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面面观

  大市场中的小景观
新华社记者 何大新
呼声:市场上不少商品卖不出,而许多消费者所需要的东西却又买不到
污点:包装上印着金牌,货色却未必优质,评奖太多、太滥,名优产品怎能不贬值
烦恼:向外省市推销商品真难,许多省市明知地方保护主义不对,却仍在这样搞
柜台前的呼声
在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一位姑娘连连向营业员诉苦:“为买一辆红颜色的金狮牌24自行车,我已经跑6趟了,结果每次不是没货就是刚卖完。既然大家都愿意买小型彩色车,为什么非让那些样式陈旧的‘大老黑’充斥柜台呢?”
车辆部营业员张桂兰告诉记者:新样式的自行车供不应求,一些厂家却死乞白赖地让我们代销“大老黑”,我们也有气,骑车的人不喜欢,你为谁生产?二楼针织部赵经理也说:如今,老式羊毛衫到处积压,新潮货却脱销断档。今春流行女毛外罩,我们拿着样子找工厂订货。找小厂,小厂在花色和数量上根本无法满足订货。找大厂,大厂说,我的产品已定型,转产太难。无奈,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顾客在柜台前摇头离去。
这就是当今市场中的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市场上有许多东西卖不动,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又无人生产,无货可卖。对此,我们的厂家作何感想?为什么企业不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看来,企业生产经营真正转到适应市场需要上来,需要在企业机制、经营思想上来一番变革。
金牌上的污点
一对中年夫妻徘徊在沈阳联营公司羊毛衫柜台前。女的说,就买那种商标上带奖牌的吧。男的说,看中哪件就买哪件,为啥非图那块牌牌。如今,带奖牌的东西多了,我看质量却未必好。
男顾客的话代表了当今许多消费者的看法。
联营公司电工部主任赵立平向记者介绍:柜台上摆着6种电风扇,个个都是“部优”。家电部主任吴迪也反映:这里经营的国产彩电分别来自江苏、广东、上海、北京、辽宁等产地,质量虽有差别,却都是一等奖。
据东北某省统计,这个省光国优、部优和省优产品目前就有5000多种,至于市优及各类大奖赛、杯赛、博览会、评优会授予的金银牌和称号就更多了。大到10万吨油轮,小到轮胎上的气门芯,几乎无所不包。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多数省份都有上千种“省优”以上产品。
包装上印着金牌,货色却未必优质。大连一家商场的营业员反映,南方某市生产的吸尘器是部优产品,产量很高,就是开箱合格率太低。记者了解到:沈阳市一家农场生产的汽水在市场上根本没人愿意喝,却是“部优”产品;某机械公司下属的一个集体企业,产品连生产许可证尚未办理,便已向有关部门申报“部优”了。在沈阳市消费者协会,该会工作人员一边翻着一封封消费者寄来的投诉信,一边向记者抱怨:一些获金银牌和优质称号的彩电、冰箱、自行车,也因质量不好受到顾客的谴责。
评奖太多、太滥,关系奖、照顾奖,乃至花钱买奖,名优产品怎能不贬值?
推销员的烦恼
沈阳市第一制药厂销售公司总经理刘树桐向记者抱怨,“如今,想要向外省市推销商品,真是太难了。”
很多沈阳同行也与他有着同样的烦恼。33岁的杨欧在沈阳文具采购供应站负责推销。他说,目前开辟外销市场十分困难。大路货难推销,名优货也难推销。不少地方宁可卖当地产杂牌货,也不卖外地名优货。不久前,他们到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推销文具用品。对方明言,上头不准进外地货。接着又说,如果你们能拿点我们的货,我们也可以进你们的商品。
“您别光听沈阳人埋怨到外地推销难,我们从外地赶到这里推销,也照样碰壁。”在沈阳金城宾馆一楼大厅内,一位来自江苏常州一家农机厂的推销员向记者发牢骚,他这次是专程来推销农机配件的,由于当地有关部门的干预,老用户也拒绝订货了。两位来自吉林省辽源市的推销员则诉苦:到沈阳已经三天了,到处吃闭门羹,连一件商品也未推销出去。
东北某市一位副市长对记者说,从长远看,从宏观看,我们也知道这样做不对,是搞地方保护主义。可是从眼前看,谁不搞谁吃亏,因为周围省市已经搞起来。当你的产品被外地市场拒绝后,难道还会欢迎外地商品进来吗?当地的生产和就业谁管?地方财政收入谁管?
如何协调地方之间利益关系,如何解决宏观与微观的矛盾,如何既解决眼前困难又不为长远发展设置障碍?这些问题需要积极加以探索。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下月保值储蓄贴补率为零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公布了今年8月份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贴补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社会商品零售和服务项目价格总指数计算,1990年8月份三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贴补率低于零。凡在这个月内到期的三年、五年、八年的定期储蓄存款,保值期内分别按年利率13.14%、14.94%、17.69%计付利息,无物价贴补。以后如遇物价上涨幅度高于同期利率水平时,三年期以上储蓄仍予以保值。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据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三日电(记者吴士深)今年以来,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向基础工业倾斜,乡镇企业结构有了新改善。这些趋向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正朝着治理整顿的目标前进。
基础产业生产稳步增长,过热的加工工业生产有所压缩。投资结构有所调整,正朝着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倾斜。
一年多来,乡镇企业在信贷紧缩和市场疲软的冲击下,积极进行适应性调整,逐步走出困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乡镇企业减少从业人员一百七十八万人,但总产值却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四,“三来一补”工缴费收入增长七成。今年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发展好势头,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一至五月,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七,出口交货额增长百分之四十五。


