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发表广播电视讲话
动员起来圆满完成全国人口普查
同志们、朋友们:
国务院决定以今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今天,距离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只剩十天了,时间十分紧迫,任务非常艰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各级干部和全体人口普查工作人员,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为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做出贡献!
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只有把人口情况查清楚,各项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把这些变化情况搞清楚,需要做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通过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可以查清我国人口总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以及人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家庭和生育状况。通过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还可以查清我国人口城乡间迁移情况、劳动力资源、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构成、民族人口的数量等情况。人口普查获得的大量而丰富的数据、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建立了人口普查机构,进行了人口普查试点,培训了普查骨干,整顿了户口,并安装调试了数据处理设备。各部门、各单位对普查工作人员的选调,物资的准备,交通、邮电的保障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辛勤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人口普查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全体普查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我们对搞好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充满信心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次普查的艰巨性。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比我国已经进行过的前三次人口普查规模更大,调查项目更多,调查难度更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千方百计地确保高质量完成这次人口普查工作。
同志们、朋友们,在一个拥有十一亿人口的国家里进行人口普查,是我国也是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内最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不仅是我国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为了搞好这次人口普查,我们要提倡全民动员,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确保质量的精神,牢固树立时间观念、全局观念和质量观念。我们相信,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全体普查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是一定能够胜利完成的!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举行
万里主持会议彭冲作议程草案说明
听取国旗法草案著作权法草案审议报告等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何平)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始举行。
万里委员长主持了会议。
会议开始时,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冲就这次会议的议程草案作了说明,委员们通过了这个议程。
根据议程,会上,委员们先后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项淳一、宋汝棼分别作的关于国旗法草案和著作权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听取了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英作的关于保护归侨、侨眷权益法草案的说明。
受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委托,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江明到会作了关于烟草专卖法草案的说明。
今天的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项淳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英文本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均见第二版)
根据议程,会议从今天下午起开始分组审议。
副委员长习仲勋、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艾则孜、周谷城、严济慈、叶飞、廖汉生、倪志福、费孝通、王汉斌,出席了会议。
