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经济动态

  加速一体化 迎接新挑战
  管彦忠
5月里,从大洋彼岸陆续传来了拉美国家决心加速一体化进程的消息:
——5月9日,拉美经委会在加拉加斯举行第23次部长级会议,讨论制定90年代及今后拉丁美洲发展的战略计划,强调拉美国家必须加强地区一体化进程,依靠集体自力更生发展各国经济;
——5月22日至24日,安第斯集团在秘鲁印加古城沙克沙伊瓦曼举行第3次首脑会议,决定建立安第斯总统理事会,加强对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会议发表的《马丘比丘纪要》确信1995年可望实现集团内部的自由贸易,到本世纪末实现资本与人员的自由流动;
——5月25日,阿根廷、巴西和智利3国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然后拉美一体化协会的其他成员国也可加入。3国将签署一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其性质类似作为欧洲共同市场雏形的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3国协议……
这是拉美国家面对国际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及世界几个大的经济实体的出现,尤其是与拉美关系密切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在1992年实现内部统一的大市场的形势,为加快实现本地区一体化而采取的积极步骤,以求在今后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拉美国家与西欧的关系历史久远。多数拉美国家摆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后,又成为英、法、德等国争夺的地盘。二次大战后,西欧在拉美的势力严重削弱,由美国取而代之。60年代以后,拉丁美洲与西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有所恢复。1971年,欧共体同拉美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对话关系,并先后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国签署了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但对建立两地区之间的各种联系并不积极。80年代以来,欧共体为“重返拉美”,加强了同拉美国家尤其是中美洲国家的经济关系与政治对话。1985年11月,欧共体与中美洲5国和孔塔多拉集团4国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的经济合作协定和政治对话制度化的会谈纪要。1987年2月,上述经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同年6月,共同体首次制定了对拉美的政策,决定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对拉美国家提供财政援助,支持中美洲和平进程,两个地区之间的接触活跃起来。今年4月,共同体和中美洲5国举行部长级会议,签署了一项为期3年的财政协定,并计划将它对5国的发展援助增加50—60%,以促进中美洲地区的贸易和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南北差距的拉大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大多数拉美国家在经历最近几年严重经济危机和内部困难之后,也很重视发展与西欧国家的关系。1987年由拉美8国组成的里约热内卢集团建立以来,与欧共体国家多次定期开会,探讨如何加强双边关系。欧共体虽然是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但近年来所占比重在下降。1987年拉美对共同体出口200多亿美元,进口140亿美元,共同体占拉美贸易进出口的比例分别为18%和21%。两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不快,除了双方经济与贸易发展不同步之外,欧共体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是重要的原因。欧洲统一大市场出现后,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加剧,势必影响拉丁美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严峻的现实迫使拉美国家探索团结自强之路,决心加快一体化步伐,朝1992年建立拉美共同市场的目标前进。
首先,通过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经济体系、安第斯集团、中美洲共同市场等现有的组织形式,商讨和落实一体化的措施。人口和领土面积占拉美80%以上的8国集团在密切本集团内各国之间协调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组织的联系,在地区一体化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增加地区内部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为建立共同市场创造条件。据拉美一体化协会的材料,去年拉美的出口额为1100亿美元,其中拉美地区内部的贸易额占35%,比前几年大幅度上升。去年底,8国集团决定取消相互间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对所有产品实行优惠关税,扩大和深化双边贸易协议,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水平。今年下半年拉美一体化协会将举行第一轮贸易谈判,讨论逐步取消非关税限制和降低关税率的问题。