第2版(经济)
专栏:

  “管理通”孔庆生兴农走红
据新华社长春电(记者范向群通讯员胡冬林)孔庆生,绰号“管理通”,吉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干部。过去,孔庆生在机关不显山不露水,现在作为兴农队员下基层大受欢迎,犹如怀有绝技的演员突然走红。
老孔叫响,缘于永吉县缸窑镇。
缸窑镇陶瓷厂是个微利企业,管理粗放,浪费严重。老孔在这里经过精心准备,给他们讲管理课。经他一讲,人们才明白许多财富就是从手指缝里流走了。
在兴农服务队的帮助下,这个厂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搞起成本核算,使生产陶瓦单位耗煤量下降了一半,成品率上升40%。姜厂长拨拉算盘珠,预计年利润可达7至8万元。
人们对兴农服务队信服了:老孔他们不给钱不给物,但是,传授的管理知识却是受用不尽的无形财富。
几个月过去,镇办18家企业的面貌大变。随着缸窑经验的传播,孔庆生的名气也大了起来。
多的时候,一天来3台小车接他去讲课。一位副县长拉着孔庆生的手,动情地说:“老孔,你辛苦了!我代表全县乡镇企业职工谢谢你!”


第2版(经济)
专栏:我说承包

  大企业续包早定盘子好
——北京一机床刘庆桃厂长访谈录
本报记者 张书政
时间:1990年7月13日下午。
北京第一机床厂厂长刘庆桃,今年50岁,196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系后分配到该厂至今。现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中国第二届20名优秀企业家之一。
记者:听说去年你们厂就签了续包合同,是吗?
刘厂长:是的。大企业续包还是早定盘子好。所以,1989年4月,我们就把第二轮承包的合同签了。我们认为,外部条件的变化不会无止境。国家、政府,包括与我们签订合同的发包方“一委四局一行”和企业,都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谁都要爱护谁。况且,承包合同中还对发包方的义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外部环境变化莫测论”是没有根据的,续包中采取观望态度是不足取的。
记者:承包之路走对了!
刘厂长:是的,我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既然早晚得签,还是早签比晚签好。当然,我不是说,谁签了合同,谁就是“马列”,人家没签合同的厂长就不是“马列”,我没这个意思。因为各地、各厂的具体情况不同嘛!
早点签续包合同有许多好处。首先,新一轮承包的衔接工作在厂里叫响后,有利于激励职工按时完成第一轮承包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记者:早定续包盘子还有什么好处?
刘厂长: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制订企业近期发展战略。大企业“船大难掉头”。我们厂有职工近万名,是国家最大的铣床制造厂。不早点把续包的总盘子定下来,不知道“八五”期间企业要保多少“上交”、要保多少“技改”,厂长心里不打鼓吗?我怎么研究、制订开发多少新产品、安排多少技改项目呢?怎么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安排企业内部层层承包呢?
另外,新一轮承包的生产启动也是个大问题。上一轮承包干了4年啦,虽然没有达到人困马乏、精疲力尽的程度,可是,年年挖潜,月月拚搏,企业各方面的消耗都很大。早点订续包合同,有利于企业在职工思想上、原材料上、资金上、技术与设备上,都为第二轮承包的生产启动及时作好准备。
我们厂以第一轮承包的最末一年——也就是1990年合同上规定的应上缴利税额为基数,第二轮的5年承包期中,每年给国家上缴的财政收入都要完成“基数”,还要完成在前一年上缴的基础上再递增5%的数额。整个“八五”期间,共给国家上缴财政收入11509万元。同时,要保的技改费用预计1.2亿元,其中,自筹9000万元,贷款3000万元。我们厂已制订出《“八五”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八五”及“九五”期间向现代化迈进的工艺规划纲要》。
当前,尽管企业承包的形势还很严峻,工业生产也有不少困难,可是,搞好两轮承包的衔接促进了企业管理,我们厂上下情绪高,干劲大,到7月末就能完成第一轮承包的合同指标,从8月份开始,就干第二轮承包期的活了。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西成为台商投资新热点
本报桂林电 记者蒋耀强报道:资源丰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随着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正成为台商投资的又一热点。最近,八十三名台商与广西百余名企业界人士聚会桂林,初步商定了三十七项投资项目。
在此之前,台商到广西投资实施的项目有二十一个,投资金额一千多万美元。
据悉,台商到广西投资主要集中在制糖、造纸、珠宝加工、纺织、食品等广西资源优势项目上。


