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异乡埋忠骨 哀歌寄深情
李顺来
一辆肃穆的灵车,穿过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的崇山峻岭,向着400公里外的亚的斯亚贝巴行进。上千名当地民工尾随灵车送了一程又一程,满怀悲怆地呼喊着:“China!China!”(“中国!中国!”)。公路两旁的山坡上,伫立着一群群失声痛哭的黑人兄弟。沿途不期而遇的军人们,默默地凝视着灵车驰过,自动地朝天鸣枪致哀。一些年逾古稀的山民,把一筐筐新采摘的花瓣,撒向黑纱素幔的车队。这一幕动人的情景是深情的埃塞俄比亚人民,自发地以古老的民族方式,给在援建沃雷塔—瓦尔迪亚高原公路中,为救护当地少年而英勇献身的中国专家邢富涌送灵。
这天,中国公路组年轻有为的技术队长邢富涌,提前来到了海拔3750米的工地。路基只差10米就要完全通过长达1050米的陡峭大岩壁了。这条全长300公里、贯通埃塞俄比亚4个省10多个县的高原公路,对促进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全线即将通车,邢富涌眼见亲自参加修建的这条公路很快就要竣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而且在昨天,邢富涌刚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真是喜上加喜,喜上心头。此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细心地察勘着在这陡峻异常的峭壁上施工的最佳方案。
当他攀上一处险峻山岭时,突然发现年轻黑人民工西山特古,正站在断崖边上清理爆破后的碎石。这时骇人的风涛骤然而起,在裂谷中震荡,把西山特古吹得东倒西歪,随时有被卷下悬崖的危险。邢富涌不顾一切地跑过去,一把将黑人青年抱到了安全地带。然后拿起他的铁锹,自己站到悬崖边干起来。不到5分钟,劲风下他站立的岩石突然松动了。随着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一块从断崖上飞滚而下的大岩石,把他砸进了375米深渊……
邢富涌为救护黑人青年壮烈牺牲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公路沿线的村村寨寨。
朴实的山民们从来没听说过外国人肯为他们黑人而献身,为此他们激动极了。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拖家带口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向邢富涌遗体告别。一位照像馆老板,捧着他精心放大的烈士照片,哭着说:“邢先生是个伟大的人,是中国青年的好榜样!”邢富涌生前住过的一家旅馆的服务员,搀扶着古稀之年的爷爷一起来到中国公路组,执著地要了一张遗像。老人家热泪纵横地说:“他是为我们死的,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在灵车上,黑人青年西山特古捧着救命恩人的遗像,同专程赶来接灵的公路建设局总经理、莫加省省长等高级官员,一路护送烈士的遗体去首都,参加政府举行的隆重的追悼会。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邢富涌没有死,他永远活在埃塞俄比亚人民心中。
在邢富涌壮烈献身的公路257公里处的崇伟山巅上,耸立着一座用大理石修砌的纪念碑。上边镌刻着邢富涌光辉的名字和英雄的业绩。每当汽车驰过纪念碑前,都有节奏地鸣笛三声致意,一声声怀念烈士的激昂喇叭声在“非洲屋脊”上空回荡。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散记

  新加坡的“伊甸园”
鲍世绍
新加坡被誉为旅游者的“天堂”,不仅因为有许多参观游览的节目,而更重要的是它为旅游者提供了多样、优质的服务。不用出旅馆大门,游客就可在几分钟内办妥参观的节目。笔者去圣淘沙游览就是这样办的。
头一天,在旅馆一楼大厅里,我买了一张“圣淘沙半日游”的票。第二天早上8时许,旅游公司派来一辆小面包车把我送到地处市中心的集合地——莱佛士旅馆。游客按预定时间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有集体的、夫妻成对的以及像我那样单个的。8时半,游客分几条游览线路上车出发。去圣淘沙的有20余人,分别来自英国、联邦德国、墨西哥、印度、日本等国。
开车前,一位年近半百的导游上了车,先核对了一下名单,然后用英语向大家问好。车一起动,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对参观目的地的介绍开始了:
圣淘沙意即“宁静的小岛”,是新加坡本岛外最大的一个岛屿。昔日是个无人居住的荒岛,海盗将它作为埋葬死人的坟场,因此曾被称为“死人的脊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里成了英军的驻地。英军撤离后,新加坡政府逐渐把它开发成一个旅游胜地,每年有上百万人到岛上去参观游览……
导游动听的介绍像一股清泉灌入游客的耳里,不知不觉车穿过闹市区来到海边。在码头,我们登上渡轮,约10来分钟,圣淘沙就到了。
一上岸,第一个感觉是岛上特别安静。秀丽的风光、灿烂的阳光、银色的海滩、翠绿的树林,把小岛点缀得像《圣经》中描绘的“伊甸园”,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大自然无私的恩赐。全岛游览区分两大部分:水上,利用一个小海湾筑堤,构成一个人工湖,设有游泳场、各种水上运动设施;陆地上,建有很多专业博物馆和各种娱乐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好选择陆地上的部分项目参观,水上的只能坐车远望,了解个梗概。
我们先游珊瑚馆,馆里主要收藏来自太平洋沿岸国家各种颜色、形状奇特的珊瑚珍品。我虽曾在印度洋沿岸国家见过不少奇异的珊瑚,但现在仍被这些大自然雕琢的艺术品迷住了。
岛上有一种交通工具——单轨火车(见图),是专为游客服务而建造的。一列车约有10节,每节仅载七八人。车上设备简单,只有坐椅,很像矿井下载运工人的地下交通车。火车环岛而行,把游客送到一个个景点,同时也为游客提供欣赏全岛风景的机会。
火车把我们送到蜡像馆,馆里陈列着历史上对新加坡有过贡献的先驱人物的蜡像,还塑造了9个有名的历史场景,再现了从14世纪到二次大战结束前新加坡的风貌。展室里还放映介绍新加坡历史片段的录像。无疑,它以生动的形象教育使游客对新加坡增加了感性知识;同时还教育新加坡青少年,不要忘记过去。
走出蜡像馆已过正午,导游安排我们坐空中缆车跨越海峡。当我们回到本岛时,前来接我们的轿车早就等在岸边了。
返旅馆的路上,导游向我们披露了一条“内部新闻”,据说再过几年,游客不用再坐渡轮或乘缆车了,新加坡政府正在组织力量制订兴建海底隧道或长堤的规划。建成后,从本岛去圣淘沙游览就更方便了。
(附图片)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香塔
吴富贵
人们听说或眼见过各种各样的塔,像佛塔、铁塔、砖塔、木塔等等,不计其数。这些塔建造时都有不同的含义,从外观造型上,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却不能在嗅觉上显现出它的魅力。然而,在阿拉伯世界,地处北非的摩洛哥王国,却有一座造型别致,富于伊斯兰情调,日夜散发香味的塔,当地人亲昵地称呼它为香塔。
香塔坐落在摩洛哥西南部古城马拉喀什,更确切地说,在大阿特拉斯山麓。这里自古至今一向被世人称为伊斯兰古城。
当我参观这座高高矗立在库图比亚清真寺院内的香塔时,我被摩洛哥古代劳动人民独具匠心的建筑艺术惊呆了。我仿佛进入美妙世界,不待近塔便觉香味扑鼻,浓郁的芳香使人心醉神怡。更令人赞叹的是,这座高达67米的清真寺香塔,是在公元前1195年建造的,除长年的日晒雨淋及风沙的剥蚀以外,别无其他损伤,芳香飘溢依然。
这座香塔为什么能长时间地保持浓郁的芳香呢?寺院的伊玛姆告诉我,摩洛哥古代建筑工匠们在建塔时,别出心裁地往砌石块用的粘合剂中,掺进了9600袋浓郁的麝香及其他香料。所以,至今仍然能散发出醉人身心的芳香,令各国游客赞叹不已。
亲眼目睹了这座雄伟的清真寺香塔后,我不禁产生这样的联想,在古王国建筑机械、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如此高大的香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在摩洛哥各地,对此至今传说不一。但是,不管怎样,通过这座奇迹般的香塔不仅使人们窥见到了阿拉伯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珍贵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宝藏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值得世人珍视的历史物证。
巍巍塔影,挺拔多姿。马拉喀什香塔独特的伊斯兰艺术造型,点缀了多彩多姿的摩洛哥山河。同时,以它“特殊香味”,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游人,成为当今摩洛哥旅游胜地。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与众不同的不丹邮票
