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初上抗日战场
傅钟(遗作)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集结在陕甘高原的工农红军,准备开赴华北前线抗击日军进攻。8月下旬开过洛川会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邓小平同志是政治部副主任,我奉命担任政治部民运部长。
9月中旬,我们和朱德总司令、任弼时主任等同乘一条船,渡过黄河,到达晋东北前线,分别驻五台县的南茹村、东茹村。
10月下旬,小平同志率领我们转移到吕梁山下,驻汾阳县的三泉镇、孝义县的下堡等地,开辟晋西南工作。
至12月底,按朱、彭、任首长指示到达晋南,驻洪洞县马牧村一带,同总部会合。
由晋东北到晋西南,我们和小平同志一起,度过了烽火连天、艰苦紧张的4个月。
    ①从组织“动委会”入手
总部路过太原时,率领彭德怀、林彪、肖克、徐向前等同志先期到达的周恩来副主席,把邓小平同志找去,要他担任第二战区刚刚成立的“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的八路军代表;指示他首先在同蒲线以东、正太线以北我军开进的地区,从组织动委会入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是周恩来同志根据党的进行全面的民族抗战方针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来的。其中两条: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正是挽救山西抗战危局所特别急需的。所以经过他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商谈,很快达成协议,于9月20日成立了这个组织。主任委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续范亭,我党的南汉宸、程子华同志是常驻委员,分别担任组织部长和人民武装部长,其余的副主任委员和宣传部、动员分配部、除奸部等负责人,有阎锡山派出的,有国民党左派人士。邓小平任八路军代表,不驻战动总会领导机关,但却加强了党对它的领导力量,有力地支持了它的工作的开展。
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意见,动委会是带有战时政权性质的组织。任弼时同志也认为,动委会“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拥有武装的、半政权半群众团体性质的革命组织”。几年之后,刘少奇同志概述它的历史作用时也说:“动员委员会是战争动员机关,是团结群众参加与援助抗战的机关,也是游击战争的准备机关、组织机关和领导机关。”当时,小平同志从太原带给我们的文件:战动总会的《成立宣言》和《组织纲领》,提出的也正是这样的要求。它包括三大目标,七项任务,其核心内容是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民主政治,扶植抗日言论出版集会自由。具体工作是动员新兵,组织人民团体和自卫队,筹集粮秣、运送弹药、伤病员和铲除汉奸等。合起来共十条,实际上是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具体化。这样,组织动委会就成了我军在新形势下发动群众的良好形式,实现党的纲领的组织措施。在开赴前线途中,我们曾反复考虑:不搞内战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了,那么,用什么形式代替它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呢?小平同志一讲从组织动委会入手,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经过研究,任弼时同志在总部驻地,召集一一五师、一二○师及各团政治部门领导开会,部署和划分群众工作负责区域时,小平同志就各部派出民运工作团,如何结合战争形势迅速建立动委会,大刀阔斧地开展群众工作,作了详细指示。过不几天,平汉线以西广大农村有了动委会,组织起来的万千群众,有力地支援了我军作战和向敌后挺进。当王平和李葆华、刘秀峰等同志组成河北临时省委,出发去阜平前夕,小平同志代表北方局和他们谈话,就他们如何以太原“动委会”面目出现展开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派了总政宣传部宣传队的十来个同志,和他们一起去开展阜平一带的工作。
