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一号种子”的活力
——广深铁路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纪事
本报记者 尹品端
被铁道部誉为全国铁路“改革开放第一号种子”的广州铁路局广(州)深(圳)铁路公司,自1984年元月1日成立以来,不仅在探索中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子方面创造了成功的经验,而且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被广东省和深圳市命名为“双文明单位”,被广州铁路局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分别获广东省和广州铁路局“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奖”。
    路风就是国誉
1989年9月8日中午。香港九龙。
广深铁路公司即将开出的94次广(州)九(龙)直通车餐车内,座无虚席。
突然,一位老台胞匆匆赶来,硬要塞给列车长300美元,并激动地说:“这点心意你们无论如何要收下。”列车长微笑着对他说:“老伯,你们挣钱也不容易,为台胞排忧解难是我们的职责,您的心意我们领了。”老台胞再三请求无效,只好收回美金,转身向正在用餐的旅客讲述了刚刚发生的事——
原来,这位老台胞是单独一人由台经港返广西桂林探亲的。在上车途中,他不慎将装有3680美元、九盒各种纯金首饰(价值约15000元港币)以及台湾同胞旅行证、台湾护照和多封他人托带家信的手袋遗失了。正在站台车门口站岗迎接旅客上车的列车员刘焰发现了这个手袋,拾起即交给了列车长。两位列车长和一位餐车服务员共同打开手袋,清点了钱物,按护照上的姓名通过广播寻找失主。正在焦急万分的老台胞领取自己的手袋时,两手颤抖,双泪直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老台胞讲完事情经过,餐车内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车上的外国友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赞扬:“中国人了不起!”
广深铁路公司每天运送旅客5万人,60%以上是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和外籍人士,有四对客车往返于广州、香港。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党委注意教育职工在思想上筑起反腐蚀的长城。他们立足于建设,引导职工“拒腐防变,为国争光”。列车共制定26项规章制度,有一个完善监督网络,整个公司上下已形成廉洁奉公的良好环境。
    欢迎农民上车来
近几年来,进深圳特区推销农副产品的农民旅客越来越多。广深铁路公司广九客运段543/544次旅客列车,担负着广州至深圳沿途18个乡镇集市的旅客运输任务。每天早晨,沿途有八、九百农民旅客挑着、扛着各种农副产品上车。站小,停车时间短,车门窄,难免发生拥挤、吵嚷现象,有时还因此使得列车晚点,列车员见农民带上来的鲜货,水淋淋滴得满地是水,有的农民在车上整理蔬菜,把烂叶、黄叶随手丢在车厢内,弄得车厢脏乱不堪,很是讨厌。农民则认为列车员瞧不起他们,也很不满。
列车员与农民旅客的关系比较紧张。怎么办?
深圳火车站提出搞“路乡共建”。他们组织列车员利用休班时间到沿路乡镇农民家去走访、调查。当列车员看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才从地里收回农副产品,第二天清早又赶火车很是辛苦时,觉得自己没做好服务工作,十分惭愧。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农民把农副产品及时送往特区,也是为繁荣特区经济作贡献。从那以后他们多方为这些农民着想,采取了许多方便措施:把列车的4节客车厢改造成类似货车厢的格局,车门加宽,便于农民挑担上车;车上座位摆放两边,中间空出便于农民摆放农副产品;车上备有小矮凳,供农民坐着整理蔬菜;摘下来的烂叶、黄叶,车厢里有塑料袋盛放;车厢还备有自来水,供农民使用;农民有时进城赶上雨天很不方便,列车上备有雨伞,供农民使用。这些措施,感动了农民,他们自动选出代表,与列车员共同搞好“路乡共建”,加强了列车上的文明建设。最近,铁道部正式命名这趟列车为“文明列车”。
    闻过则喜,让党的传统闪光
去年冬天,有位“三八式”老干部来深圳探亲。离开深圳时,他让侄女拿着残废军人证代买半价火车票。他侄女跑了几个预售点,都说不办理此事;到火车站排了半天队,仍答“没有半票”。他的侄女只好买了张全价票。这位老干部于是伏案疾书,向深圳火车站负责人投诉:“我这张残废军人证,哪里都顶用,就是深圳不顶用?你们这里连国务院的规定也不执行了?”深圳火车站接到信后,十分重视这一批评意见。他们逐岗逐人查找,终于查出了原因。车站党委立即派人到广州找这位老干部,退回了多收的票款,并向老人赔礼道歉。
