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鸿雁组成的友谊纽带
刘克清
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帧不同寻常的彩色照片。照片来自澳大利亚丝菀黑尔市。画面上,一群逗人喜爱的小学生在草坪上,背倚一棵亭亭的桉树朝我含笑致意。孩子们的最后排不引人注目处,是一位慈爱的女教师。影中人我从未谋面,但个个都认识:马尔康·侃、杰内特·麦卡琼、双胞胎司格特·巴克兰和日贝卡·巴克兰,还有诺玛·赫斯罗珀太太……看到这些,我不禁惦念起那遥远的南半球的小朋友、老朋友,盼望着赫斯罗珀先生又给我带来新的消息……
去年8月,澳大利亚丝菀黑尔市卸任市长、现任市政议会议员欧伯特·赫斯罗珀先生,作为澳大利亚顾问团成员,受世界银行委托来到江西省,考察由世界银行贷款600万美元援助的柑桔项目。我全程陪同赫斯罗珀议员和他的同行伊恩·佩戈先生,参观了赣州市、于都和宁都县各类桔园,考察土壤适宜性、灌溉系统状况及柑桔品种和生长条件,还有经营、管理、科研、市场的方方面面。
作为翻译,我亲眼目睹并且深深为这两位世界银行顾问的辛勤工作、认真精神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所打动。他们不放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提出疑问和建议,整理笔记,核对数据。有时中午时分,酷热难当,他们仍然头戴一顶当地桔农赠送的草帽,在桔园细细察勘;有一次甚至晚上还打着手电筒考察了一个柑桔科研所。四天的活动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我刚满30岁,可谓年轻体壮,都感觉有些吃不消,可这两位年届六旬的老人,却还嫌日程不够紧凑,并且“抱怨”花在吃饭、应酬上的时间太多。“我们不是游客,是来工作的。”这两个倔老头儿一再这么说,尽管他们私下里好几次对我表达了对友好的中国人民真诚与好客的感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工作,我们彼此结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一天中午,在专家下榻的赣南宾馆,赫斯罗珀先生郑重地交给我一个文件袋,里面装有一大叠书信。他告诉我,这些书信都是他太太诺玛·赫斯罗珀任教的北丝菀黑尔小学五年级24位11岁上下的学生写的。“我启程前,她告诉孩子们我要去太平洋对岸的中国,他们都欢呼起来。于是我太太建议,每人给那里的中国小朋友写一封问候信,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爱好,建立联系,寻求友谊。这个建议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响应。”
我双手接过这份特殊的礼物,发现每封信中除了热情洋溢的话语外,还绘有一幅稚态可掬、情趣盎然的图画:有钢琴、儿童,也有澳大利亚的象征袋鼠,还有丝菀黑尔市的市鸟黑天鹅……
这可是24颗炽热、真挚的童心啊。
我不敢迟疑,经过联系,立即将这些珍贵的书信转交给了省重点中学——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颜鞠汉校长,并且很快得到了热烈反响。不仅兴奋的小朋友们在忙碌地写回信,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兴致勃勃地为孩子们做起了参谋。
就这样,我和赫斯罗珀先生成了“忘年交”。去年年底,我先后收到了他长长的来信,还有一张他太太与全班学生的彩色合影照片,赫斯罗珀太太还在照片背面端端正正地介绍了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另外,还有一份沉甸甸、有40个版的报纸《卫报》。
原来,12月20日,也就是圣诞节前夕,当地主要报纸《卫报》在第五版头条对这宗友好佳事作了重点报道,在文章的前面还配发了一帧大幅照片:欣喜的北丝菀黑尔小学五年级学生们正在阅读中国小伙伴的回信。瞧,娜塔丽·丹思旦和黛安娜·玛斯桑在互相向对方叙述信中的有趣细节。澳大利亚新闻界的朋友显然也为澳中儿童间的纯真友谊所鼓舞。
我想,不同的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都存在着差异,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合作。而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通信。中国和澳大利亚同属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人民长期以来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孩子们是世界的未来,前辈的事业需要由他们发展下去。
