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垃圾
沈颖
目前,世界各国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处理。据估计,全球每年新增的垃圾有100亿吨左右,人均2吨。
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是美国、联邦德国、英国和日本。仅美国,每年就产生工业垃圾20亿吨以上,城市居民垃圾2.2亿吨,丢弃的旧汽车1000多万辆,废轮胎上亿只,全国垃圾占地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华盛顿曾有一家环保机构惊呼:到90年代末,美国将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无处倾倒垃圾!
有人形象地说,垃圾“无孔不入”。就连被认为全球净土的珠穆朗玛峰、南极,都有垃圾“光顾”。近年来,垃圾又在太空“安家落户”。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在地球周围的空间留下了大量的太空废物。据观测,在太空轨道上有7200个大小不一的废物碎块在运转,这些高速运转的太空垃圾,成为危险的“飘游炸弹”。
垃圾不仅有碍观瞻,占用大量土地,更重要的是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
地球上的危险废物正在以每年5亿吨的速度增加。危险废物主要产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其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堆积如山的危险废料,日益强烈的环保呼声,十分高昂的处理代价以及有限的处理能力,使欧美国家纷纷向外谋求出路。目前,每5分钟就有一船危险废物跨越国界。第三世界国家是危险废物跨境活动的最大受害者。1986年—1988年间,工业化国家往第三世界国家输出的危险废物达600万吨之多。第三世界国家已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危险废物的堆放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认识到了这一严重的危害性,纷纷起来抵制工业化国家倾倒危险废物,要求建立危险废物跨境国际法规。这一问题引起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重视,目前它正在组织起草两个国际公约,以彻底制止向第三世界国家倾倒有毒废物。
面对垃圾的困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实际上,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1000年古希腊米诺斯文明时期,克里特岛的首府诺萨斯即有将垃圾埋入大坑的处理方法。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粪便和垃圾作堆肥的处置方法。70年代以来,人们提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观点。此后在世界许多国家,垃圾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有关垃圾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及其制定的法规也应运而生。目前,垃圾的主要处置方法有5种:露天堆存、围隔堆存、填埋、焚化和生物降解。
就世界而言,垃圾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社会环境问题。虽然工业化国家的垃圾部分得到了处理,但是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在处理过程中,有些处理方式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据欧共体委员会统计,12个成员国的520座垃圾焚化厂每年排放尘埃2.8万吨、铅570吨、氯化氢144吨、汞68吨、镉31吨,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尚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来大量处理和利用垃圾。一些有识之士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共同努力,一道来解决这个可能遗患后人的全球问题。
(原载《瞭望》周刊第20期 本报有删节)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巧做生意的儿童商店
美国旧金山的贝利尼儿童商店,不但设有育婴室,而且还设了一个最新的婴儿餐厅,为婴幼儿们提供全面优良的服务。小顾客们可以坐在舒适的高椅上,免费受用各种儿童食品,父母们可以放心地到店里采购各种婴幼儿用品。这一作法大大刺激了父母们的购买欲望,使这个商店的销售额大幅度增加。贝利尼商店老板这种别出心裁的作法是高明的。它表明,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人们应当在巧做生意上下番功夫。    
            张剑虹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通讯

  旧“房主”归来 原住户何处栖身
本报记者 许宏治
两德统一进程在加快,人们面对许多未曾预料到的问题感到措手不及。
去年岁末民主德国开放边界后,先是大批民德人涌到了西德,接着,大批西德人也涌到了民德。一时间沸沸扬扬。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相当一批西德人来到民德与其说为了探亲访友、游览观光,不如说是为了寻找那些昔日曾属于他们的房地产。一些人来到“故居”时,对现在的住户摆出一副房主对房客的架势,使这些住户感到十分不快。多年来,他们住得舒舒服服。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每月只需交付60至70马克的房租,只及西德的1/10。而现在,大家心里都明白,低房租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旧“房主”的突然到来,使他们又增加了一层担心:如果日后房屋归还原主,他们将在何处栖身?