后来,广深铁路公司党委把这一材料转发全公司,让大家吸取教训,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广深线上闪光。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白发染绿荒山
——记土家族共产党员穆国傲
饶自爱
土家族共产党员穆国傲于1987年10月因病提前退休回到家乡。今年,穆国傲还不满57岁,却早已是满头白发。乡亲们提起他,无不赞叹地说:“是老穆的白发,染绿了咱家乡的荒山!”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火烽乡,有一座遍地黄茅草的黄高山。生活在这两万多亩荒山上的土家族、苗族山民,先后有567人为寻柴禾而葬身于悬崖绝壁。
穆国傲回乡后,看到家乡人民锅里缺粮、灶堂缺柴,实在坐不住。他想,只有栽树,才能根治贫困。
他向村委会提出承包1000亩荒山栽树的要求。1000亩荒山就涉及到4个村21个农户。他出东家进西家,挨家挨户地动员。21户人虽然都在他的承包合同书上按了手印,可并不相信他能把黄高山变绿。村干部也并不理解和支持他。更使他伤心的是,连他的独生儿子也因他尽管村里的“闲事”而另立门户了。可这并没有动摇他绿化荒山的决心。他毅然地搬到山上以荒山为家。他的80岁的老母亲心疼儿子,不时地上山给他送饭,送茶。慈母的爱,给了他巨大的力量。
1987年农历除夕,天下着鹅毛大雪。老穆仍然在山上扒雪栽树。他的儿子穆经殿很是不放心,满山遍野地找,终于在一个半岩坎上看到了父亲的身影。
穆经殿为父亲的精神所感动,流着眼泪劝爸爸回家过年,说过了年,他也上黄高山来帮助栽树。穆国傲的老伴见他那黑瘦的面庞和满身的泥雪,也满心爱怜地说:“往后我和你一起上山去栽树,死后,咱们都埋在山上。”
穆国傲终于得到了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信心更足了。1988年初夏,他来到县民政局,提出要提前支取安葬费。原来,他为了造1000亩林,花钱买苗,请人挖坑、栽树,自己的3000元退休金和东借西凑的3000元都用光了,可还差许多树苗没钱买,没办法,只好在自己的那笔安葬费上打主意了。
县林业部门得知此事后,深为感动,及时拿出2000元钱,扶持穆国傲渡过了难关。
几个冬春,几番苦斗,穆国傲急白了头发,操碎了心,到去年底,终于在1000亩荒山上栽上了24万株松杉,成活率达97%。然而,他并没就此罢手,紧接着又带着上百名土家、苗族乡亲向万亩荒山进军了。
马年初春,巴东县县城礼堂坐满1000多名干部。穆国傲这个栽树没想到乘凉的功臣,走上了讲台,抱回了大红奖状。当他回家向老母亲报喜时哭了:“妈,你昨天的生日,我没能赶回来给您祝寿,您不责怪儿子吗?”老母亲不但没有责怪他,她那多皱的脸上此刻却洋溢着欣慰的笑。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高原警官
——记武警西藏总队政委章珠
在武警西藏总队机关,一位佩带大校警衔的藏族警官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武警西藏总队政委章珠同志。
在祖国的西藏,武警官兵长年生活在海拔四、五千公尺的雪山下,或茫茫的沙漠里。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渴望理解和信任,需要关怀和温暖,这是章珠政委深深懂得的。这些年,章珠爬山涉水,深入哨所,走遍了90%以上的执勤点。有人作过粗略计算,他留在高原上的足迹,足可绕地球两圈。
一次,章珠带工作组到西藏总队最偏远和艰苦的阿里支队,途中要经过诸多的“死亡地带”。这以前,总队曾先后派了两次工作组前往阿里。一次是经由成都、新疆叶城向阿里进发,因大雪封山被堵困几昼夜,把手脚都冻坏了,只好折道返回。第二年春天,又一个工作组由日喀则向阿里进发,中途又遇到雪崩。这次,章珠带着工作组的官兵,翻雪山,过河沟,渴了喝一口凉开水,饿了煮一把面条充饥。一路上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第五天,终于到达了海拔近5000米的阿里的“门槛”——措勤县。
可是,刚一下车,章珠便昏倒在地。经及时抢救,他才渐渐苏醒过来。
身边的人都劝他说:“你可千万别往前走了,赶快回拉萨吧。”
章珠坚定地说:“这怎么行,不了解基层就当不好领导,路险不可怕,死也要死在这条路上。”
阿里的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生活在阿里的武警官兵由于长年吃不到鲜菜,许多战士手脚脱皮。看到这些,章珠深情地说:“同志们受苦了!我们将在阿里住一段日子,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能办的一定解决。”