其次,拓宽对外经济贸易的渠道。近年来,拉美国家在保持与美国、西欧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同时,开始重视与亚太国家发展关系。亚太地区这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拉美国家的关注。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等国都已相继采取措施扩大对亚太国家的出口,吸引这些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
第三,实现地区一体化的基础在于各国经济的发展。拉美经委会最近通过的文件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应当争取合理的“生产改革”,以寻求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和巩固民主进程。近几年来,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国不同程度地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整顿公共部门,活跃私人部门;努力扩大对外贸易,改善出口结构,减少对进口的限制,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增加积累,减少资本外流;进一步开放经济,鼓励外国私人投资;努力提高工农业生产率等,以期提高其综合国力和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
1992年将是欧洲和美洲两个大陆相遇的50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拉美各国的一体化进程将加快前进的步伐。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独具魅力 备受欢迎
——中国少数民族产品在国际博览会上
本报记者 严正
今年五月举行的南斯拉夫诺维萨特第五十七届国际农业博览会开幕仅四天,中国展台上的商品已销售一空,可是慕名而至的顾客仍紧紧缠住中国的工作人员,非要买到中国的商品才肯离去,在展出的样品被一件件地“磨”走后,最后连悬挂展台上空的中文横幅,我国工作人员使用的锒头、钳子、扳手、简易手推车等工具也被热情的观众索去。
由联合国工发组织赞助的诺维萨特国际农业博览会是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农业博览会之一。参加本届博览会的有来自五大洲二十九个国家的一千六百个单位。我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派出了由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中国民族经济开发总公司等单位组成的代表团第三次参展,在“发展中国家馆”九号大厅十个长方形的中国展台上,摆满了各种精巧别致的民族服装、首饰和民族工艺品,珍贵的皮革制品、散发清香的中草药和丝绸、织锦、地毯、扎染、蜡染等上千品种商品,它们像闪耀着古老东方民族色彩的奇葩吸引着南斯拉夫和各国的来宾。
自博览会开幕后,中国展台前便人流如潮,每天都有数万人通过,他们不断地用“真好”、“实在迷人”等词语表达自己对中国商品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挤着喊着争购中国的商品,以致展台多次被挤斜。数十名工作人员不停地发货收款,忙个不亦乐乎。总量重六吨的日用品和艺术品很快被“扫荡”一空。这里最受欢迎的首推中国的丝绸制品,绣衣、绣鞋、头巾、领带等等凡带有丝绸的东西都成为抢购的对象。一位中年妇女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双大红绣花鞋,可是一比鞋小脚大,但她爱不释手仍买下了这双鞋。当我国的工作人员将丝绸手绢上的刺绣“福”、“禄”、“寿”三字的含意译成塞文后,引起了南斯拉夫顾客的巨大兴趣,不到半小时,这些手绢被一抢而光。
南斯拉夫居民中有不少“中草药迷”,他们对展台上的田七、贝母、红花、柴胡、蛤蚧、冠心丹参片、生发片、感冒冲剂、止咳糖浆、整骨水、风油精甚至清凉油简直见啥买啥,不管自己是否有病,能否适用。目前南斯拉夫的某些医疗中心已开始采用中药、针灸和中国的气功治病,记者遇到许多南斯拉夫朋友要我为他们购买中药或翻译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中药说明书,他们赞扬中药对人类有重大贡献。
