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山东省安丘县凌河供销社实行边进货边销售,为群众做好“三夏”物资供应工作,将大量化肥、农药、柴油、农膜及脱粒机、柴油机等及时送到农民手中。目前他们已下乡送货2100人次,金额达25万元。 王平 春晓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设监管机构减轻农民负担
统计表明目前农民负担仍然比较重
国务院要求坚决执行有关限额规定
本报北京6月5日讯 记者蒋亚平报道:农业部有关负责人5日在北京向记者介绍,国务院非常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我国目前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已经由一般性反映情况和问题,转到制定法规、落实机构等方面。
到5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了专门监督管理机构。内蒙古、山东、湖南、四川、甘肃5个省、自治区成立了由省级领导任组长的农民负担清理整顿领导小组。湖北、黑龙江、湖南3个省已经由省人大颁发了农民负担管理条例或办法。为了弄清情况,搞好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制订好有关政策、法规,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大范围的农民负担专题调查。
从统计情况看,我国目前的农民负担仍然较重,各地也不平衡。在各种负担中,农民对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最为不满。
最近,国务院有关领导再次强调,农业部要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把好减轻农民负担这个关。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执行有关农民负担的规定比例限额,不能松口,要搞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该顶住的就得坚决顶住。
目前,我国关于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处于初始准备阶段。据反映,仍有一些地方有违反国务院文件精神、加重农民负担的项目出台。有关部门对此将进一步调查和清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实行专业承包适度规模经营 以工建农推广科技成果
北京夏粮将连续13年丰收
今夏283万亩小麦长势均衡穗大粒满
本报北京6月5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北京市今年283万亩小麦长势均衡、穗大、颗粒饱满,今后十多天内若无重大自然灾害,可望连续获得第十三个夏粮丰收年。日前市领导会同区、县、乡干部深入田间,研究部署“三夏”工作,力争丰产丰收。
北京市是大城市小郊区,农村人均耕地一亩一分多,粮食生产已连续12年丰产丰收。1989年与1977年相比,尽管耕地面积减少了67.5万亩,但粮食总产量却由1977年的15亿公斤,增加到1989年的23.9亿公斤,平均每年增长4%;单产每亩由294公斤增加到538公斤,每年平均增长5.2%。
北京市何以连续12年粮食丰产丰收?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黄超说,纵观这十多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农业是基础,乡镇企业是支柱”的主导思想,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到重要位置,保持了农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京郊农村近几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收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去年高达80%。再加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郊区农村也曾出现过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北京市采取了以工建农的对策,仅1984年至1989年就落实以工补农资金9亿元,中央和市财政投资及县、乡自筹资金3亿多元,用于发展商品粮基地,提高了排灌能力,购进一批农业机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今“三夏”抢种抢收时间几乎比原来缩短了1/2。
根据郊区土地平整、成片、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实际,北京市积极稳妥地推行专业承包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郊区农业向现代大农业迈进。经过四年努力,目前,郊区多数农村实行了不同程度的规模经营,承包粮田达73%。这些粮田的耕、播、除草、收割等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有效地调动了种田能手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据介绍,1987年规模经营农场粮食亩产高出全市平均增长幅度的2.7个百分点;1988年平均亩产比全市高出21.8%;1989年平均亩产达711公斤,高出全市平均数的32.2%。