10月中旬,一二○师主力向晋西北开进以后,一二九师到达正太线以南,直至向平汉线以东的豫北、冀南地区发展时,大批民运工作团开辟工作,也都是从建立“动委会”入手,领导进行扩军、组织群众团体和游击队,为随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打开了道路,铺设了基石。
    ②着眼实效 稳扎稳打
早在我军出动之前,小平同志主持总政日常工作。为了全军从组织上、思想上,尤其是干部配备方面作好充分准备,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并抽调得力干部和入伍不久的知识分子,在总政组建了进行政治宣传的宣传队,进行地方工作的民运工作团,分别由宣传部和民运部领导,作为到前线开展战区工作的突击力量。总部到南茹村之后,宣传队分到阜平工作,在此之前,民运工作团便分到了同蒲线以东的繁峙县、代县、五台县,协同当地党组织和“牺盟会”,结合动员群众参加担架队、运输队等战地勤务,开辟晋东北的工作。他们都干出了好成绩,起了大作用。
小平同志当时刚过“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不论军队工作、地方工作都有丰富经验。他作风干练、稳健,待人热诚,关怀部属,深得同志们信赖。
按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晋东北的民运工作有条杠杠:“只动员群众,不干涉(阎锡山的)县政。”对此,周恩来同志专门有过指示。小平同志对于凡是关系到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问题,一贯要求严格,指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务必十分注意。关于在晋东北的工作程序,他明确提出:第一步主要是抓紧区村两级的“动委会”,做好实际组织和武装群众的工作。
这个工作步骤的安排,渗透着策略的睿智。既在大的方面决不过杠杠,又着眼于实效,从基层搞起,稳扎稳打。同志们对此领会得又快又深,不顾兵荒马乱,立即分散到村子里、小镇上,鼓动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有力出力。他们在当地干部、积极分子带领下,挨门挨户,四处奔走,在群众中分别组织起工会、农会、商会和青救会、妇救会、学生会等抗日救亡团体,随即成立起动委会。在成立村镇和区一级动委会时,大家都注意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既要吸收各界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又大力扶助维护贫苦群众利益的积极分子参加选举,直至成为领导骨干,为逐步改造旧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准备条件。这样,大家拚命干,不满两个星期,几个县的各区都建立了动委会。各动委会积极开展工作,分别拉起了五六十人至一二百人不等的游击队、义勇队。
我们刚到前线时,阎锡山曾料定,红军的群众工作有办法,也要3个月才能搞起来。然而不到20天,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群众,已经使日军尝到了游击战的苦头。阎先生和他那帮先生们都大吃一惊:“八路军做事太快了!”
10月中旬,晋东北的大部分县已被日军占领。为了坚持敌后抗战,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决定成立中共晋东北特委,王逸群同志(总政民运干部)为书记,调红军将领赵尔陆同志(山西原平县人)率总部特务团的两个连,组成晋东北游击司令部。没过几天,成立以聂荣臻同志为司令员兼政委的晋察冀军区,王平等同志去的阜平地区划为第三军分区,晋东北是第二军分区。王逸群等同志随即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原来部署,向其所辖的浑源、山阴、应县、忻县、繁峙、代县、五台等县,委派了县动委会主任,统一领导区村动委会工作,为下一步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准备了条件。
    ③同老百姓一条心
早在平型关大捷之前,毛泽东同志针对日军的战略企图指出,我军在山西,集中于五台山一区难以立足,“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这样互为犄角,密切协同,在日军压力面前才能站得稳,顶得住。到10月中下旬,日军沿正太线猛烈进攻,他又一再明确指出,“吕梁山脉之晋西南,虽然目前距敌尚远,然亦不可不于此时作适当之部署”。
