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0-07-26

1990-07-26新闻联播 文字版

货币与鬼神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货币与鬼神<br/> 汪抗<br/> 读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有人认为,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是资本主义出现以后才有。其实不然。因为,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就已经有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了。<br/> 记不清出自何人何书,但我记得古人说过,货币的五种职能是: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市,束于帛。所谓宝于金,是价值尺度;流于泉,是流通手段;布于市,是支付手段;束于帛,是贮藏手段。这和现在《政治经济学》上讲的是一样的,所缺的一种职能是世界货币。但是,我国古人说的“利于刀”这一职能,却在《政治经济学》上所没有的。那么,“利于刀”是什么意思呢?<br/> 严格地说,“利于刀”不是货币的职能,只是古人对货币的一种看法。它的意思是,钱这个东西,像锋利的刀一样,可以置人于死地。这种看法,虽然不属于货币的真正的职能,但很有点政治的味道。现在的《政治经济学》中讲的货币的五种职能,都是从经济上讲的,而我们的古人却不仅从经济上,而且从政治上来研究货币的职能,这可以说是真正的“政治经济学”。古人说货币“利于刀”,不是没有道理的。有的人为了钱,可以互相残杀;有的人为了政治目的,可以用钱收买杀手,去暗杀自己的政敌;有的人为了钱,作奸犯科,最终丢了性命;有的人贪污受贿,把自己的政治生命断送了;等等。如此看来,钱真的“利于刀”呀。<br/> 当然,为了钱而丢了命,这是咎由自取,不能说是钱的过错。把人的过错算在钱的帐上,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说货币的职能之一是“利于刀”,可以杀人,这种说法虽有点政治味道,但毕竟是不科学的。有的人就是一身正气,“糖衣炮弹”尚且打不倒,更何惧“刀”乎!倒不如说,钱是“试金石”,可以试出是人是鬼。所以,我们的古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货币“利则如刀,气或如云”。意思是说,钱既像刀,又像天上的云。对贪财者,它是锋利的刀,可以要了你的小命,“贪财鬼”,没有几个有好下场;对于正人君子来说,它犹如浮云,是身外之物,轻飘飘的,可聚可散,无所谓。这种观点,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钱到底是有用的东西,不是无所谓的“浮云”。如何对待金钱,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直接有关的。<br/> 现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调调颇有市场,有不少企业家把它奉为信条,认为只要多给奖金,就能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是,他们的奖金往往失灵。原因何在呢?《杜恕体论》中有两句话:“可以使鬼者钱也,可以使神者诚也。”我们的职工,不是“鬼”,光靠钱是不行的。职工群众是“神”,是“上帝”,只有一片赤诚之心才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嘴里说的是群众路线,实际想的、干的是“金钱路线”或者别的什么路线,同群众两条心,没有诚意,那是什么事情也干不好的。

团结湖里“孺子牛”