为了把科技兴农落到实处,北京市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奋战在农业一线的科技人员,5次更新小麦、3次更新玉米品种,并取得了提高复种指数、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推广节水喷灌和地膜覆盖技术等成果。今年,市政府又聘请一批农业专家,主攻玉米高产,播种、施肥、浇水,均按科学规程办事。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钢大庆五月生产创纪录
首钢:利润比去年同期增近三成
大庆:生产原油比计划超近万吨
本报北京6月5日讯 首钢5月份生产全面告捷:生铁、钢和成品钢材的平均日产均超过万吨,全月实现利润1.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创历史最高水平。
首钢各单位围绕生产经营,充分发动群众,全公司职工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8663条,有2493条得到采纳。
公司还认真整顿机关作风,在机关干部中树立为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意识。各车间、厂矿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全月打破班、日产纪录141次。           
 (吴建新 王德春)
新华社哈尔滨6月4日电 (记者徐英杰、通讯员魏国志)大庆油田21万职工5月份日产原油始终保持15.2万吨的水平,全月累计生产原油471.5万吨,比计划超产9300吨。钻井三公司的1202、1205、1275三个钻井队创出了当月打井8口,当月完成7口,每队的月进尺都超过8000米的成绩,刷新了大庆油田月钻调整井的最高纪录。全公司月计划钻井进尺9.5万米,实际完成12.5万米,当月完成107口井,也创出了月打调整井的最高纪录。
钻井技术服务公司5月份累计固井265口,创出大庆开发30年来的最高生产纪录,而且固井合格率达100%,优质率达70.2%。油田基建部门职工也为确保油田高产稳产做出了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报通讯《大河这样奔流》在石市农村反响强烈
“老百姓就盼过富裕安生日子”
干部认为掌握农村工作规律是稳定发展的保证
本报石家庄6月5日电 本报报道石家庄市获鹿县大河乡农村工作经验以后,在当地农村引起强烈反响。通讯发表的当天,大河乡贾村李玉生等四位农民,拿着报纸找到乡长王录元,激动地说:“我们老百姓就盼这样,政策有个连续性,过个富裕安生的日子,千万不能再‘左’呀‘右’呀地折腾了!”
第二天,石家庄市委书记李海峰召集市委常委研究如何推广大河乡的经验,提出:“当前农村工作第一位的任务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保持政策稳定是农民多年来的愿望,要保持长期稳定,就得像大河乡那样因地制宜,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优势结合起来,找出发展的路数,按规律指导工作。”
接着,《石家庄日报》在头版发表了石家庄市委《关于开展学习大河乡先进经验,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全市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学大河,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掌握农村工作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取到‘真经’。”
获鹿县委、县政府在大河乡田间地头召开了全县各乡(镇)领导推广大河乡经验现场会。一些乡镇领导在参观了大河、听了乡党委书记梁文书介绍后,觉得思路大开。寺家庄镇镇长梁录深有感触地说:“持续稳定发展,大家都愿意,但为什么有时却事与愿违呢?看起来不掌握规律,就不能实现稳定。大河乡之所以能发展,关键是他们研究掌握了农村工作规律。不能要分分光,要统统死。”
获鹿县委书记刘俊亭在现场会上指出大河乡成功的所在:“几年来,大河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班子尽管换了几届,但他们发展经济的思路没变,前任领导探索出来的路子,后任领导始终抓住这个发展经济的基本思路不放,沿着这个思路不断发展、完善。有些工作一届干不完,下届接着干,决不因人废事。正是由于这种连续的、稳定的发展经济思路,大河乡经济才有今天的繁荣。”
大河乡乡长王录元说:“虽然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不断前进。”
石家庄市所属的正定、栾城、井陉等其他县区也开始向大河乡学习、推广大河乡经验。
               (王金良 田炳建)


