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晨曦(组诗)
李瑛
过井冈
  司机说,从这条路上去,前面就是井冈山
你默默不语
屹立在一片绿云里
一架摇篮
一条道路
一座威严的城池
风雨中长大的一棵树
一支枪
一部英雄民族的史诗
我从遥远的北方来,井冈山
该把什么礼物送给你
长城下的野马兰
黄河的歌
大平原震天的锣鼓
沙海的林带和小溪
你默默不语
屹立在一片绿云里
没有军号,不闻马蹄
却听见你强壮的脉搏
却感到你阔大的呼吸
炊烟起处,只听见
远远近近的鸡鸣
隐约里建设的喧嚣
孩子的笑
一面如火的红旗
高高地、高高地、高高地
从哨口直上长空
映透五月绚丽的晨曦
    瑞金
  1931年11月7日—20日,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
大会,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
定都瑞金。
都已经成为历史
却有江水活着
都已经成为历史
却有红旗和红星活着
都已经成为历史
却有诗和热血浇灌的野草活着
都已经成为历史
却有伟大的精神活着
江水、红旗、红星、诗和热血
以及一个民族伟大的精神活着
曾在蔓草荒烟中闪耀着光芒
而今又在太阳朗照的中国大地
高高地昂首挺立
活着,而且成长
瑞金
庄严地哺育着
十亿人民的灵魂
和一个至高无上纯洁的信仰
    听歌
  在沙洲坝,隐约里听见有人唱山歌,看不见是谁,也听不清词意,但分
明仍是革命战争年代那曲调。
多少山歌从历史的上游流下来
带着风声,带着雨声
真实而充满激情
当年,没有丝弦,没有琴键
我们的父亲和母亲
只用掺着血丝的歌
扯着烈火的歌
流着甜蜜的亲情的歌
喂养那个饥饿的年代和
他们苦难的后生
喂养那一排排灰军装和绑腿
以及一双双草鞋上跳动的红缨
今宵,听见当年的山歌
那沿着小路流来的歌
多像从六十年前
风尘扑扑地流来
在山与山之间
在心与心之间
发出回声
谁心头不激起如山的潮涌
  1990.5.22于沙洲坝


第8版(副刊)
专栏:

  老党员晚年的“清福”
舒欣
这里原名乱石峪,如今却是水顺石清,别有一番面貌。一条淙淙沥沥的流泉,直从村中穿过,沿着溪边银亮秀挺的白杨林,阳光洒满谷地,星星点点的山花,开放着春天的鲜嫩,一株株虬枝铁干的栗树,繁枝密杈交织叠布,在山坡涧谷矗立成深山生命的雕像。
待我们依崎岖的山径,攀上第一座山头,眼前赫然展现出一片非凡的景象。前突后隐纵横成阵的群山上,一层又一层平展环转的山地条田。从座座山脚直铺上云岚笼罩的山巅。这敞露在蓝天胸怀的山上新生的土地,精心耧耙过的泥土,匀细如毡,一脚踏上去,绵软而富有弹性。温润浓郁的阳光里,一株株栗树、桃树的幼苗,在山的托举下,坚实地挺立在天幕上,枝丫间星星般的芽苞,翘起嫩绒绒的绿唇,喷发有生命的渴望。
当我们来到北山梁,几位老人,正挥动着尺把长的镢头,掘着沟土。一位只有左臂的老人,只手拉动着七齿钉钯,清刮着核桃大小的石籽、土块,贴实在沟沿。像为家中孙女梳理鬓发般的仔细,耙匀得温软光洁。徐来的清风,拂着他敞开的棉衣,汗水透湿了里面的汗褂。这是一支专业护林队,一年四季奔波在三川四山里,剪枝、除草、施肥、护树,连大年三十吃罢年饭,也要赶上山来。护林队长介绍着一条左臂的老汉:“这是玉河老哥,六十多岁了,也是天亮上山,日落下山,终年操劳在山上。”
这里,地处京东板栗之乡燕山腹地,全村800多口人,人均只有五分耕地,却享有五亩宜林荒山。祖辈传下来的栗树越来越少,大部树龄已过百年,甚至二百年,是个过去年年吃返销粮的贫困山村,近年虽有部分强壮劳力上山开发小铁矿,也只刚刚解决了温饱。
乱石峪要发展,要变富,出路在哪里?人们把眼睛转向了身后亘古的荒山。
1986年的腊月二十五,村党支部连续召开了三天全村党员大会,36名党员一致决定:向三川四山要土地、要财富,三年绿化全村160座山包。
曲曲弯弯的山中小径,再也不能适应新山新林的需要。一条十六华里、攀绕40座山梁沟壑的大路,要在春节前完工,冰天雪地中,四山里又响起了锤凿和开山炮的轰鸣。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党员,玉河和天顺,包下了连许多年青人也不敢问津的30米长的一段高崖,要在这坚石盘铸的崖石上,凿出深三、四丈、宽四米的山路,而因地势又不能放炮,该是多么艰难的重负!两位老人就是凭着一把大锤,几根钢钎,半尺、一尺地将顽石凿下。手震裂了,用布包上,膀累肿了,干柴热炕上歇上一宿,天蒙蒙亮,又相跟着上了山,待到山崖凿去一半,天顺老汉爬上一丈多高的梯子,老伴用力扶撑着,他蹬在半山上,一凿就是一天。三个多月下来,大锤抡碎了三把,钢钎凿断十几根,就是在这两双老年人的手下,山路凿通、凿平了,凿下的坚石,整整填平了一座小山坳。看着三年多来,风雨无阻,整日开山、种树,甚至大年三十的年饭都要在山上吃的两个老党员,有人不解地问:“大伯,等山上的栗树结果,您不一定能享上福了,为啥要这样拚老命啊?”天顺老汉平静地一笑:“碰上了这样的好年月,咱得给后辈儿孙留下片福山、福林。”……
今天,春风又吹绿了乱石峪的山山岭岭,两山上奔忙着栽种最后一片栗树和铺架输水管道的人群。肩扛着新运来的栗苗,走在平缓的盘山大路上……
两位老党员呢?身影掩映在最早栽植的一批果树丛中,只见两星烟火一闪一闪,那么温馨,那么熨贴。也许,这就是他们晚年最安适的时刻,得以体会一下享“清福”的情味……