第2版(经济)
专栏:

  宁夏非农用地明显下降
本报银川电 记者黄翊明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连续三年来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这是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机构、用法制手段管理土地取得的成效。去年,全区共查处违法占地案件九百九十多起,制止滥占耕地四千二百多亩。自一九八六年以来,全区违法占地的现象逐年减少,非农业用地明显下降。去年,国家下达宁夏的非农业用地一点二万亩的计划,而实际只用三千九百亩。


第2版(经济)
专栏:

  晋桂将进行全面经济协作
本报讯 地处祖国内陆的山西省将在经济、技术、资源、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地处祖国南部边陲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多方面的合作。最近,两省人民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达成了一些初步合作意向,有的项目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双方已初步达成协议,山西帮助广西在北海市建设一座十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同时山西在开发黄河水利资源和水电建设上,将吸取广西水电建设的成功经验。
             (王文亮 郭慧民 魏震来)


第2版(经济)
专栏:

  冀东“新三角”开发区拉开序幕
本报讯 令人瞩目的冀东地区“新三角”经济开发区建设已拉开序幕,一些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始起步。
冀东“新三角”经济开发区是指河北唐山市区及市辖境内的沿海乐亭县王滩地区和丰南县南堡地区。它是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京、津、唐国土规划要求正式建立的。
                      (许贵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南化发展对外工程承包
本报南京电 新华社记者费强、本报记者孙健报道:近年来,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成为从地中海岸到中东、南亚地区国际化工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一支新军。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和正式签约的化工成套装置承包工程总额达上亿美元。
现在,南化对外工程承包已建成和正在建的项目有三个,已经签约的三个,还有三十多个项目已进入报价考察阶段。


第2版(经济)
专栏:

  城市“菜篮子”多靠集贸市场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姜军)我国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买自集贸市场的东西越来越多,除猪肉外,已超过从国营商店购买的份额了。去年全国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集贸市场提供的蔬菜占到百分之五十八,鲜蛋占百分之五十一,水产品和牛羊肉均占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鸡鸭鹅占百分之七十,干鲜果占百分之八十,猪肉略少。


第2版(经济)
专栏:

  感动之余的思考
阿朱
为了灌满旅客手中的茶杯子,蚌埠铁路分局的领导和职工付出了如此多的心力和汗水,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之余,又引起我的思索。
既然是人民铁路,那么,满足乘车旅客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喝水的需要,难道不是人民铁路的本份吗?做好本职工作,本是一件正常的事,为什么如今成了新闻,让人感到意外之喜?但凡乘过火车的人,大多有过盼水的体验。漫漫长途,只有可怜的一两杯水,更有一些列车干脆成了干涸的“沙漠”,要喝水,没有;要解渴,请掏钱包,汽水、啤酒、雪糕任选,还美其名曰“商品经济”。普通百姓毕竟还得精打细算过日子,于是只好忍着。
我们绝不是反对在列车上搞一些方便旅客、增加收入的商品买卖,而是反对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把不该商品化的服务内容也变成商品。当然,造成列车供水难有多种原因,像列车大量超员、人手不足等等。但蚌埠铁路分局的“茶杯子工程”表明,这些困难也都是可以克服的。关键是领导和职工有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否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
蚌埠铁路分局分局长杨凡树这样问:“人民列车为人民,我们的人民乘车时,想喝口水都喝不上,还能谈得上什么为人民?”这个充满感情的自责,是不是值得各条列车线都来思考呢?


