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综述

  加强合作 迎接挑战
本报记者 刘爱成
20世纪的最后10年,占世界人口一半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本区域各国的命运,也将对全世界前途产生影响。本月13日在曼谷闭幕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46届年会专门就亚太地区90年代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问题进行了历时10天的讨论。
代表们认为,80年代亚太地区的发展速度尽管较快,但不平衡明显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受到削弱;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停滞倒退。这种悬殊制约了本区域普遍实现经济腾飞,但也可以成为发展互补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因此,如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关键在于加强区域内的合作。这也是90年代本区域进行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方面。
会议在讨论了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后认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助长了保护主义势头,本区域传统市场萎缩,开辟新市场困难,新技术新工艺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发展中国家自然和劳力资源丰富的相对优势削弱。此外,资金方面也有困难。为此,会议专门就帮助本区域11个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援助和技术转让。会议强调本区域合作的重点应该是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逐步缩小国家之间的差距。会议在最后通过的报告中强调必须按照《国际发展战略》所制定的目标,增加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包括官方的援助,公平有效地解决债务问题。通过改进商品市场结构和增加进入市场的机会来保证较高的初级商品出口价格,同时必须消除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有利于各国的自由贸易。
代表们还指出,亚太国家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十分必要,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亚太地区国家应加强区域内合作,互相取长补短,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加强南南合作,减少对发达国家市场的过分依赖,以此来迎接挑战。
会议还就本区域日趋严重的环境和人口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这一问题,代表们指出,90年代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在于执行有效的计划生育方案。要求各有关国家在这项工作中要提高服务质量。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加强亚太经济合作的4项建议:应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应坚持以平等合作为基础;应以缩小地区的不平衡、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目标;亚太经济合作应是开放性的。中国代表的建议受到与会代表们的重视。会议还就区域合作的组织形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本届年会上,各国就加强合作、迎接挑战取得了共识。代表们指出,亚太地区在今后多年内仍将继续保持可观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要继续探索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的途径,为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努力。              
 (本报曼谷电)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民主德国通讯

  西德货涌入民德市场后……
本报记者 许宏治
根据两个德国之间签订的国家条约,西德马克将于七月一日起被引入民主德国,成为民德的法定货币。西德商品的腿似乎比西德马克的更长。在西德马克被引入民德之前好几个月,大批西德商品便潮水般地涌进了民德,占领了民德的相当一部分市场。据西德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四月份输入民德的西德商品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七十,而民德向西德的出口降低了百分之二。特别是输入民德的农林产品及食品,增长幅度更大。
早在几个月前,民德确定了与西德建立货币和经济联盟的方针以后,西德和西柏林的厂商便得到许可,可以同民德贸易部门,甚至直接同民德商店签订合同,在这里销售他们的商品。
于是,民德商店的货架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西货”。从水果、蔬菜到香烟、饮料,从服装、钟表到家用电器。这些商品质量略高于民德同类产品,装璜却漂亮得多,价格也比民德产品高出好几倍。
与此同时,民德商店里的本国产品正在逐渐减少。为了给货币、经济联盟做准备,民德商业部门开始为西货腾仓库。由于担心西货涌入后本国产品卖不出去,许多商店不惜大幅度削价甩卖库存的本国产品。有些收购部门甚至拒收本国产品。有的商店已规定了西货和国货的比例。如柏林市中心的“中央”百货公司规定,今后该店经销商品中西货占百分之六十,国产商品占百分之四十。据报道,在有些地方,甚至连居民日常必需的基本食品,如面包、牛奶之类都开始供不应求。这在民主德国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另一方面,民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纺织品、成衣、鞋类等等的企业却碰到了销售困难的问题。商业部门拒绝按订货合同收购产品。企业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无法周转,财政陷入困境。不少企业面临倒闭危险。由于许多企业应上缴的款项收不上来,国家财政预算也因经济上的这种失调现象而受到影响。
民德农民也在为自己的产品遇到销售困难感到担忧。他们已经多次举行集会和驾驶大型农业机械示威游行,抗议政府的农业政策,抗议收购部门拒收本国农牧产品的做法。他们要求保护民德农产品市场,要求政府限制西方农产品向民德倾销。
许多民德群众开始对市场的混乱现象表示不满,报刊上不时发表批评文章,有的文章甚至说这是“蓄意破坏”,是有意为西德商业康采恩的利益效劳。
经济学家指出,民德国内市场出现的这种不稳定现象是两德实行货币和经济联盟投下的阴影,西德企业家们是把民主德国看作自己产品的新的销售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的来源,他们并不关心民德工农业的命运。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新“诺亚方舟”
——日本未来的海上“办公楼”
三年以后,如有机会去日本,你或许会在东京湾海面上看到一艘豪华而奇特的巨轮,它就是正在筹建的海上商业中心。这艘被命名为“诺亚”号的轮船,重四点六万吨,长二百二十二米,由日本一家公司负责筹建。建成后的轮船将拥有六十至一百二十间办公用房,每个房间面积约为一百平方米。此外,船上还将有多功能大厅、露天休息场和娱乐活动室等设施。
近年来,由于东京地价直线上涨,加之各种税收增加,要在陆上建造同样规模的办公楼,造价太高,非一般公司所能承受。而建造这种轮船式“海上办公楼”的造价则要低得多。尽管其本身建造费用与陆上办公楼的相当,但因无须购买土地和交纳土地税等,造价只有陆上办公楼的十分之一。这也许就是筹建者把船命名为“诺亚”号的原因:用《圣经》中诺亚方舟拯救地球上的生灵于汹涌洪水中的故事,喻意该船能在东京地价如洪水般上涨的情况下,为一些中小公司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
根据建造计划,征集投资已于去年底截止。意大利设计师吉奥杰托负责这艘船的设计工作,详细设计将于今年八月完成。轮船一九九二年动工兴建,计划到一九九三年夏建成。              
    (司徒)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墨西哥通讯

