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国家一级企业风采

  社会主义,在这里充满希望
——哈尔滨锅炉厂提供的启示和答案
新华社记者 祖伯光 本报记者 武培真
国家一级企业榜上有名的哈尔滨锅炉厂,30多年来,它生产的锅炉,占全国火电装机总容量的42%;去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4759元,是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数的2.2倍;我国首台60万千瓦发电锅炉在此诞生,标志着中国的锅炉生产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的大型企业之林。
这里,廉洁、公道、民主、团结、文明的新风,吹拂每个角落。
哈尔滨锅炉厂正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卓越成就,向人们展示:社会主义在这里充满希望。
“图享受,别参加共产党”
厂长迟建福在推行厂长负责制的1984年底上任了。他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主动地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迟建福首先注意理顺职工的情绪,在职工议论颇多的干部特殊化问题上开刀,决心以干部的廉洁建立新型的干群关系。他作为享受厅局级待遇的厂长决不搞特殊,在物质、生活待遇上尽量向普通干部、职工看齐。他告诫干部:“当共产党的官,就得带头吃苦,讲牺牲,比贡献。图享受,别参加共产党!”
迟建福定下家规:不准占公家便宜,不搞夫贵妻荣那一套。
哈尔滨锅炉厂总是兑现合同,市里下文奖励他和其他厂级领导干部一级工资。在这同时,工厂也在长工资。职工代表按规定一致同意他们长两级。可他和厂级干部只要市奖励的一级工资,把厂内指标让给别人。
迟建福的住房只有39平方米,与一些老工人大体相当。按条件他可以分到更好的房子,但两次分配他都谦让了。
像迟建福一样,党委书记耿雷和10多名厂级干部都以廉洁为荣,他们享受和职工相当的生活待遇。20多名新提拔的分厂厂长一级干部,至今仍住在一室一厨的宿舍里。对于领导干部吃苦在前的美德,工人们写春联颂扬:厂长廉洁书记廉洁层层廉洁,领导满意群众满意上下满意。横批:喜看今朝。
厂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迟建福非常信服恩格斯在《论权威》中的话:“大工厂里的自动机器,比任何雇用工人的小资本家要专制得多。至少就劳动时间而言,可以在这些工厂的大门上写上这样一句话: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迟建福上任后就领导全厂全面整顿劳动、工作、工艺纪律。工厂制定了《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并组成专门纪律检查组,做到违纪必究。一名职工,在周末下班前两三分钟离开岗位到车间门外买了一只鸡,被检查组发现罚了款并因此扣掉一笔奖金。另一名职工中午洗澡,上班迟到了3分钟,也被扣奖金。从此,工厂劳动纪律肃然,宽阔整齐的厂区马路上不见闲人。
这里的厂规厂纪不仅仅对着工人,更是对着各级干部。就说厂长吧,上任不久,厂里生产我国第一台60万千瓦发电锅炉时,个别高强度螺栓孔没达到技术要求,他立即宣布扣厂长一个季度奖金,并且下浮一级工资,其他有关责任者也都受了罚。类似这样的事,厂长就有四次之多。
至今职工们还常谈起厂务会议和厂党委连“斩”几员“大将”的事。气燃分厂厂长因其女儿被她所在公司罚了5元钱,他便利用职权中断供给这个公司氧气,影响了生产。厂里依照厂规厂纪罢免了这个分厂厂长的职务。管子分厂副厂长因与质量检查员发生误会,一时性起打了检查员,被撤销领导职务。厂医院院长违反医院管理制度,以权谋私,也被免了职。提起几员“大将”来,职工们包括有些厂领导都认为处理太重。但迟建福认为,领导必须是遵纪守法的模范,不如此便不能号令千军万马。他说:“当制度能管住一切人的时候,它才成为真正的制度。”
工厂是个温暖的家
哈锅的职工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一走进大门,干净整洁的厂区见不到一个电焊条头和烟头;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十分周到细致,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全忘了。职工们真正把工厂看成是温暖的家。
为了这个温暖的家,工厂的领导们倾注了全部的爱。
职工在生产上满负荷,各级领导千方百计为职工生活减负荷。为避免职工中午吃饭排长队,食堂工作人员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车间、处室。为减轻职工家务负担,食堂每天蒸1000公斤馒头让职工买回家。厂里冬天为职工准备成袋的冻饺子,春、夏、秋三季在厂区搞周末食品展销,鱼、肉、鸡、虾等几十种副食和主食任你选购,厂里不赚一分钱。
厂里每年冬天都到南方采购各种新鲜蔬菜,价钱比市场便宜一多半。仅此一项每个职工一年少支出40元。厂里数百名单身职工享受着更为优惠的待遇。老职工退休,厂里都要召开隆重欢送会,给每人录像,录下他们操作的机器、办公桌以及和战友们一起工作的现场,免费赠送。一对银发夫妇对子女说:“工厂就是咱们家,大家兴旺,小家富裕。认准这个理,你们在厂里可得拚命干。”
一心建“命运共同体”
哈锅的领导者们把工厂看成是由“心脏”、“动脉”等部分有机组成的一台“大型锅炉”,十分注意发挥整体的积极性。
他们把党政关系比喻成左心室右心室合为一心的关系。党委书记耿雷和厂长迟建福互为党委会、厂务会的“班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顾全大局,决不争权。在工作中他们配合默契,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后面站着一个坚定的支持者。这样使全厂无论是来自党委还是厂务会议的各项决定都畅通无阻。
厂党委和厂长非常尊重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注意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在哈锅,一年一度的厂长报告,重大问题的决策,经济责任制、工资奖金分配、福利基金的使用、住房分配乃至厂长和书记的升级,都分别由全体职工、职代会及其主席团讨论、审议、通过或决定,并实行全过程的民主监督。
职工们通过民主管理认识了自身的使命和利益,更多地关心工厂的生产、管理、技术进步、上等级和企业的集体荣誉。厂里任务不足影响效益,职工们主动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各种信息。仅1989年全厂提出合理化建议10335条,平均一人一条还多;实现技术革新335项,创直接经济效益350万元。
党政之间一条心,全厂职工万众一心,不断地创造出建厂史上的各种奇迹。1985年以来的五年间,这个厂连续获得了22项全国性最高荣誉。厂长迟建福也荣膺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每个哈锅人无不为此而骄傲。他们以自己的成功实践在共和国这片土地上奏出了一曲雄壮的乐章。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都来关心这件大事
——谈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已基本实现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10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这一转变是分不开的。现在我国工业还面临着一个更具根本性的转变,那就是从粗放经营为主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这就是说,我国工业要在保持适当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工业,更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更重视新产品的科研和开发,更重视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不再用片面扩大外延的办法盲目追求高速度。在目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当中,鲜明地提出这个问题,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10年,我国工业水平又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具有相当雄厚的工业经济实力。对此必须有足够的估计。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家底薄、起点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从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我国工业从总体上说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据最近有关部门的调查,即使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在10年改革当中,全面进行过技术改造的企业不过20%左右,而真正达到现代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水平的企业则更少。投入多,产出少,质量低,能耗高,新产品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管理水平低,技术改造缓慢,劳动生产率不高,资金利用率和利润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这说明了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必要性。