林集
不丹发行的一些邮票奇特新颖,有的则为世界首创。
世界上最早的塑料邮票和塑料立体邮票就出现在不丹。从1967年开始,不丹发行了许多印刷着各种花卉、蝴蝶、猛兽等图案的塑料立体邮票,以及宇航员登月的立体邮票。这种邮票表面上的塑料被压制成细微的纹条和花纹,利用光线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观看,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纵深感,景物逼真,精美别致。
1969年,不丹又推出了一套新奇的钢箔邮票,共12枚。这种邮票是印在0.025毫米的钢箔上,图案是分别介绍世界钢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此同时还发行了一套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镀锡铁箔邮票。
在众多的非纸邮票里,最为新奇的大概要首推会唱歌的塑料邮票了。1973年,不丹首次向世界推出名为“不丹历史”的唱片型邮票。全套共7枚,呈圆形,直径为10厘米。票面上除印有不丹国名、“航空”字样和面值数字外,还印有密纹。既可用它来寄信,又可作唱片播放。放在唱机上,它能放出不丹国歌、民歌,还能简介不丹历史等。不丹的奇特邮票已成为集邮者的追逐目标。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大明遗民”故国情
张未弛
那是去年重阳节。中国泰山,玉皇极顶;天高云淡,气爽秋凉。一位年逾七旬,苍髯白发的老者面向临朐,稽首膜拜。祭毯上有当地土仪:板栗,长红枣。一瓶供酒,酹洒将尽……
虔诚跪拜者何许人也?他是来自南朝鲜汉城的“大明遗民”,祖籍山东临朐的冯荣燮先生。
关于汉城“大明遗民”,人们也许尚闻所未闻呢。
事情发生在340多年前,明室倾覆,清兵挺进中原,不少忠明抗清者被捕,关押在沈阳监狱。当时朝鲜的两个王子亦被拘作人质关在一起。1645年,朝鲜王子和中国一批抗清者获释,其中与朝鲜王子凤林大君结下深厚情谊的9人随王子客迁汉城,被朝鲜臣民尊为“明国九义士”。1650年凤林大君继承王位后,更以上宾之礼厚待他们,在皇宫外兴建“皇朝人村”供他们居住,在生活上给予优裕的照顾,直至他们终老异域。
但是,他们的后裔却没有忘却故国。为了表达对明朝的深情,每年正月初四即明朝开国之日,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每到这天,这支分散在汉城一带的“九义士”所有后裔,无论老幼,都要身着长袍大袖的明代服装,头戴纶巾,足登乌靴,缙绅笏板,恭敬虔诚地沿着山径,登上汉城朝宗岩山顶,设置祭篷,供奉明太祖、神宗和毅宗三位皇帝神位和“九义士”真影之位,并在祭案上陈放笾、豆、簋、篚、爵、香炉、烛台等物,然后个个面向故国跪拜,并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主祭官。那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朗读祭文声,常使参祭者为悲壮的气氛所感染。
“大明遗民”这种祭祀明代皇帝的习俗延续至今,尤以去年春3月19日的祭典特别隆重。他们虽然内穿西服,但大多数人还是外罩袍衫,头戴乌纱,扼腕于祭坛之前,集体跪拜,虔诚叩首。更有趣的是“明朝九义士”的后裔至今仍袭用明代年号。在婚嫁方面,曾为保持“汉明血统”仅以九姓通婚,后来才与当地人婚媾,但后人仍以“大明遗民”自称。
1968年,“九义士”后裔组成了“九义士子孙亲睦会”。现在,这支“遗民”共有100多人。去年金秋,冯荣燮先生随汉城访问团来到中国曲阜,参加了“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并于重阳节登上泰山绝顶。落叶归根,面对故国,他感慨万千,老泪纵横,禁不住激动万分。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香蕉能防中风
美国加州大学最近公布了研究人员的一项发现:香蕉可防中风。
该校科研人员对五千名年龄在五十至七十岁的人进行日常饮食习惯调查。他们从对二十四名死于中风、数百名为中风病所累者的分析研究中发现,这些人比正常人所吸收的钾元素少得多。这足以说明钾预防中风有特殊意义。
研究者认为,如果每人一天吃一根香蕉,即可获得体内需要的钾的基数,从而大为减少中风机会。专家解释说,钾对神经脉冲的传送,细胞中营养吸收,废物排除的平衡,都有重要作用。         
   
 (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