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杨主席会见智利友人和华侨代表
回国途中在智利复活节岛停留
新华社圣地亚哥5月30日电 (记者陆在宽)杨尚昆主席30日在结束对智利的国事访问之前,在这里分别会见了智利友人和旅智华侨代表。
杨主席亲切地同智利社会党主席、前外长阿尔梅达,基民党主席萨尔迪瓦,前外长海梅·德尔瓦列,智中文协主席奥帕索等智利友人一一握手。
杨主席对这些为智中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过贡献的老朋友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们为进一步发展智、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而努力。杨主席还欢迎他们到中国去参观访问。
圣地亚哥“长江”小学的学生们为杨主席和参加会见的友人表演了智利民间歌舞。表演结束后,杨主席同他们合影留念。
随后,杨主席接见了旅智华侨代表。杨主席向他们表示问候并一一亲切握手,然后合影留念。
新华社复活节岛(智利)5月30日电 (记者沈家松)杨尚昆主席在结束拉美5国之行后由圣地亚哥回国途中,今天下午经过智利的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省省长哈科沃·埃伊保阿和首府安加罗亚市市长胡安·埃德蒙多到机场热情迎送杨主席及其随行人员。当地妇女向杨主席献了花环,少年男女跳起土风舞欢迎中国客人。
杨主席在短暂停留期间参观了该岛古迹。这是世界上第一位国家元首和第一架波音747大型飞机经过该岛。
杨主席及其随行人员,离开复活节岛时,中国驻智大使黄士康前往机场欢送。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中一个孤岛,距智利本土3700多公里,是连接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地区的理想的航空中转站。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智利总统接见中国记者时指出
杨主席访问促进智中关系发展
新华社圣地亚哥5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陆在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古健兴)智利总统艾尔文昨天下午接见新华社记者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时指出,杨尚昆主席对智利的访问,是对发展和巩固智、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促进。
艾尔文总统表示,智利政府将尽一切努力来扩大和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他说,在政治上将推动磋商机制;在经济合作和贸易方面,将使双方贸易额均有增长;双方将进一步在南极进行合作,智利将协助中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科学考察站;在科技方面,今年双方将在圣地亚哥举行会议,促进科技合作。
他还指出,智利是南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中国也是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非成员国中第一个支持智利专属经济区主张的国家。
艾尔文总统在回顾他1987年率领智利基督教民主党代表团访华时说,这是一次难忘的、增长见识的经历,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还说,他愉快地接受了杨尚昆主席向他发出的访问中国的邀请,并期望明年下半年能去中国访问。他指出,他的中国之行将表明智利政府愿意巩固和扩大智、中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联系。
(附图片)
五月二十九日,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和智利总统艾尔文在总统府拉莫内达宫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张宁摄(传真照片)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吴学谦受杨主席委托在智利企业家欢迎会上作报告
中国开放政策取得重大进展
初步形成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打开了利用外资的新局面;促进对外贸易的新发展
新华社圣地亚哥5月30日电 (记者沈家松)吴学谦副总理今天在这里说,1979年以来,中国政府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和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吴副总理正在陪同杨主席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今天上午,智利一些著名企业家在工业发展协会总部举行隆重集会欢迎杨主席访智。工业发展协会主席费尔南多·阿格罗致欢迎词,杨主席致答词。吴学谦副总理受杨主席委托在会上作了报告。智利财政部长亚历杭德罗·福克斯利及20多名智利工商界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吴副总理在会上向智利工商界介绍说,中国的开放政策已在3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以5个经济特区为前沿、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为骨干和11个沿海开放省市为依托的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些地区,目前经济稳定,改革深入进行,对外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对外资实行优惠政策。
二是打开了利用外资的新局面。累计到1989年,已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1万多个,外商投资额337亿美元,实际投入额154亿美元,弥补了国内发展资金的不足,加强了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建设。
