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韩树英
“现代的唯物主义,它和过去相比,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3页)恩格斯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得出的理论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在指导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伟大斗争的每一历史阶段上,都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的能动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具体任务和作用又有其特殊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主要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领导广大人民通过革命斗争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经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在这一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自觉地创造历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自觉地利用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对帮助人们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加强社会成员政治上的统一,具有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成为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伟大政治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要求它的社会成员确立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树立并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成为自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来自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结果。这也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上述理论结论化为广大群众的政治信念和理想,化为广大群众的社会实践。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争取自身解放、振兴中华的长期的曲折斗争中,以千百万人的流血牺牲为代价,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的政治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也是每一个有觉悟的社会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教育愈广泛、愈深入,广大群众就愈能不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坚定性,而不管国际政治风云如何变幻,社会发展过程如何曲折,都将能排除万难,始终不渝地为争取社会主义的不断胜利进行不懈的斗争。
现阶段,在国际范围内还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在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是长期的。政治上的这种斗争,从思想实质来说,也是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思想,人们就能更加坚定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共产主义是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实现的无产阶级伟大理想。为了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胜利发展,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始终都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这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对不断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具有理论的认识的作用。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一认识工具认识世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为我们指明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也不可能揭示社会主义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各个国家的具体特征和特殊规律。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认识自己的特殊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一般理论的指导下揭示出处于一定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具体特征和特殊发展规律,找到适合本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具体形式,才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否则就要遭受挫折和失败。这也就是认识世界的继续,是具体化、丰富和发展上述理论结论的过程。
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时指出:“如果说,我们总结的经验有很多条,那末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正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伟大认识工具取得的光辉成果。
现实的社会主义,从世界史的高度看,还处在生成的初期,作为新生事物,它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这是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局限性直接相关的。在我们面前,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有许多方面还处在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的理论认识发展到什么程度,由此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也将完善到什么程度,它的优越性也就会发挥到什么程度。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面前,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理论的认识的作用,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倾向,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将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具有科学的方法论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自觉的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它的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这种改造世界的活动实现的。为了顺利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要正确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掌握指导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用这一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科学的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就成为我们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根本的科学方法。
由于社会主义是以自觉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就要唯物而又辩证地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客观联系和矛盾,并从运动发展中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而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活动是在党的领导下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人民群众的自主活动,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发挥其物质的和精神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不能低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潜力和作为社会主体的能动性。总之,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反对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反对形而上学和各种片面性,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错误思想和倾向。
为此,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提高和改进领导方法、决策方法、工作方法、管理方法,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方法的应用,无疑对建设、改革和社会管理方法的改进有重要作用。但是,任何一门具体科学,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都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般方法论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指导下,这些现代科学的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主义意识的最高形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人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思想指导的教育的作用。
列宁说:“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列宁选集》第2卷,第446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认识武装无产阶级,使无产阶级摆脱资产阶级社会的偏见,树立包括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在内的科学世界观。它以共产主义精神指导本阶级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激励他们的革命感情和意志,为本阶级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形成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以便巩固社会存在和促进其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从剥削阶级和旧思想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创造了前提。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意识也不能从人们的日常实践中自发地产生,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是要通过教育才能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社会的社会意识的最高形式,能够对全体社会成员发挥思想教育作用,帮助人们形成社会主义意识,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发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道德风尚,培育出一代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人。崇尚“自发论”,贬低以至忽视对社会成员进行这种必要的灌输、教育,会造成重大失误,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要建设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指导作用,从理论上、思想上划清无产阶级世界观和非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界限,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战胜和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抵制外来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教育,对坚持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廉洁奉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主义精神文明,是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需要。忽视和否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就不能保证和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1—272页)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成员中,普遍地树立起共产主义思想,是从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和思想保证。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方面的作用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作为统一整体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看不到或者低估这种作用,都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人们创造历史的自觉活动发展的,是通过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的实践不断前进的。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才有可能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而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也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动作用。