章珠在阿里住了51天。他为部队买来收音机、汽灯和6000多册图书,一些破旧的营房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得到了补修。章珠走时,官兵们送出警营很远。
章珠关怀战士,赢得了战士的信任,有的战士给他写信,有的则打电话到他家里,有的反映自己的苦恼、追求与欢乐,有的反映基层建设的问题。
今年3月的一天深夜,章珠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反映一个基层干部生活作风问题,要求调查处理。第二天,章珠就派人调查,并对那个干部进行了处理。
打匿名电话的战士见章政委办事如此认真,又打电话向他报告了自己的姓名。章珠在电话中表扬了这名战士的正义感,鼓励他多关心部队建设。从此,他们成了没见面的“忘年交”。
在拉萨城关区福利院,还流传着孤寡老人认章珠为干儿子的故事。
那是1988年国庆前夕,这个福利院刚建成,30多名在旧社会苦水中泡了大半辈子的孤寡老人被接到福利院安度晚年。章珠得知后,带着锦旗前来祝贺。他对老人们说:“旧社会咱们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今天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人,你们虽然没儿没女,就把我当做你们的儿子吧,我们部队的青年战士都是你们的儿子。”一席话,说得老人们心里热乎乎的,夸他是藏族人民的好儿子。
从那以后,逢年过节,章珠就带上酥油、茶、米、面和哈达,来到福利院慰问。福利院一位名叫强巴白母的老妇人,在旧社会受尽了奴隶主的鞭打之苦。去年春节,章珠来到福利院把洁白的哈达戴到强巴白母老人身上时,老人手捧哈达,高兴地跳起了果卓舞。
                  潘仕明 兰华国 姚幼林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当代军人风采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新华社记者 蔡善武
25年前,25岁的曹新国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带翼式弹控制系统专业毕业了。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曹新国心情十分激动:“党和人民培育了我,我要到生产第一线去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考验!”
公布分配方案那天,党组织和老师告诉他,决定分配他到祖国西部边陲的导弹试验基地工作。
这年2月,曹新国满怀豪情来到训练基地。他把“多看、多问、多想、多做、多记”作为求知实干的指导思想。在十年动乱的年月里,他仍不忘学习专业,在深入靶场实践的同时,系统地掌握了制导雷达的专业理论。那几年他与战友们一起完成了大量的试验任务。
有一段时间,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新型导弹,在试验中常常出现低空目标航迹指示不理想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曹新国反复试验、论证和计算,提出了“自动报读方案”。
为确保万无一失,曹新国和战友们对方案反复进行理论推演与实地试验。后来工厂按此方案生产的低空目标模似器附加器,终于解决了试验中的难题。
继这项科研成果之后,曹新国又投入了另一个导弹兵器的精度改进工作。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他的科研成果在定型兵器中被广泛使用,为我国导弹装备现代化又立了一功。
在我国地空导弹的射击、试验、训练和打靶中,都倾注了曹新国的心血。25年来,他为了摸索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风餐露宿,顶风冒雪,常年战斗在戈壁深处,先后在各类型、数百枚地空导弹试验过程中,取得了近10项成果,排除解决了数以百计的技术难点和危急情况。
曹新国也是一个善于集累经验的人。参加工作后,他撰写了40多篇科技论文和学术报告。1986年他编写的《红二甲制导雷达概论》和《红二改制导雷达概论》,深受国内学员的喜爱,还被译成英文。
艰苦的环境,忘我的工作,使曹新国的身心受到很大损害。1971年以来,他先后患了高血压症和严重的痔疮病,先后3次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党组织和基地领导多次劝他去检查,他总一拖再拖。
曹新国自己热爱戈壁导弹试验工作,还教育孩子热爱国防。1989年,大儿子在江南老家高中毕业了,征求曹新国填报什么志愿,他要儿子报考空军导弹学院,继承“父业”。
有人问曹新国:“你自己在戈壁苦了一辈子,难道你还要叫儿子也来这儿吗?”他坦然回答:“我们历经艰难,在茫茫戈壁上建设了基地,难道不应叫我们的下一代来发展它吗?”
