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放眼未来的育人工程
——大连市发展普通教育纪实
刘仁皎
编者按: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本报曾报道过山东省十年积资三十亿元办教育的事迹,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今天,本报再向读者推荐大连市领导重视教育的报道。该市教育总投入每年以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递增;在农村,做到了最好的楼房是学校。这些变化,来自全社会的努力,但抓教育的决心,是领导下的。这个事实再次说明,被认为难度很大的教育工作,只要领导有胆有识,也可以在三五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识见比金钱更难得。
被称为“东方明珠”的大连市,近几年教育的振兴引人注目。
果断实行倾斜政策
由于历史欠帐较多,大连的教育曾有过令人寝食不安的一页:一九八五年统计,全市学校危房十五点八万平方米;日本客商在市郊甘井子区辛寨子镇投资办企业,欲在当地招三名高中生而不能……
教育的困境引起市领导的苦苦思索:大连地处沿海,要开放搞活,港口要扩建、机场要延伸,但这一切都需人才,人才的基础,是教育。对教育必须果断实行倾斜政策。为此,市领导曾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调查了三十多所中小学,召开了十八次教育座谈会和三十二次专题研究会。开通了教育经费来源的六条渠道,即财政拨款附加税收、合理收费、校办生产创收、社会集资和各种基金,并动员与中小学经费支出相关的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和燃料公司等部门,相应给学校以最优惠待遇。
领导的胆略,是事业成功的前提。近三年,大连市各项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每年以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递增。一九八九年,为解决市区小学新生年增八千名的入学高峰,市区内先后开工新(扩)建中小学校舍五十六项,投资额为七千一百万元(其中社会筹资八百万元),年底竣工交付使用的有三十九项,建筑面积达八点四万平方米。
市领导的重视,激发了各级政府及全市人民尊师重教的热潮。在金州区,乡乡中学是大楼,村村小学建新房。瓦房店市,近几年连续遭灾,但他们抓教育的势头却是你争我赶,给中学建二千平方米教学楼的决心不变。为筹款,乡政府卖掉仅有的一台办公用的面包车,干部个个带头出钱出力出物。大连市的一些工矿企业主动和贫困地区“挂钩”。遍布全市的个体户也能为子孙后代着想,慷慨解囊。截至去年底,那曾经让人牵肠挂肚的百分之六的校舍危房,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在农村,最好的楼房是学校,在覆盖人口百分之五十二的地区,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大鸡下大蛋,大蛋孵大鸡”
大连市领导常用“大鸡下大蛋,大蛋孵大鸡”的朴素演绎,来喻示人才与师资、师资与师范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以特有的胆识制定了特殊政策:
——放宽市属中等师范学校招生面,从农村招收初中尖子生报考中师。结果录取分数线忽拉提高了一百多分,男女生比例从原先的一比九达到四比六。
——在全市六所重点高中和三所一般高中,挑选八百余名质量较高的“高师学苗”,实施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并作出限报师范院校的规定。
——以大连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和优惠政策,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从省属以上院校和重点大学中动员入校优秀新生转到市属师范学院就读,带动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学生毕业后将分配在大连市区内的普教战线上工作。
——以同样的条件,今年还从重点大学及省属以上院校吸收了近50名优秀毕业生,签订合同,留在大连市区内的中学任教。
大连市重视优秀师资的引进,同时,对在职教师质量的提高倾注了心血。市党政主要领导曾多次进课堂,聆听教师上课,帮助校长出谋划策搞好教学管理。去年,市和县(市)区领导亲自旁听的教学观摩课和教学研究课达1800余节,各级领导还和学校建立了“联络点”,着手解决了教师医疗费、民办教师工资等问题。
市政府除了定期表彰教师先进典型外,还特别开设了青年教师教学“百花奖”和青年教师“园丁奖”,一批师德高尚,勇于改革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1986年的35%左右达到80%以上。
为职业教育“开山劈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连市的大企业改造突飞猛进,乡镇工业蒸蒸日上,农村科技迅速发展,“三资”企业一年跨一大步。所有这些,对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尖子人才固不可缺,但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委实是当务之急。
早自1984年起,大连市就有计划地变部分普通高中为职业高中,同时,动员教育力量雄厚的大专院校和急需劳动人员的密集型产业开办职业高中。至今,已有培养各类人才的94所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在市区内的招生年均8000人,是普通高中招生的两倍多。市区内连续6年有9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不仅使初中毕业生没有待业之虞,而且使劳动后备军受到良好的就业前教育。广大农村开办了跨县(市)区横向招生的职业高中,各乡(镇)普遍开设适应本乡(镇)经济发展之需的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班);劳动技术课已在全市中小学里开花结果。
大连市领导从政策上为职业高中的发展“开山劈路”。经费是专项专款;对有能力办职高而不办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不给招工指标的政策限制;各单位招工必须优先录用职业高中毕业生,否则不予办理招工手续……这一项项政策,使大连市职业高中越办越兴旺。每年,城乡有7000余名职业高中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90%以上)跨上大连市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外商赞叹大连市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质量高,有些产业,如电子、服装、旅游等,90%以上的劳动人员是职业高中学生。
大连人的眼睛盯着21世纪,大连人的胸中装着未来。


