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国土卫士
杨守松
国道国土
一条直线划到昆山,312国道横贯腹地。工程师揿了下计算机,念念有词:得挖废耕地1075亩。
方案已经定了,和地方政府通个气,便要付诸实施。
副县长黄继忠一看,眉头打了结。好心疼的数字!他沉吟着问:能不能节省一点?不可能。为什么?两旁取土筑路,这是惯例,舍此别无他法。他说,我倒有个办法,不知可不可行?工程师和交通部门的领导不解其意。他点上一支烟,说:定点交叉取土,挖一块做一个鱼塘,既筑了路,又节省了开鱼塘的耕地和费用,岂非两全其美?话音落地,满座惊服:好县长,好主意,你怎么想得出来的?
他生在农村,从小就在泥土里打滚,他再清楚不过:粮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庄稼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作为一县之长,他还清楚:全世界每年损失耕地2100万公顷,而世界人口已突破50亿大关。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是,昆山市50年代以来耕地减少10万亩,而人口增加了20万!为此他珍惜每一寸土地。1974年他当生产队长时,把全队劳力鼓动起来,削高平低,耕地增加了12亩,每年可生产粮食1万多斤……
312国道,他一个主意就节省了耕地433.46亩!
窑厂风波
昆山多窑,可算是星罗棋布,看见砖瓦价格上涨,又有村镇跃跃欲试。他向政府建议,为了子孙万代,必须坚决煞车!
还是有一个乡,私自批准建了窑厂。
消息传开,很快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议:无视国策,自主自建,建厂后的坯场和取土要占用100多亩耕地,倘听之任之,让良田沃土任人随意宰割,后果不堪设想;要是不批,群众集资106万元,好不容易建起厂来,再叫他拆毁,损失有多大?
黄继忠赶到了现场。窑厂就在傀儡湖边。望着烟波浩渺的湖面,他在圩岸上徘徊踯躅,苦思良久,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自己的打算:未经批准建窑,是错误的,必须检查,以儆效尤;但考虑到群众实际利益,可以围湖取土,把本来要挖的100多亩耕地保下来。
他的方案得到了肯定,一场风波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收复失地
国土流失的帐只要稍微算一算就知道了——
联产到劳后,集体公场、猪棚利用率不高,有很多荒废了,以每队3亩计,全县近1.5万亩;以前挖的草泥塘,2亩一个,全县有4000亩;还有河道冲刷、多占的宅基地,圈而不用的良田……
已经失地10万亩,难道还要失去10万亩以至更多吗?
他对县长吴克铨说:我要收复失地!
县长说:我支持你,我们一起保卫国土!
他到石牌去试点。一个村就收复失地16亩,去年冬季,又集中千余劳力,平废潭,填废沟,整洼地,10天回收复垦土地585亩!
谁都记得70年代把河泥刮得精光的往事吧?可如今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河泥淤积50—80厘米,多的要120厘米!周市乡党委书记亲自带头,一起下河挖土填沟,河道畅了土地多了,黄继忠脸上有了笑容了。
早先的公路挖废了上万亩耕地,他早就琢磨着填沟复垦,但总不可能都像周市用人工下河取土呵,就和水利局商量,要他们买水陆两用挖掘机。一台要14万元。局长舍不得,又怕买了没用处。他一次又一次做工作,说了整整一年,终于买了,先在张浦镇试挖,取河泥填废沟,既赚了钱,又收复了失地,皆大欢喜……
两年多来,全市共收复失地3012.3亩,其中,1989年全市审批“三项”建设用地889.3亩,而回收复垦土地2459.5亩,两者相抵,净增1570.2亩,第一次出现了“收大于支”。
至少在江苏,这是仅有的一个典型。省土地管理局立刻在刚刚撤县建市的昆山召开现场会,市委副书记黄继忠在会上发言,题目就是:惜寸金土地,尽卫士天职……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文联)


第8版(副刊)
专栏:

  果·树·土壤
——贺“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出版
吴冠中
虽然吃过桃和李,也许有人辨不清桃树或李树。园丁了解果树的成长历程,更须熟悉土壤、气候对不同花果的影响。郑板桥的兰竹着根何处,莫奈的睡莲什么季节开花,梵高的向日葵属什么品种,似乎已超越园丁所能掌握的一般规律了。
华盛顿的国家博物馆分新旧两馆,两馆间地下相通,我参观得太累了,正想坐进地下过厅的咖啡座,但厅里海洋似的画册世界又吸引我,不让我休息。这里展列的画册比我所见过的书店里画册陈列的规模都大,于此可以找到所有重要作家的集子,每位重要作家的所有集子、不同的版本,真是有点望洋兴叹。叹什么?叹外国果木茂盛?叹我们无花无果?徐青藤题石榴:深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山深无人识,明珠颗颗走。
无论何年何月,到巴黎要买马蒂斯等法国画家的画集,保证有多种版本;随时到日本买加山又造等名家的豪华集子,也决不会失望。到北京找林风眠、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画集,就不太容易。北京的书店不肯积压画集,订数极有限,出版社编了画集往往因书店订购数太少而无法开印。到了书店的画集如在一个时期内卖不完,便廉价处理,画集在书店里只是昙花一现。出版社是有困难的。四川美术出版社这回与泰国方面合作出版“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用心良苦,谅来必曾克服重重困难,如今这套画传终于陆续和观众见面了,海内外的读者大概亦会意识到这是粒粒皆辛苦的盘中之餐。
“厚古薄今”派或“厚今薄古”派毋须争颂,“当代”毕竟是最重要的现实,是历史发展的关键,历史无非是无数“当代”的连续。出版“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的构想应基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宏愿。当“中国美术全集”刚刚完成编辑的同时,展开了编辑出版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是及时的,迫切的。画传的特点不仅介绍作者的作品,并阐述其观点,展示其经历、环境、及其艺术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用编者的话说,是想立体地介绍作者。
除开鲁迅所厌恶的空头美术家,当代认真在探索并已有一定成就的中国美术家为数当不少,编辑者如何遴选是一个高水平的学术问题,四川美术出版社这回开始以中年的画家为主,这只是一个开端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须先跨出第一步。将来系列画传中人数日益扩展,其间当包括终将成为美术史中巨匠者,也难免收入了到头来将被历史淘汰者,谁也逃不过历史的筛选。无论如何,四川美术出版社和泰国方面这次合作的开端是为祖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奉献,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愿我们自己的土地上长出花果来,编辑故园花谱吧,编辑乡土果林分类集吧,编辑东方大树群的档案吧!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蓝盾火焰》
(电视剧)
编剧:王卫国、王炜、尹兴军
导演:王学新
摄制:长春市公安局和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
不要以为户籍警察的权力很大:管户口。其实,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优越,和服务员、售货员一样,普普通通又忙忙碌碌。他们的单位——派出所,就混杂在五光十色的居室间,简陋狭小,但承受的负担却难以想象。他们管理户籍,负责治安,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有对他们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还有仇视的,于是乎整天被缠绕在种种矛盾纠葛中。这部电视剧形象地展现了这些艰辛这些矛盾和一颗颗值得称道的心灵,也反映了一位警察在新时期的思考。主人公张德民由北影的黄晓雷扮演,他曾在《乡情》、《甜女》等影片中有过不错的表演。
               (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