岁月悠悠,现在,频传的鸿雁,犹如一条跨越太平洋的纽带,已经把两国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迷人的帕塔雅
赵章云
途经曼谷时听朋友说,到了泰国而不去帕塔雅将是一个遗憾。因此,尽管旅色倥偬,我还是搭乘了一辆游览车,南下暹逻湾,去一睹那被人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滨胜景。
沿途只见椰林夹道,芭蕉蔽日,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湄南河三角洲一派生机盎然的热带风光。宽阔的公路两旁,厂房林立,商旅云集,蕉光椰影中不时闪过英、泰文书写的合资公司的彩色广告,到处都能感觉到亚洲这条小龙跃跃欲试,行将腾飞前跳动的脉搏。
帕塔雅位于曼谷东南150公里处的春武里府。据泰国导游介绍,它过去只是个小渔村。60年代初被驻泰美军飞行员发现后,逐渐变成美军的度假地。商人也乘机在那里兴建旅馆和娱乐设施。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泰国经济的繁荣,帕塔雅适逢其会,一跃成为一个近10万人的旅游城。如今这个昔日渔村,每年居然能接待百万游客,收入竟占全国旅游业的1/5,成了除曼谷之外的三大旅游圣地之一。
导游的介绍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随即追问,帕塔雅何以如此迷人?风趣的导游竖起三个指头答道:因为它有三个S、即阳光,沙滩、海鲜(英文Sun,Sand和Sea food三字的字头)。导游言之凿凿,游客听之津津。百闻不如一见,我自然要特别留心那不同凡响的三个S了。
游览车翻过那个椰林遍野的山岗后,前面豁然开朗,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望无际、湛蓝的大海,一弯银白色的沙滩镶嵌在碧蓝的海边,椰影婆娑中,隐约可见波光粼粼、人影幢幢的海滩和那高楼相望,长街迤逦的海滨。  走下空调旅游车,当空的烈日一下子像火焰一样吞没了全身。这就是帕塔雅的第一个S——阳光给我的最初印象,确切地说是“下马威”!但一看周围的游客,无论是金发碧眼的欧美人,还是肤色黝黑的南洋崽,都坦肩露臂,光头裸身,全然不怕这灼人的骄阳,于是我也自然加入了奔向大海的人流。骄阳下的大海似乎显得格外温顺,软缎似地随着和风缓缓起伏,任凭弄潮儿在它怀里嬉戏、游泳、冲浪、滑水、架帆。
说也奇怪,经过大海的洗礼,骄阳似乎失去了它灼人的威力,我与玩累了的人们一起回到沙滩。那绵延数里,洁白耀眼的沙滩果然不同一般。那沙又白又净,又细又软,踩在上面好像还有弹性,任凭人们在它宽广的胸膛上仰卧起坐,奔跑玩耍。沙滩上,椰林下,是一排排色彩斑斓的遮阳伞。在这里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大部游客是西方人,欧美正值大雪隆冬的季节,他们不远万里到这里来,花钱买的就是这灼人的骄阳和洁白细软的沙滩。
与海滩平行的是一条蜿蜒好几里的长街,繁华的街市中,摩天式的现代饭店与泰国式的传统酒馆互为辉映,洋溢着浓厚的南洋风味和热带气息。据说,在这个弹丸小城,饭店酒馆就有几百家之多,最著名的“皇家崖畔”饭店还曾荣膺国际旅游组织的“最佳旅店”奖。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无处不在,令人眼馋的海鲜馆。这里的海鲜不仅品种多,而且价格便宜。上等者自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普通者则有小店排档,大众饭菜,不一而足。据说最便宜的饭馆花20个铢就可吃一顿,还不到一美元。难怪东南亚的观光客群相竞往,目的之一就是品尝海鲜。
时过中午,我终于经不起“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海鲜馆的引诱,信步走进濒海的一个叫作“观海亭”的馆子。凉亭似的餐馆建在小山坞上,小巧雅致,一派东方情调。凭窗而坐,帕塔雅海滩尽收眼底。这明丽的阳光,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妩媚的椰林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帕塔雅之迷人,大自然造化之神奇,简直匪夷所思!这时,态度和蔼的服务员端上一杯冰凉的椰子水,随后是一碗香喷喷的海鲜面。一边品尝碗中物,一边观赏画中景,真是双福饱尝,美不胜收。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帕塔雅三个S的美妙乐趣。
