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基斯坦——
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农业
本报记者 任毓骏
巴基斯坦一年一度的小麦开镰节刚到,粮仓旁遮普平原就传来喜讯: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据联邦农业委员会估计,今年全国小麦产量有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500万吨,此为独立以来收成最好的年份。
近些年,巴基斯坦的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82年实现了粮食自给并开始出口;1987年棉花出口跃居世界第一,大米出口为世界第三;在前年的世界农业与食品理事会年会上,巴基斯坦被列为第三世界食品生产增长迅速的国家。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除了连续几年来风调雨顺外,更重要的是政府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政策扶农
巴基斯坦是个农业国,全国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政府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农业生产的政策。
政府把水力资源首先用来发展农业,大力兴修水利,建设灌溉网络。印度河是流经巴基斯坦的最大河流,但从上游到下游几乎见不到航运的船只。原来在沿河多处已拦腰截断,建成水库,灌溉农田。政府除每年大量投资农田水利建设外,还向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借款,专门用来兴修水渠,钻探水源,开凿管井。目前,印度河灌溉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灌区之一,政府为此欠了大量外债,但对受惠的农户只征收象征性的管理费,这无疑大大有利于农业生产。
政府重视肥料的生产和供应。目前,巴基斯坦已能生产氮、磷、钾等各种化肥,此外还要进口一定数量的肥料。但无论是国产肥还是进口肥,国家都实行价格补贴政策,使农户能买到较为廉价的肥料。今年小麦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满足供应广大麦农所需求的各种肥料。
人民党政府执政以来,除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如放宽和提高对农民的贷款、实行优惠利息,把一些国有土地分给少地和无地的农民,支持和鼓励分散的农户进行合作生产,以实现规模经营。这些政策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科技兴农
在巴基斯坦,农业专家和学者有权参与制定国家的农业政策并监督它的贯彻落实。巴基斯坦农业研究理事会主席曾对记者说过,国家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经费、科研项目都是先由专家们提出方案,然后由政府讨论决定的。许多农业专家在政府农业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全国农业研究理事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监督政府的农业政策并随时提出调整意见。
目前,巴基斯坦还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农业科研和成果推广系统。县、镇一级都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这些推广站又联系了一大批愿意进行科学种田的农户,他们既是农业科研的受益者,也是科研成果的推广者。新品种、新技术首先在他们的农田中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广。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乐于科学种田。全国农村已普遍建立了良种推广站,科研机构培育出来的小麦、大米、棉花等良种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如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已普及到90%的棉田。全国农业研究中心在信德省和旁遮普省这两个产粮区推广稻米高产一揽子技术服务,已使这两个省的稻米产量翻了一番,使巴基斯坦成为重要的大米出口国。
重视农业教育
巴基斯坦全国有4个省,每省都有一所农业大学,校长都由该省最高的行政长官省督兼任,有的省的农业部长还兼任大学的副校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农业高等教育在巴基斯坦所处的重要地位。这些农业大学中最著名的是费萨拉巴德农大,它已有80年的历史。该大学在校生共4500余名,设有40多个系和专业,在校学习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学生总数30%,学校还接纳来自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学校的试验农场面积达1.5万亩,许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出自这所大学,被誉为巴基斯坦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
巴基斯坦政府还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农业科技。政府派出的科技推广人员经常免费举办各种培训班,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除了重视科技教育外,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又开展了一项旨在提高农民管理水平的计划,把中小农户集中起来培训,政府还提出在农庄实现“拖拉机化”的口号,以实现农业机械化。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战略
不久前,世界银行提出了一个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持续增长》的报告。这个报告是世界银行组织一批非洲问题专家经过数年的实地考察写成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该地区过去30年的经济情况和问题,展望未来30年的前景并提出设想,这对研究非洲经济问题是有参考价值的。
报告指出,1961—1987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3.4%,略高于人口增长。报告认为,目前该地区正处于经济危机中,其主要特征为农业增长缓慢、工业生产下降、出口景况不佳、债务负担沉重和生态环境恶化。
报告认为,为了阻止其经济继续下滑,避免饥馑,增加就业和收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必须使经济增长率达到年均4%—5%。为此,要制订一个能实现双重目标的长期发展战略:(一),创立鼓励性的经济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二),提高人的素质和机构的办事能力。同时,还须制订一些具体战略:
开发人力资源 当务之急除压缩人口增长外,还需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使现有资金用于最基本的教育和卫生保健,其中包括计划生育。