  垃圾的踪迹
本报记者 郭伟成
每一个在夜晚到达墨西哥城的人,都会对这座城市之大感到吃惊:连绵的灯火一望无垠,即使遇上最好的天气,满天的星光也会在这人间灯海的辉映下黯然失色。
目前,墨西哥城拥有19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一。市区面积1500平方公里,加上卫星城镇,总面积达3100平方公里。城市大、人口多,问题自然也多,其中之一是垃圾。据统计,墨西哥城每天产生垃圾1.2万吨。为了保持城市整洁,市政当局每天出动1500辆汽车往返收集、运输垃圾,行程达1.7万公里。我从墨西哥的“卡兰萨”垃圾集散站开始,探寻垃圾的踪迹和它们不寻常的旅程。
“卡兰萨”是全城10个垃圾集散站之一,每天要收集、转运70吨垃圾。从1975年起,这个集散站开始采用汽车集装箱转运垃圾。垃圾车把方圆34平方公里的垃圾运到这儿,倒入容量从15吨到25吨不等的集装箱,然后运往城外的垃圾场。陪同参观的罗萨尔瓦小姐是墨西哥城市服务局卫生处处长。她介绍说,墨西哥城的垃圾集散已全部实现集装箱运输。每年政府要花费大量资金,改进垃圾处理系统,今年的投资额高达2980亿比索(约合2亿多美元)。尽管政府每年耗费巨资改善垃圾收集与处理,建立了庞大的垃圾收集队伍,但目前收集面积仍然只能覆盖墨西哥城的80%。
我们从“卡兰萨”由东北方向出城,前往西波尔多垃圾场。果然,笔直、漆墨的柏油路上看不到任何垃圾的踪迹。两旁树木扶疏,随风摇曳,煞是一派田园风光。远远地看到一片隆起的高地。高地由黄土覆盖,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根烟筒似的铁管插在土里,这是全覆盖式垃圾场,铁管用于释放垃圾产生的生物气。目前,联邦区政府正与电力部门合作,探索利用垃圾产生的生物气作为垃圾车的能源。但这一计划还未能进入实用阶段。过去,墨西哥城郊外散布着10多个露天垃圾场,不仅臭味熏天,污染了水源和空气,而且因垃圾中有机质分解发热自燃,还引起过火灾。从1983年开始,联邦区政府下决心投资,建设了覆盖式垃圾场。西波尔多垃圾场1985年2月投入使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每天可接收3000吨垃圾。倾倒垃圾与覆盖同步进行,每1米高的垃圾上覆盖30厘米黄土,到5米高时,就堆上60厘米的粘土封顶,再盖上40厘米的沙土。目前,总面积186公顷的西波尔多垃圾场已经堆成了5米高的平原,计划堆到10米高以后开始植树、种草,把西波尔多建成一座森林公园。在附近的苗圃里已经开始试验种植各种树木,以便了解何种植物可以在垃圾平原上生长,取得最好效益。
从西波尔多出来,我们又往北穿过墨西哥城国际机场路,到达一座恬静的公园。花砖铺出的小径两旁,夹竹桃开出了粉色、鹅黄色的花朵,花圃里栽着仙人掌,像是一座热带植物园。公园中心是6000平方米的露天舞台和小广场,砖地上铺出神秘的印第安阿兹特克图腾。罗萨尔瓦含笑说:“垃圾到这儿失踪了。这座占地90公顷的东阿拉梅达公园,过去是一座垃圾场。”在公园管理处,我们看了一部叫做《垃圾的踪迹》的纪录片,里面再现了东阿拉梅达的过去:1988年以前,这儿是一座露天垃圾场,臭水横流,污浊满地。附近居住着200万城市贫民,没有一处公园,许多穷孩子甚至与垃圾为伍。1988年1月,政府拨款80亿比索填平了垃圾场,当年9月建成了这座巨大的公园,它有59个运动场,还有儿童乐园。植树4万余株,绿化面积达72.5公顷。还用火山石封死了过去堆垃圾的臭水塘,建成了11.7公顷的人工湖。去年东阿拉梅达公园接待了100多万游客,举办了近2000场足球赛。公园的建成改善了小气候,据测量,年蒸发水分1.8亿公升,增加了墨西哥城高原谷地的湿度。在东阿拉梅达,我看到一座大标语牌上写着:“墨西哥城,所有墨西哥人的家”。不管现在如何,至少,他们正在努力。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意大利:偷用海水犯法
长期以来,意大利一直禁止公民把海水装运家中私用,违者轻则课以大笔罚款,重则受监禁。前不久,一名意大利青年被抓获。警察在他的汽车后备箱内发现了一个盛满海水的密封铁桶。他偷海水是为了回家养鱼,警察只对他进行了罚款。
意大利之所以制订这种法律,是因为很久以来国内制盐为国家专利,任何人不得私自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食盐紧缺,许多人不得不违法私制海水盐。现在,尽管这项法律已不像过去执行得那么严格,但至今未被取消。
                       (王秀丽)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墨西哥城东阿拉梅达公园,远景是公园广场上的壁画。这座占地九十公顷、拥有露天舞台、运动场、儿童乐园的公园,过去是一座垃圾场。          郭伟成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图为哥伦比亚内莫贡市的学龄前儿童在学习使用计算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