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0-05-05

1990-05-05新闻联播 文字版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始末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始末<br/> 1970年4月24日21点48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首游苍穹,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志气之星。<br/> 1964年12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国搞人造卫星的知名科学家赵九章,给周总理写信,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制工作。1965年1月他又与吕强一起,联名给中国科学院党组报告,张劲夫、裴丽生很快批转给科学院星际航行委员会主任竺可桢审阅处理,竺老阅后立即在报告上批示: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我国航天事业的倡导者钱学森,纵观全局,分析了我国研制人造卫星的有利形势,提出: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及早开展有关研究。要将其内容早日列入国家计划,促其发展。聂荣臻副总理对这个建议作了批示。<br/> 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在科学家钱骥领导下,卫星总体设计组开始拟定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同年10月召开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议,有关方面的学者、专家对卫星的总体方案、运载方案、地面系统方案开展了论证。卫星总体设计有这样一个设计思想: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各项指标应该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科学工作者决定用电子振荡来模拟《东方红》。这是一个有中国特点,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识别信号。1967年初正式确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12月,正式命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1日,装载2颗“东方红一号”卫星、1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门列车,到达我国的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了钱学森、孙家栋关于运载火箭、卫星测试结果和质量情况汇报。总理鼓励大家,如果这次成功了,还要继续前进,不要骄傲自满。4月16日深夜10点多钟,周总理亲自给国防科委打电话,中央同意发射卫星的安排,批准卫星、运载火箭转往发射阵地。并指出:一定要认真地、仔细地、一丝不苟、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地进行测试检查。4月24日下午3点50分,周总理电话告国防科委罗舜初:毛泽东主席已经批准这次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过细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晚上10点整,国防科委指挥所向周总理报告: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入轨了!周总理高兴地说,准备庆贺!他立即向毛主席报告了这一喜讯。周总理在审阅将要发表的《新闻公报》稿时,亲自加上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字句。<br/>     (4月24日《科技日报》杨照德文)

莫斯科第一家“北京餐厅”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莫斯科第一家“北京餐厅”<br/> 午饭时分,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广场上雕梁画栋、民乐轻扬的北京餐厅内,300多名顾客细嚼慢咽地品尝中国菜,还有20多人静候门外,以求一饱口福。<br/> 两位苏联汉学家点了酱猪肉、松花蛋、洋葱牛肉、糖醋鱼、饺子和火锅,伸出拇指说:“在苏联吃正宗中餐,这儿独一家!”<br/> 一对年轻夫妇吃完包子、炒面、馄饨和酸辣汤,很有感触地说:“坐在中国宫殿里,吃丰富多采的特色菜,花的钱跟麦克唐纳的两份快餐差不多,值!”<br/> 窗明几净的厨房内,十多个高鼻子厨师在中国师傅指导下,煎炒烹炸,大显身手:鱼香肉丝,红油透亮;黄瓜鱿鱼,一青二白。一头华发的谢尔盖对记者说:“我1954年17岁学做中国菜,今天经高手点拨,才算入了门。”他指指身旁一个动作麻利的小伙子:“奥列格才21岁,后来居上,很快要到北京去深造。”<br/> 莫斯科北京饭店所属的北京餐厅是中苏第一家合资企业。餐厅首任中方经理邵维卡谈起餐厅情况如数家珍。“我们是在去年9月1日开业的。合资期10年,资金400万卢布。中方以实物投资120万卢布,到去年底,获利14万卢布。目前每天接待七八百名顾客,营业额2万多卢布,其中外汇卢布2000(合3300美元)。”<br/> 北京餐厅以正宗中餐吸引顾客。这儿用的20多种原料、10多种调料、10多种酒全是从中国进货的,填鸭定期从北京空运。30位中国厨师多数是二级厨师,3位是特级,各怀绝技。北京餐厅每天供应凉菜、面点各20种,热菜三四十种,饮料甜品一二十种。菜单根据时令,两三月一换。<br/> 刚开业时,有的苏联服务员不了解中国菜的特点,有时热菜凉了才上桌。中国同志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培训,每次两个菜,连尝带介绍。糖醋鱼一盘热吃,一盘凉了才尝,苏联服务员才明白了中菜现炒现上的奥秘。苏联厨师一开始学艺不精,考核时,有人做的包子成了开口笑,馄饨下锅成面片汤。此后大家潜心钻研技术。现在,不少徒弟已能熟练地做当日菜单上的全部菜肴了。<br/> 邵经理最后充满信心地说:“先办好莫斯科的北京餐厅,取得经验后再到别的城市办几家合资餐厅。我相信,中苏经济合作前景广阔!”(4月22日《辽宁日报》盛世良文)