第8版(副刊)
专栏:

  防腐之道
官伟勋
中纪委在开除原铁道部副部长罗云光等人党籍的通报中说:“在革命干部与腐败分子、犯罪分子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的确如此。
全国解放后,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不少同志由普通一兵成长为领导干部,这本是好事。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始终面临着腐败与反腐败的严峻考验。”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拥有权力而又党性不纯丧失警惕的人,总是最易成为“糖弹”密集射击的目标。常言道:“在位的领导客人多”。在众多的客人中,固然不乏为公事为友情而来的人,但有关部门一再公布的数字也告诉我们:“熙熙攘攘”,为利而来而往者,其绝对数字也一直在上升。
当然,历来的“糖弹”发射者也不是毫无选择的。
嘉靖中,孙承恩与礼部尚书徐阶“对巷而居。徐公宾客甚盛,延接不暇,”孙则“下了班”便把门一关,有时还搬把椅子背着太阳(可见屋里没有“暖气”)看书。仆人偷着说:“同为尚书,人家车马盈门,咱相公家鬼也不来,咱们还有啥指望!”孙的耳朵灵,听见了,把仆人叫来骂道:“任凭你们走,留我一个让鬼背去好了!”对于这位孙大人,自然是没人敢提上苞苴自投罗网的。同时代的东平太守许应达看来也是这类人。因其清廉,调走时,“吏民哭泣不绝”,许公晚上住在小店里对仆人不无自豪地说:“为吏无所有,只落得百姓几滴眼泪耳。”仆人叹道:“我的爷,您袋子里一个钱没有,好将眼泪包去作人事送亲友?”许太守不像孙大人脾气大,不但没发火,反而一击掌乐道:“说得妙呀!”
说公道话,在我们这个时代,比孙许更好的官吏,还要多得多。在我认识的许多老同志中,送礼不收,请吃不到,下去检查工作,人家往车屁股上硬塞“小意思”时坚决不要的,我也很见过一些。然而不幸的是,与这种现象相反的现象,也确实不少。不仅不少,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期,还大有此消彼长之势!
罗云光们的教训告诉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反复重温党的根本宗旨,越是要加强党性锻炼。要“慎独”,更要“慎初”。好人变坏人总有过程。只要是党纪国法所不允许的,就要坚决划清界限,一尘不染,千万不能有“就干这一次,下次不干了”的自我开脱心理与侥幸心理。否则,到“鱼烂而不可复全”之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明代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在接见新任御史时说:他昨天乘轿进城遇雨,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坑里,从此便“不复顾惜”新鞋,不管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一位御史听了这段话后,说他“终生不敢忘”。这段话的确是很能给人以启迪的。
加强个人修养固然重要,但古往今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仅靠这一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靠群众的监督与批评。群众依法有效的监督,才是最有效的防腐剂。否则,再好的人也容易变坏。一切对人民负责也对自己前途负责的同志,都应自觉主动地欢迎群众的批评监督,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促进群众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制度化法律化而努力奋斗。这不仅是爱护干部的需要,更是国家长治久安与兴旺发达的需要!