据此间商界人士分析,这些中国少数民族产品所以在这里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欧洲市场上不易见到,因此独具魅力。南斯拉夫顾客还特别喜欢印在商品上的中国民族图案和汉字,因为它们表明所购商品来自古老的中国,从而提高了身价和可收藏性。另外,这些商品把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融于一体。价格又比一般商品便宜,各个层次的居民都买得起。因此南斯拉夫的许多厂商包括个体商贩,纷纷表示愿当中国少数民族商品的推销者或代理商。贝尔格莱德进出口公司等数家单位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近十个大规模的意向性购货项目,总金额达数百万美元。诺维萨特博览会总经理奈森遵照南副总理普雷格尔的指示,几次要求在博览会常设一专销中国少数民族产品的合资商店。将于今秋举办的诺维萨特发展中国家食品博览会、贝尔格莱德医药卫生展览以及萨格勒布国际博览会都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邀请。
这次圆满成功的展出从一个侧面生动地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成就,说明中国少数民族的产品能够而且正在走向世界!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中国商品在国外
中国机电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中国机电产品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三届欧洲技术展览会上受到客户赞赏。中国是第一次参加欧洲技术展览会。在五天的展览期间,来详细了解中国产品的客户络绎不绝。展出的机床、电机、起重设备、叉车、显微镜、量刃具等样品在闭幕前基本上被客户订购完。在欧洲市场,外商还不太了解我国的机电产品,尽管如此,我国展团与外商签订的合同金额已超过200万美元。
中国水泥首次销往日本
中国水泥破天荒打进日本市场。日本海关3月份的统计表明,中国首次向日本出口了6595吨水泥。日本市场的水泥价格在世界上最为昂贵,这次从中国进口的水泥价格还不到日本市价的一半。日本产业界认为,中国是为了创汇才以低价进入日本市场,日本的水泥市场由此将会进一步加速国际化。
威海渔竿厂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山东省威海渔竿厂是家乡镇企业,但他们生产出高水平的光威牌系列渔竿产品,去年销往美国、法国、荷兰、日本、苏联、波兰等国。威海渔竿厂开始生产时,就瞄准国内外渔竿市场,发动职工群策群力,五个月就建成一套具有国际水平的渔竿生产设备,生产出的产品技术指标和性能,不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的性能还超过国际标准,去年获省科技成果金牌奖。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疯牛症”之争
本报记者 陈特安
牛肉本是英国家庭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但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至少已有1/3的英国家庭改变了星期天午餐吃烤牛肉的习惯。原因是“疯牛症”之争又勾起了人们的恐惧。
5月31日,英国牛肉最大的主顾法国突然以担心“疯牛症”蔓延为由,宣布禁止进口英国的牛肉和活牛。第三大主顾联邦德国也加入法国的行列。据报道,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等国也想步法、德后尘;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及其它十多个国家则已限制进口英国活牛。这无疑是在英国农民头上“砸了重重的一锤”。
自英国兽医于1986年5月发现首例“疯牛症”以来,已有1.3万多头牛因患这种病而死亡。“疯牛症”的症状与绵羊所患的一种叫“疯痒病”的症状非常相似,病症可以潜伏数年,不断蔓延,病牛四肢无力,步履蹒跚,身躯摇晃,以致死亡。如解剖病牛尸首,可发现牛脑布满窟窿,属神经系统疾病。
为了保证人与动物食品的安全、防患“疯牛症”的蔓延,英国政府早就采取了措施,禁止用动物蛋白质作饲料喂牛,停止用动物的神经组织以至健康的内脏、下水制作食品和药品。因此,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农业委员认为,英国的牛肉是“安全”的。
目前,法国和西德都称,欧洲共同体《罗马条约》第36条规定,允许为保护公众健康而采取行动。英国及欧共体委员会则指出,法、德“单方面的行动”是地道的“贸易保护主义”,他们强调,欧洲共同体《罗马条约》第30条明文规定:“确保自由贸易”。
英国全国农民工会主席呼吁政府采取反措施,也禁止从有关国家进口牛肉或奶酪之类。《泰晤士报》评论埋怨引发“牛肉战”的国家旨在“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美国一位政治活动家说:“今天谈自由贸易,不是开玩笑,便是神话,要壁垒对壁垒,关门对关门”。
为了避免“贸易战”升级,共同体委员会除向法国和西德发出最后通牒,要其解除对进口英国牛肉的禁令,并于6月6日召开了共同体农业部长紧急会议。农业部长们经过长达21小时的马拉松谈判之后,总算达成妥协:法国、西德、意大利宣布解除对进口英国牛肉的禁令;英国同意发放证书标明被“疯牛症”感染过的全部牛群。由于共同体内农产品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形形式式的“贸易战”还会花样翻新,此起彼伏。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为了教育后代不忘先辈反抗殖民主义的英雄业绩,阿联酋的各酋长国都建立了历史博物馆。图为阿治曼博物馆。
本报记者 朱梦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