三是促进对外贸易的新发展。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1989年达1116亿美元,比1978年扩大4倍。另外,中国还积极到海外投资,大力发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出口。
吴副总理在报告中还谈到最近我国为加速对外开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在福州、厦门和上海浦东设立新的投资开发区,修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进一步对这些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在谈到中智经贸关系情况时,吴副总理说,两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一直比较顺利。1989年双边贸易额达1.6亿美元,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中占第4位。中国需要长期进口智利的铜、木材、纸浆、鱼粉、硝石,中国的纺织、轻工、电机、工艺品也深受智利市场的欢迎。去年中智第一家合资企业——京圣铜管厂在北京顺利投产。中国在智利不仅有合资商业性企业,也有参股形式的生产性企业。
吴副总理最后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希望双方继续努力,取得更大发展。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闭幕
最后声明强调向巴勒斯坦人民提供物质和政治援助
新华社巴格达5月30日电 历时3天的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今天下午在巴格达闭幕。会议通过的最后声明强调,向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民的起义斗争提供物质和政治上的援助。
声明说,与会的首脑们对犹太移民有组织地移居被占领的巴勒斯坦所造成的“巨大危险”,表示严重关切,并要求与此有直接关系的国家立即采取行动阻止苏联犹太移民大量涌入阿拉伯被占领土,制止以色列在被占领土安置犹太移民的计划。
首脑们在声明中,要求国际社会保护巴勒斯坦人免遭“以色列屠杀”,并谴责以色列妄图扩张领土建立“大以色列”,把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没收他们的财产,让犹太移民占据巴勒斯坦领土的阴谋。
声明说,被占领土紧张局势的升级,是由于以色列继续镇压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和侵犯阿拉伯领土的结果。
首脑们还强调了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的必要性,并指出这一会议应当有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内的有关各方参加。
这次首脑紧急会议是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倡议召开的。因此,会议主要讨论了巴勒斯坦问题和与此有关的苏联犹太移民涌入以色列问题。此外,首脑们还讨论了伊拉克受到西方攻击并可能遭到以色列袭击,以及埃及提出的将中东变为无毁灭性武器区的建议等问题。
会议最后声明表示,伊拉克有权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的安全,并谴责美国使用武力和经济制裁威胁利比亚。
会议原计划写信美苏首脑,要求美国改变支持以色列的立场,要求苏联控制犹太人移居以色列。但由于阿拉伯首脑们在这封信的措辞上意见分歧较大,会议未能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阿拉伯联盟21个成员国中16国的元首和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以及阿曼的高级代表参加了这次首脑紧急会议。叙利亚和黎巴嫩未与会。
会议还决定从今年起,恢复每年11月在开罗举行的阿拉伯首脑例会。
新华社巴格达5月29日电 在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今天进入第二天,继续秘密讨论阿盟外长会议早些时候为首脑会议准备的一些决议草案。
据报道,这些决议草案内容包括阿拉伯国家的团结、苏联犹太移民移居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伊朗和伊拉克不战不和的现状以及阿拉伯国家拥有发展科学技术的权利等。
据会议人士透露,阿拉伯首脑在会议的第一天集中讨论了与阿─以冲突有关的问题。首脑们对是否就有关阿以冲突问题致信定于5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会晤的美苏首脑和此信的措辞问题尚有异议。
阿拉法特等人主张,以“强硬的措辞”谴责美国在阿─以冲突问题上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元首不同意这样做。
在阿拉伯首脑讨论上述问题前,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召集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的领导人讨论了准备送交美苏首脑会晤的信件。
与此同时,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也召集了阿拉伯合作委员会4个成员国的首脑会议,讨论阿拉伯—美国关系问题。
会议还将讨论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3国外长就黎巴嫩问题起草的一份文件。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戈尔巴乔夫抵美访问
本报华盛顿5月30日电 记者张亮报道: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今晚乘专机抵达华盛顿,开始了他对美国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
戈尔巴乔夫总统一行在机场受到美国国务卿贝克等官员的欢迎。贝克在欢迎词中说,美苏两国不仅有责任结束冷战,而且有责任消除冲突。为此,我们必须使德国统一和欧洲和好,必须通过控制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以及解决地区冲突的办法来减少战争危险。