列席会议的有:国务委员李贵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投资环境又有改善
新建一批公路港口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
据新华社南昌6月20日电 江西作为东海沿海发达地区和国内腹地的过渡地带,投资环境日趋改善,为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苦于交通不便的江西,这几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接通了一条条横亘东西、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全长600多公里的赣粤二级公路的延伸工程已经完工,汽车可由深圳直入江西南大门,纵贯全省南北。另一条二级公路从安徽入境,穿过景德镇、鹰潭、抚州、赣州等地市,直插广东。连接湘南、赣南、闽南的“三南”公路、利用外资兴建的南昌至九江一级公路也已完工或将要完工。贯穿全省东西的上海至昆明一级公路已经拉开建设序幕。大沙铁路的全线铺通,成为连结华中和华东地区的一条钢铁捷径。浙赣铁路复线及连接公路铁路干线的九江长江大桥和南昌赣江大桥也正在加快施工。年吞吐能力为60万吨的九江港外贸码头已于近期交付使用。
江西的电力建设呈现出水火并举、全面发展的局面。经过八年努力,分布在贵溪、南昌和九江电厂的8台12.5万千瓦机组已经全部竣工投产。九江电厂将建和在建的装机容量达160万千瓦,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的万安水电站工程进展迅速,年内将有一台投产发电。萍乡、新余电厂的扩建工程,以及赣南龙潭水电站等3个中型水电站的建设工程也在陆续展开。
江西长期通讯不畅的状况已经得到改变。两条数字微波通讯线路业已建成投入使用。南昌至九江的光缆通讯线路已与国家光缆网接通。全省11个地市已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其中7个地市已与省内外联网。
据悉,江西省政府鼓励外商、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也将于近期出台。


第1版(要闻)
专栏:

  贵州建成二十个商品粮基地县
四年提供商品粮占全省定购任务百分之七十
本报贵阳六月二十日电 记者潘帝都报道:贵州省自一九八六年以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二十个商品粮基地县,取得显著成效。四年间,基地县粮食总产量比基地建设前的一九八五年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三点四八,单产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二十九点五公斤;二十个商品粮基地县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定购任务的百分之七十点四三。
贵州是个严重缺粮省,年年都需调进十亿公斤左右的粮食。从一九八六年开始,贵州省委、省政府选择二十个有条件发展粮食生产的县份,作为商品粮基地县进行重点建设,以缓解粮食紧缺状况。
据省农经委介绍,四年来,由中央、省、地、县四级配套投入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共达八千万元,有数万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下到基地县农村,帮助农民建设基地。据统计,四年间,二十个基地县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五十一点七二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二百八十万亩;多数基地县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二点一万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二百四十三点五五万人次。一九八九年,二十个基地县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和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分别比一九八五年增长三点六倍和一点二五倍。良种繁育、工厂化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新的农业科学技术,都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和推广。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强主人翁意识 深化企业改革
吉化开展“塑造吉化人”活动
全公司五月份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点六
本报长春6月20日电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塑造吉化人”的活动,调动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12万多名吉化职工积极深化企业改革,生产出现新的生机,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全公司5月份实现产值2.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
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化工部作出学习吉化公司的决定后,在吉林省和全国化工系统迅速掀起了学吉化的热潮。特别是本报前些日子发表了这个公司的系列报道,给吉化公司全体职工以极大的鼓舞。近日,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和340名大中型企业的负责同志,在吉化公司又举办了学吉化现场培训班。
吉化公司广大职工既感到光荣,又感到有压力。公司党委认为,要把社会主义企业继续办好,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每个职工培养成为在政治上坚定地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在技术上过得硬的人。于是,公司组织职工开展了“塑造吉化人”的活动。