在回程的车里,那导游冲我一乐道:“嘿,帕塔雅三个S怎么样?”我竖起大拇指答道:“果然名不虚传,三个S缺一不可。”导游听罢,哈哈大笑。这笑声带有几分诙谐,却充满热情和友谊,更透着自信和骄傲。
(附图片)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太平洋”号贩毒落网记
管彦忠
“一个新的贩毒卡特尔正在拉丁美洲行动。”这是国际缉毒调查人员最近提出的新论断。不久前,他们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格根港,从悬挂秘鲁国旗的“太平洋”号船上查获了280公斤高纯度可卡因。去年8月,缉毒人员还查获了另外两艘船上藏匿的可卡因,那两艘船也挂秘鲁国旗。
自从去年8月哥伦比亚开展大规模的扫毒战以来,国际贩毒集团便选择秘鲁首都利马作为新的活动基地。因为在秘鲁加工的可卡因膏可以就近“出口”到哥伦比亚,在那里的秘密工厂进一步加工;而秘鲁的原始森林高深浓密,便于隐蔽可卡因加工厂。
根据秘鲁报纸披露,利用这几艘船进行贩毒的头目都是同一个人:埃米利奥斯皮诺萨。他是秘鲁警方一直在追捕的对象,与欧、美的国际贩毒头子罗哈斯、温贝托等人联系密切。利用“太平洋”号运送毒品是今年3月28日在马德里策划的。当时西德警方曾接到报告:“太平洋”号在埃尔卡亚奥港装上了可卡因,目的地是阿姆贝雷斯。原来贩毒集团最初曾经答应给某人80公斤可卡因,可是后来没有兑现,于是他向警方告发了。
“太平洋”号在进入阿根廷港口之前,先到巴西的巴伊亚港,在那里卸下矿石,原计划准备开往欧洲。但在最后一刻它突然改变航向,驶往阿根廷。他们在格根港卸下2.6万吨做面包用的小麦后,便等待有人来取“货”,并把它运到欧洲去。就在这时,西德警方通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关部门,“太平洋”号船上有毒品,这在船员中引起了混乱和恐惧。船长在向秘鲁利马打电话后,得知装有毒品的“北海”号已落入秘鲁当局手中,神情显得不安。这一天,一位名叫卡拉斯科的人装扮成买茄克衫的商人上船来联系取“货”的事。可是过了两天,“货”仍未被取走,船员们认为问题严重,通过船上的管道把可卡因抛入大海。漂浮在海上的东西被监视人员发现后,阿根廷海岸警备队和海关人员决定上船检查,结果查到280公斤可卡因,于是35名船员被捕。经初步审理,被捕的船员中有20人知道船上装有毒品,可卡因就藏在机房中的一个大油罐里。船长罗哈斯等人承认与贩毒集团有联系;一个叫比贺的日本船员还在阿姆贝雷斯的动物园向贩毒集团转交过37公斤可卡因。
这是近两年来在阿根廷破获的最大毒品案。目前被捕的船员正在马德普拉塔等待法官的裁决,但人们对这个新的国际贩毒卡特尔还知之甚少。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日本最南的城市
石垣
刘鸿渝
石垣市是一座海岛城市,地处日本最南端。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石垣城市很小,只有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且城市建筑一般只有三层,最高的也才九层,但是建筑考究,房前屋后都有鲜花树丛,不像东京、大阪那样拥挤繁杂。城市的街道不宽,但很洁净,人行道都是用彩色磁砖铺的,轿车无声无息地在街巷行驶。这里有路就有树,有树就有花,颇有北欧小城的风韵。。
石垣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座中式牌坊,上面雕龙刻凤,中间三个大字“唐人墓”十分醒目。一八五○年,我国厦门的一批劳工被英国殖民者卖往美国。途中劳工在船上暴动,牺牲了一百二十八人。当时船正行至石垣岛附近,石垣岛民将中国劳工的尸体运上岛屿,埋在西海岸,而且年年扫墓。现在这里已成为岛上的一大景观。
尽管石垣市如此迷人,但它离东京实在太远了,几乎是东京至北京的两倍,在石垣观光一周的费用可以在中国观光一个月,所以想去的日本人未必都能去。
但是,石垣毕竟是吸引人的,所以到石垣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刘鸿渝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