戈尔巴乔夫在机场发表的简短讲话中说,他期待着与布什总统进行重要的会谈,但很多问题取决于会谈的结果。戈尔巴乔夫还指出,这次首脑会晤之所以重要,首先是由于它有希望为削减战略核武器迈出一大步,而且还因为这是布什总统与他第一次有充足的时间正式和非正式地就他们可能负有责任的所有问题进行讨论。
这是戈尔巴乔夫与布什继马耳他会晤以来的第二次会晤。根据美国政府官员近日发表的谈话,这次美苏首脑会晤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德国统一、军备控制、苏联经济等问题,并将涉及人权、地区冲突以及双边关系等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统一后德国的军事地位。迄今,美苏两国在此问题上仍各持己见。美国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应是北约的成员国,而苏联则主张德国中立或同属北约和华约。
布什总统将于明天上午在白宫南草坪为戈尔巴乔夫举行欢迎仪式,然后两人将前往白宫举行会谈。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伊朗议会议长卡鲁比说
两伊可能举行首脑会谈
新华社德黑兰5月29日电 伊朗议会议长卡鲁比今天在这里说,如果伊拉克对解决两伊争端达成一项和平解决方案表明诚意,那么就有可能举行伊朗和伊拉克首脑会谈。
卡鲁比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现在双方的代表正在进行预备性会谈。如果对方(伊拉克)有诚意,首脑会谈是可能的”。
他证实,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最近已收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两封来信。伊朗已对第一封信作了明确答复,还将对第二封信作出答复。
卡鲁比说,伊拉克总统在他的信中邀请伊朗总统就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直接会谈,但是,伊朗建议首先进行较低级别的会谈,以便为两国首脑的会晤打下必要的基础。
他强调,所有会谈和谈判都应在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的范围内和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主持下进行。
据新华社德黑兰5月30日电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今天报道,伊朗要求伊拉克遵守1975年双方签订的关于阿拉伯河问题的阿尔及尔协议。伊朗外长韦拉亚提29日在德黑兰的一次集会上说,伊拉克是否真正有诚意要看它是不是遵守关于边界河流的1975年阿尔及尔协议。
1975年,伊拉克现总统萨达姆和当时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在阿尔及尔签订协议,同意伊朗有权同伊拉克共同使用阿拉伯河中心航道。这条航道是伊拉克的唯一出海口。伊拉克1980年取消了这条约,宣布其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但是,伊朗拒绝作任何让步。这个问题是两伊和平谈判的主要障碍。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罗马尼亚发生六点八级地震
波及苏联和保加利亚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5月30日电 (记者陈进、张汉文)罗马尼亚东部弗朗恰地区30日中午当地时间13时40分发生强烈地震。
据此间电台广播,地震时间延续了40多秒钟。
距震中200公里左右的首都布加勒斯特市有明显震感。记者当时正在布加勒斯特街上,看到许多水泥碴从摇晃的大楼墙上脱落。震后记者在首都较坚固的自由新闻大厦里看到墙壁上出现了长长的裂缝。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5月30日电 据此间报道,截至30日23时,罗马尼亚的地震在全国各地造成8人死亡,近300人受伤,其中重伤75人,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伤亡情况最为严重。据报道,这次地震的强度为里氏6.8级,震源在地下100公里处。
新华社莫斯科5月30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30日下午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地震波及到苏联的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使南部地区的一些楼房受到损坏。据基什尼奥夫地震局测定,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南部地区烈度达6至7度。
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中心报告说,这次地震波及到苏联西南部地区,甚至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也记录到烈度为2至3度的地震。
据新华社索非亚5月30日电 罗马尼亚30日发生的强烈地震波及保加利亚,使保加利亚遭受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地震中,保加利亚有一人死亡,126人受伤住院。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戈尔巴乔夫在加拿大强调
统一后的德国必须保持中立
据新华社渥太华5月30日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今天表示,西方国家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必须留在北约组织这一顽固态度只会破坏近一年来东西方不断发展的关系。
戈尔巴乔夫是在即将离开渥太华飞往华盛顿之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戈尔巴乔夫说,统一后的德国必须是中立的,苏联的这一态度不会改变。他告诫西方国家,不要因他忙于国内改革而乘机“混水摸鱼”。
戈尔巴乔夫对记者说,西方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必须是北约成员,而从来不提出别的解决方法,就像是一张老唱片反反复复唱一种调子。他希望双方能克服障碍,并找到一种新的曲调。
