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从人民大学习堂到少年宫
人民日报访朝代表团
在高楼林立的平壤市中心,人民大学习堂那巨大的歇山式建筑十分醒目:白砖绿瓦,飞檐斗拱,雕饰华美,富有民族传统;以主楼为中心,数十个大小建筑物高低错落,相互辉映,又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更显出雄伟恢宏的气势。
我们在这里参观了整整半天,深感同它的外表十分相称,人民大学习堂内涵丰富,很有特色。
这里很像个大图书馆。2000万册藏书,十多个阅览室,500余个座位,一天最多可接纳12000名读者,其规模之大,在朝鲜的图书馆中首屈一指。它的设备也是第一流的。在综合目录室里,借书者可直接利用电子计算机查阅书目,图书号码传递和图书传送装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很快就可以将书送到读者手里。
这里又像个多功能的学校。不同年龄、阶层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这里通过进讲习班、听讲座和咨询等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知识。
从1层到5层,我们参观了五个讲堂,里面均有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自动黑板等教学设备。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讲堂主要用来开办讲习班,对象是大学毕业多年的各级干部,他们来这里主要是学习新科学技术、好的管理方法以及外语,解决知识老化问题。讲习班一般每年举办4至5期,每期800人左右。学毕发成绩单,成绩如何影响学员今后的职称评定。在外语讲习班,我们同一位选修中文的学员作了简短交谈,她说自己在平壤一所医院工作,学习中文是为了翻阅中国的医学书刊。
拥有800个座位的综合讲堂,主要用来举办各种专题的讲座,讲座的时间、地点、题目、内容、讲演人等,均在报纸和电视上发预告。有时大学习堂还根据基层出的题目派教师出去办“点题讲座”。大学习堂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队伍,共有职工近千人,其中正副教授、研究员和讲师约250名,还从各大学聘请一些“特邀教师”。这里还设有咨询室、音乐欣赏室、专利阅览室等,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和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在音乐室里,主人让我们带上耳机,欣赏了中国古典乐曲,据他说,这里备有许多外国著名音乐家作品的唱片,供到这里来的音乐爱好者借用。
更有意思的是,大学习堂还负有一项特殊使命:督促副部长以上直到总理的高级干部每周必须来这里学习一次,包括查阅资料、选看录相和咨询疑难。大学习堂外事处长孔右三说,“高级干部必须学更多的知识,跟上形势的发展,否则怎么指挥别人?”
“要是他们不来怎么办?”记者问。
“我们备有他们的花名册,每月统计和公布一次,学习努力的予以表扬,对无故缺席者点名批评,让他们脸上挂不住。”他边说边笑,在座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朝鲜劳动党和政府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建筑宏伟、设备先进、教学内容丰富的大学习堂,便是这种认识和教育政策的物化与象征。不难想见,每一个走进这学习殿堂的人,一种学习神圣和为国家奋发学习的感情会油然而生。
对朝鲜的孩子来说,平壤万景台少年宫是他们学习和文体活动的乐园。
这座建筑面积达10.3万平方米的少年宫是去年5月1日启用的。整个建筑包括中心大厅、科学大厅、自然大厅以及科学、艺术、体育等200多个活动室,可供5000名儿童同时活动。那一根根合抱粗的大理石柱,那一律由大理石铺就的光洁的地面,那无数镂刻精美的吸顶灯、壁灯和由22万个玻璃球串成的长达36米的吊灯,使整座建筑显得富丽堂皇。前厅的正壁上镌刻着金日成主席的一段话:“儿童是国家的宝贝,朝鲜的未来是儿童的”。他还说过,“为了儿童,不要吝惜一切”。无疑这是少年宫的建造和开展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已是下午二点多钟,从学校下课后赶来的孩子已各就各位,进行活动。有的饶有兴趣地学习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缝纫、刺绣,有的生龙活虎般进行体操、武术、游泳等项目的训练,有的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外语、天文、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据介绍,各种学习班分初级和高级两种,学习期限初级班为一个半月,高级班从半年到1年半不等。电子琴班的小学员们演奏“迎宾曲”,欢迎来访的客人;刺绣班是清一色的女孩,她们的作品挂满四壁,有的稚拙,有的已有相当水平,老师满意地告诉我们,学员的一些作品已拿到商店出售。体操武术班给客人们作了精彩的表演。在跆拳道表演中,一个女孩同比自己高大的男孩进行1对1、1对2和1对3的交手,结果男孩子都被她打趴在地,观众们对此报以阵阵掌声和笑声。