  声波里的别一世界
高洪波
在录音机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有声读物已日益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优美的音乐,舒展的旋律,配以朗诵艺术家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解说,于是一个隐藏在声波里的艺术世界向孩子们展开,把他们引向真善美的领域。
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文采声像公司,尽管成立不到两年,但他们能及时关注到有声读物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六一”前夕推出了两套上乘的产品,堪称为献给少年儿童的最佳节日礼物,作为文学界向全国亿万孩子们的一项重要的智力投资、文学启蒙,对少年儿童的语文学习和智力开发,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这两套有声读物,一套为《世界著名童话》(四集),是从浩如烟海的童话作品中遴选出的精品;另一套为《中外名家名作有声读物文库》。前一套磁带包括了《拇指姑娘》、《渔夫和小金鱼》、《狼和七只小山羊》等故事,后一套磁带分为《著名寓言精选》、《成语故事精选》、《著名散文小说选》等。老作家冰心、叶君健担任了总顾问,因此艺术品位高。值得一提的是磁带中凡涉及到中国著名文学作品时,前面均附有该文作者的一段谈话,如冰心谈《再寄小读者》,老舍夫人胡絜青谈老舍的《养花》、冯骥才谈《挑山工》,语重心长而又亲切自然,使小听众们获得一个新的审美视角,这种构思也体现了编者、出版者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尊重。
这两套磁带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朗诵艺术家们全副身心投入,使得有声读物更有情,极富艺术感染力。声波的魅力,通过著名话剧演员于是之、任宝贤,著名配音演员张桂兰、刘纯燕和中央电台的名播音员林如而充分体现出来,他们为这套磁带的录制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有的准备几套方案,有的精益求精地录音,有的甚至在冬日里累得满头大汗,有的进行极充分的朗读准备。如张桂兰同志为了朗读契诃夫的《凡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阅读契诃夫的大量作品,进入录音棚时一开口,全场肃然,她的动情的朗诵,感动得导演和录音师热泪盈眶。正因为有这种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少年儿童认真负责的态度,《中外名家名作有声读物文库》及《世界著名童话》才赢得了行家的一致好评,也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孩子的真诚喜爱。有的香港音像界人士认为,如能把这一系列文学语言磁带引进香港发行,将对香港回归祖国期间港人学习普通话起到良好作用,这真是始料所不及的效果。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有这么一处风景
——记靳建国和靳译罗素文集
方鸣
一位友人说,认识一个新朋友如同领略一处新的风景。
那么,一个老朋友就该是一处常看常新的风景了。我和三联书店的编辑靳建国已相识多年,这一处风景,就总是百看不厌。
这些年,靳建国译出了21本英文书和4本俄文书,可谓是硕果累累。每读他的一部新作,一方面,能感到他的译笔在不断地成熟;另一方面,又总是能从他的译笔下,体悟到一种新的境界。
我和靳兄的合作,是从他1987年译罗素的书开始的。当然,我们都酷爱罗素。不过,我原是从大学哲学系毕业,第一外语是英语,最欣赏罗素的散文笔法,喜欢罗素情有可缘;而靳兄乃是毕业于大学俄文系,一般地喜欢喜欢罗素也是可以的,但要译这样一位英国大哲学家的书便似乎是一场“误会”了。但是,当他译罗素《婚姻革命》的稿本放在出版社的办公桌上时,我却只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许多专家都对他的译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学者戴文葆先生就这样说:“刚拿到《婚姻革命》时,曾担心他把罗素的话译‘嫩’了,读过之后放心了。译得好极了。”罗素的文笔极具个人风格,平淡而优雅,简约而深邃,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罗素是大智者,又是大爱者,对他的文字,来不得硬译,而只能用一种人类共同的语言去沟通,以同样一颗富于智慧和爱的心去进行平等的交谈。我从这本译稿中,也正是看到了译者的这样一颗富有智慧和爱的心。
继《婚姻革命》的出版获得成功之后,靳建国又连续译出了罗素的《权力论》、《我的信仰》和《教育论》,这4本书同时由台湾运流出版公司出版。他还同该公司签订了罗素文集的出版合同。最近,他又在译罗素的《寻乐》。这些书,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罗素精神境地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看到译者的心路历程。
靳建国告诉我,他最初知道罗素的名字是在中学时代,但当时并没有读过罗素的书,迟至1983年到三联书店工作后才与罗素的著作有所接触。但是,他又是怎么想起来要去译罗素的书的呢?我知道,靳建国最喜爱罗素的一句名言:“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我想,这三种激情,也许正是促使靳兄致力于翻译罗素的最根本的动因罢。
靳建国的计划是要译出12本罗素的书。我很赞赏他的这一宏愿。虽然罗素是西方人士,他的学说当属西学,但是,他的思想,已经不断地被中国的有识之士“拿来”,逐渐融会进了现当代的中国文化中。因此,翻译罗素,已经形成了现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一股脉流。
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翻译家,应该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因为,只有思想,才能发现真与美的东西,才能真正超越人类社会中各种文化的、种族的和语言的条条沟壑。靳建国的译作之所以成功,我想,也正是因为他是在用思想去看,去译;他是用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去拥抱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是的,如果说,人类一切有价值的著作乃是思想的天空的话,海水倒映着蓝天,那么,翻译家的译作就是思想的大海。水天一色,则是译家的最高境界。
因而,每当靳译罗素文集铺开在我面前时,我仿佛就觉得,眼前铺开了一片蓝蓝的海水……


第8版(副刊)
专栏:

歇会儿再跑(国画)
王剑男(五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