侨史之最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侨史之最<br/> △我国最早的侨界群众组织:“华侨联合会”于1912年在上海宣布成立,它规定以“联合国外华侨共同一致协助祖国政治经济外交之活动”为宗旨。<br/> △我国最早的侨刊:1909年,广东台山“新宁杂志社”创刊,该刊历尽沧桑,抗战胜利不久即告停刊。四十年之后(1978年),该刊又重新复办。<br/> △我国最早的侨务机构: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机构成立于1860年,它在办理外交事务的同时,也专设“法国股”、“美国股”等具体部门负责侨务(特别是华工事务)。<br/> △世界上第一份华文报纸:1854年,美国旧金山华侨创办《金山日新录》周报,该报缮写石印,文体混合文言文和台山方言,并延聘美国人为主办,但仅编了几个月就停刊了。<br/> △近代华侨最早投资国内的企业:1874年,越南华侨陈启源回家乡广东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蒸气缫丝厂,该厂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月8日《福建侨报》王光华文 华满荣摘)

五花八门的健身浴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五花八门的健身浴<br/> 一、泥浴:在我国辽宁的汤岗子,有特有的天然热矿泥。用它埋浴、擦浴,能刺激和调节机体的神经和体液,具有消炎、止痛、解痉挛等作用。对关节炎、神经炎、营养性溃疡及外伤性后遗症等多种疾患有其独特的医疗作用。<br/> 二、沙浴:除能强身健体外,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均达90%以上。<br/> 三、矿泉浴:矿泉水含有硫、碘、硼及其它有机盐类,因而它能治疗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br/> 四、酒浴:在日本岐阜羽岛市的千代菊酒庄制造出一种沐浴的酒。这种酒糟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因而对神经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等疾患,均有较好的疗效。<br/> 五、茶浴:台湾莲花县的部分茶园,最近设立“茶浴”的服务项目,在浴盆中泡茶水,供人浸泡沐浴。茶浴具有护肤之功,尤其是皮肤干燥的人,浸泡过几次“茶浴”后,其皮肤就能变得光滑细嫩。<br/> 六、超声浴:在日本一些高级澡堂,就浴者走进澡堂,超声波洗澡器便通过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振动,使皮肤上的污垢脱离人体,有活血化瘀、消除疲劳的作用。<br/> 七、激光浴:美国正时兴着一种激光浴,它可以治疗慢性关节炎、风湿病,对肿瘤病人亦有一定作用。<br/> 八、臭氧浴:西德医生提出在特制的浴缸中用臭氧洗澡,可健身防病。<br/> 九、米剂浴:日本最近开发出用米制造的沐浴剂。这种沐浴剂以米和米曲为原料,用酿造纯米的方法制造,米浴剂具有保持清洁,预防和治疗腰痛、手脚冰冷、皮肤粗糙、冻伤等功效。<br/> 此外,还有苏打水浴、岩浴、日光浴、麦饭石浴以及气泡浴等。(4月22日《中国体育报》叶水泉文)

南京路上好八连新连歌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南京路上好八连新连歌<br/> 为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27周年,鼓舞“好八连”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上海警备区政治部邀请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诗人任红举和作曲家陶思耀为好八连创作了连歌。<br/> 新谱曲的连歌旋律铿锵有力,歌词唱道:“高举战旗进上海,南京路上站岗来,霓虹灯下红星亮,艰苦奋斗放光彩。身居闹市啊一尘不染,前辈传统我们接过来……”连歌概括了好八连保卫上海的光辉历程和热爱党、热爱人民、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革命精神,表达了连队官兵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继承前辈传统、谦虚谨慎永向前的决心。(4月16日《新民晚报》)

国外处罚违章驾驶员妙法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国外处罚违章驾驶员妙法<br/> 挂红牌。在美国俄勒冈州,当交通警认定驾驶员违章时,就把他们的号牌换成红色的,以引起注意和警惕。<br/> 参观太平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驾驶员违章,常被罚去参观医院太平间里交通事故罹难者的尸体,使参观者牢记血的教训。<br/> 喷漆枪。在法国,对无视速度限制的“疯狂车”,警察可使用高速喷漆枪。喷漆落在车上,休想擦掉,违章者逃到哪里也将落网。<br/> 送幼教。巴西圣保罗市的交通警察当局,把违章驾驶员送到幼儿园观看孩子在画有街道、交通标志的地板上表演的汽车游戏。使他们记熟交通标志。<br/> 贴标语。巴西里约热内卢市警察对不按指定地点停放的汽车,在挡风玻璃贴上“此处禁止停车”的标语。<br/> 罚步行。联邦德国曼海姆市的交通警察将违章驾驶员用警车带到郊外荒僻处,让违章驾驶员徒步往回走。<br/> 套脚镣。在法国巴黎,交通警察给违章驾驶员汽车的轮子套上“脚镣”,用锁锁上,违章者到警察所交付罚款后才能开“锁”行车。<br/> 付汽油。阿根廷的交通警察对违章驾驶员根据违章程度分别处罚5至50公斤汽油。<br/> 看电影。哥伦比亚交通当局,对违章驾驶员强迫看一套令人惨不忍睹的交通意外事故片。(4月18日《广西日报》 傅家振文)

