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十一届亚运会尚未开幕,但中国体育健儿的拚搏早已开始。去年底,各路精兵强将纷纷集结,投入了紧张的赛前训练。这里发表的是近日本报记者在亚运集训营地的所见所闻。由于营地散布在大江南北,四面八方,备战健儿成百上千,有限的篇幅难对健儿的训练详加细述,但从这有限的场景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健儿为亚运会争做贡献的壮志和情怀。   
—编者—
  是竞赛也是交流
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 袁伟民
再过47天,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运会的圣火就要在北京点燃,我国体育健儿就要代表祖国和人民走上赛场,与亚洲各国和地区的选手展开公正竞赛。目前,我们的选手正在战高温、迎酷暑,积极备战。集训期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许多省、市、自治区的负责同志先后到训练场地看望慰问了运动员、教练员,社会各界也来函、致电予以勉励。不少单位和个人(包括海外侨胞)还在物质方面给予支持。这使得参加集训的运动员、教练员深受鼓舞。
我们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把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亚运会,当作是一次接受全面检阅的极好机会,都想在这张考卷上写下令国人满意的答案。作为东道主,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此同时,有的运动员也难免会产生一种“一旦失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顾虑。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压力的问题。压力不能没有,但压力不能过大、过重,否则便会转化成一种包袱,反而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的运动员都是有过教训的。一位围棋名手,在她10多年的比赛生涯中,凡是在自己家门口进行的比赛,总是比不好,她总结原因认为是心理没有调节好,越想比好越比不好。今年4月,中国女排访问古巴,正处于成熟期的世界杯赛冠军古巴队,特别想在本土上打败中国女排,她们确实也有实力打败我们,可是事与愿违,水平发挥很不理想,结果输了。
体育比赛是全面的较量,不仅仅是比技、战术实力,还要比心理、比意志、比思想……。
体育比赛总是一胜一负,不可能都胜。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运动员参赛的指导思想。我希望我们的观众不仅仅把掌声献给得分者、胜利者,也要献给凡是勇于争高、争快、争强,顽强拚搏的运动员。
我相信,我们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将尽最大努力争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同时,也期待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健儿充分施展才能,创造新纪录,取得好成绩。是竞赛也是交流,是对手更是朋友。我们愿意与亚洲的同行们一道,发扬“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的良好风尚,公正竞赛,相互学习,共同为进一步推动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增进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团结、友谊和进步,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作出积极贡献!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游泳运动员近几年的迅速进步,引起世界游泳界的极大关注。游泳选手将科学训练和刻苦训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条经验为其它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游泳选手决心挥臂奋搏,破浪前进,取得更好的成绩。游泳健儿的雄心壮志和充沛干劲,给记者卢小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称游泳队是:
“船过长江口,乘风向世界”
游泳馆内奇热无比,说是要使水温达到27摄氏度而在烧暖气。
泳池里,除了庄泳,我国游泳运动的精英都齐了。尽管哗哗的水声淹没了教练们的呐喊,但凭泳式仍可辨出谁个是蛙王黄晓敏,谁个是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杨文意,谁个是飞蝶钱红。