曹新国,这个祖国大漠的儿子,他眷恋着大西北这块土地,他决心继续用辛劳和汗水保卫和建设好“神剑”升起的地方。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公道·清廉
——记模范共产党员侯开金
王满春 韩国田
人事局怎样掌好、用好人事大权?山西省平遥县人事局局长、共产党员侯开金的回答是:公道,清廉。
侯开金是一九八五年担任县人事局长职务的。上任不久,一位在外地担任局级领导职务的干部找到侯开金,请求“关照”。原来,他在平遥县某局当工人的孩子在转干时因不够条件被卡住了。老侯直言不讳挡了驾。这位干部又托一位当时的县委领导来说情,侯开金还是不买账。后来,有人提出把那人的转干手续报到地区,可侯开金仍坚持不够条件不报。有一位过去和侯开金朝夕相处,并且曾在各方面给他以很大支持的老领导托人捎来信,想把儿媳从企业调到行政单位工作。侯开金亲自上门向老领导解释说,现在是机关人员饱和,企业单位人手紧缺,并直言相告,这事就是我侯开金卡住了,谁也不用去找。老领导了解侯开金的为人。至今,那位老领导的儿媳仍在原单位工作。
找关系,讲私情,侯开金不买这个账。送钱,送物,侯开金也不领这个情。
前年,平遥县税务、金融系统招干时,某局的一个干部找到侯开金,为参加考试的儿子求情,希望能在招考录用过程中予以照顾。侯开金严肃地说:“考试取人,就是公开、平等竞争,绝对不应该搞什么照顾。”此人见在侯局长这儿打不开“门”,随后又拿着二百元钱找到老侯的爱人,让吹吹风。侯大嫂毫不客气地说:“你看错了老侯,也看错了我。你就按老侯说的去办吧!”这个干部高兴而来,悻悻而去。
去年秋天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与侯开金相处多年的一位邻居,提着两瓶汾酒、两条高级香烟到他家登门拜访。原来此人是为女儿的两地分居问题得到解决,特来致谢的。侯开金很不高兴地说:“解决干部夫妻分居问题是政策允许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你要感谢,只能感谢政策,感谢共产党。”那人红着脸,提着东西离开老侯家,边走边唠叨:“老侯还是那股‘犟’劲!”
在有些人看来,家庭大事,一是房子,二是孩子。侯开金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家庭大事”的呢?
三年前,侯开金全家九口人,住着三间小窑洞。儿子要结婚,解决住房成了当务之急。当时,村干部提出,村委会同意照顾给他家一块五间房的地皮。侯开金的爱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乐滋滋地同他商量办手续。不料,侯开金却说:“咱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不能与民争利,让给别人吧!”老伴埋怨他:“人家是不给闹着要,你是人家给了也不要。”侯开金解释说:“申请批块地皮是合理合法,但我是国家干部,私事应该往后靠。”老伴知道侯开金的脾气,只得不乐意地依了他。后来,老俩口商定把房子修到自己的院基内。
今年五十八岁的侯开金,在县里当过档案馆馆长、司法局长、组织部长,现在又是人事局长,在平遥县也算得上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了,但他没有通过手中的权力或关系为自己的亲属办过一个“农转非”。侯开金的小儿子一九七九年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前两年,他看到村里有一些同龄人通过种种关系跳出“农门”,而爸爸是人事局长,自己却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感到很委屈。侯开金严厉地对儿子讲:“也许别人靠老子行,但你靠老子不行!”从此,儿子再没敢提起此事,直到去年靠自己的努力,才考上了聘用制干部。
多年来,侯开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公执政,清正廉洁。他在县人事局工作几年来,办理转干、招干五百七十八人,经省地调查组抽查审查,没有一个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在他的主持下,工资改革中五次大的变动,涉及九千零六十四名干部、工人,没有一个乱开口子和徇私情的。因此,平遥县人事局多次受到上级人事部门的表彰奖励,局党支部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局机关被命名为“文明单位”。侯开金也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调解不是和“稀泥”
郭廷才
“着重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条重要原则。许多审判人员在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原则,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但是,有的审判人员在办案中不按政策法律办事,片面追求调解率,对案件的处理采取“和稀泥”的办法。结果,使有的案件调解结案后当事人又翻悔,或拒不执行调解协议;有的甚至加剧纠纷,激化矛盾,酿成恶果。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的同志说,现在民事、经济案件多,人手少,忙不过来,不可能每个案件都那么认真。还有的说,别看这些做法不合乎要求,但是效果还不错。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众所周知,人民法院对民事、经济案件进行调解,是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前提下,通过宣传法律、说服教育,在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的基础上使纠纷获得解决。