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人力不滋培 栋梁安得具
——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李泓冰
7月,挥汗如雨的北京人在街头侃大山时,嘴里突然冒出来一个陌生的英文缩写:“IMO”,——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这一回确实被新闻界渲染得沸沸扬扬。虽说起先街头巷尾也零星地闪烁过蓝汪汪的IMO海报,但真正使北京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还是在传出中国学生以五块金牌一块银牌的成绩独占鳌头的消息之后。
等到中国的孩子们又争气地在荷兰、法国、苏联分别夺得物理、化学、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的好成绩之后,北京人侃山的嗓门儿分外豁亮起来。只是有一点没太闹明白,连外国人也疑惑不解:中国打哪儿冒出来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孩子?!
他们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其实,在他们前面有开道的师长与兄姐。
以IMO为例,它作为一项国际学科竞赛活动是1959年从东欧发端的。当1985年我国派出两名选手向IMO投石问路时,只捧回一枚铜牌。自1986年第27届开始,中国人全面参加IMO:在波兰获3块金牌1块银牌1块铜牌,总分第四;第28届在古巴获“2金2银2铜”,总分第八;第29届在澳大利亚获“2金4银”,总分第2;第30届在联邦德国获“4金2银”,总分第一!
中国跻身于IMO强国,就这样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如化学奥林匹克,1987年中国第一次赴匈牙利参赛,便获团体第二名,1988、1989、1990,名次是第一、第三、第一,回回都是四选手捧回四奖牌。惹得外国队围着中国队打转转,要发掘点“秘密武器”。
也许知道的人不多,每年10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会有5万名左右的中学生涌入设在全国各地的试场,参加由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而在年底或年初,物理和化学的全国联赛也引动了数以万计的青少年跃跃欲试。几乎所有在国际领奖台上露面的男女少年都是从这类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所在省市的佼佼者。
今年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奖,总共只有6块,夺得两枚金牌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问起成绩较好的原因,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沈克琦教授认为,这与近年来一年一度的全国物理竞赛活动分不开,它广泛地激发了中学生学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促进了中学对培养物理特别优秀的学生的重视,从而为选拔选手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基础。
选手们的背后有一条条沉默的山脉
当记者们把镜头纷纷对准捧着奖牌、意气风发的小选手时,选手们背后那一条条绵亘全国的沉默的山脉也在微笑了。那便是支撑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教师们。
本届化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王庆根是个农民的儿子,如今经由学科奥林匹克之路即将走进南京大学化学系深造。王庆根操着一口浓浓的乡音说,他的化学兴趣的开发是得力于江苏省海安县中学的化学教员何求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且在高校时便小有名气的何求离开家乡热土南京,默默无闻地在海安耕耘,如今已年届半百了。何求和化学组的其他教员一起辅导学生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教这些常年与泥土河塘相亲近的孩子们同陌生的化学建立感情。黑黢黢的胶片在暗房中洗出了色调明快的摄影作品,几种不起眼的粉末一经妙手调和便绽放出奇妙的焰火,……小庆根从此迷上了魔术般的化学,一到何求老师的课,他就听得目不转睛。“何老师的课简洁、活泼,知识面广。”学生这样评价道。
在采访化学奥林匹克的四位获奖选手时,每个同学都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他们的中学化学老师的名字:
吴颉——北京清华附中胡新懿,林傲——安徽省合肥一中张珏如,夏煜——湖北省武汉六中潘若奎,王庆根——江苏省海安县中学何求……
吴颉还一个劲地说:“我有好几个教师呢,不止一个,……”她眨着眼睛数着:“还有王静老师、张英真老师、王淑清老师……”
是数不过来,那是一座山。
被称之为数学奥林匹克选手摇篮的课余奥林匹克学校如今已数以千计,遍布全国了,有的甚至办到了县一级。
参加北京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学习的一个男孩的家长感叹说:“他还只有15岁,我们已不得不承认他的意见已开始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个学校不仅使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与以往无法相比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在思维的技巧性、逻辑性、严密性和独创性方面的进步同样令人惊喜。”
对于大批热心于用IMO来开启孩子们心智、普及数学教育的专家、教授和各级学校的数学老师,他们牺牲的业余时间、休息时间从没有人统计过,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更多的孩子而对自己的孩子怀有一份歉疚。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代表队的副领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程铁明在全国高考第一天登机飞赴巴黎。他是一步三回头走上舷梯的,透过北京那一天苍茫的雨雾,他牵挂着高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小女儿。他爱人已先期赴香港出差,他多想在小女儿最需要家人慰藉和照顾的时候留下来,但巴黎赛场的中国国旗已经冉冉升起,他不得不狠狠心把心爱的小女儿托付给邻居,相别而去。