第1版(要闻)
专栏:

  再评大河乡三条基本经验
本报评论员
本报5月22日一版发表的通讯《大河这样奔流》,向读者介绍了河北省获鹿县大河乡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经验,并就此发表了《多讲唯物辩证法》的评论,着重从干部思想方法的角度谈了如何保证农村政策稳定等问题。今天就大河乡的基本经验本身,再议上一议。
大河乡的基本经验概括起来有三条,即:着眼于发展生产力,摆正“统”与“分”的关系;以农为本,摆正工与农的关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处理好干群关系。这三条并不复杂,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真正做好并不容易。目前,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主脉”。
首先是摆正“统”与“分”的关系。农村改革是从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分”。由于理解的差异,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常常在“统”与“分”两者的关系上争执不休。一说“分”,就排斥任何形式的“统”;一说“统”,又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分”。其实,“统”与“分”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两个层次,是相辅相成的,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总结。所谓“分”,就是以家庭为主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所谓“统”,就是以基层农村组织为依托,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服务,把农民联系在一起。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各地“统”与“分”的程度及形式不完全一样,但格局大致相似。正是这种统与分的结合,构成了我国目前农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营体制的基本形式。任何只强调某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的说法和做法,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大河乡正是正确理解了这一内涵,使二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才出现了政策稳定,人心稳定,生产发展的好形势。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多数地区应强调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于一些地方针对过去服务工作薄弱的状况,提出要加强“统”的工作,这绝不是意味着要重新“归大堆”,而是要对分散的农户加强统一服务。总之,这不是重新束缚农村生产力,而是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不是收回农民的自主权,而是使农民更有效地行使自主权。做农村工作的同志务必要掌握好这一点。
其次是摆正工与农的关系。农民能不能搞工业?搞工业是否误农?实践已作了回答。凡是农村工业搞得较好的地方,农业都有后劲,农业现代化也走在前头,如北京的窦店、河南的刘庄、天津的大邱庄、江苏的华西、山东的新牟里等,无不如此。这本身就反映了在农村发展必要的工业同发展农业的一致性。但是,他们发展工业都没有忘记农业,没有丢掉“农”这个“本”,都能正确处理好工与农的关系,即立足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再促农业。大河乡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把农村工业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促进了内部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一经验更值得重视。除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近郊区以外,走大河乡这条路子,不仅能缓解城乡工业重复建设以及争材料、争能源的矛盾,而且从农村本身看,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加工业、服务业,又能较少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得到较稳定的发展。总之,以农为本,抓紧粮食生产,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发展工副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挥本地资源、智力的优势,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就会愈走愈宽。
第三是处理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近年来,农村某些地方干群关系趋于紧张,这里有干部作风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经济体制变动以后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引起的。过去搞“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农民个人利益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常常吃了亏也不知道。实行责任制以后,每户农民都直接掌握着自己的利益,因而也更关心自己的利益。提留、摊派、交粮、交款,都在明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干部平时不为农民排忧解难,只是在要粮要钱时才找农民,只有拿,没有帮和给,农民当然有意见,干群关系就难以处理好。大河乡的干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既有“要”,也有“给”,既让农民“交”,也向农民“送”,而且把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放在第一位,把帮助农民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这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搞好干群关系的主旨,因而也就能较好地理顺干群关系。各级政府和干部,都应当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作为联系农民的重要环节来考虑。
大河乡的三条基本经验,很实在,也很实用,再次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引起重视。


第1版(要闻)
专栏:

  豫皖苏鲁等麦区将降雨
各地应注意抢收抢种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据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气象台反映,江淮地区的麦收已接近尾声,黄淮地区正是大收时节,麦区近日将降雨。
中央气象台预报说,5日至6日,黄淮和江淮地区仍为晴到多云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2至35摄氏度,对收晒冬小麦十分有利。7日至8日,将有一次较大降雨过程自西向东先后影响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南部和东部等地,降雨量达5至20毫米,部分地区30至60毫米,对收晒冬小麦不利,但对夏种有利。为此,希望有关部门注意趋利避害,及时抢收、抢种、确保丰收。


第1版(要闻)
专栏:

  华东商品交易会闭幕
成交总额超过五亿元
据新华社福州六月五日电 (记者褚言义、包尔文)华东六省一市第四届商品交易会于六月三日在福州闭幕。历时四天的交易会,成交总额超过五亿元,创历届同类交易会的最高纪录。这次参加交易的除华东六省一市外,还有辽宁、吉林、湖北等九个省和自治区的工商企业代表,以及海外华侨、台胞等七千四百多人。