毛主席所说的此时,一一五师主力正转战晋东北向晋察冀边界展开;一二○师主力正由雁门关一线向管涔山脉之晋西北和晋绥边界发展;一二九师主力正鏖战于娘子关一线,已跨过正太线向晋东南挺进。晋西南当时不算战区,阎锡山拒绝我军主力进驻。经总部领导研究,到晋西南作“适当之部署”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担当了起来。10月中旬,他率领我、陆定一、黄镇等总政宣传部、民运部的一些同志,还有韦国清同志带领随营学校的三个队,总数不过五六百人,远离我军主力部队,单独向晋西南的汾阳、孝义一带开进。
这是个大胆的有战略远见的行动。我们是经太原走的,随校是由苏子坡往南走的。他们过寿阳时,娘子关方向的敌情已十分紧急,日军飞机沿公路上空盘旋、投弹,队伍只好改走村野小路,还时常是在国民党败退下来的散乱队伍与急急逃命的阎锡山政府官员的夹缝中穿行。好在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的声威大振,队伍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沿途受到群众的热诚接待。所以队伍虽小,却有声有色地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以致我们在太原等地一贴出随营学校招生的布告,立刻就有学生、青年知识分子报名,走进我们的行列。到年底回归总部时,随校由3个队扩大成了4个队。
邓小平同志到汾阳后驻三泉镇;我和民运部的几个同志有些天驻孝义县城关;韦国清同志和随校驻孝义县西部重镇兑九峪。我们对外仍用八路军总部名义,使它像似一面火红的战旗,在汾河西岸高高飘扬。当地牺盟会的负责同志和山西省委的同志不断找小平同志汇报情况,听取指示。我们很快同县牺盟会建立了联系,通过他们了解当地社会情况,并首先向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展开宣传、动员工作。
不几天,从忻口前线败退下来的国民党部队,漫山遍野而来,退向晋西南。到11月上旬,战动总会机关包括游击干部训练班、战地剧社等直属单位,由太原撤到了汾阳。小平同志立刻向程子华、南汉宸、续范亭等同志了解了太原前线的情况。他得知实际上仅有傅作义的两个旅在守城作战,提议由战动总会给傅作义将军拍个电报,对守城官兵表示慰问,砥励作战士气。
战动总会离开太原之前,阎锡山撤走了他在总会的干部。那些人跟着阎锡山早已越过汾阳、孝义逃进了吕梁山区。
11月8日,太原城失守,从太原外围败退下来的中央军、川军、陕军、晋绥军沿着大路、小路逃跑,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第二天,周恩来同志由交城到达汾阳。他对战动总会的同志说,要想办法不让败军骚扰老百姓。阎锡山撤走他的干部,你们必须守住岗位。他拆台,我们干!和华北人民生死在一起。小平同志异常镇定,鼓励大家不要气馁。他说,国民党扔掉国土,丢下老百姓,抗战的责任在我们肩上。我们要当仁不让!鼓起最高的决心和勇气,站在最前线和日寇拚命,同山西人民一道抗战到底!
周副主席要小平同志统一部署战动总会和当地牺盟会的工作。他走后,三个方面的同志在小平同志指挥下通力合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紧张的工作。为了尽量地挡住败军入城、进村骚扰群众、战动总会的干部和没有逃走的政府人员,在汾阳城外和临大道的村头、路口,动员群众设立茶水站、救护站、转运站,安抚败军士气,运送伤病员,使队伍尽快通过。总政和牺盟会的宣传干部加上战地剧社的一些同志,分散到村子里、城关街道上,讲演、演出、张贴标语,揭穿谣言,打击汉奸活动。最紧急而又艰巨的转移兵站粮食、棉花的任务,由随校的干部、学员担负了。他们和民工一起,把粮食运出县城,把棉花运过黄河。
国民党、阎锡山的几万败军过后,只有邓小平率领的我们这支佩戴蓝底白字臂章的八路军和佩戴绯红色“战地动员”臂章的战动总会的干部,挺进在太原西南方向的大道上。群众看到了证明:八路军和去年东征的红军一样,同老百姓一条心。
    ④领导反逃亡斗争
小平同志离开三泉镇,和我们一起驻孝义县的下堡镇。这一带,地处吕梁山下,是晋西南的北大门。距随校驻地兑九峪近了一步,而兑九峪往西南的重镇——大麦郊,驻扎着由太原逃出来的阎锡山的高级官员、将领及其宪兵、警卫部队。据说阎锡山最反动的保安旅也在那里。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小平同志成功地领导了平遥、孝义牺盟会的反逃亡斗争。
我们刚到下堡,占领太原以南榆次县城的一股日军,经过祁县,窜到了平遥县城。阎锡山的平遥县长程某如惊弓之鸟,带着县府的官员、警察局的武装和牺盟会办的自卫队训练班的400来人,还有装满物资(主要是大烟)的十来辆大车,逃出本县,逃过汾河,到了兑九峪,还想逃奔大麦郊。县牺盟会特派员李文炯同志跟着来了。小平同志最关心的,是自卫队员们的志向。称赞李文炯要带他们返回平遥打游击,是正确的计划。李文炯发愁的是,县里仅有的几十枝枪在县长程某手里掌握着,他若不肯回平遥,很难办。小平同志说,你好好劝他回去,组织游击队,他当司令,你当副司令,我们帮助你们。他知道李文炯是共产党员,亲切地说,在民族危急关头,反对逃亡,理所应当。要理直气壮,敢于领导群众进行反逃亡斗争!接着,他还就斗争方式、工作步骤作了指示。