甘瓜美枣与苦蒂荆棘
几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中国IMO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中国队教练杜锡録教授有一种山东人的直爽,啤酒瓶一打开,咕嘟嘟灌下几大口,话语便如翻腾的啤酒泡沫般涌动出来:
“如果不是有一大批优秀的中学教师兢兢业业地培养着好苗子,我们打哪儿去选尖子?每年的选手蹭蹭地往外冒,我们不愁选手来源。你知道为什么咱们的中学教育能保持一股向上的势头吗?一个重要的原因得感谢当年的‘阶级分析’路线,”他的笑容里透出半分狡黠半分酸楚:“那时候出身不好的人不能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于是相当多智商高但出身差的青年走进师范的大门,不止是几百几千人呵!这些人如今大多成了各校的骨干和顶梁柱。我们这次的领队兼总教练单墫当年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上师范的。不过这一茬人如今也五十上下喽,今后怎么办?青黄不接的问题已经摆到鼻子尖来了。明摆着嘛,现在成绩好的谁还愿意报考师范?我真发愁几年后我们到哪儿去选苗子?!”
杜教授不是无的放矢,当我从小选手们口中了解到带他们出山的教师年龄都已在四五十岁以上时,心也和杜教授一起沉重下去了。
该怎样为我们选手背后的大山增添源源不绝的优质新石?仅仅停留在思考中是不够的。
今年,我们的化学拿了总分第一,但我们选手的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实验成绩。化学实验满分40,我们平均得分29,而奥地利队四选手的成绩都在32—39分之间。程铁明教授坦诚地说:“不是我们选手的智力问题,而是中学的实验手段不如人。这些选手还是在集训中补过实验课的。曾经有一位宁夏来的学生,是化学竞赛优胜者,做实验准确无误,但在原中学时没做过一次化学实验,他把课本上的实验过程硬是一条一条背下来了。也不必说太远的地方,北京郊区有些中学就根本没条件进行化学实验,连一根试管也没有,怎么做实验?!”在总成绩以0.35分之差屈居亚军的中国队,实验项目的分数却排名第六,拖了总分的后腿。因而物理学家们对中学实验室建设薄弱的问题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
程老师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颇严峻的问题:当中国选手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捷报频传之际,我们为中国人的智力水平和刻苦精神而骄傲,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基础教育较之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看到熠熠闪光的奖牌时,别忘了我们还有多少农村学校尚处于“危房子、土台子、泥孩子”的状态之中。
然而,虽说“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我们毕竟从奋斗得来的甘瓜美枣中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IMO已经卷起了一股热潮。据悉,北京书店里《小学奥林匹克数学习题与解答》等书籍销量大增,某店进了千册仍被一抢而空。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对这股热潮因势利导,以期对广大青少年的学科学习有所推动,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有所推动。
人力不滋培,栋梁安得具?滋培人才者是老师、是家长,是所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人。
(附图片)
在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中获满分的中国选手周彤、汪建华、法国选手拉弗格尔、苏联选手马林尼科娃(自右至左)在领奖台上。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参加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国选手们参观巴黎埃菲尔铁塔。
 (中国代表队供稿)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漫议

  学科奥林匹克获胜后的思索
石枫
炎夏七月,喜讯频传。我国一批中学生选手,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的奥林匹克竞赛中连连获胜的消息,在全国引起了普遍的振奋和喜悦。
我国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的历史不长,能够很快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证明了小选手们的聪颖、好学和具有强烈的进取意志以及为国争光的精神,而且证明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决不在其他民族之下,我们完全可能培养出不比任何国家逊色的第一流的学生。事实上,我国教育的水平并不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低下,我们的学生聪明、刻苦,有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建功立业的学习动力,悲观的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当然,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并不等于全国中小学实际达到的水平。这种学科竞赛旨在激发孩子们热爱和钻研科学的兴趣,并不是培养科学人才的基本途径,但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在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发现和培养拔尖的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当代著名教育家蒋南翔曾经强调,一定要培养出一批批能拿奥运会金牌的人才来。他指的不是中学的学科竞赛,而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一方面要争取大面积的丰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现优异的苗子,加以科学的培养,造就相当数量的能同世界第一流科学家并驾齐驱的拔尖人才。有了这支科学上的登山队,同整个科技大军结合起来,我们就能较快地克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为顺利地攀登上一座座科学技术的高峰。