一方水池也是一方世界。就是这拨儿人,把我国游泳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汉城奥运会我国女子总分排名世界第三,黄、杨、庄、钱之后又冒出王晓红、林莉,人称六朵金花;男子也有沈坚强跻身世界前三名。泳坛向来看好欧、美、澳列强,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一大震动。于是,有人说中国游泳这条船已经驶出“长江口”,冲向世界。
中国游泳队振兴之关键在于科学的训练。他们将之归纳为36个字,“耐力是基础,强力是核心,力量最关键,技术来表现,全面安排,有所侧重,因人制宜,讲究实效”。按此图索骥,再细看泳池里运动员们的招式,果然是千姿百态,有的两腿套在阻力板上单练划水,有的则两手固定,单练打水,还有的像不会水的小孩子把一根胶皮绳套在腰上进行大抗阻训练。总教练陈运鹏解释说,这便是因人制宜,人与人之间有着千差万别,教练的艺术正体现在这里。“我们有国内最优秀的游泳教练,他们全受过高等教育。”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刚守林、冯晓东、幺正杰、张雄、周明个个都那么潇洒,陈运鹏和穆祥雄教练虽年过五旬,威风犹在。陈说,他们除注重水中的力量训练外,还注重陆上的力量训练,尤其注重每一技术动作的效果。体育科研所运动训练研究室主任于仙贵介绍说,该队向来与科研部门配合默契。所有这些,无疑均是成功的奥秘。
当今泳坛的竞争,实际上也是科学的竞争。而科学的竞争没有止境,当记者问及中国游泳队在亚运会上的打算时,陈沉吟片刻说,他难忘第7、第8两届亚运会中国泳将吃零蛋的往事,如今虽有长足的进步,但“日本依然是亚洲最好的队,他们期望拿13至15块游泳金牌,而事实上他们有15块金牌的实力”,“南朝鲜、中国台北、马来西亚、新加坡也都有摘取桂冠的实力,不容小觑。”他如此这般地提醒记者。
如此严峻的态势,这拨中国姑娘和小伙子们心里明白,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憋足了劲。
(附图片)
黄晓敏与队友交流训练体会。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在亚洲田坛上,中国健儿的实力人所共知。对于其中的佼佼者来说,夺得亚运会金牌不难。但偏偏是他们,紧迫感反而更强烈。因为他们更能感受到亚洲田径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更能掂量出自己肩上的重担。记者温宪、阎晓明将之称为:
田径场上的世界意识
7月流火,时值大暑。然而,田径健儿们苦练的热情,却高过了气温。
短跑名将李涛和郑晨正打着赤膊,吭吭地举着杠铃进行力量训练;110米栏好手余志诚和他的两名队友在田径场中的草地上沿着对角线风一样不停地奔来跑去;100米栏老将刘华金在赭红色跑道上一次次飘忽而至,随后抖抖早已汗透的上衣,拢拢散乱的短发,叉着腰又向起点走去;爽快的田玉梅在完成了一系列接棒技术的训练后,一下坐在跑道边的草坪上,甩掉脚上的运动鞋,喘着粗气说“太累了!”
在场的教练,似乎早已对此熟视无睹,田径组教练陈家全还说:“没有艰苦训练,就没有高水平。下一段训练还要加量。”
但私下里,负责投掷项目的阚福林教练告诉记者:“我是当运动员出身的,当然知道像这样的训练,每堂课运动员都像过刑一样痛苦”,这位性情豪爽的山东汉子动情地说:“我对他们真心疼啊!但是,要想在田径场上出成绩,就必须有股子拚命精神,而我也只能当训练场上的‘铁心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健儿们的汗水并未白流,6月下旬,在京举行的199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上,比赛成绩大面积丰收,原来水准较高的项目也上了一层台阶。中国女子铅球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强项。在此次比赛中,一下子有7人达到了国际健将的水准。第5名的成绩为19.89米,是3年前全国冠军的水平。
在谈到运动员的苦练精神,谈到体育科研人员的巨大帮助,谈到中国田径运动水平的新发展时,无论是阚福林,还是陈家全,都不忘提醒记者注意我国田径选手面临的新挑战。
田径运动项目众多,而我们只是在1/3的项目上居亚洲领先地位,其余的大多面临着冲出亚洲的课题。
亚运会上,我们将会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但不管是优势项目,还是弱项,都是就亚洲田径运动而言,如果放到世界大赛场上看,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走向世界,走进世界的前列。
阚福林说,这是挑战,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体操曾是我国的强项,先后涌现过许多世界级的明星;体操界又曾因后备人才不足而令人担忧。记者刘水明、魏亚南从体操训练馆得到的信息,令人宽慰,更令人感奋。因为又有一批新人在奋勇登攀世界级的台阶。
英雄榜前数新秀
体操馆内高悬着一块鲜红的“英雄榜”。榜上贴着十一个年轻人的彩色大照片,有老将,也有新人。老将们已经功成身退,新人们则正在以汗水铺路,走向北京亚运会。
谈到亚运会的集训,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高健说:“亚运会在北京举行,体操队的准备工作做得比以往历届大赛都要充分。现在,全队上下精神振奋,同心协力,拚劲十足。”
