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蔡氏漫画的启示
  吴相
在书店遇见两名中学生买蔡志忠漫画,其中一个说:“我的同学有这书,借来看,真好。现在我也来买一套。用这样通俗的形式指点给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算是一种国情教育罢,可惜这样的书太少了。”
蔡志忠漫画近来风靡大陆,很多人是知道的。蔡氏漫画,不是指摘世相,或是滑稽撩人的那一种,它只是借了漫画灵活自由的形式,来诠释老祖宗的古籍“经典”,这也许不免大胆,但凡看过已出的《庄子说——自然的箫声》《老子说——智者的低语》《列子说——御风而行的哲思》等五种蔡氏漫画的读者,大概都会承认,如此幽默而生动、通俗兼通雅的画作,实在不可多得。它使读者轻轻松松地领略了华夏先贤们的清澈智慧与旷达襟怀。
由蔡氏漫画,想起昔时一位作家说过的话: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这里所谓“有些书”指的即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但事实上,由于时代的差异,文言的障碍,今日一代青少年能流畅地阅读中国文化“原典”的,为数不多。如何把精奥艰深,却蕴含着我们传统文明精粹的古籍,从少数学人的樟木箱子里解放出来,进入大众生活,使之真正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前段时间,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要重视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教育。他们指出,现在青少年对我国历史文化缺乏了解。年轻的中学生们(还有许多青少年)也发出抱怨,他们有心更深层地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而无法登堂入室。如此种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可讳言,它暴露出我们古典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当然,这项工作一直有人在做。《西游记》、《水浒传》乃至《红楼梦》,都出过青少年版。然而中国文化宏富博大,绝不只“小说”一途。诸子百家、马班史书、唐宋文章、宋明学案等等,皆蕴含着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值得骄傲的思想内容。广泛传播这些中国文化的精华,谈何容易!
中国文化异常丰美,精粹与糟粕并存,这就要对浩瀚的古籍旧典,用现代的眼光进行选择、归纳、综合,整理出适合今天读者的通俗本、普及本。
遗憾的是,在为数不多的有关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中,且不说其中许多基本事实都发生错误,那种枯燥无味的叙述,令人不忍卒读。蔡志忠漫画备受青睐,一方面是由于画作活泼生动,一方面更在它文字的魅力。古老的文言,在蔡先生手里竟然平白如话,且妙笔生花,大受欢迎自在情理之中。
普及古典文化知识,是一项艰苦的迫在眉睫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出版单位的热情和文史专家学者的参与。后者尤其不可或缺。倘有一批文史专家学者专力“删述”古籍“经典”,将会使中国文化的普及传播工作事半功倍,这比空泛的谈论“文化”来得切实。许多年前,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等先生,曾办过一个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刊物《一般》,颇有影响。这种大师级的专家为普及中西文化不遗余力,作出了榜样,今天的学者更应责无旁贷。
出版大量高质量的古典文化知识通俗读物,让青少年在最有吸收力、阅读力的年龄,在最能培养人生情趣与理想的时候,能够接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才会给我们努力提倡的“爱国主义”,打下牢固的根基。


第8版(副刊)
专栏:

  欢聚
  沙克
在水一方的亲人
逆流而上
寻找漫漫归乡路
踏破铁鞋
终于一头扑进
鲜花盛开的故乡
亲人相见不相识
阳光下的景象
焕然一新
双手抠进面熟的土地
捧起肥沃的泥土
这野火烧过的泥土
春风吹又生的泥土
亲人忆故思今
心潮澎湃
乡音犹在
瓦罐里的陈酒犹在
亲人面对欢声笑语
把酒敬明月
多希望饮尽那海水
饮尽那归乡路的嫌隙
饮尽那令人心碎的乡愁
让痴痴恋乡的花轿
自由自在地
颠到此地颠到彼方!


第8版(副刊)
专栏:

