刘同记者长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搞好协作关系,至关重要。哪个工程关系处理得好,就能又快又省钱;处理不好,又慢又浪费。”的确,国内工程建设中这类实例不少。
三建公司基地在南方,初到北国施工,指挥部让出几百套住房让施工队住,粮食有问题,指挥部帮助解决大米;冬天来了,为施工队送去棉衣;材料短缺,指挥部同施工队一同奔波,不分你我。刘振宦告诫属下,“谁把施工队看成是来赚钱的,吃大亏的是自己。”这是大智者。
    宁可累断腰,不叫脸发烧
“这样的施工环境,干不好,脸上无光!”这是九建公司、三建公司项目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的话题。当然,施工队心照不宣的一个动力是:大工程来之不易,干不出点信誉来,也是砸自己的饭碗。
三建公司从南方到关外施工,两个工期都是在冬季。按照常规,这种工程冬季是不宜施工的,但为了37个月工期,克服困难上。
混凝土用热水搅拌,结构件用热气加温,但对露天施工的人却升不了温。零下十几度,夜晚来临,加班的工人在十几米高处作业,冷,躲不了。脚手架下烧着羊肉汤锅,干一会下来喝一碗,暖一暖再上。不少工人手脚冻了,红肿,溃烂。一些女焊工虎口冻裂,拿不住焊把。工地项目经理刘维友道出了三建职工的心声:“我们是国家优秀管理企业,是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不能丢脸。”
九建老工人孙守正同记者聊天,“从去年到现在,我只休息了两天,因为那两天下雨停工。”青年女焊工梁丽丽,见到生人,有些腼腆。就是这位小梁,在裂解炉20道特殊焊口的考试中,同两位女伴过了日本专家的关,替代日本来的高级焊工操作。“管道挨得密,有的只能用左手焊,底部看不到,只能凭感觉焊,稍有失误,炉管作废。人家加1小时班,我们要加2小时。”她这样形容其工作的难度和辛苦。当所有焊口一次检验合格时,日本专家佩服了,自己掏腰包,请三位女工吃了一顿美餐,跳了一场舞。一时在工地传为美谈。
盘锦乙烯工程施工中,创出了一个个纪录:
两台开工锅炉共2038根炉管胀接一次试压成功,这在国内乙烯工程中是首次。
5台裂解炉安装,25个工人7个月完成。日本专家说:“在日本要30个人工作13个月。”
乙烯装置22万米管道,全部安装完毕用了9个月,按正常施工进度,这是一年的工作量。
……
这就是盘锦乙烯工程的效率。
记者采访盘锦乙烯工程日方现场总代表正道寺孝之:“您认为一个工程建设高效率需要哪些条件?”答:“目标明确。工程的组织,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指挥。工程各方要协力。政府要支持。”
“盘锦工程怎么样?”
“做得非常好!”


第5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开发区不能一哄而上
杨泓
随着上海浦东开发区建设拉开帷幕,一些地方出现了争上开发区热。有的千方百计要在本地区设立开发区,有的则采取了类似开发区或比开发区更优惠的政策。加快对外开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愿望本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哄而上,效果就可能有违初衷。
对外开放11年来,我国先后出现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成立了1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台商投资区,最近又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这些都是根据各地区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人文状况等多种因素而定的;既考虑到内部因素,又考虑到外部因素(如设区后对外吸引力如何等等);既立足于本地各种优势,又着眼于全国。这些都说明设不设对外开放区,不能光凭良好的主观愿望,主要取决于客观的需要和可能,取决于国家的承受能力。我们还要看到,特区和其它对外开放区,在经济体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因此不宜到处搬用,不能互相攀比,“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对外开放的劲头不可无,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的盲目性不可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国家有统一的规定,各地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削价竞销”。开不开新口子,要听命于国务院,不能擅自宣布;原有的特区和其它对外开放区,也不能擅自扩大。
不要以为,只有设区才是对外开放,事实上我国目前不仅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内地也办起了不少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方兴未艾,不设区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可以这样说,现在全国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只是在时间的先后上、密集的程度上、某些政策上有所不同罢了。
不要盲目攀比,并不是不要对外开放的紧迫感,并不是可以放松工作。聪明有效的做法是“借东风”。江、浙、皖毗邻上海,他们都在利用开发浦东的新势态,积极行动起来。浙江提出:“积极配合,主动服务,互利互补,共同发展”;安徽提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强化自身,迎接辐射”。提得好!全国一盘棋嘛。著名的大城市、港口、特区等不光是毗邻地区,也是全国各地的窗口和依托,我们要规划好自身的工作,利用这些窗口,接受辐射。很多地方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如在特区设店开厂,横向联合。要知道,地区自成体系,小而全,大而全,就容易形成地区分割、市场封锁,不利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更好地对外开放。


