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中苏经济科技合作前景广阔
刘宝荣
不久前,李鹏总理对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政府签署了6项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发展纲要》是其中之一。这项协定为中苏在经济、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
当今世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与区域化经济进一步发展,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着世界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使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加强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中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直到目前为止,主要依靠贸易规模的扩大。实践告诉人们,贸易的大幅度增加靠简单的商品交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只有在各个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在“科学—技术—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上建立互利的合作联系,才能使两国经济联系从以商品交换为主向着既包括商品交换又包括物质生产和劳务在内的合作领域过渡。
中国和苏联是两个自然资源丰富的毗邻大国,两国各自经济的发展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苏联能源基础雄厚,原材料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较为发达,交通运输也有相当实力;中国在农业、轻纺工业、电子、食品加工、医疗及服务行业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这为两国开展经济、科技合作提供了互补条件。
近两年,中苏在经济、科技合作方面出现了可喜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
虽然中苏双方在80年代中期就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科技合作协定,但直到1988年两国经济技术合作还主要限于动力、冶金、纺织等方面。自1988年下半年以来,两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合作加快了步伐,并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天然气工业、农业、运输、卫生等新的领域发展。
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不断增多
两国除根据签署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和改造工业项目》的协定开展新建和改建工业项目的合作外,各省市、边境地区之间开展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合作生产、合资经营、承包工程及包括森林采伐、蔬菜种植、建筑施工等劳务方面的合作;此外,两国关于建设新疆乌苏至阿拉山口铁路的以商品形式提供贷款的协定、中国华能公司利用商业贷款进口苏联电站设备的合同均在实施过程中。华能公司将组织在中国的修船厂修理苏联船只,以此偿还苏方提供的成套设备和服务。上述合作项目是中苏通过发挥互补性技术能力并将贷款与地方投资项目相结合,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合作方式。
共建合资企业的工作进展较快
1988年6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合资企业及其活动原则》的协定,为两国在建立合资企业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两年来,中苏两国地方间已就在苏联境内建合资企业签订了多项协议,涉及轻工、建材、医疗、饮食服务等领域。其中,在莫斯科市合营的“北京餐厅”,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兴建的“哈尔滨餐厅”,在波格拉尼奇内镇兴办的彩扩照像馆都已正式营业;新疆与苏联方面共建的合资企业“塔什干国际保温瓶有限公司”、“阿克布拉克保温瓶有限公司”等已初步建成。目前两国地方间正在各个领域考察、论证建立合营企业的可能性。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例如合营企业中自由外汇平衡问题,利润如何汇划(以货物还是以现汇)等。
随着两国传统贸易方式的改革,经济、科学技术合作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两国地区之间的合作将成为中苏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渠道。可以预见,中苏经济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技与社会

