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歌声留在祖国大地上
管桦
满怀热情的大众歌手,革命作曲家张文纲同志,走过71年人生旅程,似乎是因劳累而疲倦地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时候,他的爱人王克芬——一生都在帮助他,鼓励他进行艺术创造的不平凡的伴侣,用一种宣誓的口气对我说,决心和她的丈夫一起战胜病魔。我知道她最痛切感到的是什么。于是我向张文纲说:“等我把长篇写完,咱们继续合作,写几首儿童歌曲。”他只是向我微笑,我感到一种心灵苦痛的战栗。因为在他清瘦病容的脸上浮现出的笑容里,我看见他的灵魂冷静而镇定地面对着死神。我预见了永恒的别离,却又无法接受生命结束的瞬间。 
但,他终于如空气般的离去了。
他来到这世界上,并非是一个匆匆过客。青年时代就以他旋律的幻想,艺术的创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人民唱着他谱写的歌曲,“从艰险中开辟生路,从飘摇中挣扎黎明”;“爱好自由的人们”,“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壮年时代,他冒着炮火和纷飞的弹雨,在朝鲜战场上,同战士们一起分享战斗的欢乐,谱写了在国际音乐作品比赛中获奖的飞虎山故事宏伟的合唱。他穿过茫茫大海,到舟山群岛,同渔民一起分享捕鱼的欢乐。到美丽的边疆,同爱伲人一起劳动,唱歌,跳舞。他谱写的《爱伲人之歌》,使听众沉醉。在北京,那露水下降的夜晚,他走到熊熊燃烧的篝火旁边,同夏令营的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唱着《我们的田野》,歌声响彻繁星闪耀的夜空。
他一生创作的歌曲,充满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对兄弟民族的爱,对中朝人民友谊的赞颂。歌中充满了英雄气概和赤子之心。他主编《儿童歌曲》,担任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的工作。常常被孩子们围在中间,脖上系着红领巾,太阳照耀着他的白发。
夜晚我在河边散步,或者躺在床上听着电台播送《我们的田野》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曾经约定再为张文纲写几首儿童歌词的事,陡然感到他已经如空气一般离去了。但他已把他的歌声留在祖国的大地上,并像大地一样不朽而且无穷。
我的眼前仍旧浮现出张文纲的身影,被孩子们围在中间,脖上系着红领巾,太阳照耀着他的白发。


第8版(副刊)
专栏:

  天上黄河一镜收
张梅珍
刘鸿孝已届而立之年。眉毛浓密,深邃的眸子闪烁着睿智。当他第一次站在汹涌澎湃的黄河岸边,望着滚滚东去的流水,心灵中感到强烈的震撼,于是决定以摄影形式来歌颂自然的伟力和人与自然的斗争。
他曾经沿黄河爬涉,拍了上千张照片,但仍不满意,因都是从地面看黄河,视野有限。他想到空拍。
《东岳泰山》就是他航空拍摄的一幅得意之作。看到这张照片,人们仿佛也随他架乘银鹰穿云破雾。他对这次拍摄胸有成竹。临行前,曾用9个月的时间收集有关黄河的文字史料,对泰山的地形地貌已了如指掌。他还查阅了主峰与四周山峰的距离,计算了空摄的角度和飞行速度。如果像以往一样,单纯地从俯视角度拍摄,只能取得平面图。他便打破常规,决定来一次冒险,利用飞机俯冲的瞬间平视拍摄立体图。那天早上,他乘上兰州空军无私援助的运输飞机。这种飞机体积小,运转灵活。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腰间,一头绑在机舱的铁框上,然后手握像机从飞机底窗探出身来。这时白云就在脚下,风吹得耳膜鼓痛,眼睛顿时瞪得溜圆,汗毛都支楞起来了。但他牢牢抓住照像机,估算着飞行距离。飞机来到南天门上空,从左右两侧1500米的两个山峰间俯冲下来。他知道,这一起一落的十几分钟时间里,可供拍摄的有效时间仅有三秒钟。他对准目标,恰到好处地按动快门,收进五岳之首的雄姿。顷刻间,飞机又擦着树冠腾空而起,茂密的枝叶被气流冲得上下摇动。他迈进机舱,只觉得五内翻腾,额头上沁出一层汗珠。
在90多个小时的航空拍摄中,飞机时而穿云踏浪,升入11000米的高空,时而沿着蜿蜒的河道低空飞行。绵亘千里的黄河在刘鸿孝镜中飞驰。阿尼玛卿冰川、松潘草地、成吉思汗陵墓、水泊梁山——从苍凉的大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他横穿9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了3000多张彩照。
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但是善于捕捉机遇、开垦机遇则因人而异。刘鸿孝以过人的胆略,严谨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获得了成功。这些照片在《民族画报》上连载之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摄影界、出版界的关注,并以英、日、汉三种文字出版了四种大型画册。日本和香港还专门为他举办了“天上黄河”的摄影展览,并冠以“世界第一本空摄黄河画册”之美称。
他累了。妻子劝他好好歇息,他却想起孩提时代。那时上山采野果,总爱往郁郁葱葱的山里钻,说那里一定有最多最红的果子。到了山顶,才发现前方还有更高的山峰。