开展“塑造吉化人”活动,首先汇聚每个职工的闪光点,选树典型,确定形象。公司各级党组织让大家实事求是地讲每个职工的优点,学每个职工的长处,以激励本人,教育全体。一些在生产工作中能干的职工,优点被大伙肯定的同时,又寻找到了别人的闪光点,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决心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做完美的吉化人。在寻找闪光点的同时,公司各单位选树了一批设备保养过得硬、安全生产过得硬、生产技术过得硬的单项典型。化机厂一次就选树了100个单项典型。这样,层层有样板,行行有标杆,人人有目标。公司党委在寻找每个职工闪光点的时候,注意汇聚闪光点,从中勾画出吉化人的群体形象,作为每个职工的楷模。在此基础上,公司党委组织职工对照群体形象,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塑造个人形象的规划和措施,使自己尽快接近或达到吉化人群体形象的标准。
开展“塑造吉化人”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资金、原材料、电力、能源、运输等困难面前,吉化公司相应地采取了4个“千方百计”:建起一套信息、计划、销售、财务清欠回款一条龙的经营系统,每天进行资金分析调度,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组织职工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千方百计完成各项指标;调整产品结构,对价格坚挺、市场急需的产品增产再增产,对长线产品在优质廉价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搞活市场;制订各项过紧日子的措施,千方百计节支增收。5万多名团员青年开展创“青年岗”活动,在岗位成才,练就一流本领,生产出一流产品。6000多名科技人员不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满腔热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广大职工为吉化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1至5月份,全公司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万多项,创价值4700多万元,节约材料采购成本407万元,修旧利废价值397万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比去年同期节约支出201万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王震会见瓦基勒
吴学谦同瓦基勒举行会谈
本报北京6月20日讯 记者何崇元报道:国家副主席王震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主持仪式,热烈欢迎应邀来访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第二副总统兼桑给巴尔总统伊德里斯·阿卜杜勒·瓦基勒和夫人一行。仪式之后,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见。
王震说,中坦两国长期友好,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尼雷尔主席为两国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瓦基勒副总统的来访必将为两国友好关系谱写新的篇章。
王震说,中国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
王震对坦桑尼亚政府近年来在巩固国家安定团结、振兴国民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业中所取得的可喜成就表示高兴和赞赏,并祝愿坦桑尼亚在国家建设中不断取得新胜利。
瓦基勒说,尼雷尔主席和坦桑尼亚其他领导人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此次来访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谊。他祝愿中国繁荣昌盛,事业取得成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会见时在座。晚上,王震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瓦基勒第二副总统一行。
又讯 6月20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在人民大会堂同瓦基勒举行了正式会谈。
吴学谦对瓦基勒再次访华表示欢迎。他说,瓦基勒副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直关心并积极推动中国和坦桑尼亚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给予高度的评价。
吴学谦说,两国建交以来相互关系一直很好。中国高兴地看到坦桑联合政府和桑给巴尔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振兴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瓦基勒说,上次访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次来访将能看到中国新的进步。


第1版(要闻)
专栏:

  纪实文学《焦裕禄》将出版
邓小平题写书名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纪实文学作品《焦裕禄》将于“七一”前夕由华夏出版社出版。邓小平为此书题写了书名。李鹏总理为本书题词:“让焦裕禄精神更加弘扬光大”。中组部部长吕枫、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宋国臣分别为本书撰写了序言。