  美国采取紧急措施对付电脑捣乱分子
  允文
曾经于1987年通过电脑追踪,抓获了一伙西德电脑贼的美国电脑管理人员斯托尔,现在负责哈佛大学天文物理中心电脑系统的管理工作。他的著作《杜鹃蛋》,叙述了搜捕电脑贼的经过,已成为一本畅销书。但是,电脑贼不想使他安宁。最近他受到了电脑捣乱分子的恐吓。
不久前,斯托尔上班时发现,他的电脑收到了一个信息:“现在蛋在杜鹃的脸上。”这里,脸显然是指斯托尔的电脑显示器。
自从上次发生了不速之客以后,斯托尔的电脑系统所有“口令”均已更换。电脑捣乱分子(目前西方对电脑贼、电脑恶作剧者、胡作非为者的通称)怎么弄到斯托尔的口令的?于是,电脑“中心”被迫切断同外界的联系,用两周时间重新整顿。对软件彻查之后,发现捣乱分子已触动了该“中心”的软件,留下了痕迹。
此后不久,斯托尔接到了一个陌生人从澳大利亚打来的越洋电话:“你好!我是戴夫,从你的书来看,显然你讨厌电脑捣乱分子。其实你大可不必,你应该对我们表示钦佩,因为我们很灵巧,我们能打入你的电脑。”
今年4月初,墨尔本警方破获了3名作案的电脑捣乱分子,其中两名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学生,1名是软件编制者。据信,电话是其中一人打给斯托尔的。这伙人干的是通过澳大利亚电话系统打入一些电脑网络,破坏数据。他们甚至还打入美国的军事电脑网络。这几个人可能要被判10年徒刑。
近年来,在美国,肆意打入电脑网络的事件有增无减。今年4月,在美国又有6名捣乱分子被起诉。他们被指控打入电话公司的网络,乱打电话,偷听别人电话,窃取电话公司的信用卡信息。如果罪行成立,根据美国1986年通过的法律,可以判30年监禁。
捣乱分子之所以能打入一些大的网络,据悉,这伙人已有专门组织,设计了专门试探打入电脑网络的软件。这种软件包含了详尽的词库,可以寻找各种口令,犹如一把万能钥匙,内含多种语言的缩写词、人名、电脑行话等,在试图打入电脑网络时,用此软件逐一试探,如果对了号,就可大模大样地在此网络中畅行无阻。
现在美澳电脑捣乱者已勾结一起,互享一些窃来的电脑机密,并对那些搜寻他们的人进行威胁。美国的一个电脑捣乱分子地下组织曾警告有关部门不要对一些因干扰电脑触犯刑律的人判重刑,否则要进行报复。为了对付这批电脑捣乱分子,美国已成立了电脑紧急反应小组,准备严惩这些电脑系统的破坏者。但由于电脑系统通过一般电话线路联网,对付这伙精明、狡猾的电脑捣乱分子并非易事。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非洲发展多元化林业市场
  马铁英
由于长期以来非洲林业过分依赖对欧洲的出口,其中原木占其出口的80%,制成材占70%,所以形成一方依赖,一方限制其发展的极不合理的经济贸易关系。为此,非洲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从1960年占世界热带木材出口的33%降至1990年的10%。
欧洲对非洲林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木材生产国的林业开发,有些重要林区几乎停止开采;二是限制木材产品和制成材的发展,保持原木进口的高比率。这两方面,尤其是后者,不仅常常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因而被称为是对非洲林业“名符其实的掠夺”,同时也大大延缓了非洲工业化进程,激起了非洲产林国的不满。
为了避免永远被单一的欧洲市场这条绳索勒住脖子,非洲产林国纷纷提出,转守为攻,开拓新市场。
开拓新市场,首先是要开拓国内市场,推动国内建筑业和家具业利用国产的当地木材。然后是发展南—南合作,扩大南—南贸易关系。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南—南林业贸易是大有可为的。即使在至今并不太活跃的情况下,从1972年到1990年,南—南林业贸易额已经翻了12倍。其中主要是制成品,如板材、纸浆、锯木等。非洲产林国的另一条出路,是开辟北非和中东市场。
另据热带林木销售网技术秘书处透露,加蓬一项将林木简单分级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非洲一些林业工作者说,各国情况虽不尽相同,但都不甘心在本国林业发展的问题上受制于他人。现已有人提出建立负责计划发展和协调内外贸易关系的地区性组织,以反映这些国家日益强烈、日益广泛的政治、经济要求,独立自主地发展非洲林业。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新生贩毒者——“毒童”
美国吸毒者白人居多,女性占1/3,文化程度均高于14年学龄;其中有经营者、教师、博士、飞行员等。当问到他们吸食的毒品来源时,回答是从少年贩毒者——“毒童”那儿廉价买来的。调查表明,少年贩毒者的年龄逐年低下,并朝着有组织的职业化方向发展。这些孩子是受了职业贩毒组织的怂恿和利用,他们是无辜的。“毒童”中西班牙、多米尼加籍黑人孩子最多,其次是那些因家庭贫困、父母离异而弃家出走的流浪儿,他们大都来自贫民窟。“毒童”所售毒品的收入很多是用来养家糊口或交学杂费。“毒童”们一般利用周六或周日的休息时间,在人多拥挤的地铁出入口,或在指定的兜售地点出售毒品。他们组织性很强,行动诡秘,毒品一旦出手,转身即逝,很难让人抓住。
全美缉毒专家认为,必须下大气力在短期内尽快刹住“毒童”的贩毒之风,否则,如任其发展下去,布什的那项耗资79亿美元的“灭毒战略计划”有可能化为泡影。                  
   (赵建航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从空中探测地下水源