学科竞赛是一种科学普及活动,不可能用它取代正常的教学。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任务,首先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水准,保证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有些同志呼吁,不要丢开大多数学生,片面地搞所谓“英才教育”,更不要拿求解难题、偏题、怪题作为培养学生的手段。这种提醒是必要的。即使对于中小学阶段在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显露出优异资质的苗子,也仍然需要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打好深广扎实的根柢,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包括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小选手们,都还在发轫时期,特别需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要揠苗助长,造成心理失衡,以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们国家争取的目标,是在未来综合国力的国际竞赛中取胜,祝愿年轻一代也能在这场更为宏伟艰巨的奥林匹克角逐中大显身手。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耐高温 高强度 无水冷
我国陶瓷发动机研制获重大突破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报道:我国第一台无水冷陶瓷发动机经过400小时台架试验后,又作为一辆大轿车的发动机进行装车试验,日前从上海出发,顺利驶抵北京。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最新的发动机——陶瓷发动机的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跨进了先进行列。
无水冷陶瓷发动机是用耐高温、高强度的新陶瓷材料作部件取代一些重要结构金属部件,并对传统发动机结构加以改革,取消了独立的冷却水系统。这种发动机热效率高,油耗低,寿命长,更可用作高寒、缺水地区的动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研制,但目前多在实验室阶段,只有美国和日本做过装车试验。4年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1研究所等单位承担了这项“七五”攻关课题后,通力合作,进展迅速。在日前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展示、汇报会上,新材料专家、发动机专家们欣喜地坐上由这台发动机驱动的汽车。有关部门的领导当场表示要大力支持这一攻关成果的产品化。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发挥知识力量 献身能源开发
大中专毕业生在大同煤矿锻炼成长
本报太原电 记者王艾生、新华社记者池茂花报道:如今,我国最大的矿务局——大同矿务局,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于煤炭开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近5年来,先后有2685名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这里,在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生产第一线,成为一支有专业知识的现代化产业大军中的骨干力量。从1985年以来,他们获得249项局以上科学技术奖,12项能源部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从阜新矿业学院毕业的于斌,分配到大丰沟煤矿后,多年来致力于炮采工作面的研究,大胆改革采煤方法,使2号煤层414盘区采用高档普采机,为大同矿务局其它煤矿采用高档普采机作了贡献。白洞煤矿由于开采时间长,地下资源收缩,从大同煤校毕业的剧通达来到矿山后,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提出新的开采方案,被采纳后使这个老矿有了生机,年产原煤20万吨。
这批在矿山的年轻知识分子,热爱矿山,在艰苦中磨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中国地矿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刘纯贵,主动要求到煤峪口矿综采一队当技术员。他虚心向老矿工学习,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使这个矿的综采一队一直成为产量最高的先进队。分配到雁崖矿的78名大专中专毕业生,为国分忧,主动到最艰苦的井下工作。他们说:“我们是学采煤的,工作岗位在井下。”他们都在采煤、掘进、机电、通风、运输中,显出了自己的本事,为办好现代化矿井献出自己的知识。近3年,全矿务局仅在革新技术方面就产生科技成果117项,创造价值达1142.5万元。
大同矿务局党委书记刘守仁对记者说:“这批来矿山的大中专毕业生,热爱矿山,为煤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他们是矿山的生力军,为矿山建设立了功。他们是大有希望的矿山主人!”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杀虫基因导入棉花
转基因棉花工程植株培育成功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范云六教授和博士研究生谢道昕等与江苏农科院合作,组建抗虫转基因棉花植株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
棉花是国际性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因棉铃虫、红铃虫的为害,损失高达15—30%,目前国内尚未发现有天然抗虫栽培棉花、野生棉花品种资源。