《焦裕禄》一书,是由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焦裕禄》创作组编写的,作者都是在焦裕禄同志生前为之奋斗并献出生命的地方工作的同志。书中记叙了焦裕禄从一个受地主剥削的贫农儿子、一个受日本侵略者压迫的劳工到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描写了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颂扬了焦裕禄同志鞠躬尽瘁为人民耗尽心血与生命的共产主义精神,比较成功地再现了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的光辉形象。
这本书还辑入了陈云同志、宋任穷同志为纪念焦裕禄逝世26周年题的词和董必武同志、郭沫若同志生前为焦裕禄同志所作的诗词。


第1版(要闻)
专栏:

  世界屋脊上的奇迹
新华社记者 江佐中 张春保 本报记者 刘伟
这是一场罕见的灭顶之灾。
1989年9月底到1990年5月末,西藏北部连降150多场大雪,大草原上8个县(办事处)、113个乡被茫茫厚雪覆盖。
翻开西藏历史档案丛书《灾异志——雪灾篇》,1924年到1957年间,这里发生过数百次雪灾,其中有一次持续了半年之久。然而这一次雪灾竟持续了整整八个月,平地积雪半米以上,阴坡积雪达到3米。2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2万多牧民在困境中流泪,祈祷,500多万头(只)牛羊在死亡线上哀鸣,挣扎。
《灾异志——雪灾篇》中记载的每一次雪灾都是令人心悸的:牲畜尸陈雪野,牧民家破人亡,幸存者背井离乡,不少地方成了无人区……
我们冒着飘飘大雪三访藏北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亲爱的读者报告:过去悲惨的历史没有重演。
这次,没有一个人冻死;这次,没有一个人饿死;这次,没有一个人流浪乞讨;这次,400万牲畜死里逃生。这里发生了世界雪灾史上的奇迹。
    藏北连着中南海
藏北雪灾牵动着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心。从去年雪灾开始到今年3月,地县乡三级党政部门已先后派出249个工作组951人次奔赴灾区。
3月23日,藏北那曲地区地委、行署领导汇总各县灾情,动员各地各单位的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灾。
3月24日,那曲地委书记李光文抱病赶到拉萨告急。当晚9点,自治区党委、政府紧急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要求自治区各级党政部门和各族人民全力支援抗灾救灾,确保灾区不冻死、饿死一个人;同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紧急报告,请求支援。
3月25日,电波传到中南海。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了藏北灾情,决定派飞机进藏,向灾区空投物资。国务院慰问电带着祖国对灾区儿女的关怀,传遍藏北。
3月26日下午,人民空军的大型运输机飞抵拉萨。机组人员克服了严重的高山反应以及灾区上空气流不稳、空气稀薄和能见度低等重重困难,第二天试飞灾区成功,第三天就向被大雪围困的重灾区空投了第一批粮食、衣物、燃料。飞机一次次穿云破雾,灾民们一次次含泪高呼“北京亲”、“祖国亲”、“共产党亲”……
4月3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政府副主席普穷、西藏军区副司令员高长锦组成的党政军联合工作组,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经过20多小时的颠簸,赶到了重灾县巴青。
4月26日,国务院工作组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专程从北京赶到藏北灾区。
到5月中旬,自治区、地、县三级财政已向灾区拨出近千万元的救灾款,5000多吨粮食、茶叶、燃料等救灾物资,并将这些钱、物通过空投、地运送到灾区,灾民生活用品已安排到8月份。
5月22日,李鹏总理主持国务院办公会议,决定从中央财政中拨出专款救济藏北灾区。
藏北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慰问信、电从京、津、湘、浙、粤、黔、川等地纷纷飞来,总值320万元的钱物从大江南北送到灾民手中。
一度断粮断柴的千百个帐篷重新冒出了炊烟。灾民又喝上了热乎乎的酥油茶,吃上了香喷喷的糌粑。大批奄奄一息的牛羊又站起来了……
    敢与天公比高低
茫茫雪海中,嘉黎县章若乡副乡长扎西在没膝的雪地里艰难地爬行着。他负责指挥两个村子的抗灾救灾。
扎西每天挨村逐户跑,自家两匹马都跑垮了,只好徒步趟雪。家里68头牲畜已死去41头,这些他都顾不上,但两个村几百号人的生活却安排得妥妥当当。
巴青县邮电局副局长次仁达嘎已请好假要送怀孕8个月的妻子玉珍去拉萨。当他看到灾情恶化时,就改变了去拉萨的打算,背着电台在雪山中滚爬了7天,翻过唐古拉山口,沟通了贡日乡和县里的联系。玉珍作为报务员,也不分昼夜地坚持收发报。
5月23日,记者二到巴青,再遇次仁达嘎,问他给小孩取了什么名字,这位藏族青年哽咽了,“唉,死了,刚生下来就……”
藏北雪灾面积有24.7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天津、上海、宁夏、浙江、海南六省市区面积之和还要大。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讯落后,受灾8县中7个县不通长途电话。然而,抗灾期间的信息沟通一直顺畅,空投、地运物资调度一直顺利。这是在社会主义大协作下,由千百个扎西、次仁达嘎的拚搏和奉献创造的奇迹。
奇迹何止这一个。
万里藏北已成雪海,地面运输常被大雪阻塞,汽车被堵三天三夜并不鲜见。进入4月份,堵车次数越来越多。
在这紧要关头,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来了。他们和道班工人一道,顶风冒雪,清除积雪。
西藏军区某工兵团、那曲军分区、武警那曲支队的官兵和道班工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山口。饿了,啃几口压缩干粮,糌粑拌着雪团吃;困了,垒个雪窝打个盹;每天拚搏十几个小时。在山上,武警那曲支队扎西排长对记者说:“看到灾区人民急需的物资从自己面前运走,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