第8版(副刊)
专栏:

  潜伏
黄咏梅
当披上迷彩服潜伏的时候
总是忍耐着装点得像
一棵树,一块石头,或一片草地
炮弹在身边爆炸
却一动不动地伏着
像一只蜕变的蝉
用痛苦等待着新的歌唱
在硝烟里凝固
我怀疑这是安泰的化石
刚毅的脸流露出石头的坚硬
这是古老的巨龙
腾飞前的寂静
这一幅静的潜伏雕塑
凝成国界线每一个吉祥
硝烟里这幅雕塑是一座长城


第8版(副刊)
专栏:

  微笑的塑像
郑晋
过去的阳光与现在没有区别
那一天也是红光满面
敌人的炮弹倾泻山头
你将我猛摔在地
当我把你掀开再次站立起来
你却成了一块微笑的岩石
那一天我参军才三天
你为了胜利为了我提前去了
我却问心有愧又活了几十年
我的心一直沉重如一块墓碑
泪水在手上刻了很多文字
我想你也许会听见我的祝福
亲爱的战友
你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年轻
现在的生活与过去大不相同
每一条道路都开满鲜花
我的战友
如果不是你高尚的一扑
如果不是你用生命塑造永恒
写这首诗的
将会是你是你是你


第8版(副刊)
专栏:

  衡山一夜
卫建民
我躺在南岳半山坡招待所里,听空寂的山音,久久不能入眠。这是炎炎七月,一年中最难熬的酷夏,神州大地,从北到南,哪里有这样的清凉世界!
黄昏时独倚窗下看山,忽见团团山雾从院门口涌入,悄悄翻腾,漫向院心、窗口,人脸上又添了一层湿润的凉意。透过山雾笼罩的氛围,但见山树楼阁虚浮如仙境,整个给人一种朦胧美。其时恰好有一个婷婷的女服务员在虚无飘渺中出现,我不由露出羡慕之情,是羡慕她的职业:“你这个工作好。”我说。“你是看现在,”她停顿了一下,“到了冬天哟……”到了冬天,雪埋小径,鸟辞寒林,山里确实太寂寞了。但她可能不知道,衡山的好处在避暑,而衡山的精神却与“寂寞”相通,与中国的学术事业相联——
在禅宗的公案中,怀让磨砖作镜,马祖顿然觉悟,修行不图形式,不修而修的智慧之光,便是在寂寞衡山闪烁。那种不假思考,直指本心的修行,是多么的寂寞啊。
衡山也是朱熹讲学的地方。这位集儒学之大成的学者,成年累月,精益求精,真是用心血在编织他的著作。以《四书集注》为基础的科举时代,长达五六百年,匹夫而为百世师,究竟有几人?我有时怀疑,到底是《四书》在影响十四世纪以后中国的士与文化呢,还是“朱注”?但疑惑随即又如山雾一样消散了。所谓经典,正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阐释,方才显出它的生命力;“朱注”价值几何?浅陋如我,不敢赞一辞。我只为他的精神所感动——那种寂寞中包含的自信、虔敬精神。古籍中曾记载:朱熹在逝世前三天仍在修改他的著作,全部工程,只不过改动《大学》注中的三个字!我此刻与他讲学的地方相亲,静聆夏夜山音,再一次为他的精神感动。
仿佛是受先贤的感化,抗战时,西南联大南迁,许多学者教授曾在衡山居留数月,在流离失所中仍不停著书立说。他们不计安危,甘守寂寞,分别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卓越;手无缚鸡之力,却在民族危难的漫漫长夜高举、传递着学术的光炬。我说衡山与“寂寞”相通,与中国的学术事业相联,正是此刻亲身感受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潜流。它日下山去,我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决不忘今夜南岳的启示。
睡梦中被主人唤醒,说好了要登祝融峰看日出。我看了下时间是5点30分,气温是21摄氏度,很冷。主人说披个毛巾被吧,我们遵命,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上了车。车子像在山路上拧转,我从身体的倾斜度中感觉出了山路有多陡。待开到峰顶,眼前豁然开朗,见东方已呈宇宙原初时的气象。我们在呼呼山风中走近山前,但见云海翻腾,无际无涯;像我们一样裹着毛巾被的早行者伫立山沿,个个如朝圣的阿拉伯人。此情此景,不禁令我在心中双手合十,面向壮阔辽远的东方祈祷。
我们是在南岳之巅等待日出。