第5版(经济)
专栏:

  纺织部轻工部制订加强行业管理措施
本报讯 根据国务院加强行业管理的要求,纺织工业部最近发出通知,明确规定棉纺、毛纺、化纤原料及抽丝等三大生产能力,属于国家指令性计划,由纺织工业部归口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计划。
通知指出,今后新增“三大能力”的建设、改造项目,不论其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投资渠道,都要经纺织工业部提出核准意见后,方可按项目审批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以内涵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应积极支持,但改造更新下来的旧设备,应严格按规定作淘汰报废处理。 
     (钱有青)
本报讯 记者刘桂莲报道:根据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的要求,轻工部最近发出通知,重申轻工业部对全国轻工业实行全行业管理。
全国生产轻工产品的企业有40多万个,分布在农业、林业、机电、商业、化工、卫生等部门。近年来,轻工部为加强行业管理做了许多工作,但因企业跨部门多、所有制成分复杂,产品归口、项目审批、标准制订、生产许可证发放等仍比较混乱,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互相冲撞,致使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难以落实。为此,轻工部近日就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制订了措施:
——由轻工部归口管理的产品,不论新建厂点或转产、兼产产品,不论建设和改造规模大小、投资多少、资金来源如何,一律需经轻工部门核准,然后按有关程序审批。
——确定合理的经济规模,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轻工,优化产业结构,使轻工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以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为基础,进行生产体系的调整,推动企业、研究单位的联合协作,提高专业化程度。
——进一步做好质量监督和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取缔虚假广告,制止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做好轻工主要专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与分配,扶持定点和重点骨干企业,对产品适销对路、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优先安排供应。
——同经济调节部门联动,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产品,采取贷款优先、减免税收、优质优价等扶持政策;运用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限制不准生产的产品;对若干进口产品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第5版(经济)
专栏:

  我第一台高速客运电力机车问世
本报讯 我国“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韶山5型高速客运电力机车近日在株洲制成。从此我国铁路电力机车形成了客运有高速,货运有重载的完整格局。
韶山5型高速客运电力机车总功率为3200千瓦。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是我国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电力机车。   (朱传)


第5版(经济)
专栏:

  通广—北电在京举行典礼
本报讯 记者张志业报道:中加合资的通广—北电有限公司为庆祝在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赤湾的新厂房落成及生产线开通,在北京举行了开业典礼。
通广—北电有限公司是国家确定的中外合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生产线的定点厂,已于一年前批量生产,并将在今后两年内达到年产品十万线的生产规模。


第5版(经济)
专栏:

  简讯
△东方机床厂几年来从居世界一流水平的联邦德国梅萨公司引进了三大系列二十八个品种规格的大型数控切割机制造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的最高水平,可以替代进口。   (于)
△山东鱼台县多功能台虎钳厂生产的快速夹紧多功能台虎钳,获全国质量鉴定第一名,并被轻工部定为我国新一代台虎钳标准。在美、日等国十分畅销。 
             (卞金章 齐运祥)
△为满足北京市最大的住宅小区——方庄住宅小区及附近建筑物的供热需要,投资一点八九亿元建设的方庄供热厂近日点火烘炉,为今冬正式供热作好了准备。
        (王洋)
△云南省滇味美食汇报献艺团日前应邀抵京。滇菜烹饪有制作精细、辣味适中、鲜脆滋嫩等特点。七十四岁的滇菜特一级厨师王富将一展绝技。(杨志)
△由苏州玻璃厂和苏州大学联合研制的保健型气压保温瓶日前通过部级鉴定,并将投入批量生产。这种保温瓶内装有高效磁水器,能使瓶内的水磁化,并过滤掉水中大多数有害物质,目前已获国家专利。
              (朱宝俊 王裕仁)
△一种低酒度、低酸度、低糖度的新型饮料——“德宝清酒”由四川德阳市清酒厂开发研制成功,这种饮料具有传统风味食品“醪糟”的清香,被营养专家们称为理想的碳水和勾兑酒饮料换代产品。 (林发伟 鲁川)
△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与医学界、营养学界的专家共同协作开发的产妇营养保健罐头食品系列问世,目前已大量投放市场。
               (梅)
△北京市种禽公司培育的京白新组合高产配套系,最近通过专家鉴定。这种新组合是我国自己选育的品种,第一次超过国外引进的洋鸡种的生产水平。
                (徐晓燕)
△一种以长白山天然果汁为原料、滋味醇厚可口、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龙湾”系列高级饮料,最近由吉林省辉南县啤酒厂推出,已大批量投放市场。(王俞)