在女子体操房里,记者看到女子高低杠世界冠军樊迪,身着白底蓝道体操服,如同小燕子一样正在高低杠上腾越飞跃。旁边穿黑色体操服的李嬿,在副总教练潘辰飞和钱奎的指导下,练得也很认真。李奕芳则在平衡木上不时高高弹起,在空中翻几个跟斗,然后像钉子似地扎在垫子上,纹丝不动。
令人遗憾的是,队长陈翠婷和杨波上午不在体操房,她们的训练安排在下午。据马领队介绍,翠婷这个队长是好样的,她不仅自己训练认真,有时还像一个小教练,主动关心和帮助别的队员,杨波在前段的集训中,经教练考核和运动员投票表决,连续两次全票当选为女队的先进工作者。用总教练高健的话说:“杨波在亚运集训中所完成的运动量最大,质量最高。”
男子体操训练房内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数十名运动员光着膀子,生龙活虎地进行着大运动量训练。他们有的握着杠子在做单臂大回环;有的撑在鞍马上犹如陀螺一样在做“托马斯全旋”;还有的在吊环上练直角支撑和倒立支撑等等。那些少年后备队的小运动员则奔前跑后,帮着搬运和安装器械,为重点集训的大哥哥们服务,同样忙得不亦乐乎,满头是汗。
当李春阳在单杠和吊环上做出一个个高难度动作时,站在一旁的高健和黄玉斌等几位教练都把巴掌拍得“啪啪”脆响,以示鼓励和赞赏。而当他某个动作做得不尽如人意时,高总教练便扯开嗓子使劲地喊:“把脚趾尖绷紧!再绷紧!”一点也不含糊。前来督战的国家体操队顾问王志强悄声提醒记者:“你们看,教练对运动员要求多严,连一丝一毫也不放过!”在体操房的西边,李敬则一人在那里闷头“驯”跳马,不一会儿功夫,记者就看到他来回助跑练了好几趟。
体操馆内,温度高达三十摄氏度以上,记者坐在长板凳上观看训练,浑身直冒汗。运动员每做一套动作,都要洒下一片汗水。高总教练说,他们每天要吃些盐片,不然脱水太多,容易抽筋。更难忍受的是,为了适当控制体重,体操运动员的吃喝都要有所节制。有的渴了,只能用凉水漱漱口。
大概是出汗太多了,训练间隙,樊迪端起米黄色的小搪瓷缸喝水,记者凑过去问她:“小樊迪,怎么样?”她笑着点了点头:“苦啊!”“下午还练吗?”“下午还要接着练。”她呷了一口水,用长满厚茧的小手抹了一下嘴巴,又快速转身回到了训练房……
站在训练房内,望着那一个个挥汗如雨苦练不止的身姿,我们展望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中将有更多的人荣登“英雄榜”。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亚运会前奏曲

近年来,世界乒坛群雄蜂起,我国乒乓球的优势已不明显。即将来临的亚运会无疑又是一场严峻的挑战,记者钱江如实地记下了乒乓健儿们备战情形,他们表示:
“要在家门口把球打好”
在4年前的汉城亚运会乒乓球团体赛上,中国男女选手双双失利,此情此景,教练和运动员们记忆犹新。
领队姚振绪坦率地说,80年代后期,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受到了各国选手日益明显的威胁,对男选手犹甚。在未来的亚运会比赛上,男队的主要对手是朝鲜队和南朝鲜队,朝鲜队的李根相、金成熙、朱正哲和南朝鲜的刘南奎、金泽洙、金琦泽都和我国选手互有胜负。特别是李根相,堪称当今世界第一削球手。他年轻,削得稳,攻得凶,突如其来的一板削中反击很有杀伤力。他在去年瑞典公开赛上连克中国选手,夺取男单冠军。而我们国内反倒没有这样过硬的削球手了,针对性训练难度也大了。除了上届亚运会冠军刘南奎,今年20岁的南朝鲜选手金泽洙也是强劲的对手,他右手直握方形反胶拍,常常在中台和对手互拉弧圈球时突击反手,曾经胜过陈龙灿。
姚振绪认为,女队也不能高枕无忧。在40届世界锦标赛上,我国10名女选手,有6名在单打中负于外国选手,直到决赛乔红才挡住了李粉姬。亚运会上,女队的主要对手是世界名将玄静和,还有朝鲜队的李粉姬、尤顺福,以及香港选手。特别是玄静和,她几乎胜过我国所有的著名选手,近来又很少露面。玄静和与刘南奎是混合双打世界冠军,他们一定会力夺这块金牌。南朝鲜新近涌现的女选手洪次玉和洪顺花,今年5月在澳大利亚比赛上与陈静、胡小新互有胜负。还有朝鲜20岁的尤顺福,在去年的亚洲杯女单决赛中胜了乔红。
姚振绪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乒乓球选手在亚洲仍占优势,但已经不明显。现在乒乓球选手的参赛名单还没有最后确定,入选队员将在集训中选拔。
乒乓球训练大厅里卷动着苦练的热潮。由于专用乒乓球训练馆正在维修,队员们在训练基地打开了“游击”,四处借用场地。不久前,中国女排去美国参赛,乒乓球队马上挤进来,3块排球网都没有拆,就在场上分3排摆开21张球台练了起来。推门进去,淡黄色的明净地板上人影晃动,一双双球鞋擦地腾挪,发出“吱吱扭扭”的欢叫。
在教练郗恩庭的注视下,男队主力陈龙灿光着膀子在中间的球台上训练,弧圈球拉得滴溜溜转,反手的推挡又急又硬。陈龙灿训练时的认真态度在全队是数得上的,前些天他已经表示,这回要在家门前把球打好。在一旁的马文革、于沈潼、王涛、张雷打着模拟比赛,神情专注,虎虎有生气。
女队训练场上有7张球台。丁亚萍和胡小新捉对厮杀,胡小新的弧圈球疾如流星,丁亚萍的反手快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城墙,一来一回令人眼花缭乱。陈静抿着小嘴唇一个接一个地拉着弧圈球。训练厅一角活跃着乔红的身影,她7月13日才从国际乒联开会回来,第二天就活跃在训练场上了。