无产阶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的干部,在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世界观,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会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为人民作出新贡献。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认真读书,才能完整地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着重联系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批判和克服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倾向,批判各种腐朽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两种再认识
陈耀庭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发表了一些认识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的文章和著作,其中不少论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种认识认为,同马克思、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本质、矛盾和局限性并没有改变,只是由于战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社会化的新发展,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里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征和新问题。有的认识则相反,认为“当代资本主义,这是一个与古典资本主义大相径庭的制度”,“同传统的帝国主义形象彻底分离”,“是一个马克思未曾分析、列宁未曾经历、斯大林有意歪曲其形象的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再认识》,1988年7月18、25日《世界经济导报》)。显而易见,这是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上的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
这里有必要对“再认识”这个提法作点辨析。近年来,理论界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过程中,比较广泛地使用了“再认识”这一提法和概念。所谓“再认识”,顾名思义,是指先前认识过的某一对象,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所产生的新现象、新特征和新问题继续进行认识,以补充和深化对这一对象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和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在根本性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列宁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有很大不同,所以才有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学说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学说的区别。列宁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相对于马克思对于自由资本主义的认识,就是一种“再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列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同样,今天我们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和马克思时代、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也有很大不同,即当代资本主义已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因此,我们今天来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相对于马克思对自由资本主义的认识和列宁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也是一种“再认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新特征和新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结论,以补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但是,如前所述,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资本主义的所谓“再认识”。这种“再认识”,鼓吹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本质已经改变,掩盖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崇尚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化浪潮的兴起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世界革命;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调节机制,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理想化;抹煞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鼓吹两种不同制度的融合或趋同;贬低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把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奉若神明,等等。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再认识”。
怎样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呢?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运行的。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把握其本质、矛盾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必须从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现实运动中去考察。这就是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当代资本主义与以往相比,其发展和变化主要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空前加强。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改造、丰富和优化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推动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比较迅速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较高发展;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又推动了资本社会化形式的相应变化,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正是在现代科技革命基础上,与生产社会化更高发展相适应而出现的迄今为止的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日益强化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功能,特别是加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这种情况是不是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或者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其内在矛盾而永葆其青春和活力呢?当然不是。因为无论是股份资本或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还是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它们虽然可以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于一时,但在资本主义方式本身范围内,却不可能根本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它们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表明这一基本矛盾需要解决,并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线索、形式和手段,这就是用公有制去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去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列宁深刻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列宁选集》第3卷第164页),“为社会主义直接打开了大门”(《列宁全集》第26卷第365页)。这当然不是说,目前垄断资本主义可以自发地长入社会主义。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正如列宁指出的:“在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看来,这种资本主义之‘接近’社会主义,只是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接近,……而决不是证明可以容忍一切改良主义者否认社会主义革命和粉饰资本主义。”(《列宁选集》第3卷第229页)这就是说,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实际过渡,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完成。
所以,帝国主义时代,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帝国主义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帝国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也会随之加深和激化。特别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激化到产生出革命形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了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紧密团结广大劳动人民就有可能在特定的国度里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已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等国革命的胜利所证实。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大庆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鉴定会评介
重大软科学课题“大庆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近日在北京通过了部级鉴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马洪主持这次鉴定会,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钱三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等著名科学家组成了鉴定委员会。
三十年来,大庆油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大庆已发展到拥有石油、石化工业及九十多万人口的工矿城市。要使以石油开采为成长动力的大庆市能保持长期繁荣,关键在于正确的发展战略的选择。为此,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大庆市组成联合战略研究课题组——“大庆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进行了三年多的周密研究。在规模宏大的实地调研和范围广阔的国内外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运用多种现代软科学方法,对大庆的发展历程、目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全面的分析,详尽地讨论了大庆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各种方案,提出了大庆市要实行的三个战略转变,即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由高度指令性产品经济向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转变,由半封闭式的内向经济向开放式的内外结合型经济转变。同时,要进行三种结构调整,即产业结构、地域功能结构及技术结构的调整,以促进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这是大庆未来发展的科学战略思想,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
研究报告认为,大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全局,今后在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可考虑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精细化工、二次仪表、生物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石油后加工业等的开发与生产,为大庆发展多元产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它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后劲。还建议大庆发展替代产业,保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等,以便顺利地实现上述战略转变和结构调整,使大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三年来,大庆各有关单位广泛采纳了战略研究报告的许多成果,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九八九年大庆市地方工业在原料匮乏、电力紧张、资金短缺、市场疲软、产品积压等严峻困难面前,仍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产值六亿元,比一九八八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比一九八七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三点五,比一九八六年翻了一番还多,对一九八九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起了一定作用。近年来,在课题组的提议和协助下,大庆市相继安排了电子仪器、塑料制品、化学制剂等,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该研究报告也为大庆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与会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这项课题研究成果,认为这些战略方案的实施对于大庆的持续繁荣、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总结出来的“石油城市”发展理论,填补了我国矿区发展战略研究的一项空白,对我国类似地区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有重要的参考和示范效用。   
      (卢继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