第2版(经济)
专栏:通讯

  水的变奏曲
——蚌埠铁路分局“茶杯子工程”纪实
孟祥
不知从何时起,列车上的饮水竟成了一个难题、热点。大报小报的群众来信栏目里,常常可以看到旅客呼水、唤水、求水的字眼;一封封关于水的意见书、人民来信落在段长、分局长、路局长直至铁道部长办公桌上。
(一)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蚌埠铁路分局的党政领导苦苦思索着这个困扰着他们的问题:水!
一次现场办公,分局长杨凡树听到这样一件事:某日,一趟列车停靠一个小站。车上下来祖孙俩,年迈的奶奶拽着孙儿,告求到车站行车室:“他大哥,给口水给俺孩子喝吧!”孩子的小嘴是燥裂的,眼睛却是潮的。答曰:“没有开水。”“给口凉水也中!”“凉水不干净!”“不干净也中,只要口水给俺孩子喝!”
杨凡树为这事动了感情,他像是对自己发火,脱口而出:“人民列车为人民,我们的人民乘车时,想喝口水都喝不上,还能谈得上什么为人民?”
这次现场办公后,杨凡树一连半个多月,乘快车上慢车,专门调查研究列车上的供水情况。
自4月下旬起,水的问题被正式摆上了蚌埠分局路风建设的主要议事日程。分管运输及路风建设的副分局长刘建民,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制定了路风建设“茶杯子工程”方案。
1990年5月14日,蚌埠铁路分局发出了文件,由4个“子工程”、15个“施工”项目组合成的“茶杯子工程”诞生了!
(二)
蚌埠铁路分局决定:在6月1日前,完成“茶杯子一期工程”:即确保列车大壶在始发站上满水,途中不断水,列车开出后,列车员送水下车厢。
6月1日,千万只茶杯子将开始对“茶杯子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让我们略撷这一天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324次列车,正点从合肥站发出。开车之前,置放在洗脸间的所有大茶桶已灌满开水。列车刚一起步,列车员们便手拎大壶,微笑着走向每一位旅客。从合肥到水家湖,仅仅百余公里的旅程,列车员竟送了五遍水!坐在硬席车厢里的两位电视台记者,抑制不住激动,当即打开机子进行了现场采访。一位看模样已退休的老同志,一把从记者手中抢过话筒:“50年代就这样,你一上车,就有列车员送水,现时我又看到铁路的好传统好作风了!”旅客们一边笑,一边使劲鼓掌。
镜头二:16时零2分,由乌鲁木齐开来的51次特别快车驶进蚌埠站。这时,站台上有20多名机关干部、服务员拎着水壶,迎了上去,每个站台上还放着一个个淡蓝色的大茶桶。旅客们一见水,纷纷把杯子伸向窗外,或走下车厢。一位武警战士一仰头灌下一杯水,又倒了一杯,他一句话没说,望着服务员,望望茶桶和茶壶上那鲜红的路徽,眼里泪光闪闪!一位老太太边喝水边嘀咕:“这蚌埠的水还真甜津津的。”
镜头三:晚19时许,128次列车,一位满头大汗的旅客走到洗脸间,皱着眉头拧拧龙头,没想到水“哗”地流了出来,他笑了:“嘿,这车上还真不错,有水喝,还有水洗上一把,好哇!”
(三)
“茶杯子工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仅一期工程就添置各种壶、桶950个(只),送水车50辆,壶架100余副;修复各种设备309处,茶炉车28辆……耗资人民币20万元。
用水量也十分惊人。蚌埠分局每天有24.5对旅客列车在运行,一趟车上上下下至少有1500张嘴,总共73500张嘴,按每人饮水两公斤算,就喝掉147吨水。加上外局过路列车91趟,少算也要上水350吨,再加上旅客洗脸刷牙擦把汗……好家伙,简直等于一个小自来水厂的日供水量。
不难想象,为了这成千上万的茶杯子,蚌埠铁路分局干部职工付出了多少辛勤劳动。
蚌埠列车段是与“茶杯子工程”关系最密切的单位,为了第一道工序——供水,这个段领导和干部,统统轮流去当上水工。为了最后一道工序——倒水,所有乘务人员走出乘务室,而车队干部每月必须有2/3时间添乘。如果车上无水供应,则视为列车长失职……
四等小站烔?河站站长王先志是省级劳模、服务明星。这位老先进为“茶杯子工程”又立新功。他除了吃饭睡觉,贡献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泡在车站,泡在旅客中,拎水、倒水……
蚌埠、合肥两家水电段,为了保证用水,段长书记们带着技术人员,对供水井逐口察看维修,236口井,口口留下他们的身影!一位随车列检在维修一只水箱时,不小心手被划破,血一个劲往外涌;别人劝他去包扎,他头都不抬,只用嘴吮吸了几下,继续工作!在旅客数千封表扬信里,没有一封出现蚌埠列车段126名供水员的姓名和服务工号。然而,他们从事的却是最热最累的工作。每一次出乘,他们究竟流了多少汗水,恐怕用茶杯子是难以度量的!与其说每一杯茶水来自地下井,不如说来自蚌埠铁路分局4万多副火热的胸膛——那儿是真正的水之源!


第2版(经济)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聘请社会监督员
图中这几位老人可不是普通顾客,他们是北京青龙桥商店聘请来商店“挑刺”的“社会监督员”。
这家商店为迎接亚运会,提高服务质量,他们从街道居委会聘请了三位“社会监督员”,监督员带来了顾客的反映和要求,还专挑服务质量、商品质量、物价、计量等方面的毛病。青龙桥商店的这种做法深受顾客的好评。程玉扬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