  别样的风景
——记佟铁鑫、金曼
秦杰
佟铁鑫极重感情,虽说在声乐界已算得上颇具声名,但仍有着东北汉子的淳厚质朴。施光南是他的授业恩师,尽管逝世已有时日,但他唱起施光南谱曲的歌时,仍不禁时时潸然泪下。最近,佟铁鑫邀请金曼联袂举行音乐会,据说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为亚运会义演,此外就是为了纪念施光南对他们的精心栽培。
佟铁鑫与金曼都是少数民族歌唱家,佟铁鑫是满族,金曼是朝鲜族。但他们的不同似乎更多。佟铁鑫出生于辽宁锦州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执教甚严。金曼则生长在镜泊湖畔一个只有19户人家的林区小村内,一直无拘无束任随天性发展,18岁尚不知“声乐”为何物。在性格上,佟铁鑫严谨,金曼爽朗。佟铁鑫的男中音浑厚深沉,金曼的女高音亮丽畅美。然而,这些不同却恰好构成他们的这台音乐会的丰富色彩。
唱新创作歌曲难,甚至带有一定的冒险性,而演唱经过时间考验的一些优秀歌曲则易被群众所接受,也多能造成热烈的气氛。这是音乐界共知的事实。但佟铁鑫、金曼更热衷于演唱新创作歌曲,因为新歌总得有人唱。这台音乐会就体现出这种甘当冒险者的精神,单凭节目单上的曲目,便有种清新之感。
佟铁鑫和金曼虽已是空政歌舞团的名演员,但是,每年他们都下基层,下部队为战士们演唱,有时一个月要演唱40多场。一次,在广西前线,他们跋涉了两个多小时山路,为一名坚守在阵地的17岁的小战士演唱。他们唱着,小战士坐在一旁呜呜地哭了起来。
佟铁鑫与金曼在艺术上追求的是一种自己的风格,形成了被许多人戏称为“第四种唱法”的特点。他们的唱法既非完全的美声,又不是民族或通俗的任何一种,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科学的美声技巧作基础,在演唱中注意吸收民族唱法的长处,并适度地运用一些轻音乐的感觉。他们的尝试获得了成功。金曼在歌剧《江姐》以及在各种音乐会上的演唱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佟铁鑫曾为《海上升明月》等30多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主题歌和插曲,第11届亚运会会歌也由他与胡晓晴演唱。
歌坛近年来新人辈出,各领风骚,堪称姹紫嫣红。在其间长开不谢不易,更难的还是从中另辟一片别样的风景,而这,恰是佟铁鑫与金曼的梦想。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画《香远图》
红梅香万里,丹青传友谊。
中年画家王成喜的红梅《香远图》,画于1985年,是应日本朋友之邀为日本国会创作的。1987年2月5日由我国赠送并正式悬挂于日本国众议院议长官邸贵宾厅。在该厅悬挂外国画家的作品,这还是第一次。
画高达2米长达4米,气势宏伟,红霞烂漫,生机盎然,深受日本观者喜爱。为了使更多的观众能看到这幅象征中日友好的《香远图》,日本朋友决定在大坂花的万国博览馆中国馆内,原大复制这幅巨作佳构,并于今年9月11日在该馆举行首展式。画家王成喜已应邀赴日参加有关活动。                   (李育)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哭都郁
  袁鹰
才过五十,你就匆匆走了。你走得太早,太快。
简直叫人不信,一个健壮的汉子,一个爽朗乐观、不懈进取的人,怎么就会被病魔一下子夺去生命?
“英年早逝”,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常常痛心地议论的话题。一年多来,文艺界送走了一个个不该早走的人:鲍昌、莫应丰、铁衣甫江、刘厚明、金乃千、施光南……那天去向你遗体告别路上,翻开报纸,又多了一个名字:周克芹,比你还年轻。
而在我的印象里,你还是个少年。
5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为加强同青年作者联系,要求一些在京会员分别联系一两位青年朋友。“分配”给我的任务是两位,其中一个是天津初中学生都兴志,就是后来的都郁。
你拿来一部长篇小说初稿,题为《春天的光彩》。
我哪有多少写小说的经验和体会,也不熟悉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可是一打开厚厚的原稿,就被你的故事和人物吸引住了。当然,作为长篇小说,它的结构比较松散,人物缺乏主次安排,有点平铺直叙。但是,一群新中国少年的形象鲜蹦活跳来到面前,有些从生活中来的语言也生动有趣,使人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炽情。它出之于初中少年之手,尤其使人欣喜。
我俩为这部小说多次通信,反复磋商,你一次次修改,假期还从天津到北京来面谈,从此开始了30多年的友谊。
初中毕业,你到青岛话剧团当演员,将小说创作搁下了。小说的一部分在刊物上发表了,但全篇似乎并未完成。你说:“我要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先吸收更多、更丰富的营养再修改吧。”你不好高骛远,不慕浮名,而是脚踏实地充实自己,锤炼自己。潜水艇战士和雷达兵的生涯,使你的意志和性格更坚实了。等到你终于实现自己的志愿,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时,我惊喜地发现你仿佛变了,不仅你的个子像竹笋出土,又高又大;而且思想感情、艺术志趣也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年轻的文艺战士。
十年浩劫中,你有一次到报社来。我正在靠边劳动,但你居然找到我。患难见真情。会客室里不断有人进出,乱哄哄的,我正愁当时自己的处境不便多谈,又觉得三言两语说不清,你却爽朗地说:“看到您身体还好,我特高兴,也就放心了。别的都是扯蛋!”
果然,你没有再问一句,只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厂,搞点纪录片,“没劲透了!”那年月,电影厂能干的工作就是将“样板戏”搬上银幕,此外只有“新闻简报”,许多有才华、有经验的电影工作者都被闲置在“干校”,你又能拍出什么有劲的片子呢?
大动乱结束,你调到北影,你的劲才真正使出来,从此如鱼得水,海阔天空。十年前有一次你说:“恨不得一天能干二十四小时!”
“别着急,来日方长。”我随口应了一句。
你却认真了:“不行啊!我都四十了,四十了!”
“人生四十开始嘛。”
你睁大眼睛,挥挥手:“已经白白浪费了十年,还能不着急?”
不少“英年早逝”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授、学者、工程师,也许都有相似的心态,要把十年被耽误的青春岁月追赶回来,这才不舍昼夜地呕心沥血,终于猝然倒下。后来,当我高兴地看到你的话剧《哦,大森林……》,看到你参加导演的《白鸽》、《泥人常传奇》,看到你独立拍摄的影片《干杯,女兵们》、《女神的故事》和电视剧《小活佛》、《莎菲女士的日记》、《到莫斯科去》的时候,我总要想起你那句话。当我看到你从西南大森林,从金沙江边,从内蒙大草原的来信,动情地讲述自己在沸腾生活中感受的时候,也总要想起你那句话。
是的,你在着急,你在追赶,你在拚搏!但是,你也同那些先走了的同志一样,要承受物质上精神上种种负担,活得太累了,活得太紧张了!北影的同志说,你近年来为病魔所缠,常是拄着手杖,步履蹒跚地奔走在摄影现场和外景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在思考和筹划新影片的拍摄。
你的名字本来就是兴志。你有兴话剧之志、兴电影、电视艺术之志,兴国家民族之志。满腔壮志未酬,一片痴情正炽,怎么就匆匆走了呢?


第8版(副刊)
专栏:

归[中国画] 田东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