第8版(副刊)<br/>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br/><br/>  团结湖里“孺子牛”<br/> 许桂林<br/> 您姓李,名树仁。在偌大个京城东北角的团结湖里,有您这么一号。<br/> 您这位已逾“随心所欲”之年的老爷子,摆车摊,戳了个“孺子牛”的招牌。小矮个,不胖不瘦;耳聪,眼却不那么好使——盖因30多年来业余给人修钟表,分文不取,闹了个“赔本赚吆喝”不算,还落下这么个深度近视的病根。这就怨不得旁人了。<br/> 眼下是退休了。可那“余热”不发出来还憋得难受。重操老本行吧,眼不灵了。干脆修车。虽属半路出家,却也“修行”不浅。那手艺堪称一绝。<br/> 您这儿打气免费,修车闸不要钱。小孩儿来了,也大都落个白修,特别费事的才肯收个半价。这年月,军烈属似乎没人提了。可您在挺显眼的地方糊了个大布条子,上书“优待军烈属”。在“学雷锋,迎亚运”中,您自己掏腰包买了两个气筒子,给附近两个居委会的存车处送去;还蹲团结湖公园门口,义务修车好几天……对了,若问您这儿干嘛打气不收钱,您至今还窝着一肚子气——为您的同行。<br/> 离您不远的后街上,有个修车的摊主,人说够“黑”的。“黑”不“黑”的不好说,可有的事儿不合情理。您曾听人说过一回:一天傍晚,有个汉子到他那摊上打气,等打完气一摸兜,也邪门,就剩下三分钱。为欠的那两分,汉子求了半天情。那摊主还是死活不应,非要人家把车撂下,什么时候拿了钱再来。汉子实在没法子,抱孩子回家拿来那两分钱,才把车推走。这事把您气得够呛,直摇头撇嘴。<br/> 还有,那摊主给人修中轴,一开价便是八块四毛钱,毫不含糊。您好生琢磨了一番——就是全换了新的,满打满算也到不了这价呀!也太“宰”人了!于是乎,您在自己的摊上,按国家规定明码标价。您也知道,这得罪“邻居”。得罪就得罪!您说,做买卖的也该讲究个实诚,不能见人就“宰”!<br/> 多少次,狂风骤雨的夜晚,大雪飞扬的凌晨,总有一些见不着面的,更不知姓甚名谁的人,悄悄地帮你的车摊盖好苫布,压上砖头、瓦片……您流泪慨叹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br/> 您真有股子“孺子牛”的劲头。四方的百姓无不翘起大拇指,有口皆碑。不管什么时辰,只要有人来修车,没见您厌烦过。有精明乖巧之人跟您咬耳朵:天黑了,修车您得加价,在钱上“找齐”。您咧嘴一笑,摇头不语。心的话:天是黑了,可人的心不能黑!<br/> 酷暑时节,太阳晒得人身上直冒油。一个40多岁的大老爷们儿,扛了辆破车汗流浃背地找您来了。说是前叉子断了,跑了好几个修车摊都说修不了;换个新的吧,一时还买不到;可他上班又离不开车,急得够呛。您一瞧,“搁这儿吧,保证没问题!”一扭身又把自己那辆“便民车”推给了他。“先骑这辆走,别耽误事儿!”<br/> 三天过后,这人又来了。他登车一试,乐了。不光前叉子焊得结结实实,连车闸、铃、脚蹬全都修好了。他哪知道哇,您为修这车可费了大劲。您自己动手做了个前叉子嘴儿,还跑到附近焊活师傅那儿求人给焊上……不止一两个人了,车经您大修后,又都折回来专门告诉您,说不光便宜,修得比新车还好骑——真棒!<br/> 您说:一个人要光向“钱”看,老惦着“宰”谁“黑”谁,那他和别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钱也就自然离远了……您当然没留意到,在一个微风小雨的午后,有位白发苍苍的退役老军人,站在您摊上的小拐角里,风雨中默默地注视了您整整半天。终于,他眼圈红了,走上前去紧握着您那双沾满油泥的粗手,下巴朝上一点,动情动感地说:“您这大布条子写得好啊!谢谢您还想着我们‘大兵’”!<br/> 是的,望着您这小小的车摊,谁都会忆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谁都会想到27年前就响彻了华夏大地的那个辉煌闪光的名字……<br/>              (作者单位:《民族团结》杂志社)

海岸线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海岸线<br/> 夏梦花<br/> 祖国母亲<br/>  我是你多少黎明多少暖暖夕阳<br/>  哺育长大的儿子<br/>  我喜欢<br/>  长久地瞭望祖国<br/>  无边无际湛蓝湛蓝的海岸线<br/>  那是五千年历史堆积的<br/>  是列祖列宗串成的长长的珠链<br/>  远航的舰队<br/>  抵达祖国蓝色大门<br/>  海风海潮频频举杯祝福  <br/> 在我心中留下一首不能忘怀的<br/>  宁馨梦幻的抒情诗<br/>  祖国母亲<br/>  我是你阳光雨露哺育的水兵<br/>  我喜欢<br/>  以中国军人名义<br/>  升起你晴朗天空<br/>  深深感受祖国海疆庄严辽阔<br/>  军帽上的红五星日夜照耀<br/>  升起年轻太阳<br/>  金灿灿的太阳光线<br/>  和喧嚣的潮声<br/>  将近代史海岸线<br/>  受过的刀伤<br/>  在我心中留灼的血印<br/>  轻轻擦去

“人物特写征文”很吸引人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人物特写征文”很吸引人<br/> 人民日报副刊新近举办的“人物特写”栏目,很好!最近两篇特写,《夜,静悄悄》(五月十二日)和《胡子将军的车》(五月十一日),写得很吸引人。特写有特写的文笔。这两篇特写不像一般的记事通讯那么平板,它富有情感,文笔流畅,像两篇散文。《夜,静悄悄》,写的是一名护士,一个小人物,由于富有情趣,因而十分动人。《胡子将军的车》角度小,抓住将军在用车问题上三令五申的严明纪律,突现出一些老干部在生活中令人钦敬的风貌。总之,这两篇特写,跳出了一般窠臼,写得比较洒脱,富有情意,我和周围的读者都很喜欢。<br/>                     同济大学 高秋水