戈尔巴乔夫是昨天飞抵这里访问加拿大的。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共同对付面临的威胁
本报记者 吕志星
历时3天的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今天下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闭幕。出席这次会议的19个国家的首脑和代表,本着统一阿拉伯立场、净化阿拉伯气氛的原则,围绕阿拉伯民族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和应采取的对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并对阿拉伯外长会议向首脑会议递交的各项决议草案作了充分的研究和磋商。
今年以来,中东地区形势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数以万计的苏联犹太移民涌入以色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移民潮”。以色列当局新的驱赶巴勒斯坦人计划和建立大以色列的论调,对约旦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东欧局势的变化,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先后同以色列建交。以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对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方案表现了很大的诚意,赢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赞赏和支持,但由于以沙米尔为首的以色列政府顽固坚持其侵略和扩张政策,对巴勒斯坦人民实行更加残酷的镇压,导致解决中东问题的各种和平方案流产,中东局势始终处于动荡状态。另一方面,美英等西方国家以“核引爆装置走私案”为借口,掀起一场反对伊拉克的浪潮,以色列也遥相呼应,策划袭击伊拉克和约旦的计划,使中东形势越发紧张。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就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由阿拉法特倡议召开的。与会首脑经过坦率交换意见和友好协商,通过了一些重要决议。
会议认为,阿拉伯民族安全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攻击和威胁都是对阿拉伯民族安全的攻击和威胁。为此,会议通过的最后声明谴责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并全力声援利比亚。声明强调了在同以色列对峙中作为阿拉伯民族前哨基地的约旦的作用;决定建立支援约旦基金会,并指出这也是对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民斗争的支持。
会议认为,苏犹太人向以大量移居及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安置犹太移民,是对阿拉伯地区安全的威胁,阿拉伯民族应当用一切手段对付这种威胁。
声明谈到伊拉克在发展其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时所遭到的威胁和不公正的宣传攻击时,表示全力声援伊拉克对付这种压力,同时认为伊拉克和任何实行自卫的阿拉伯国家有权反对这种威胁。声明强烈指责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同时指出,美国国会最近发表的将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是无效的。声明还谴责美国企图取消联合国关于将犹太复国主义列为种族主义的决定的行径。
虽然黎巴嫩没有派人参加会议,但会议将黎巴嫩问题列为中心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要求阿拉伯三方委员会继续为解决黎巴嫩危机而努力,认为塔伊夫协议是全面解决黎巴嫩危机的正确途径,同时呼吁建立支援和重建黎巴嫩基金会。
会议还通过了几项重要决议,其中包括:委托穆巴拉克总统调解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关系,委托阿拉法特调解两伊关系,决定今年11月在开罗召开下次首脑会议,立即向约旦提供6亿美元援助,每月向巴勒斯坦提供4200万美元援助,成立阿拉伯政治、经济、军事等联合委员会,共同应付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阿拉伯首脑紧急会议发表的声明和通过的各项决议,表达了阿拉伯国家消除分歧、统一立场、共同对付所面临的威胁的愿望,同时也为今后阿拉伯团结打下基础。
                  (本报大马士革5月30日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综述

  加苏关系摆脱冷淡局面
本报记者 郭文福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5月29日和30日对加拿大进行了两天的访问。两国领导人一再表示,这次访问表明,加拿大同苏联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戈尔巴乔夫此次北美之行,主要是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两国首脑会谈。对加拿大的访问虽属顺访,但也会给两国的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11月,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访问了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先后访问了莫斯科,马尔罗尼则是最后的一位,舆论曾认为这表明加苏关系过去是比较冷淡的。
长期以来,加苏两国的政治关系一直发展缓慢,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很少。1971年5月,特鲁多总理成了访问苏联的第一位加拿大政府首脑。同年10月苏联总理柯西金回访加拿大,成为第一个访加的苏联政府首脑。