猫对科学的贡献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猫对科学的贡献<br/> 猫捉老鼠有功于世,可是它对科学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  人类开始用紫外线治病这一疗法的发现,是一只猫晒太阳给了科学家的启迪而研究成功的。一天,丹麦科学家芬森看到一只猫静静地躺在露天位置晒太阳,每当出现阴影时,便挪动一下身子,芬森细心观察,发现猫身上有一个流脓的伤口。原来,猫是在利用阳光进行治疗。芬森经过研究证明,光中只有紫色的部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由于这一发现,他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奖金。<br/> 无独有偶。法国科学家贝尔纳·库图瓦在他的化学实验室工作台前吃早餐时,一只顽皮的猫突然从他肩上跳下来,把台桌上的两个瓶子碰倒在地上,一个是酒精浸着的海生植物,一个是硫酸泡着的一块生铁。两个瓶子中的液体溶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一团团紫色的蒸汽升腾起来,当蒸汽消失时,库图瓦发现邻近的一些物体上挂满了点点结晶体。猫又帮助人发明了游离碘酒。<br/>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猫在空中完成转体时,仅需要1/8秒时间,利用这种“猫旋”现象,美国专家设计了一套奇特的“太空操”。<br/>     (4月15日《陕西日报》王雄文文)

冷冷的高楼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冷冷的高楼<br/> 城市里的房子是越“长”越高,城市里的熟人却越来越少……<br/> 外地客的“闭门羹” 重庆市沙坪坝某居民区的张大爷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三栋四零一住户的父亲从乡下来,我陪着老头子爬上四楼,四零一没人在,我就敲对门四零二,我想打听一下四零一的人去哪了,或者让老头子在邻家休息一下。敲开门,我热情地介绍了一番,并说老头子从乡下来,年纪大,路途累了。可你听她咋个说:“不知道,你让他在楼道里等着吧。”<br/> 后来老头子三天两头到值班室谈天,老头子感叹:“还是乡下好!”<br/> 孤独的孩子们 据一位中学老师的观察,住平房的孩子,放学时,从不在学校逗留,成群结队地回家;而住高楼的学生,放学后总爱在学校操场绕来绕去,问他们放学为什么不回家,他们说回家没人玩,玩一会儿再走。<br/> 一位孩子的母亲叙述了她孩子的恐惧:那天下午三点,小捷听见楼上的门响得厉害,就轻轻地爬上楼,发现两个人拿什么东西在撬门。于是他急忙往楼下走,敲与自家对户的门,没人;又往三楼敲门,开门的是一个老太太,小捷告诉她楼上有小偷。老太太先是一惊,尔后“砰”地一声关了门,小捷说:“我想起了二楼有位警察叔叔,又去敲他家的门,阿姨说‘叔叔不在,你快去把门锁上’。说完,门又关了,还有反锁的声音。就这样,小捷吓出一场大病。<br/> 老人的悲哀 三月的一天,我从农贸市场出来,只见一白发老太太蹒跚着步子提着一篮子菜,我接过她的篮子,一起往前走。<br/> 待我送她到居民区时,她热情地请我上楼坐坐。我说她那么大年纪,不应当上街买菜,可老太太风趣地说:“我总得要吃呀!”她说:“儿子前年去了美国,儿媳妇也想到美国去学习,只好带着孙女儿到上海姥姥家住了,丢下我这个老太婆在家,生活只好自己料理。”<br/> 我问:对家有人吗?她说:“对家好像人多,有七、八口,但从来没有来往。”<br/> 老太太又说:住平房那时候,邻居有啥事互相商量,有事只要讲一声,大人孩子都来帮忙。可现在,楼里的人与过去的老街坊不能比。<br/> 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人们,既然你们在搬家的时候有那么多旧橱旧凳旧衣旧碗一并带入了你们新的生活,那么为何不能带上点小院的温暖,小院的热闹,小院老式而又纯朴的人情……   (四月二十五日《中国妇女报》 李芳书文)

图片

第8版(每周文摘)<br/>专栏:<br/><br/> 有了这就不愁不会算帐了!<br/> (四月二十五日《中国青年报》王新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