几年来,中国农科院的研究人员从苏芸金蚜孢杆菌中分离出一种杀虫基因,导入棉花体内,得到了转基因棉花工程植株。实验结果表明,导入棉花体内的杀虫基因已得到表达。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有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问世
本报讯 目前国内外最大的有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合作研制成功。
该系统容纳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有关全部信息,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的8.7万种化学品毒性资料,我国1万种化学品调查资料和专题组筛选的55种有毒化学品资料。
它填补了我国有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现代化的空白。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系统在信息容量、涉及范围、系统综合能力等方面在同类系统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韦锡新 刘增立)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开放
新华社太原7月26日电(记者池茂花)尽管夏日炎炎,山路崎岖,但新近修葺的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还是吸引了一批批参观者。
1982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位于山西五台县松岩口村。抗日战争初期,松岩口是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从延安来到松岩口后方医院后,建立了一个比较正规的“模范病室”。
这次“模范病室”修葺恢复了手术室、医务室、消毒室、洗涤室、病房。室内按当年的原样进行设置,还充实了白求恩指导木工、铁工、焊工制做成的牵引架、夹板、托盘、药柜等。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文简讯

  科教文简讯
△大陆第一家专门为台湾同胞服务的医院落成开诊。
位于浙江象山县石浦镇的这家台胞医院设有住院楼、门诊楼、综合楼等配套设施,4个病区共有226张病床。           
 (据新华社)
△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的58名小学生故事选手在海滨城市青岛角逐第三届全国“故事大王”。这次全国故事大王选拔邀请赛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据新华社)
△《怎样做老龄工作》一书,近日已由档案出版社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内容有中外老龄工作的基本状况;我国老龄工作的战略意义、指导方针;有关老龄工作的最新信息;做好老龄工作的各门各类基本知识,以及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等内容。中顾委常委王首道为该书作序;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上海今年安排2600名非上海籍大学毕业生到本市工作。学生们手持统一分配工作报到证,正在参加这里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开发浦东和支持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      
  (据新华社)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健全体制 加强服务
宝鸡市农技推广不断创新
本报讯 陕西省宝鸡市重视和加强科技兴农工作,农技推广的方法不断创新。目前,全市十二个县区都建立了农技推广中心(站),一百八十八个乡镇已建立农技站一百七十三个。发展科技示范户三万一千多户,初步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疏通了推广渠道,社会化服务日益活跃。
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过程中,宝鸡市从本市实际出发,重点抓乡镇农技站的建设,并首先办好三十四个镇的农技站,以镇带乡,以大乡带小乡,以乡带村,逐步健全和提高。市县先后选派五百二十名技术人员充实镇站,市财政划拨二十万元作为农技推广经费,还动员乡镇企业以工补农,扶持镇站发展。全市三分之二的镇农技站,发挥了联系城乡经济、科技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扶风县法门镇农技站,近两年以来聘请专家、教授办技术培训班二十三期,引进科研成果二十八项,经销农作物良种四十五个品种三十二万斤,还经营其他农用物资。服务内容由种植业扩展到养殖业、加工业和乡镇企业,服务范围由本县扩大到眉县等三县十个乡。
各级农技推广组织实行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相结合,兴办经营实体,开展技术承包,促进了技术推广工作。全市共办乡以上的经营实体三百九十多个,全市有一半以上的技术推广项目实行了承包,参加承包的农技人员达三千多人。
各级农技推广组织还坚持办好示范点,把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在引进杨陵农科城培育的杂交油菜高产新品种“秦油二号”后,建立了三个制种基地县,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聘请一百三十多名专职农技员,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两年共推广种植“秦油二号”三十七万亩,增产一千多万公斤,相当于增加十万亩油菜面积。
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宝鸡市注重扶持农村民办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全市已有各类民间机构三万多个。 
           (张彦和)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侨乡纪行

  足球之乡足球梦
本报记者 郭嘉 徐建中
举世瞩目的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对那些钟情于斯的球迷们来说,自然很不情愿把他们的全部热情倾注在人家的球队上。他们在观赏比赛之余,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足球还有希望吗?