今年早些时候,柏林潘可夫区特烈斯科夫街一幢房屋的原主施奈德先生从西德到这里,宣称这所房屋是他祖父于30年代购置的,他打算在这里居住,并将亲自接管这处房产。住户们赶紧去找区房管所。得到的回答是:保障民德公民享受低房租和居住权利的民主德国原有法律目前仍然有效。但将来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准。
就连一些外国驻民德大使馆,也有西边来的人看过房子,声称房子是他们的。甚至柏林一些重要建筑物占用的地皮究竟属于谁,也成了问题。据说,民德外交部大楼的地皮原来属于一位西柏林律师。著名的柏林电视塔所占的地皮,原先是一家瑞士保险公司的。
西德《明镜》杂志最近报道说,联邦德国的许多居民现在已经把自己在民德的旧日房产视为将来的收入来源,西柏林一位女士得知她在东柏林的房产现在每月只收75马克租金后立刻表示,将来她要收750马克。
据统计,仅柏林科佩尼克区就有2000所房屋过去是属于现西德公民的。而在潘可夫区,这样的房屋有7000所。据波恩一家研究所估计,至少有50万西德公民在民德拥有不动产。如果他们都要来索还早已被民德收归国有的财产,那要惹出许多麻烦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阿根廷的农牧业
可大安
阿根廷的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牧、林、渔四大部门的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约占80%,肉类、谷物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5%。工业部门从70年代以来处于停滞状态,而农牧业虽遇重重困难,但总的说来是稳定中略有发展。
阿根廷农牧业的发展同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是密不可分的。从50年代起,世界农产品生产迎来一个高潮,60年代增加了高粱的种植,70年代兴起“大豆热”,杂交品种和轮作新技术的应用也开始了一个新阶段。阿根廷农业生产者跟上了这个世界潮流,虽然反应慢了一些。80年代初,阿根廷农业生产在世界上排在第12—13位,接近60年代初的水平,这说明它在全球农业大发展的浪潮中没有掉队,仍居先进行列。
阿根廷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粱、小麦和油料作物等,其中油料作物发展最快,尤其是大豆。1950年,阿根廷人还不认识大豆的价值,年产量只有1000吨,居世界第20位;到了1987年,产量已达690万吨,占世界第4位。
在谷物生产中,小麦和玉米是两大主要产品。小麦产量一直比较稳定,年产约1000万吨,占世界第12—13位。玉米年产约950万吨。进入80年代,除1980年产量下降较多外,一般都保持世界第7—8位。
在牧业方面,阿根廷的牛肉是世界驰名的。但是,近几十年来,从世界范围来看,人们在肉类消费上更多地转向猪肉和家禽,因而牛肉生产在各国都无明显的发展,只是到80年代初,各国牛的存栏数才缓慢恢复。在这种背景下,阿根廷牛的存栏数仍能保持30年代以来的第5—6位,大约有5500万头,位于印度、巴西、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但是阿根廷只有3100万人口,因此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牛存栏数、牛肉产量和出口量以及牛肉消费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阿根廷农牧业的发展,是有其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美国和欧共体许多国家对本国的农牧业发展均实行补贴政策,既鼓励生产又鼓励出口,而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非但得不到补贴还要上税。此外,阿根廷农牧业现在仍然是“靠天吃饭”,依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粗放经营,不用或很少使用化肥,更谈不到灌溉系统。遇到天公不作美,就没有补救的措施,因此谷物单产不高。有关专家认为,阿根廷今后如能合理施肥、增加谷仓储存能力、改善农产品的运输条件、改良农作物的品种,它的农业还会有长足的发展。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他山片石

  大阪的噪音治理
大阪府位于日本中部,仅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零点五,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二。该府与周围的神户、京都、奈良形成大阪城市圈。长期以来,人们在这个狭隘的地域里进行着高密度的经济文化活动。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公害,其中最主要的是噪音与振动。
在各种公害中,噪音约占百分之三十九,比例最高,振动约占百分之六。主要发生源有商店、饮食业、工厂、土木建筑、交通等。噪音和振动给人的身心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在日本称为“感觉公害”。
为了防止和减少噪音与振动,大阪制定了有关法律。例如:规定工厂企业要尽可能采用隔音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工地要有减少噪音与振动的施工方法和建筑机械的使用法;饮食业的卡拉OK等音响设备在晚十一时至早六时间禁止使用。为控制空调设备和钢琴等生活噪音,大阪印发了各种宣传广告,教育居民应尽量不妨碍他人利益,减少噪音的发生源。
对汽车的噪音,大阪采取的措施是:在府域内改善道路结构,设置防音壁,为高速公路附近的住宅安装防音设备。特别是制定了限制车速、禁止大型汽车通行等交通规则。
大阪国际机场与海外十九个城市和国内二十七个城市通航,每天约有三百四十多次大型飞机起降,接待乘客约四万九千余人。机场距市中心较近,交通方便,但居民密集,飞机噪音对当地人民危害极大。为此,大阪对机场采取了一些措施;调整了起飞与着陆的次数;改善通航方式,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即晚九点至早七点间不能起降。
另外,还改善了机场结构,修筑防音堤,整建机场附近的缓冲绿地,对个别住户作了调整,修设了住宅防音装置。
                        (许晓霞)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独立广场。广场上有民族英雄阿蒂加斯的塑像和陵墓。管彦忠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巴布亚新几内亚重视教育工作,近年来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图为小学生正在认真听老师讲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