独具特色的人物好特写——读《“地下孙行者”》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独具特色的人物好特写——读《“地下孙行者”》<br/> 拜读六月八日刊登的《“地下孙行者”》,感到这是很难读到的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一篇上乘的优秀人物特写。这篇特写的特色是:一、写出了社会主义当今时代人物的风采,时代性强。贺光明在“漆黑的地下世界”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他人的洁净献力。二、选材佳,材料典型,角度好。从脏与净这一角度入手,切入,展露,从而能在一千多字的篇幅里完成对人物的深入解剖。三、语言精炼,行文流畅,风格朴质中有光华。四、文稿实在,很有分量,不轻飘。对比之下,近年有些人物特写没分量,轻飘,玩弄文字词藻,堆砌形容词,结果没玩艺儿,不能动人。<br/>             《西南旅游》编辑部 林村

金马人物特写征文搞得很成功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金马人物特写征文搞得很成功<br/> 自从人民日报举办金马征文以来,我几乎每篇都看,我觉得这些人物特写思想格调很健康,又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性,读起来觉得真实,亲切,有感染力,很受教育。我印象深的,有《飘动的花窗帘》和《剪纸仙手》。前者写一位教师培训小杂技演员,她克服一切困难,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以花窗帘联系全篇,很有诗意。后者写一位乡村剪纸艺人,心灵手巧,技艺超群,真有“卑贱者最聪明”的意味,这篇特写短小精悍,读起来挺有韵味。还有《罗爷爷“药到回春”》写一个业余医生为大家救死扶伤,体现了高尚的风格,而且写得非常自然,一点也不造作,可信性很强。另如《行为的号召力》在写企业家的精神上也不一般化,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行动的表率作用。<br/> 当然,个别的比较粗一些,但也不能要求水平完全一致。希望报纸副刊把这次征文善始善终搞好,最好能将征文结集出版,也希望今后经常举办征文。<br/>               北京化工总公司 顾薇

倘若白石无诗……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倘若白石无诗……<br/> 张半解<br/> 都道齐白石是画家,这自然不错。<br/> 须知中国水墨画是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白石老人不仅仅是画家,而且是一位全面发展的艺术大师。<br/> 傅抱石说:“老人的天才、魄力,在篆刻上所发挥的实在不亚于绘画”。白石自称“三百石印富翁”,可见对自己篆刻成就的骄傲。他打破古人的成规、传统的樊篱,把木工铁匠的规律,运用到刻印技术上。他治印豪放,独创新貌,端的精神饱满;胸中磅礴之气,激荡于寸石之中。<br/> 老人的书法古朴稚拙,自成一格,是书家自不待言。然而老人以此书法所题的诗,才是书、画、印之魂。谈到艺术成就,老人自谓:“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br/> 艾青说过:“我特别喜欢他的诗,生活气息浓,有一种朴素的美。早年有人说他的诗是薛蟠体,实在不公平”。<br/> 一只不倒翁,一棵大白菜,一盘樱桃,几只螃蟹皆可入画,且令人玩味不已,究其原因,诗魂故也!《不倒翁》旁题曰:“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一下子使画意文眼跃然纸上。《白菜》图则题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对比牡丹白菜,一贵一贱,老人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审度事物,诗情画意浸透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与情感。《题画蟹》诗云:“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如了解此画作于1944年日寇投降前夕,便可知老人是对敌人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走投无路、日暮途穷的一种鞭笞与嘲讽。在《樱桃》这幅小品中,画了一个盘子盛满樱桃,盘子在一个小木架上,有几颗落在盘子下面,画完后,老人即兴题了两句:“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情致十足,令人回味不已。<br/> 白石的印和题字也多有诗情画意,直如老人诗中所说:“笑煞冶工三万辈,汉秦以下士人愚。”<br/> 老人的诗,与老人的书法、篆印、画意浑成一体,谐调呼应成为巨匠之作,堪称神品。<br/> 老人不泥古、不媚俗,不拘成法,不虚掷精神,不为“摹、作、削”三字所害,“不愿做裹脚的小娘”。他题学生印存有云:“做摹蚀削可愁人,与世相违我辈能!快剑断蛟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题中自注说:“古今于刻石,只能蚀削,无知刻者”,又注道:“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印风雅事也”。足见老人变法开拓、笔下风雷,遂使诗、印、书、画充满神韵。<br/> 看今人书法,多写唐人诗句,宋人词话或今人格言,似无不可;但一片片书画展,倘都是题写他人言语,不见自家主见,不免令人遗憾。<br/> 最省事又最保险的,当是辑录他人言语。白石老人不这样做。他在一幅山水画中题道:“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他是宁肯挨骂也不甘雷同的。<br/> 白石又说:“画家不要以能诵古人姓名多为学识,不要以善道今人短处为己长。总而言之,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虽不得人欢誉,亦可得人诽骂,自不凡庸”。<br/> 他说的不仅包括画,也包括治印与书法。他的诗,最能代表他的不同凡俗之处。<br/> 白石倘无诗,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么?

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大地<br/><br/> 1990年——工业新空间 董小庄<br/> (选自攀钢职工版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