第1版(要闻)
专栏:

  贯彻民族政策 加强民族团结
四川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工农业总产值和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
本报成都9月16日电 记者罗茂城从已经结束的四川省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获悉:四川省广泛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措施,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四川省有彝、藏、羌、土家、苗、回、满等1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450多万。
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四川不断制订和完善自治法规和条例,并采取特殊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在资金、物资分配等政策上,注意给予优惠照顾,帮助民族地区尽快脱贫。据统计,1989年,全省民族地区工农业总产值达41.3亿元,比1984年增长40.4%;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2.2倍;粮食总产量273万吨,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399元,比1984年增长33.4%。
这些年,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1984年至1989年,全省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从4万多人增加到6万多人;3个民族自治州的党委、人大常委、州政府的一把手,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民族聚居县的主要领导干部,多数是由民族干部担任;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一些厅局中,都配备了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通过广泛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谅解;讲团结、求进步,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逐渐成为各族人民行动的共同准则。在去年动乱期间以及藏区反对达赖集团企图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这次表彰的166个先进集体和226个先进个人中,有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而英勇献身的“人民的忠诚卫士”;有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也有扎根民族地区为各族人民办实事的先进工作者和领导干部。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海畜牧业喜获丰收
牲畜饲养量比去年同期多154万头
新华社西宁9月15日电 (记者陈志强)畜牧业生产持续徘徊10多年的青海省,今年喜获丰收。今年前8个月,全省牲畜饲养量比去年同期多154万头,创历史最高纪录。
有关部门认为,青海省打破畜牧业生产多年徘徊的局面,是近几年来认真按照生产规律办事,追求最佳效益的结果。
由于频繁的雪灾,草地退化,加上牧区经营管理水平差,青海省畜牧业曾一度下降,牲畜存栏量从1978年的2213万头锐减到1986年的1917万头。由于长期依赖天然草场靠天养畜,片面追求牲畜存栏数,忽视畜牧业基础建设,草场退化比较严重。几年来,青海省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草原建设的财政经费逐年增加,从1985年的700多万元猛增到今年的2000多万元。牧民的生产性投入也从1985年的360万元迅速上升到去年的4000万元,仅用于草场围栏、种草、灭鼠的投资就达1000万元。草原投入的增加,使青海省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据了解,近4年来全省围栏封育天然草场近500万亩,改良退化草场270多万亩,建立人工草地200多万亩,飞播草地31万亩,建成牲畜棚圈7万平方米,累计灭鼠灭虫4000多万亩,鼠、虫害面积分别从60年代的8100万亩和150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5720万亩和300万亩。过去没有打贮草习惯的青海省初步形成了饲草生产体系,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圈窝子”种草8万亩,建成了15个州、县防灾打贮草基地。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定抗灾信心 广开生产门路
贵州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本报贵阳9月16日电 记者潘帝都报道:遭受严重旱灾危害的贵州省各族干部群众,坚定抗灾信心,奋力开展生产自救,全省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入夏以来,贵州省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夏旱和秋旱,全省86个县(市、区)有62个县(市、区)受到了旱灾危害,受旱的农作物面积达1679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50.1%。
在罕见的旱灾面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时向全省各级党政领导提出:把生产救灾作为党政部门的中心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切实抓好生产救灾工作。从省委、省政府到各地、州、市、县的党政领导,都深入抗旱第一线,部署、指挥抗旱斗争。省委书记刘正威、省长王朝文听取了受旱最严重的遵义地区旱情汇报后,一方面与地委、行署领导共同研究和部署生产救灾措施,一方面当即决定在救灾资金、物资、运输等方面对遵义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全省各受灾地区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大力拓宽生产救灾路子,采取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各地区都加强对晚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切实抓好秋收,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充分利用空闲田地,大种蔬菜,重灾区做到每户增种蔬菜1亩以上。各受灾地区还提前安排好秋种任务,进一步扩大秋种面积,尽最大努力以夏补秋。
目前,全省市场稳定,粮价稳定,人心稳定。