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由此,就确定了法院调解在诉讼程序和内容上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必须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出发,切实查清案情,分清是非,对正当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对非法的行为应进行批评教育,有的还应给予必要的制裁。在处理方法上,必须通过协商,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达成调解协议。那种采取压服的办法,把一方的要求强加于另一方;或者不问是非曲直,各打五十大板的折衷调解;甚至在双方尚未统一认识的情况下强制达成调解协议的做法,都是有悖于法律规定的,应坚决杜绝和克服。
应当看到,“和稀泥”现象的存在,既有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也有工作责任心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个严肃执法的问题。试想,如果连案件事实都未查清,责任是非都不分清,怎么能正确运用法律!即使案件事实已查清,责任已分清,但谁好说话就让谁吃亏,不严格依法办事,又如何做到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呢?正确贯彻“着重调解”的原则,决不等于“和稀泥”。“和稀泥”的做法要不得!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良师益友
——空军法律顾问处纪事
刘新权
人民解放军空军法律顾问处,及时、准确地开展法律咨询,为干部战士排忧解难。法律顾问处的律师们成了干部、战士们的良师益友。
一天,驻河北满城县某部一位战士给法律顾问处来信说,他家为建房子与本乡砖厂签订了5万块红砖的供货合同。付款后因正值农忙时节没及时拉砖,砖厂就以种种借口拒绝交货。几经交涉,毫无结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家里人要采取过激的行动。
法律顾问处律师李大凡当天就给这位战士回信。信中对这一事件的责任进行了分析判断,要求那位战士一定要说服家里人按照法律办事,并告诉他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没过多久,法律顾问处又去信询问,了解事件的处理情况。那位战士在回信中说:“贵处细致周到的答复,使我父亲及全家有了正确的认识,问题的解决也有了进展。我们全家衷心感谢。”
一天,某部一位干部来到法律顾问处咨询。他痛苦地叙述了他遇到的不幸:不久前的一天晚饭后,他带着7岁的小女儿到儿童游乐场散步,小女儿被一成年男子荡起来的秋千撞倒,造成重伤,在医院做手术,花去医疗费900余元。他觉得,肇事的成年男子负有责任,应当赔偿部分医疗费。可是,当他找到肇事者提出要求时,对方以做父亲的没有照看好孩子为由,拒不赔偿。
法律顾问处的李大凡和张秉军根据这位干部提供的情况,察看了现场,走访了公园管理处的有关人员,查阅了有关法律和规定,很快确认了两条:其一,对方违反了儿童游乐场不准成年人游玩的规定;其二,成年人荡秋千,幅度大,速度快,撞击力强,造成的伤害也重。毫无疑问,那位男子负有撞伤人的责任,应当赔偿。法律顾问处为这位干部写了民事诉状,并与地方法院联系,帮助他进行诉讼。后来,地方法院判决肇事者赔偿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共1300元。
战士小肖近来变得暴躁起来。原来,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在打扫厕所时拣到一捆旧报刊,同另一名战士一起卖给了废品站,得到10元钱。班长知道后,批评他违反了有关规定,让他写出书面检查。
小肖想不通,找到法律顾问处说: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错,是班长有意和他过不去,他实在忍受不了。小肖要求法律顾问处告诉他:班长要他写的书面检查,到底应不应该写。
接待这位战士的法律顾问处副主任张秉军想:这虽然是一件不大的事,但必须迅速做好双方的工作。张秉军将情况及时通报给小肖所在单位的协理员。协理员根据法律顾问处反映的情况,找小肖谈心的同时,又做了他的班长的工作。小肖放下了思想包袱,班长懂得了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后,小肖非常高兴,买了水果,到法律顾问处道谢。
怎样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如何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顾问处的同志不仅在实践中为干部、战士排忧解难,而且从理论上向干部、战士们进行法制教育。法律顾问处结合法律咨询,编写了《运用法律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十个问题》的材料,发给干部、战士,受到干部战士的欢迎。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北京军区测绘大队政治处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韩瑞芬(右二),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干部战士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反映大家的要求和愿望,被大家称为“知心大姐”。缪青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