从完成当前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来看,促进工业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也是非常迫切的。目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结构失衡,基础产业赶不上加工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这又同我国工业的粗放经营密切相关。比如我国工业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0%,而苏联是40%,美国、日本是50%;我国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是日本的5.3倍,美国的2.3倍,苏联的1.7倍。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衡量,我国一年多消耗了3亿吨标准煤,等于多耗费了我国能源总量的30%。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除了增加基础产业的投入外,更需注意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紧实现工业的集约经营。治理整顿既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又对企业形成了客观上的压力,目前正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好时机。
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设想来看,更显示出我国工业从粗放到集约转变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是以工业的现代化为主导的。集约经营的工业才能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工业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高质量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才具有经济实力支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才有可能使引进、技术改造、出口创汇形成良性循环。再拿能源来说,今后的1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产值还要翻一番,这仅靠能源产量的相应增长来支持是不行的。一方面是因为需要大量增加能源建设的投入,代价大,困难很多;另一方面是因为煤炭、石油等重要的矿藏资源,是不可能再生的资源,为子孙后代计,不应该让那些高能耗低效益的工业企业把可贵的资源随随便便浪费掉。出路只能是依靠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据测算,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和万元产值能耗如果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即使能源生产总量不增加,也可以满足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需要。账是这么算,若实行起来困难是很大的,但我们应为此而努力。
列宁早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就明确地说过:“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只有不断提高工业的集约经营程度,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正因为这是关系到能否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大问题,改革10年多来,提高经济效益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党的13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工业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这个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的观点,远没有像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那样深入人心,也远没有取得应有的实效。这既有认识上和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如何制定一整套政策和措施促其实现的问题。现在是到了为此而大声疾呼的时候了!
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需要在政策上作必要的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在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在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方面,要改变目前集约经营动力不足、粗放经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一涨再涨、急功近利的做法,使集约经营成为各级政府指导经济工作和企业经营的内在动力和要求,任务是相当艰巨的。这需要提高认识,交流经验,集思广益,献计献策,需要各个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为此,本报和中国工业经济协会联合发起开展一次认真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转变的讨论,并召开了部分经济工作领导者、经济学家、企业厂长、经理的座谈会,作为这个讨论的开头。我们希望大家都来关心这件大事,欢迎各界各方人士踊跃参加讨论,发表意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昔日无医无药疫病横行 今朝医疗保健形成网络
47万医务人员为少数民族服务
少数民族医疗队伍在各地支持下迅速成长
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通讯员裴东红、记者张银曙)一个遍布山寨、牧区的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网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形成,47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活跃在高原、戈壁、山地、草原,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享有基本的卫生服务。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医无药、疫病横行的状况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到1989年底,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医药机构已发展到31931个。其中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西藏5个自治区的医药机构就有16711个;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16万多人。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县(旗)以及县(旗)以上地方都有了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医学卫生院校、医药科研机构、药品检定所和其他防治站;乡一级建立了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村一级办起了多种形式的卫生组织。
近10年来,全国几乎所有的医科院校都有大中专毕业生被输送到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卫生部所属的北京、上海、中山等5所重点医科大学从1984年到现在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900多名;云南省17所中等卫校共培养少数民族学生6719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6所卫校,在校学生中有近一半是少数民族学生。
1984年以来,内地各省、市的许多医疗保健单位还以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广大医护人员克服卫生条件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难,深入广大牧区、村寨,使边远民族地区的地方病、传染病和妇女儿童疾病等得到有效的防治。