第1版(要闻)
专栏:

  亚运圣火今起到京
东北路离宁赴京 东南路抵山东 西南路到河北
北京将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圣火到京
本报北京9月16日讯 记者何伟报道:亿万群众参加的亚运之光火炬接力,将于明天传到北京。这是亚运会组委会大型活动部的负责人今天在这里宣布的。
截至今天,亚运火炬已传过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明天,火炬将从天津、宁夏、山西、河北传回首都。
传递亚运圣火,亿万群众倾注了深情厚意。在三亚,市民坐在海滩,等候参加第二天的点火仪式;在西藏,各界人士纷纷参加火炬接力,显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火炬传到浙江,群众冒雨迎接;在吉林,600老人组成陪跑队,情景十分感人。火炬传递的盛况,显示了全国人民对亚运会的巨大热情。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组织隆重仪式,欢迎燃遍神州的火炬到达,这些仪式包括:在周口店、八达岭、圆明园、卢沟桥的交接活动;由150万人参加的京城火炬接力活动;9月20日晚由56个民族的代表最后将火炬传入天安门等。
当晚,天安门广场将如同白昼盛况空前。3000中学生用手电筒组成巨大的亚运会徽,1000少女表演的七色光舞蹈,1.2万青年参加的集体舞,加之具有民族风格的锣鼓表演,将亚运之光火炬接力活动推向高潮。
据介绍,火炬最后将送到北京市政府保存,并于9月22日传到目的地——亚运会开幕式会场。
据新华社银川9月16日电 (记者秦凤桐)燃遍了东北三省、内蒙古草原、宁夏山川的“亚运之光”东北路主火炬,完成了万里播火使命,今日离开宁夏回北京。
连日来,宁夏山川50多万回、汉族人民参加了火炬传递活动。14日,主火炬传到塞上煤城石咀山后,30000多矿工身着节日盛装,肩披“多产煤为亚运增光”绶带,载歌载舞,欢迎“亚运之光”主火炬。
今日上午11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杨惠云等护送下,“亚运之光”东北路主火炬离开宁夏北部的平罗县,乘“中国穆斯林”列车沿京包线传回北京。
本报济南9月16日电 记者宋学春报道:8000多万齐鲁儿女盼望已久的亚运圣火昨天抵达山东省省会济南。今天下午4时整,声势浩大的“亚运之光”火炬交接仪式和“亚运圣火燃遍齐鲁大地”火炬点燃仪式,同时在山东省体育馆北门广场举行。
整个体育馆北门广场锣鼓喧天,彩旗飞扬,信鸽翱翔,数万群众欢呼雀跃。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从安徽省副省长张润霞手中接过熊熊燃烧的主火炬,并依次点燃了山东16个市、地的分火炬。之后,由曾16次打破亚洲举重纪录的山东运动员马文广和上届亚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冠军关平,手持火炬率领长跑队伍,开始了山东省暨济南市“亚运之光”火炬传递接力长跑活动。
据新华社石家庄9月16日电 (记者江山)由“亚运之光”火炬接力传递兴起的亿万人参与亚运的热潮,今天席卷了河北省省会石家庄。
上午9时,当河北省代省长程维高从河南省副省长于友先手中接过熊熊燃烧的火炬时,坐落在石家庄市东侧的河北省体育馆前气球凌空,信鸽飞翔,万众欢腾。