朝鲜陪同同志告诉我们,朝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年宫的活动,认为这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和培养人才。事实上,朝鲜数以百万计少年儿童的成长,都受益于各少年宫的培养、教育。在朝鲜画报上,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片:13岁的金霞景,经过少年宫培训,成为深受喜爱的小书法家,听说她现在是这个少年宫的书法辅导老师。也真巧,这天她正好在,不过已是20出头的大姑娘了。她大方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当场展纸挥毫,书赠我们一汉字条幅:“朝中友谊团结万岁”。
走出少年宫,我们再次欣赏这座造型优雅的建筑,发现其设计是那样的别致:8层楼的主体建筑是长方型,两侧6层的建筑呈弧形微微向中间环绕,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伸出双臂,迎接自己的孩子。其寓意是鲜明而深刻的:朝鲜的少年儿童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得到爱抚,茁壮成长。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海外赤子学雷锋 份份捐款表心意
本报记者 徐宝康
在朝鲜的中国留学生和进修生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向“雷锋基金会”捐款。
今年春天,当国内掀起向雷锋学习高潮之际,在朝留学人员深受鼓舞。他们以各种形式并结合在国外留学的具体情况,纷纷开展向雷锋学习的活动。有的举办了“雷锋事迹讲座”,有的刊出了“重振雷锋精神”等壁报,有的还组织了“留学生应向雷锋学习什么?”等专题讨论。在学习雷锋过程中,他们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进一步激发了为祖国刻苦学习,学成后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月初,在平壤的100多名留学生、进修生得知抚顺市“雷锋基金会”成立的消息后,纷纷自愿捐款。他们激动地说:“作为中国留学生,雷锋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心灵。捐上一点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以表达我们对雷锋的景仰,表达我们的一片赤子之心。”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经济动态

  非洲农业的艰巨使命
本报记者 杨汝生
去年,非洲大陆得益于气候条件较好,尽管有700万公顷的土地遭受蝗灾,农业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收成。农业总产值有所增加,粮食自给率也有提高。但纵观整个大陆,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未根本改变,非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巨大困难。
据非洲开发银行最近公布的数字,1989年全大陆的农业产量较上一年增加了3.1%,农业总产值由1988年的2370亿美元增至2450亿美元。就粮食生产而言,北非地区略有增加,南部非洲超过正常年景,西非国家增长缓慢。在粮食增产的国家中,埃及增长3%,马达加斯加增长9%。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现有余粮35万吨,肯尼亚有30万吨玉米可供出口,坦桑尼亚也有剩余粮食。西非国家中,马里和尼日尔也获得了好收成。在粮食作物中,大米总产量从1988年的980万吨增加到1040万吨,由于扩大种植面积和降雨量充足,坦桑尼亚的大米生产创本国最高纪录,达到70万吨。作为非洲人基本主食的木薯也增产3%。经济作物中,可可增产21.9%,咖啡增产8.2%,茶叶增产7.5%,棕榈油增产1.7%,橡胶增产3.3%,棉花生产亦呈上升趋势,共产棉花139万吨。此外,一些畜产品和家禽产品也有增加。
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天公作美,除少数国家遭受干旱外,绝大多数地区和国家降雨充沛而适时;另外,不少非洲国家实行经济调整,更加重视农业,尤其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诸如增加投资、保证生产资料的供给,推广新耕作技术、鼓励青年返乡务农等措施。这对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人们也清楚地看到,非洲发展农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影响非洲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除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外部因素外,还有非洲国家本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条件恶化,对农业的长远发展不利。撒哈拉沙漠正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萨赫勒地区国家的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每年被毁掉的森林约为370万公顷,毁林面积是造林面积的29倍;地下水源日益减少,土地变得更加贫瘠。