第5版(经济)
专栏:农村人物志

  遇事总爱超前看
——村支部书记谯风华二三事
贾建舟 范淑杰
他没有超人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资历,却有一双超人的眼睛,遇事总爱超前看。人们称他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人。
他,就是山东省长清县后三村的党支部书记谯风华。
1986年10月,刚过“而立之年”的谯风华,被改革的大潮推到了村支书的位置上。当时正是后三村经济大滑坡的时候。
如何带领群众走出低谷,实现经济腾飞?年轻人自有年轻人的胆识。他通过村内调查,村外取经,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交给村民们一张蓝图——任职10年内,把后三村建成现代化的小城镇。
好大的口气!很多人付之一笑,认为这只是一种“天方夜谭”。有人当面劝他:“你别看得太超前了,10年内能还上拖欠的200万元贷款就算干得不孬!”
谯风华可不是在跟人们开玩笑。他之所以敢于描绘常人难以想象的蓝图,是因为他以超前看的目光盯住了两个坐标:一是聘请人才进村;二是发展高科技项目。为此,他先后请来了会计师、造纸行家、制药能手等18名科技人员,会计师给村里培训了23名财会人员,使全村财会管理走上了正规化;造纸行家在村里首次办起了造纸厂,增添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的新项目;制药能手发展起村办医药化工厂,年产值由50万元发展到240万元。
聘来的各路人才,也为谯风华增添了千里眼、顺风耳。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介入了“湿润烧伤膏”的科技圈儿。这是一种国内外独有的治疗烧伤和一切创面、溃疡面的特效药品。如今,这一药品以其不感染、不包扎、不疼痛、不结疤、不需无菌条件可在任何情况下治疗伤痛的特点,饮誉国内外。然而,当年为支持研制湿润烧伤膏,谯风华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知冒了多大的风险。为了筹集科研经费,他没敢动用集体一分钱,而是倾尽自家的积蓄和从亲友家借来的6万多元钱,押在了那个“宝”上。1988年3月,湿润烧伤膏正式被国家卫生部批准投入试生产,其后,卫生部又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国推广应用这一药品。为筹建工厂,谯风华又东奔西走,上下呼吁,终于引来投资入股伙伴、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在后三村拔地耸起一座别具一格的山东长清制药厂生产大楼。眼下,这个厂的年产值已发展到上千万元,成了全村的龙头企业。
早在湿润烧伤膏即将成功时,谯风华盯上了又一个国内外独有的高科技项目——阻燃剂。它能使一切可能发生的火灾被阻灭在萌芽状态。在这一产品研制时,谯风华不惜血本出资30多万元,为科技人员租赁研制场地,购置所需设备。1989年12月,阻燃剂获得国家科研成果专利。于是,又一个全国独家企业——阻燃防爆器材厂在后三村崛起。今年以来,一些海外有识之士慕名前来洽谈投资合作事宜。当人们为之庆贺时,谯风华却说:“这仅仅是个开端,若让全国的机动车辆都用上阻燃剂,不发生火灾;若让全国的飞机和战舰都用上阻燃剂,在作战中不致起火爆炸;若让全国炼油厂和油料储存单位都用上阻燃剂,确保安全,还得付出很多的代价和努力呢!”
谯风华任村支书三年多来,以其超前意识获得了巨大效应。如今,后三村已发展起工业项目12个,年总产值1800万元,年利润290万元,比他任职前分别翻了两番多。现在,人们禁不住称赞道:“还是风华眼光远啊!”


第5版(经济)
专栏: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后羊村自1985年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科技、农机、信息、供销等方面的村级服务网络,对农业生产实行统一耕、播、浇,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逐年递增,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图为村科技服务站人员在田间指导农民灭虫。        
李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