河北选手、乒乓球世界冠军李惠芬、女子铅球亚洲纪录保持者李梅素和象棋亚洲棋王李来群,高擎火炬,跑在万人接力跑队伍的最前列。两旁,50万市民夹道欢迎亚运圣火。
“亚运之光”西南路主火炬是于今日凌晨从河南传入河北的。它将分作十一支分火炬,燃遍燕赵大地,然后传到北京。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体育代表团通报本团情况
中国选手将参加全部竞技
运动员正满怀信心准备参赛
本报北京9月16日讯 记者卢小飞、吴骅报道:今天下午,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袁伟民、副团长兼秘书长李富荣、副团长刘吉在亚运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问题。这是本届亚运会第一个举行记者招待会的代表团。
李富荣说,参加本届亚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数多、规模大。全团838人,是历届亚运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团,将参加全部27个比赛项目和两个表演项目,也是参赛项目最多、最全的代表团。二是运动员的来源广泛。除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运动员参加,其中包括来自解放军、武警和体育院校的运动员,运动员来自我国十几个不同的民族,是代表面最广的代表团。三是运动员年龄跨度比较大。年龄最小的,是前不久在美国西雅图友好运动会上获女子跳台跳水冠军的伏明霞,只有12岁;年龄最大的已40岁,是曾获第6届全国运动会女子太极拳冠军的苏自芳。
他说,中国运动员经过几个月的赛前训练和热身,各项目都有所提高,运动员精神振奋,状态良好,正满怀信心地准备进行战斗。
有记者希望能预测中国队取得金牌的数量。
袁伟民说,27个比赛项目共有308块金牌,最后的分配,要待比赛结束后方能见分晓。1986年汉城亚运会,中国仅以一枚金牌之多取胜南朝鲜,这次争取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上次。他又说,他喜欢后发制人,不喜欢在赛前说大话。


第1版(要闻)
专栏:

  亚运会科学大会开幕
三十五个国家地区申报论文千余篇
本报北京9月16日讯 记者黄晴、刘水明报道:1990年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幕式。大会共收到35个国家和地区申报的论文1000多篇,经评审录取论文673篇,目前已有上千人报到参加会议,是亚洲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科学盛会。
万里、李铁映、陈希同及国际健康、体育、娱乐联合会副主席多力士等出席了大会。
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中国政府向科学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开幕式上还宣读了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医学委员会主席梅罗德等国际权威人士的贺电。
开幕式前,万里委员长等亲切会见了大会组委会全体委员、主题报告人和多力士女士。


第1版(要闻)
专栏:

  印尼代表团举行升旗式
焦若愚宣布接受代表团为村民
本报北京9月16日讯 记者温宪报道:今天上午10时45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旗在亚运村升旗广场冉冉升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体育代表团成为在亚运村开村后举行升旗仪式的第一个外国代表团。
亚运村村长焦若愚在致辞中说:“作为主人,我们一直盼望着在此与你们相聚,共叙友情,并为有机会向你们提供服务感到十分荣幸。”他宣布正式接受印尼体育代表团成员为亚运村村民。印尼体育代表团团长苏维诺在致辞中说,我希望我们这次北京之行能够有助于在亚洲的所有青年人和体育界人士中真正实现“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我们也祝愿第十一届亚运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她的成功将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的骄傲,而且也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焦若愚村长向苏维诺团长赠送了印有“第十一届亚运会亚运村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字样的金钥匙,苏维诺团长向焦若愚回赠了礼品。


第1版(要闻)
专栏:

  纺织工的心意
——石家庄市赶制亚运彩旗纪实
本报记者 陈国琦
亚运会前的北京,一时间成为旗的海洋。各比赛场馆,各主要街道,彩旗迎风招展。21888面彩旗,这是河北石家庄市人民送给亚运会的礼物,凝聚着全市10万纺织工人的心血。
今年3月份,石家庄接受了为亚运会制作彩旗的任务。按要求,彩旗分8个规格,每个规格至少着5种以上颜色;装饰旗还需加印不同规格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会徽和吉祥物。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市纺织工业公司、纺织中心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把任务交给丝绸厂、衬衫厂和印花厂。
“做好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旗帜,心中要树起爱国主义旗帜!”广大职工怀着为国争光的激情,投入紧张的工作。
为赶时间,丝绸厂把正在生产其它产品的70多台车改装成彩旗绸车,工人们在高温下挥汗织绸,加班加点。染色用的是新型染料。漂染车间干部和技术人员不分昼夜试小样,放大样,闯过了道道难关。为加强色牢度,他们还将原来的常温常压工艺改为高温高压作业。
“厂小满怀爱国志,敢让彩旗放异彩”。印花厂印制这么多彩旗还是头一回。印花台案少而且窄,不能满足大规格、大批量彩旗的印染需要。维修和木工组的同志精打细算,废寝忘食,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过去半月时间才能建成的台案。
制作亚运彩旗,工厂没利润,工人无奖金,完全是尽义务,讲奉献。彩旗制作过程中,全市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上级领导亲自督战,解决难题,协调关系。兄弟单位表示,要人有人,要物给物,不计报酬,不惜工本。为制作庆祝亚运会召开的千幅巨幅标语旗帜,棉纺二厂修建处的同志冒着刺鼻的喷漆气味,不顾染化料对衣服皮肤的腐蚀,硬是攻下了难关。
石家庄纺织工人在制作彩旗、装饰旗的同时,也树起了无私奉献的旗帜。


第1版(要闻)
专栏:

  亚运会地坛庙会开幕
北京的地坛公园十六日彩旗飘扬,龙腾狮舞,锣鼓喧天。规模盛大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地坛庙会”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等为开幕式剪彩。数万名中外游人和北京市民兴致勃勃地前来赶会。今年的地坛庙会内容丰富多采,胜于往年。时令商品、风味小吃、民间工艺等组成了公园内一条条“商品街”、“食品街”,琳琅满目,芳香扑鼻。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北京蜡像馆也向游人开放。


第1版(要闻)
专栏:

  六城市在京展销服装
汇集北京、上海、广州、石狮、杭州、南昌等地时装名优特新产品的庆亚运时装展销会,十六日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开幕。由六城市一百七十九家企业展出的一百六十二万件产品,充分展示出中国服装业近年来发展的最新成就。参展品种达二千多个,总货源达四千余万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头针疗法在北京献技
头针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疗法。主持这项技术的陈道翼医师,近日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亚运会的“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暨百名中医专家特邀门诊”。头针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头针主要通过针刺头皮及头部穴位,治疗脑源性偏瘫和运动性失语。望江县中医头针专科医院院长陈道翼医师,在掌握体针医疗的基础上,致力头针专科的研究,探索了一套头针治疗脑源性瘫痪疾病的方法。十多年来,陈道翼已治疗五百多位病人,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三。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亚运会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这是团长袁伟民在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