果然不出所料,县长程某不仅不听李文炯劝说,反而在找人催促加快修理大车,露出了想尽早赶往大麦郊的迹象。小平同志立刻派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卫人员,把县长和李文炯叫了来。先对县长晓以大义,继而开门见山,劝县长和牺盟会一起返回平遥,开展游击战争,否则不尽“守土抗战”之责,后果将是很严重的。李文炯见县长无动于衷,主动表示,牺盟会和自卫队可以立刻回平遥,只要有枪,就和日军打游击战。县长则以不把物资送到省府没法交代为借口,反对回平遥。小平同志严厉地说,日军打来,如果丢下老百姓逃跑,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每枝枪,每粒子弹,每文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不用到抗战上,老百姓有权利说话。你们回平遥,八路军给你们帮助。
在回去的路上,李文炯见县长仍不听劝告,便直接到自卫队训练班找骨干和积极分子们,以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作了动员和必要的安排,然后又去找县长,说明大家不愿去大麦郊,请他到自卫队讲一讲。在大会上,县长一说继续往大麦郊走,人们就喊:回平遥!回平遥!并要县长和李文炯立刻答应。李文炯答应了,县长非常顽固,不回平遥。只是在被几百人逼得无可奈何,才勉强同意。
各项事情按计划办完,已是第二天上午了。小平同志领导的平遥牺盟会反逃亡斗争取得了胜利。下午,他回到下堡。李文炯同志带着一支新成立的游击队也到了下堡。随后,小平同志给他们派去了几位红军干部,队伍经过短短的整训挺进平遥,在战斗中迅速扩大成五六百人的游击大队。从此,党在平遥县有了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
    ⑤“戒严”扬军威
平遥游击队一到下堡即开始整训。这时,不仅孝义县、祁县等县的县长带队逃到了下堡,汾阳、文水、交城等县的县长,也各带一些人转移到了下堡。把下堡搞得人心惶惶。
不久,传来消息:随校发现有人给阎锡山打电话告了牺盟会的状,阎锡山要派队伍来“围剿”。
情况紧张起来。小平同志镇定自若,要随营学校在兑九峪设警戒线,在下堡实行戒严。当夜,下堡镇各路口都有了我军的岗哨,外面的人可以进村,出村的人要盘查,防止各逃亡县政府的人员逃跑。第二天大清早,嘹亮的军号声响彻山野,家家户户可以听到八路军在山坡谷场上出操的口令声和雄壮的歌声。逃亡县长们给下堡带来的惊恐、混乱,他们的密谋和邪念,好像都被赶跑了,震住了!整个下堡静悄悄的,街上的空气仿佛也清新了许多。
由于阎锡山对这里的县长们有令,日军来了可以撤出县城,不能离开本县,要“守土抗战”。现在这些县长们大都离开了本县,尽管想了种种诡计和老百姓作对,八路军一戒严,他们成了笼子里的鸟,飞不到那里去。于是,立即组织力量,部署行动,带领孝义县牺盟会干部,对不听劝告的县长、警察局长分头采取措施,收缴了他们的枪支、弹药。孝义县游击队迅速得到了壮大。小平同志也立即给他们派去了红军干部,使之成了与平遥县游击大队并肩战斗的又一支党的武装力量。
逃亡县长们的武器被收缴之后,小平同志接到了省里牺盟总会同志查问情况的电报,说是有人向阎锡山告发李文炯、曹诚(孝义县牺盟会特派员)叛变,投降了八路军。这当然是诬告。但为了维护统一战线的正常局面,小平同志要曹诚、李文炯同志去大麦郊一趟,主动向阎锡山讲明反逃亡斗争的事实真相。他对曹、李二人说,你们反对逃亡,收取武器坚持抗战,正大光明,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说理斗争;万一有风险,被扣留,党一定营救你们。然而,两个人出发不久,又接到报告,阎锡山已在两天前撤离大麦郊往吉县、临汾方向去了。小平同志立刻要人去追曹诚、李文炯,接他们安全回来。
过半夜了,小平同志还在等着曹诚、李文炯。直到凌晨两点钟,骑兵通信员和他们回到了下堡,小平同志才如释重负,问过他们情况后,亲自把他们安顿在机要室的炕上休息。
第二天,小平同志为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回击反动分子的诬告和挑衅,动手代李文炯、曹诚起草电报,向阎锡山揭露平遥、孝义等县长,擅离职守,弃地逃跑,把枪支扔到井里不给游击队,引起公愤而被收缴武器的经过,并要宣传部的同志在文字、修辞上帮助推敲、加工。此后,电报中还表明牺盟会斗志的句子:日寇入境,我们“有必死之决心,无逃跑之余地”,很快在干部、群众中流传开来。人们盛赞“八路军的干部是铁打的钢铸的,阎锡山的官儿是泥捏的木头刻的”。
    ⑥给新战士以荣耀