第1版(要闻)
专栏:

  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我国国外经济合作蓬勃发展
合作项目分布133个国家和地区
据新华社郑州7月10日电(记者王耕)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国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获得新的发展。据日前在洛阳召开的全国国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会提供的情况:10年间,我国已对外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10634份,合同金额达128亿美元,累计派出劳务人员36万人次,已从初期的中东市场发展到亚、非、拉、美、欧和大洋洲133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到1989年底,我国已批准在海外开办企业645家,协议总投资额达22.23亿美元,其中我方投资9.51亿美元,占42.7%。这些企业分布在88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企业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良好。
我国的国外经济技术合作主要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兴办海外企业三部分。经过十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实力的队伍。在对外开展业务上,已从初期的承包普通的筑路、建房工程,发展到多工种、多专业、技术性较强领域。在海外开办的企业,涉及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咨询服务等许多领域和行业。这些海外企业,有的通过国外融资,利用国际上的流动资金;有的开发国外资源,以补我之不足。我国和澳大利亚合作经营的露天铁矿已正式投产,几年后年产可达1000万吨,首批铁砂即将运回我国。我国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和阿拉伯海的渔业合作,大多数企业已收回投资,已运回数万吨鱼货,缓解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吃鱼难。国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的开展,还带动了国产设备的出口。


第1版(要闻)
专栏:

  万里会见中非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周树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议长米歇尔·多科率领的中非国民议会代表团。
会见中,万里对中国和中非两国在各个领域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他希望两国议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这种友好关系的发展。
万里对中非人民在科林巴总统的领导下,在维护国内安定团结、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不结盟、反对种族主义的外交政策表示赞赏。
多科说,中非共和国非常重视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希望这种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以诚相待”基础上的关系能进一步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
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
这是特鲁多第8次访华。李鹏总理对他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他在任总理期间以及退出政坛之后为促进中加关系的不断发展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并希望他继续为恢复和发展中加友好合作关系作出新的贡献。李鹏说:“目前中加关系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相信,乌云终将散去。只要双方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两国友好关系将会得到恢复和发展。”
特鲁多先生表示,他能在中加建交进入第20个年头的时候再次访华感到非常高兴。他表示同意李鹏总理所说的,希望两国关系尽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应客人的要求,李鹏详细介绍了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方针政策。特鲁多先生积极评价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进展。他说,中国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是很正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联邦德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日电 李鹏总理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联邦德国经济合作部国务秘书冷格耳一行。
李鹏对冷格耳先生说,“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对在北京与你会面感到高兴,并对你再次到中国访问表示欢迎。”李鹏对冷格耳长期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表示赞赏。冷格耳说,他对再次见到李鹏总理感到十分高兴。他表示,他将一如既往为进一步发展联邦德国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努力。
双方就两国经济情况以及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关系等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国数学家聚会北京
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确定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卓培荣)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学家最近聚会北京,为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命题。经过他们两天的紧张工作,大赛试题今天正式确定。
根据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惯例,竞赛试题是从参赛国提供的预选题中筛选出来的。今年共有35个参赛国家和地区提供了108道预选题。
由我国17名数学家组成的工作组经过讨论,从中筛选出30道试题,提交给由各国领队组成的主试委员会。
领队们都是有造诣的数学家,他们经过反复磋商,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中评选出6道正式试题。
从今天下午开始,这6道试题将由各国领队和副领队翻译成本国文字,作为12日至13日的本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正式答卷。据了解本届竞赛将最少使用26种文字。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新疆瓜开始运往各地
新疆哈密瓜和西瓜已开始陆续运出河西走廊,充实各地将淡的瓜市。第一批哈密瓜“红心脆”,日前已在广州露面。今年新疆计划销往全国的西瓜和哈密瓜11万吨。
福州煤码头交付使用
我国北煤南运系统工程项目之一的福州煤炭专用码头日前重载联动试车一次成功,并投入试生产。码头总投资8200多万元,年接卸煤炭能力110万吨,是福建省第一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
  连云港铁路专线通车
连云港港口铁路专用线7月10日正式通车。这条专用线是由港口附近的院前村村民和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整个工程耗资980万元,其中480万元由院前村村民集资。这条港口铁路的建成,可大幅度提高港口的货运周转能力。
苏马戏团将在京演出
苏联国家马戏团一行86人结束了在武汉、深圳、广州、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的演出后,将于8月2日至14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向首都观众献上14场精彩的演出。届时,首都观众将目睹狐狸、公鸡、豪猪和狗熊的同台滑稽演出,驯虎表演,驯狗节目和技惊四座的高空走钢丝和空中飞人。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半年黄金生产创新纪录
比去年同期增长34.6%
本报北京7月10日讯 国家黄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今天在京宣布:今年上半年我国黄金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4.6%,增长幅度之大,在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这一成绩是在黄金产量连续12年平均递增10%的基础上取得的。
今年上半年,黄金生产虽然遇到了流动资金短缺等困难,但各级黄金生产管理部门加紧勘探,加强服务和管理,使黄金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黄金勘探工作收效很大,黄金生产“无米之炊”状况有所缓解。
                      (聂伟 杨涌)


第1版(要闻)
专栏:

漓江风情
目前,漓江的中外游客每天达一万多人,新增加的“漓江民族之夜”受到游人的喜爱。富于民族地方特色的活动,为中外游客拓开了美妙新天地。本报记者 杨文道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工经协会本报编辑部联合召开专题座谈会
实现工业从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转变
本报将就此辟专栏展开讨论
本报讯 最近,一些部长、大公司经理、经济学家和厂长,在人民日报社座谈“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问题。这次座谈会是由本报编辑部同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召开的。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已基本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单纯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型的转变,给我国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工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要坚定不移地实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要有效地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完成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工业必须坚决地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这次座谈会是工经协会和本报联合举办“认真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讨论的开头。与会同志对开展这样一次讨论很感兴趣,认为我国工业实现这一转变,对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长远和现实的意义。在当前,依靠科技进步和推行现代化管理,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和效率,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对于完成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任务,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研究成果在发言中提出如下问题需要深入讨论:我国工业为什么必须实现这个转变?阻碍实现这一转变的模糊认识有哪些?怎样实现工业这个转变?喊了多年的效益为什么总是不理想?如何走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工业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和这个转变的关系,治理整顿和这个转变的关系等。
出席这次座谈的有:能源部部长黄毅诚、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全国政协常委李人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马宾、国家体改委委员孙效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所长周叔莲、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蒋一苇、国家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廖季立、中国印刷工业协会会长范慕韩、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企管教研室主任吴培良、北京汽车工业联合公司总经理郑焕明、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经理徐晞前、雪花电器公司新厂筹备处主任郑文昌、北京建筑工程机械厂厂长李大林、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仲文、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海南。
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会长吕东、本报总编辑邵华泽、副总编辑张云声主持了座谈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