第1版(要闻)
专栏:重点工程巡礼

  200万吨乙烯的战歌
——我国石化工业建设纪实
钟实言
乙烯产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七五”期间,国家把大庆、齐鲁、扬子、金山4套30万吨乙烯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显示了国家集中力量振兴乙烯工业的决心。担负建设任务的广大石化职工,以国家重点工程为重,克服重重困难,付出辛勤汗水,保工期,保质量,创出了大型乙烯装置建设工期和开车速度的世界先进水平,奏出了一曲曲石化建设的动人凯歌。
200万吨乙烯,代表着巨大的财富,200万吨乙烯来之不易。这篇通讯通过一些翔实的材料,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我国乙烯工业建设的历史画卷。
                 ——编者
1990年4月16日。
上海石化总厂。
上午10时,李鹏总理为金山30万吨乙烯工程竣工剪彩。这是我国继燕山、大庆、齐鲁、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后的第5套,加上国内其它石化企业的乙烯产量,我国乙烯总产量已达到200万吨,从世界第15位跃居第8位。
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学工业的一个带头产品,是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的原料。大庆、齐鲁、扬子、上海四套30万吨乙烯及与乙烯装置配套的下游装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塑料生产能力143万吨,橡胶14万吨,合成纤维68万吨。把这些合成纤维织成布,11亿人每人平均4.5米;把这些塑料全部制成农用大棚薄膜,8亿农民每人可有一座60平方米的暖棚。乙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医药、军事等方面,其生产能力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兴州兴建了第一座化工联合企业。1961年,我国建成了一座以炼厂汽为原料的年产5000吨乙烯管式炉,1962年元旦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乙烯产品,实现了中国乙烯工业零的突破。1970年,我国引进了年产36000吨的乙烯砂子炉装置。1976年8月,我国第一套30万吨乙烯装置在北京燕山石化总厂投料试车,第9天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标志着中国石化工业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乙烯工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200万吨乙烯,展现了石化工业几代人跻身世界强国的雄心壮志,讴歌了广大石化职工无私奉献、忘我拚搏的精神。
为了乙烯工业的腾飞
国家改革开放,我国石化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在“六五”末期,一度停建的3套30万吨乙烯工程陆续在大庆、齐鲁、扬子恢复建设。到“七五”初,上海30万吨乙烯开始建设,这样,在“七五”期间,国家同时组织4套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艰巨的工程之一。
广大工程建设者有一笔经济账:一套30万吨乙烯工程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人拿出4.6元钱,工程建成后,年总产值可达33亿元,利税21.8亿元。工程早一天投产,就可多为国家创利税600多万元。
在大庆乙烯工地,被誉为石化建设“铁军”的石化总公司第四建设公司,提出用13天拿下4台铝镁仓装置。现场的联邦德国专家表示怀疑,在他的“工程手册”中,印度安装一台要45天,就是在联邦德国也要15天。他同中国工人赌了一瓶茅台酒后,欣然出游。四公司当即组成铆、焊、起重工三结合小分队,昼夜轮番上阵。第13天下午,当这位专家回到工地,看到矗立在面前的4台铝镁仓装置,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奇迹,了不起!”
全国调集精兵强将支援工程建设。仅扬子乙烯工程,就有30多个设计单位和150多个施工单位参与建设,并有700多个厂家为工程提供设备和材料。家住开封的化工部十一建设公司职工,在大年初一就离别家人,赶赴施工现场;家乡在辽宁盘锦地区的化工部第九建设公司职工,在家乡遭受洪水灾害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咬紧牙关,坚持施工,硬是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3年工作量的齐鲁乙烯万米管廊工程……
乙烯工程得到所在省市的领导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上海乙烯工程开工时,当时的上海市长江泽民同志在动员会上强调指出:“石化工业是我国的朝阳工业,乙烯工程一天都不能拖……”;大庆乙烯装置开车时电力不足,当时的黑龙江省省长侯杰当即表态:“宁可停省政府办公大楼的电,也要保乙烯开车!”齐鲁乙烯工程需征地1.7万亩,1.4万多名农民要失去土地,其中四个村庄的农民要迁出故居。“为了让这块黄土地上长出乙烯、塑料和化肥,我们什么都舍得!”
4套30万吨乙烯的平均建设周期都在32个月左右,建设速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开车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纪录”。
自力更生大胆尝试
扬子乙烯二阶段工程的年产45万吨大芳烃联合装置是目前世界上同类装置中最大的现代化设备。以前这类大型引进项目的施工,一直依靠国外工程承包商。现在,由于工程曾停缓建设,外国工程承包商不再承担责任,而我们从未组织过这类大型引进项目工程的施工。工程何去何从?
1987年7月,扬子乙烯二阶段工程动员大会上,石化总公司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保证质量,保证进度,力求节省”的16字方针,少请或不请外国专家,主要由中方肩负起原由外国公司和专家担任的工程总代表和技术负责工作。这是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的一次大胆抉择。
石化总公司从各企业抽调骨干,组成一支由26名顾问和50名专家参加的技术顾问组,替代部分外国专家,全面挑起重担。他们对国外承包商的工程设计进行全面细致地复查,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他们按照工程进度,分期分专业到现场指导工作。组织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对大量图纸进行修改补充,仅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就校对图纸近万张,纠正错误1000多条。