反逃亡斗争的胜利,使我们开辟晋西南工作,有了稳固的立足点。分到各县的民运工作团、队,按照小平同志的部署,建立基层动委会;团结各界各阶层爱国人士,扩大统一战线;动员青年参军;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各项工作进展都很快。
同志们出发之前,小平同志对军容风纪和群众纪律问题,提出了严格要求,直至对每个人必须佩戴臂章、符号,都作了规定。由于我军在群众中的威信已经很高,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群众越是热爱八路军,我们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分散在村子里工作,一个人就代表一个“军”,不能有丝毫松懈。他告诫同志们要看到,军风、纪律有具体、实际的宣传作用,要完成动员新战士的任务,这是重要条件。尤其对于破除“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陈旧观念,八路军的样子,最有说服力。
早在晋东北时,总部就给直属队分配了扩军1000人的任务,并且在指示中明确提到:尽量运用战地动员会的组织纲领,拟定实行合理负担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法,解决扩大部队的问题。所以不论去煤矿区的还是到农村、城镇的同志,开展各项工作,都注意了抓紧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小平同志到一些村子巡视、检查工作,对新兵的动员,给了很大关怀,想了许多办法,给新战士以荣耀,解决军属的实际困难,提高群众参军的决心和勇气。
当时,群众对我军的崇高信赖心情,十分感人。各村都希望八路军去驻,白天,可以挡住国民党败军的骚扰,夜间,土匪不敢进村子。所以群众见到我们,都抢着往自己家里拉;我们住在谁家,房东感到荣耀,引以自豪。然而,谁家有人参军,不仅有光荣牌匾挂在大门口,家长还被八路军请去会餐(尽管饭菜很平常),这被视为极大的荣耀。新兵走以前,家里困苦的发给安家费、救济金;新兵出发时,青救会、妇救会给他们戴光荣花,敲锣打鼓,搞得热火朝天!这样扩军,是群众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们说,这才真显得军民是一家啊!正因为如此,仅孝义县,不到两个月,竟有3000名青年走进了八路军行列,有的补充到主力部队,有整整一个营编入了总部特务团,还有几百人成了刚刚建立的总部炮兵团的底子。后来,我在《前线》杂志上看到小平同志的文章《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感到非常亲切,他不仅高度赞扬了“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哥哥送兄弟参加军队的新模范”,还热情鼓舞着万千新战士在艰苦斗争中健康成长。
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是在群众中发现积极分子后着手进行的,由于时间短,数量不多。但在此时,1936年各县参加红军东征部队的优秀青年党员,有一些被派了回来,成了当地建党骨干。小平同志回总部后,我们在下堡办了小型的新党员训练班,传播党的知识。后来,把新党员的组织关系交给了地方党委。
我们接到结束工作、回总部的指示,已是1937年底。离开下堡前,一一五师的一队骑兵——司令部看地形的参谋、侦察人员,到了孝义县。第二年2月,日军南进,这里沦为敌占区,3月14—19日,一一五师的主力在午城、井沟接连歼敌1000余,灭了日军的威风。4、5月,杨尚昆同志率领对外称为“总政后梯队”的北方局,到达禅房头,领导成立了晋西南区党委。毛泽东同志随即为区党委的报纸《五日时事》书写了报头。此后,晋西南军民在沉重打击日军的同时,还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作出了贡献。他们在短短时日里取得的成绩,对于前一段小平同志率领大家进行的工作,自然是最实际的合格的检验。
1938年1月中旬,小平同志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离开八路军政治部,我接任他的副主任职务。我随他工作的几个月是难忘的。他为保证我军在伟大历史转折关头贯彻党的政治纲领,在民族革命战争中开始新的发展,呕心沥血,雷厉风行,做了大量的奠基、开拓性的工作。他在我军政治工作上创设的业绩,他的坚强品格和思想、作风,在此后八路军(前方)政治部,即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的工作中,有深远影响,尤其在战胜艰难险阻的斗争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