二、耕作技术落后,大部地区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旱季烧荒,雨季播种,很少施肥和进行田间管理,因而产量很低,产品也缺乏竞争能力。
三、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剧增的需要。现在,非洲人口以超过3%的速度逐年增长。估计到2010年,全大陆人口将达到10亿多人,非洲粮食生产只有以每年高于4%的速度递增,才能养活这些人口。可是,在过去的30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仅为2%。
以上这些因素使非洲农业不发达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非洲各国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目前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非洲地域辽阔,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加之人口密度尚不大,有着发展农业的较好条件。“有播种就会有收获”,经过各国政府和人民若干年的艰苦努力,非洲农业将逐步改变落后面貌,出现稳定发展的前景。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印度将推行经济紧缩政策
印度总理维·普·辛格12日宣布,印度将继续推行经济紧缩政策,以免陷入债务危机。
辛格是在孟买举行的印度《潮流》周刊创刊40周年的纪念会上宣布的。
辛格说:“在本财政年度里(从1990年4月开始),印度必须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中的最大款项。”他认为应当就这种严重经济形势向全国提出警告,并呼吁人民确保印度的自尊和经济独立。他说,本届政府反对在外汇困难的情况下继续进口日常生活用品。
他还批评前政府在过去两年间从国际组织贷款多达3000多亿卢比(约合180亿美元),举新债还旧债,使国家外汇储备不断下降。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4月27日止,印度只有价值513.506亿卢比(约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黄金和特别提款权,比去年年底又减少了14.224亿卢比。(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的电车广告
现在,公共电车、地铁仍是大多数日本人的代步工具。由于它流动范围广、使用人数多,因此成了理想的广告媒介。在电车上做广告,既能增加交通部门的收入,又能使消费者利用乘车时的闲暇获得信息。
据最近一次对乘车者的调查,在车中读书看报的人数居首位;凭窗眺望的占第二位;浏览车内广告的占第三位。在地铁的乘客中,因窗外无景可看,车内光线又较暗,因此,浏览车内广告的人数就占第一位了。
日本电车上的广告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电车顶上垂下的广告,称为“中吊广告”。它存在的时间只有两天,到第三天就更换成新的了。第二种是贴在车门和车窗上方的广告,称为“额面广告”。这种广告存在的时间就比较长了。民营铁路大约是四天,而私营铁路和地铁原则上是一个月。大约从五年前开始,电车广告出现了一种新做法。有的广告客户包下一整列电车的广告位置,全部用来宣传一种商品。这种做法虽然显得单调,但前后左右都是相同的广告,使你不得不看,这样也就强化了宣传效果。不过这种做法似有强加于人之嫌。
广告内容多为以周刊杂志为主的出版物广告,也有食品、家用电器广告。近几年英语会话之类的各种学校和体育活动训练所的招生广告明显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人更重视充实自己和提高业余生活质量的倾向。
广告收费是以张数和悬挂天数为标准计算的。例如在日本民营铁路全线四千八百四十八节车厢里各贴一幅广告,张挂两天,收费二百八十七万日元。这种标准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针对特定销售地区作宣传的企业是极具吸引力的。现在,日本电车广告业务十分兴旺。客户申请量通常只能满足百分之五十,其余要按先来后到等待安排。有的广告客户甚至要等上一个月。据日本的专业广告公司——电通公司统计,一九八九年日本电车广告费收入达八百一十八亿日元。 (国成)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图为朝鲜平壤市人民大学习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