农业 农业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生产总值的1/3,使用劳力的2/3,出口收入的2/5。改革农业,提高其生产力,是“改善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实现农业年均增长4%,才能达到粮食安全和人均收入增加的目标。报告列举了振兴非洲农业需采取的具体措施。
工、矿业和能源 工业化努力要充分考虑到成本和效益,不能靠大量补贴来维持。工业改革须创造合适的环境,尤其要保持政治稳定;消除扭曲的保护机制,鼓励竞争;改善信贷和投资条件;将进入地区市场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鼓励企业精神,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健全企业法规,允许银行执行反映成本和风险的利率。
地区一体化和合作 为了促进地区一体化发展,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须进行更广泛的协调,逐步趋向地区贸易自由化;执行务实而渐进的战略,鼓励各国结成集团,实现地区机构合理化。
资金 发展资金应主要来自国内资源,但外部贡献仍起重要作用。欲使生产年均增长5%,投资则需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不是现在的15%。为增加公共积累,政府应增收节支,通过调整税收手段增加收入,通过缩减对国营和准国营企业的补贴、限制公职人员和军事费用节省开支。为动员私人储蓄,政府应大力加强金融机构,提高利率。
为了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继续或开始实施经济调整计划,发达国家在90年代须每年增加发展援助4%左右;建立减债机制,使本地区债务还本付息额不高于80年代,即每年约80亿美元。为使外援更加有效,受援计划应受到严格的监控。
报告最后认为,如果实施以上发展战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是有希望的。
                    (明非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意大利通讯

  严重污染的地中海
本报记者 罗晋标
处于欧、亚、非3大洲之间的地中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面积250.5万平方公里,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要道,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然而,地中海污染严重,正在成为一个“布满生态定时炸弹的海”。
据意大利阿涅利基金会以及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分别发表的调查报告,被调查的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的150处海滨当中,至少有1/4的地方的病原体超过欧共体法律所允许的最高水平。
地中海的化学污染相当严重。自1977年至1987年,这里共发生94起石油事故。油轮上的大量焦油冲入海中,据估计,地中海的碳氢化合物每年增加65万吨。沿岸河流还把农村、城市、工厂的垃圾和废料带入地中海,其中有许多污染性化学物质,和大量的重金属,如铬、汞、铅等。有些海域的鱼资源降至平均水平的1/5。候鸟不再来污染区域,有近70种候鸟濒临灭绝困境。同时海藻污染也正在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利用水资源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的自然还原速度,缺水现象十分严重。另外,污染使水质下降,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
地中海沿岸18个国家的总人口现为3.6亿,到2025年将增至5.5亿,其中海滨人口将从8200万增至1.5至1.7亿。这一人口增长的趋势,将给地中海的污染更趋严重。
此外,美国和苏联舰船在地中海不断发生事故,造成“军事污染”的问题也相当严重。据统计,目前遗弃在地中海底的有9个核反应堆和50枚核弹头。
地中海的严重污染,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4月20日宣布将实施《地中海环境计划》,在未来3年拿出1500万美元用于该计划的技术性工作,此后每年将投入20至30亿美元,以预防和治理地中海的环境污染。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访加纳埃尔米纳奴隶堡
本报记者 申明河
地处西非的加纳,是黑非洲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记者在加纳采访的日子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正在为自己祖国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然而加纳的昨天却是辛酸的。为了了解它的昨天,一位加纳朋友建议我们去看看昔日的奴隶堡。
在加纳五百公里海岸线上,曾有大小城堡三十多座。它们是过去西方殖民者残暴掠夺、压迫加纳人民的罪证。如今,仍有几座作为历史遗迹被保留下来,以教育后代不忘过去的苦难,懂得今天独立的可贵。
一个晴朗的早晨,在加纳新闻部的朋友安排下,我们从首都阿克拉出发,驱车来到了埃尔米纳堡。这里曾是殖民者大规模贩卖黑奴的地方。
埃尔米纳堡是一座依山傍海的巨大碉堡群,规模很大,构造坚固。虽经历了五百年历史沧桑,但基本上仍保存了原貌。城堡呈长方形,两面临海,一面被河水与陆地相隔,形成一个小半岛。
埃尔米纳城堡以葡萄牙殖民舰队司令埃尔米纳的名字命名。据说,一四八一年,葡萄牙国王约翰获得罗马教皇庇护后,教廷颁发了一道由葡萄牙人在西非垄断贸易的指令。就在这年年底,葡萄牙派出以埃尔米纳为司令的一支舰队,载着一支军队和六百名建筑城堡的工匠闯到这里。为了掠夺加纳的黄金和其他财富,于一四八二年开始建筑埃尔米纳城堡。从那以后,欧洲一批批殖民者和冒险家蜂拥而来。他们先是掠夺黄金,后来疯狂地进行奴隶贸易,于是这座城堡变成了奴隶市场,因而人们又把它称为“奴隶堡”。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参观广场内两旁的小牢房。牢房的门上以粗大的铁钉钉着铁皮,门楣上有一个黑人男子头像浮雕。这是死囚牢房。这里陈列着带刺的十字形铁枷。导游说,被抓来的奴隶稍有反抗,就被戴上铁枷。戴上后是无法躺卧的,否则铁钩就会刺进皮肉,因此只能昼夜站立,直至活活被折磨死。
接着,我们来到古堡二层的天井,其四周都是关押女奴的牢房。在天井石板地上有两只粗大的铁环,这是惩罚女奴的地方。凡被认为触犯“法规”的女奴立即被锁在两个铁环上并在炎阳下炙晒五小时。就这样,多少女奴被折磨至死。
城堡的底层是关押奴隶的地牢。这里阴森、潮湿、闷热,令人不寒而栗。据说,当年这里的血腥味和霉臭味呛人口鼻,黑暗中蚊蚋扑面,毒虫横行。被从各地掳来的奴隶脚上锁着脚镣,数百人挤在一起,遭受着疾病、饥饿和酷刑的折磨,患病或受伤的奴隶常被活活地扔进大海。我们在这里看到一尺见方的阴沟似的小洞坑,导游说,奴隶们就是在皮鞭的驱赶下,被迫艰难的蜷缩着身子从这里爬出去,通过一条三、四丈长的暗道被押上船,运往大洋彼岸。面对这阴森森的地牢,当年奴隶们痛苦的呻吟、绝望的叹息和悲愤的呼号,仿佛还在随着大西洋的波涛回响。
在地牢上层,是买卖奴隶的场所。当年被掳掠来的奴隶,在这里被像牲口一样陈列拍卖。买主通过小窗口进行挑选,奴隶就一个个被押走。
最后,我们登上城堡顶层,面对白浪滔滔的大西洋,心想,这真是一个充满罪恶历史的地方,它的门槛上流淌过多少黑人的鲜血,它的窗楞里传出过多少哭泣声和诅咒声啊!奴隶堡,你是西方殖民者劫掠非洲的见证!
(附图片)
图为埃尔来纳奴隶堡一角。 申明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