1985年3月,马尔罗尼总理前往莫斯科参加苏联前领导人契尔年科的葬礼,同时会见了戈尔巴乔夫。之后两国交往开始增加,但是到了1988年6月两国发生互相驱逐外交官员事件后,关系再次陷入低潮。
人们认为,1989年11月马尔罗尼总理对苏联的访问是两国关系的新起点。访问中两国发表了一项政治宣言并签署了14项合作协议,从而结束两国政治关系长期冷淡的状态。
由于政治关系冷淡,加苏两国长期以来的经贸合作关系也很有限。直到80年代中期,两国每年的贸易额一直徘徊在8、9亿加元之间。1989年双边贸易达8.02亿加元,其中加拿大对苏出口为6.85亿加元,这当中75%是苏联购买的谷物,而加拿大从苏联进口只有1.17亿加元。
今年以来,两国的贸易有了明显的增加。到5月份为止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到今年1月,加拿大在苏联的合资企业还只有23家,现在已增至34家。今年初,多伦多的一家公司在莫斯科市中心开设了一家世界上最大的汉堡包快餐店,在苏联引起轰动。
但是,由于两国多年的隔阂及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许多加拿大企业界人士仍对苏联市场持观望态度。为了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两国的交流今年以来明显增加,尤其是苏联方面,为了得到更多加拿大投资,有关人士频繁来加,今年2月苏联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卡图谢夫率团访加,鼓励了更多的加拿大人士去苏联投资。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也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不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目前,尽管加苏两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仍有分歧,例如欧洲局势问题上。但在发展双边关系上已取得了一致的看法,因此可以说随着这次戈尔巴乔夫的来访,加苏之间结束了冷淡关系。         (本报渥太华5月30日电)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索马里一架军用飞机被劫持
索马里一架军用飞机五月二十九日被两名索马里空军军官劫持到邻国吉布提。
据可靠人士五月三十日透露,这架军用飞机是在从摩加迪沙飞往索马里北部的伯贝拉港的途中被劫持的。两名劫持者已在吉布提要求政治避难。
      (据新华社)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联合国将撤走驻利比里亚人员
据利比里亚电台五月三十日晚报道,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五月三十日要求在利比里亚的联合国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立即撤离这个国家。
联合国秘书长在给多伊总统的电报中要求他保障在蒙罗维亚附近联合国机构大院内避难的数百名利比里亚吉奥和马诺部族人的安全。
三十日清晨,一批利比里亚武装士兵强行进入驻蒙罗维亚的联合国机构院内,向在那里避难的人群开枪,打死一人,打伤多人,并抓走三十多人。
在联合国机构大院内避难的利比里亚人共有四百多人。他们因为害怕利比里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战争,从五月二十六日开始陆续到那里寻求保护和食物。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贝·布托要求尽快控制信德局势
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五月二十五日要求南部的信德省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恢复该省的法律和秩序。
贝·布托总理二十五日主持召开了信德省内阁会议。她对该省过去一个月内有上百人在骚乱中被杀和社会秩序不断恶化表示深切关注。她要求信德省政府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该省局势,尤其是卡拉奇和海德拉巴两城市的局势恢复平静。
贝·布托指示,对那些参与杀人、抢劫、绑架等犯罪活动的人要严厉打击,以便使人民有安全感。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尼泊尔成立新的宪法建议委员会
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根据巴特拉伊首相的提名成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建议委员会。
国王新闻秘书处五月三十日晚发表的一项公报说,这个由最高法院法官比什瓦纳特·乌帕德亚雅为主席的委员会有九名成员,包括大会党、共产党和持独立观点的法律界人士。新委员会将和代表社会各阶级的政党和人士协商在三个月以内准备一部宪法草案。
尼泊尔正处在由无党派的全国评议会制向多党民主制过渡的时期。新宪法制定后将举行大选。今年五月十一日尼国王曾成立过一个宪法建议委员会,因遭到执政的大会党和其它政治力量的反对而解散。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尔巴尼亚领导人会见美国议员
据阿尔巴尼亚电视台报道,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阿利雅五月三十日在地拉那会见了第一位访阿的美国国会议员兰托斯。参加会见的还有兰托斯的夫人和阿裔美国前议员戴奥加德。
兰托斯是从五月二十七日开始对阿尔巴尼亚进行访问的。今年四月中旬,阿利雅曾宣布阿尔巴尼亚愿意同美苏重建外交关系。兰托斯抵阿前曾在南斯拉夫宣布,美国准备同阿尔巴尼亚建立外交关系。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部长会议主席遇车祸受轻伤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五月三十日在上班途中因车祸受轻度碰伤。
报道说,五月三十日晨雷日科夫乘坐的汽车行至莫斯科城西鲁布廖夫公路时,与迎面而来的一辆军队大轿车相撞,雷日科夫和一名随从人员以及军车上的一名乘客受轻度碰伤。两辆车都遭损坏。
据塔斯社称,这起事故是军车司机缺乏经验造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