工程顺利进展。外国专家在事实面前折服了。美国技术专利商考虑到装置投产可以提高公司的信誉,主动提出每月免费提供45个人的技术服务;那家工程总承包商也被感染了,主动参与对专利公司的技术复查和聘请专家,主动协助我方定货和技术指导。
只有不依赖外援,才能更好地争取外援。
工程由基建转入开车。按照惯例,主要装置的操作人员需送到国外实习,这一次则由我们自己培训的专家开车。一支由总公司系统燕山石化公司、上海石化总厂等派出的年轻技术小专家组成的开车队奔赴现场,指导协助开车。他们不负众望,精益求精,连续三天只打一个盹,直至产出合格产品。他们的操作技术水平受到外国专家的高度赞扬,并建议他们组成国际开车队,打到国外去。
由于国内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替代,扬子二阶段工程节约了一大笔外汇。
涉深水者得蛟龙
1986年、1978年后引进的第4套30万吨乙烯装置决定在上海石化总厂建设。当时,装置保管已长达7年,工程不能再拖下去了;但开工建设,资金又严重不足。能不能将工程建起来,石化总公司又面临一场新的考验。要成就大业,就要敢于迎接挑战。在当时任上海市长江泽民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石化总公司和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了不同凡响的大胆建议:工程建设不伸手向国家要钱,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市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合作,自担风险,向国外银团筹集资金。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总公司和上海市政府的请示报告。这使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成为全国自筹资金搞大型基本建设的试点;这是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
这对石化总公司的经济实力是严峻检验:国外银行和财团是否信任石化总公司,给予贷款;贷款后,仅每天利息就有40万元,一旦不能按期偿还,企业的一部分固定资产将被迫抵押给外商。
石化总公司组成高级代表团走出国门,许多金融界人士认为,石化总公司是最好的投资伙伴。海外多家银行组成国际银团向工程贷款。
与此同时,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上海市建设银行出面,向海内外出售企业债券。
有人提出疑问:“企业债券是建设银行发行,如果上海石化总厂倒闭,我们应找谁去?”上海市建行答复:找中国石化总公司,它是担保人。
人们放心了。海外人士当然不会盲目购买债券;海内老百姓更是希望有一颗“定心丸”。
债券上市后,购买空前踊跃。20个省(市)和香港地区的单位和个人购买了1.4亿元,其中个人购买超过了一亿元。
石化总公司的实力和信誉,不仅得到海外首肯,而且得到了国人承认。这就是大集团的优势,石化工业崛起的力量所在!
1990年2月,国际金融市场传来信息,经远东资信评估公司评定,今年上海乙烯工程在国外发行的第4期债券,达到最高信任级。这是对中国石化工业实力的客观评价,是广大工程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硕果。
“花钱买进口设备,谁都有这个本事,关键是要国产化”
四套引进30万吨乙烯设备建成投产,对石化工业来说可算是丰功伟业。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曾得力于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但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不能一味走这条路。
为振兴民族工业,增强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后劲,必须积极吸收、消化引进技术和设备,加快石化工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步伐,加快研制国产乙烯装备。早在1983年,国务院和石化总公司领导就下定了这个决心。
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发出肺腑之言:“考核石化工业政绩,要看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能否取得新的效益,在发展生产力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但光有这些还不能打一个比较好的分。我们必须在开发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方面,走出新路子,为我们的后继者开路。花钱买进口设备,谁都有这个本事,关键是要国产化。在本总经理这一届任期里,总公司在这方面要迈出步子!”
这是决策者的远见卓识。
在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石化总公司上下同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仅短短几年,乙烯装备国产化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1990年1月10日,被国务院列入“七五”期间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的国产化新型乙烯裂解炉,在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建成,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验收。国产化乙烯裂解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石化工业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定要把乙烯装备国产化的科研成果工业化,而不能仅仅将其做为科研成果摆在那里。
如今,第一座工业化国产乙烯炉即将在齐鲁石化公司投入建设。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预示新的崛起……


第1版(要闻)
专栏:

  就一些外国记者进行非法采访活动
我外交部新闻司提出警告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近日有一些外国驻京记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北京市执行〈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非法进行采访活动。
外交部新闻司6月5日就此提出警告,并强调指出,少数外国驻京记者还与中国的非法活动的策划者有联系,甚至相互勾结,进行与记者身份不相符的活动,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