几个星期来,巴基斯坦人可以看到一个不寻常的飞行物体:一架直升机拖着一个长约10米,装有电线的雪茄形物体。原来这是汉诺威的德意志联邦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拉合尔的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在联合进行空中天然资源探测工作。
通过遥测,他们发现塔尔沙漠北面干旱地区的地下约20米处,有一条长100公里、宽15公里的地下储水池,存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供应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可达30年。这些水源是来自哈卡拉河,在印度的纪录上,这条河在大约1500年前消失。
这个改良型水源地质探测仪有一个能以3种波长发出感应电流到地下的发射机。电流由磁场包围住,并由雪茄形物体内的接收机测量。纪录所得的传导性将指出所探测的地质层是否含有矿苗、砂岩,还是水。这种技术曾在坦桑尼亚用来探测黄金。这是首次用在巴基斯坦探测地下水源。
不是所有地下水都可饮用。汉诺威的技术清楚显示:在巴基斯坦发现的水是淡水。          
                 (德新)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探讨与研究

  气候卫星监测结果引人思考
地球气温真的在变暖吗?
  梅绍华 何君臣
最近几年来,地球变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大多数气候专家认为,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多、臭氧层变薄以及森林面积日趋减少等,引起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
然而,最近美国宇航局和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用气候卫星进行监测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进行模拟,得到的最新结论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地球气温在上升。这些科学家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八年这十年,地球并没有变暖的趋势。
卫星的记录显示出,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八十年代较热的年份依次是一九八七、一九八八、一九八三、一九八○年,其中一九八七年是这十年中最暖的一年,冷的年份是一九八四、一九八五、一九八六年。这十年中,逐年的温度变化看起来毫无规则,它摆动的幅度较大,而从这些数据上根本看不出有变暖的趋势。科学家们说历史上气温变化的记录没有一个能印证温室效应。
那么,为什么有人相信地球气温在上升呢?地球变暖的结论主要起因于下述两项统计数据:一是根据过去一个世纪的温度记录,气温平均上升零点五摄氏度;另一个是在这一百年前开始记录的温度来看,全球性最热的年份有六个是在本世纪八十年代。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们指出这些历史上记录的数据有不少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一,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记录基本上是靠数量有限的温度计来测量的,而温度计所测量的区域仅局限于有人居住的地方。第二,从地球表面的构成来看,海洋、沙漠、森林、南极地区和格陵兰的巨大冰山占了较大的比重,而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所测量的温度记录几乎忽视了这些地方。第三,历史上测量气温时,只测量地球表面的温度,而大气层的温度基本上没有考虑在内。
一些科学家认为,关于地球气候温度变化的最新数据是气候卫星在大气中测量的,比仅在地表测量要准确得多,这种卫星测量精度高达零点零一摄氏度。这些气候卫星是美国宇航局一九七八年送入大气层中的,它装备了美国宇航局最新研制出的测量装置。它可测量出地球变暖最先出现的地表上空十公里的大气层被加热所引起的微波辐射。目前科学家们通过它能监测全球气温的逐月变化。
美国宇航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科学家罗伊·斯彭塞说,从目前卫星收集的数据来看,大气层中每年温度的变化非常大。从过去十年来看,我们并没有看到有长期变暖的趋势。但要想得到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通过卫星来观测和研究,才能确定地球气温是否真的在上升。
笔者认为,关于地球气温的问题,科学上可以探讨,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空气污染,制止滥伐森林,保护环境,将有益于人类。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尖端技术并不总是与大企业联系在一起的。据统计,1974年至1988年西德有1528家中小企业为航天项目提供零部件,电子—电气系统的37%、机械部分的26%、机器设备的24%来自中小企业。图为西德生产的“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的燃烧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