    面对主人的召唤
灾区的各级干部、共产党员都是好样的。他们挺身而出,是群众抗灾救灾的主心骨。
3月14日,一份“母亲病危”的电报送到那曲地委副书记明加手里。一周后,明加接到“母亲病故”的电报。他强忍着悲痛,没回家。过了两天,地区派明加到自己的家乡巴青一线指挥抗灾。明加到达巴青县城,立即听取汇报,组织抗灾。半夜,明加带两个工作组赶赴江绵区。江绵区政府离明加的家不到20公里,情系灾民的明加还是没有回家。他把弟弟叫到县城,强忍悲痛说:“妈妈去世我很难过,按理应该回家。但眼下实在走不开,关系到全县近3万人生命的事等着安排。母亲的后事靠你们料理了,希望家里人能谅解。”
那曲这样的干部不只明加一人,地委书记李光文自3月份以来,四下巴青、索县等重灾区,三上拉萨,日夜奔波。他那严重的高原心脏病、高血压时常发作,随身带药对付着……
专员土登才旺胃出血动手术后,即到首都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原想会后在北京治疗,得知灾情恶化,迅速赶回那曲。第三天便骑马奔赴重灾区嘉黎县措拉乡……
在嘉黎县章若乡,有一条路被牧民们称作“县长路”。那是3月中旬,平地积雪一米多,道路、湖泊被埋,帐篷只露出半截,牧民们就要断粮。县长江村旺扎一夜滚爬,在雪海中趟出一条路,来到章若时,鞋和脚已冻在一块,眼睛发红,脸面浮肿。
牧民们看着江村的样子和他身后那条雪道,抱着江村哭了:“是县长路救了我们……”可谁知道,从藏历年到5月中旬的70多天里,县长有59天是在牧民点上度过的。他的妻子,食道肿瘤、心脏病、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缠身,入院治疗一拖再拖,在旁照顾的只是不满10岁的儿子。
透过这次特大雪灾,藏北人民又一次看到了人民公仆的真正本色。嘉黎县委书记才加深夜拔掉输液针头“逃”到灾区;巴青县副县长扎西旺秋强忍两膝关节炎的剧痛,在唐古拉山上爬滚7天,赶到已失去联系多日的贡日乡;索县县委书记李焕庭为灾民送粮,身陷雪海,“失踪”10多天……
见到救灾工作组的同志,比如县108岁的次珍老阿妈禁不住老泪纵横。
“60多年前发生的那场大雪灾,政府、头人,不但不救老百姓,还逼我们交租、交税。雪灾一过,人和牲畜差不多死光了。我七个儿子,只剩下一个。”次珍老阿妈用颤抖的声音说:“今年的雪灾,我从没见过,要在过去我早就没命了。眼下,天上有飞的,地上有跑的,送来吃的烧的,国家想着我们老百姓。我老了,做不了什么事,只有天天祈祷,愿我们国家永远吉祥如意。”
古今中外,天灾难免;新旧西藏,雪灾多有发生。记者在灾区近一个月的采访中,经常听到牧民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共产党好!”
“金珠玛米亲!”
“社会主义雅古都!”


第1版(要闻)
专栏:

  文化部机关学习本报社论《稳定压倒一切》
更加珍惜当前稳定局面
本报讯 据《中国文化报》报道:文化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干部职工在6月4日《人民日报》社论《稳定压倒一切》发表的当天,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
许多同志说,稳定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大家认为,一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深得人心。他们结合一年来的实践,最大的体会就是: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
有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文革”期间社会动荡,乱的结果是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去年那场动乱使人民的衣食住行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一切都说明,乱的结果,只能是老百姓倒霉,国家遭殃。
许多同志认为,今天的事实再次证明,去年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反革命暴乱是富有远见的,是完全正确的。一年来,国家的形势不断好转,改革开放正沿着既定的正确轨道前进,大家应该珍惜、积极维护当前的稳定局面。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可贵的肚量
魏武
前不久,山东聊城市委书记胡元亭下乡搞调查研究,在路边同一位棉农聊起来,当这位棉农得知他是市委书记时,愤愤地说:“你们这些当官的是咋搞的,政府也坑人啊!”原来,这位棉农今年种的是乡政府从外地引进的优良棉种,由于他不了解这个棉种的特性,没有掌握育苗方法,结果出苗不齐,见了市委书记气就上来了。
胡书记挨了骂,不但没生气,还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明情况,介绍这个棉种的特点,并检讨了自己工作不细,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失。这位棉农听后,气消了,连夸市委书记有肚量。
市委书记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甚至挨骂的话也耐着性子听,确是值得称道。作为一位市委书记,他没有在农民面前摆官架子,而是把自己当作农民的朋友,从农民的“骂”声中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消除他们心中的怨气。这是共产党的干部应有的态度和作风。
当前,各级党政干部纷纷下基层,下去后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议论,善于听群众意见和议论,包括某些牢骚话和气话,从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我们改进工作,密切同群众的联系,会有很大好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去年以来,职工提出870多条合理化建议,其中130多条得到采用,解决了施工生产中的不少关键问题,获得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图为工人在进行技术改造攻关。
孙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