第8版(副刊)
专栏:

  绿叶的奉献
杨锦
(一)
沿着你额上深深的皱纹铺展开的小径,走向苍茫山野那片绿色的梦境。以你铮铮风骨和汩汩热血,以你夕阳般火红的余晖,去守护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的每一棵小树,甚至每一根野草,每一朵野花。
你是山坡上这片葱茏山林的守护神。
想过去,这里只生长荒凉寂寞,狂风黄沙卷走了数不清的塞外汉子,冰凉的石块下,压埋着代代村民绿茵茵的幻想。
    (二)
终于,从白毛风和飞沙编织的土地上挣扎出一丝绿意,一棵棵白杨树、胡杨树、红柳的存活不再是神话、嫩绿的枝叶从此丰腴了塞外人的想象。
一行行幼林走进这遥远的北方。一个个希望挺起村民浓烈的向往。
在幼林的身后是你辛勤的足迹。在你手下开始生长出茂密的树林。一行树就是一道阻挡风沙的绿网,三北防护林中一段精美的乐章。
    (三)
没有丰厚的报酬和镀金的许诺。
你说,树是子孙的财富,村民的希望。你用生命守护着这里的一切,不容刀砍斧削的日子走进这片嫩绿的树林;不容弥漫的风沙再疯狂地涂抹美丽的村庄。
你踏着黎明而去,挽着黄昏归来。你同阳光和星辰一起,忠诚地守护这片树林。
    (四)
一个狂风四起的雨夜,梦中醒来你又想起那棵刚刚扶直的小树。你以闪电一样明亮的信念,去撕破心中迟疑的云朵。你又一次走进那片树林,归程中不幸摔下山垭,丢去了左腿,不久老伴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再不能走向山坡那片青青的树林,用责任和义务守护林间每一寸的安宁。那里是你生命的根,林间的每一棵树都记着你的足音;每一片绿叶都在呼唤你的身影。而你只能怅然告别,作风雨中一尊眺望的雕塑。山民们常见你独自拄着拐杖,在村口远远地久久地看着那片熟悉的树林。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绳子和麻将
麻将风潮近年甚盛。有的地方,大街小巷,处处是麻将声。
一般地搓搓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它是一种供人驱愁解闷、消遣娱乐的玩意儿。问题是现在有的是在用它赌博。我在派出所工作的一个熟人说,现在街头巷尾有些老头老太太玩麻将,也是一角钱一皮筹,纯粹娱乐娱乐的玩法是越来越少了。
我有几个朋友每天晚上,均操此生涯。白天上班瘟鸡子一般,只有在炫耀晚间的战绩时,才偶显精神。常言道,玩物丧志,此言千真万确,那几位哥们已把刚来单位时的锐气和志向,让麻将磨得一干二净了。《羊城晚报》曾透露,有个做油生意的人,在某晚仅三个小时之内,就输掉人民币三十四万元。输了怎么办?这位做油生意的当然可以通过做生意再赚。可做不了生意的人呢?那就只可能是铤而走险了。某市各派出所抓获的盗贼中,因赌而走着一条恶性循环邪路者其数量惊人。
我因此忽发联想:有些搓麻将的人,看他坐在麻将桌上的样子,确实像在搓麻将,但细究底里,其实他是在搓绳子,捆自己。
舍子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超生游击队”与“超生正规军”
一出电视小品《超生游击队》令人捧腹大笑。笑过之后,颇多感慨。假如那位“超生游击队队长”是腰缠万贯的“万元户”,“十万元户”,恐怕就不必如此东躲西藏,提心吊胆,大不了掏万把元交纳罚款,这一来,“超生游击队”岂不变成“超生正规军”了?事实上,“只要交罚款,超生自由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结果这些地方计划生育实际上只对一部分人(未脱贫)“计划”,而对另一部分人(先富者)“不计划”。
“俩月仨月不见面,偶而来村转一转。如果谁家有超生,板起面孔去罚款”。据说有些地方衡量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是以罚款多少来衡量的。结果超生多,罚款多,成绩也越多。岂不怪哉?       
  师耕深


第8版(副刊)
专栏:

松(中国画) 李凤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