(附图片)
乒乓球队男选手施展发球绝活。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竞技场上有胜亦有负,竞技状态有高潮亦有低潮。运动水平的提高,不但有赖于领先者开拓前进、保持优势,也离不开落后者奋起直追,全力赶超。对于中国男排来说,亚运会正是他们重新起步的机会。目睹他们的训练,记者王苏宁看到了:
男排不坠青云志
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经很红火过一阵的中国男排,近年来却连续滑坡,跌入谷底。今年上半年,由余有为执教的中国男排结束冬训,参加世界锦标赛预选赛和世界排球联赛,结果,又连遭败绩。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以及40余天后即将来临的亚运会,年轻的队员们却并不气馁,正知难而进。
领队计尔煊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我们正根据亚运会上即将相逢的对手和男排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质量,在保持传统的近网快攻的同时,引进吸收新的技术战术,对重点队员进行“重点加工”,力争使现有的潜力得到最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进入夏训以来,队员们不顾高温酷暑,训练热情和刻苦程度都高于以往。大家的劲头都很足,决心抓住时机,使男排红火起来。最近这样酷热难耐的天气里,全队保持了很高的出勤率,大家练得这样“玩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在亚运会上打出好成绩,东山再起走出低谷,为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尽到自己的力量。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近些年来,我国羽毛球队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连奏凯歌,战绩辉煌。看过他们的训练,你会感慨万端。不易啊,为了金牌,为了胜利,选手们流下了多少汗水和泪水!记者陈华更为陪练队员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为无名英雄记一功
绿色的帏幔把羽毛球训练馆隔成两块:一边是单打独斗,一边在捉对厮杀。7月25日,亚运会开幕前的第59天。中国羽毛球队备战正酣。
“累”,只说了一个字,他就坐下了,他脸色苍白。歇了几分钟,他又拿起球拍练了起来。后来,我在训练记录上看到他的情况:“7月24日,郑昱闽,头疼休息。”原来他是带病训练的。
中国羽毛球男队有24名集训队员,来自福建、广东、江苏等十几个地方代表队,他们当中只有8名选手能代表中国参加亚运会的比赛。“哪有好的就从哪选。”教练林诗铨告诉我。应该说,这些队员代表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最高水平。
亚运会是一次为国争光的机会,谁也不愿失去。老队员杨阳患了病,正在福建积极休养。林教练宽心地说:“没问题,他能参加。”一旁,一位叫郑寿泰的湖北小伙子正往脚上缠绷带,他脚踝受了点伤。我问他:“选不上怎么办?”他只是笑了笑,走上场去挥拍狠打起来。
一组又一组接球、发球,一组又一组对抽、拉吊,简单的反复中积累着明日的成功。望着眼前一个个无名小将挥汗拚搏的场面,谁能不为之动情。
教练员黄志强向我介绍了中国队在亚运会上对手的情况。中国队这两年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战绩,夺得了汤姆斯杯。“但挑战是严峻的,尤其是双打,南朝鲜、印尼等队的挑战将是强有力的。一切取决于我们的备战。”这位来自广西的教练是为亚运而来的。他告诉我,在国家羽毛球集训队还有11位来自地方的教练,他们为参赛的健儿当陪练。
顺着他的指点,我迎上一个刚从场上下来的小伙子。他叫谢芝华,家在湖北,为国家队当陪练已近3年。盛夏时节,训练馆内,不动尚且流汗,别说他动手和队员过招了。他赤膊上阵,短裤全湿透了。“你们是无名英雄。”小谢却说:“谈不上。”他擦了擦脸上的汗,又上场与队员练了起来。
这时,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栾劲”。我过去坐在场边的地板上和他聊了起来。原来,栾劲1986年挂拍,1988年开始担任国家队教练,现在抓单打的训练。他一边谈话,一边紧盯着场上的训练。“收回来的动作别太大。”他指点着一个正在练网前的队员。后来,他干脆上场示范起来。
一下又一下的击球声还在响起。看着一个个教练、陪练挥汗如雨的身影,我在想:当国歌在赛场奏响,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那时,我们不要忘记他们,这些为祖国荣誉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男篮队员在进行身体训练。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