有。我们在广东梅州,看到了中国足球未来的曙光。
提起梅州,人们自然联想起“足球之乡”的美称。这里,孕育了曾名扬中外的“亚洲球王”李惠堂。一代足球名将曾雪麟、张均浪、蔡锦标、王惠良、池明华、杨宁。现役或原国家队队员郭亿军、谢育新、张小文、伍文兵、吴伟英(女),也是梅州的好儿女。建国40年来,梅州为国家以及各省、市、大军区输送了300多名优秀足球人才,如今的广东足球队和第二届全国青运会足球盟主广东青年队,梅州籍的队员均占了“半壁江山”。
取得如此可喜的成果,个中缘由,梅州市体委主任谢顺发概括为三点:一是群众基础好,二是从娃娃抓起,三是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支持。据说,本世纪初,梅州市就兴起了足球运动。眼下,在整个梅州市,从大人到小孩,从男子到妇女,对足球几乎都能“玩”会道。目前,在梅州大地上,已办起了全国第二所足球专业学校,建起了49个足球训练点,各县、区的业余体校设置了18个足球班,每年选拔380多个足球苗子进行系统培养。
我们来到梅州市一所幼儿园,恰好是课间休息时刻,老师一声嚯哨,几十个娃娃“刷”地列队站在我们面前。他们每人掖着个小号足球,看架势,一场“对抗赛”就要开始。听老师们讲,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可惹人喜爱了。他们哭的时候,用球一哄就破哭为笑。我们发现,这些娃娃玩起球来还真神气活现,有模有样。我们不禁为之连连击掌。
女子足球运动在梅州兴起也较早。1958年,梅县松口就组织了女子足球队。1980年5月,叶剑英委员长亲临家乡视察时,特意观看了女子足球表演赛,接见了运动员,并和他们合影留念。叶帅的关怀,对梅州市女子足球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市已有55所中小学组建了女子足球队,有运动员534人。1981年至1983年,梅州女子足球队连续三次蝉联广东省女子足球队比赛冠军。
梅州市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这里足球的发展,自始至终凝结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心血。曾宪梓、孙城曾、温仁才、刘宇新、刘锦庆、罗焕昌等几十位华侨和港澳同胞共捐资430万港元,兴建了梅县、兴宁、五华县3座符合国家乙级标准的大型体育场及梅县体育馆,还有正在兴建中的梅州体育中心,从而结束了球乡健儿过去在沙滩荒地踢足球的历史。如今,全市拥有符合标准的足球场168个。许多足球名将说,作为一个县级的足球场能有如此规模,确实了不起。
近几年来,曾宪梓、罗焕昌、刘宇新、郑维奇等港澳同胞还促成了国家足球队、香港愉园足球队、东升足球队等高水平足球队来梅县献技。他们独资举办了“宪梓杯”、“焕昌杯”、“宇新杯”、“维奇杯”、“球王杯”、“宝宝杯”等足球比赛。据初步统计,近10年来,华侨、港澳同胞用于赞助“足球之乡”举办各种赛事的经费就达260多万元人民币,有力地推动了家乡足球事业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