第8版(副刊)
专栏:

  啊,北京站
孙玲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北京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热爱我的岗位。
清晨,当我汇入那不尽的人流,急切地向我的岗位奔去。还没望见她的身影,就已听到她的声音——清脆的东方红乐曲声,“当,当”,那仿古的钟声,带着清新,透着素香,飘洒在北京城的上空。
远远地,远远地我看见了她。在雏燕低飞,朝霞齐舞,一轮红日冉冉东升的壮丽画面下,她像一个威武的战士矗立在那古老的现代化的建筑群落中。
啊,多少个春秋,多少个日夜,她像守卫上甘岭的志愿军,她像保卫老山的英雄,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古朴庄重。
在这块阵地上,她聆听过共和国十年大庆的礼炮声,她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血雨腥风,她同亿万人民欢庆过粉碎“四人帮”那令人难忘的胜利,她目睹了改革开放给祖国首都带来的经济繁荣,也曾横眉冷对反革命暴徒对共和国的肆意践踏,感到了祖国母亲那沉重的喘息声……。如今,她又和我们一起迎来的党的69周年的生日。
她在这里虽然仅仅只有三十一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共和国历史上却经历过四分之三的历程。不平凡的经历啊,在她的身上刻下了艰辛、痛苦、奋斗和光荣。
    二
我曾多少次因公暂时离她远去,去浏览祖国富饶美丽的大地,那怕我远离她千里万里,总把她挂在心里。多少次梦中回故里,梦中的画面总是她。我回来了,急切的心情就像儿女回到母亲的怀抱。又看到她熟悉的面容,听到她温柔的话语。“母亲,我回来了”,这呼喊声随着一股热血涌入我的心底。
啊,母亲。她多像一个慈祥的母亲。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她用那奋力的臂膀,博大的胸怀,迎接着不尽的人流,温暖着赤子的心底。
有多少人,多少人啊,他们日日夜夜思念着北京,思念着全世界瞩目的地方。有一天,他们终于来到这里,怀着热切的向往,神圣的心理。到了,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她,那样庄重,那样慈祥。当他们饱尝了首都风光,当他们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依依不舍地离开这里,她又像母亲送别万里远航的儿女……。
多少海外赤子,带着异国的风寒,千里迢迢奔向她。她温暖的胸膛使他们热泪盈眶,她温存的话语,使他们激动不已。多少人跪在她的脚下,喊一声祖国,喊一声母亲,我爱你!
    三
春风秋雨,斗转星移。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光辉业绩。虽然她仍然庄重美丽,但三十而立,她毕竟不属于少男少女。如今,她成长得更加坚强,但也更感到肩上的压力。历数三十一年的历程,几代人的奋斗,留下的是难忘的记忆。她博大的胸怀,迎送旅客十万万,她有力的臂膀运输行包近两亿。而成绩只属于过去,眼前的压力是成倍上涨的客流,是亿万旅客热切的希冀。
她在奋进,她在努力。用新的技术设备装备自己,用现代科学管理武装自己,用优质服务去赢得社会的承认,用安全正点使旅客放心满意。她,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威武庄严的战士,是一个亲切慈祥的母亲,是一个努力奋进的巨人,她将以多功能化和电子化的前景向人们展示出她的步伐永不停息,她的精神永远是拚搏进取。
            (本文作者系北京站党委副书记)


第8版(副刊)
专栏:

焦裕禄精神永葆青春(版画) 戎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