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关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问题的调查研究
陈俊生
最近我到湖北、湖南两省,对农村双层经营体制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所谓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和统一的社会化服务这两个层次的结合。当前,围绕双层经营体制,有四个问题需要明确。
为什么要强调建立和发展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概括地说,这种经营体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一,承认家庭承包经营是一个层次,是对十多年来农村改革成果的肯定,即应该稳定家庭承包制,这对稳定农村形势具有重大意义。
广大农民最满意的就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最担心的就是改变这一政策。他们在家庭承包中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和自身的经济利益,衷心拥护这一改革。据湖北省农委调查,1989年全省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64.67亿元,其中家庭经营部分为308.51亿元,占总收入的66%;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占89%。这说明家庭经营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这就确立了农民家庭经营在双层经营体制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多一个层次,多一个积极性。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即为千家万户服务,这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层次,又是一个积极性。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而且农民迫切要求有统一的服务。现在农民已经感到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有很多不便。比如:要一家一户自己去搞农业生产资料,费时费力,又往往搞不来;农民需要技术指导;农副产品只靠自己销售困难很多;有些事,如水、电的分配,也需要有人组织协调。总之,土地承包到户后,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再加上统一服务的优越性,农村经营体制就比较完善了。
在承包初期,有人说:“土地包到户,何必要干部?”这个说法是片面的。现在,“土地包到户,农民盼服务”。农民要求有社会化服务这一层次,而这个层次要靠干部去组织,从而也密切了干群关系,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生产越发展,越需要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事实证明,家庭承包经营仍有很大的积极性,仍有很大潜力,而这种积极性和潜力的发挥,有赖于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和家庭承包经营联结起来,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营体制。这是农村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双层经营体制,不是把多户农民再捏合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不是旧体制复归。双层经营也不同于现在出现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也需要有服务体系。从世界各国来看,无论小生产为主的国家(如日本),还是规模经营为主的国家(如美国的家庭农场),都有一个统一服务的经营层次。因此,不能说搞规模经营就不需要统一服务了。
第四,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有些地方简称为“统”,而这个“统”是有特定内容的。“统”是以服务为宗旨;“统”不是向农民索取,而是给农民服务。有些村子里的蔬菜协会、西瓜协会,都是无偿为农民服务的。这种服务搞得越好,给农民的越多,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怎样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层次
目前,在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层次上存在以下一些实际情况:
1、在土地产权关系上,有些农民存在模糊认识。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既觉得土地是自己的,随便使用,如滥建私房等;但又感到不是自己的,经营中存在短期行为,如不注意对土地肥力投入,使土地肥力逐年下降。
2、生产单一,门路比较窄,多以种养业为主。湖北全省农民收入60%来自种养业,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部分99%来自种养业。湖南省一些贫困山区,耕地少,但农民又单一依靠土地,很少考虑其他产业。
3、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湖北在家庭经营的土地中,机耕面积只占耕地总面积的15%,85%是手工操作。
4、在应用和推广农业科技上,水平相差悬殊,收入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我在这两个省都碰到这种情况:相邻的两个村,一个村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或地膜玉米,而另一个村则完全还是用老办法种地,产量相差很大。
5、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湖北省统计,家庭经营主要农产品商品率分别为:粮食35%,油料46%,棉花89%,禽蛋46%,猪肉60%,麻类73%,水产品51%。农民生活消费品的商品性支出为61%。这说明农民家庭经营的商品经济成分占很大比重,它的性质已不同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农户经营,这就迫使农民进入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但由于体制不顺、市场发育不健全、价格不合理等原因,农民常常觉得很蹩脚,用农民的话来说,在学习游泳中经常“呛水”。
因此,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则必须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1、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关系。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并颁布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明确土地是集体的,不是私有的,对如何使用、管理土地,要有明确规定。比如:荆州地区江陵县针对个别农户掠夺式经营、不愿长期投入的情况,统一制定了地力补偿制度,将土地分级划等,按地力升奖降罚,以保证土地有机质含量逐年有所增加。
2、逐步扩大家庭经营的范围和内容。要引导、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济。比如:发展庭院经济,利用好庭院的每一寸土地,向每一平米土地要效益。湖南大庸市慈利县岩泊渡镇廖家村农民常云生,在房前屋后栽植250棵柑桔,在柑桔树下又围圈养鸡,发展立体型庭院经济,年收入5000多元。
3、通过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促使家庭经营更好地应用科学技术,并逐步改变手工操作。湖南永顺县高坪乡雨龙村搞了1100亩地膜玉米;有的地块复种指数达到一年4次;村里的手扶拖拉机统一为农户翻地、耙地。
4、为家庭经营进入产、供、销“一条龙”的网络创造条件,这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湖北省公安县南平镇畜禽生产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现在拥有种苗孵化、饲料供应、畜禽防疫、味蛋、板鸭、洗绒、羽绒加工、宰杀分割、冷冻贮藏、经销等1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网络了12300个农户,为农户饲养畜禽提供源种、防疫、供料、销售等服务,农户饲养的鸡、鸭、鹅、猪等由他们收购,然后进行系列加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6个固定销售点,其中国外5个。去年,这条“龙”共销售禽蛋600万枚,板鸭4万只,雏禽60万只,羽绒70吨,羽绒服装13万件,胱氨酸25吨,分割肉600吨,实现产值3500万元,销售收入2200万元,创汇600万美元。这样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广阔市场,把小生产纳入大市场,使家庭经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5、进一步完善承包合同。在农村,现在的某些合同,已经失去合同的本来含义,往往只规定农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没有国家和集体必须尽到的责任,农民对此意见很大,基层干部工作中不得不采取行政手段,弄得干群关系紧张。既是合同,双方的责任都必须十分明确。
怎样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和家庭承包经营是不可分割的,互相促进的。两个层次比较起来,目前,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是个薄弱环节。家庭经营也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但毕竟已经实行十多年了,今后,应把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做为重点。
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从发展程度来说,目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一点,但基本上还是空白;另一种是有一些,但内容简单,项目不多,范围很小,处于起步阶段,满足不了农民需要。因此,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有大量工作要做。
1、建立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网络。这个服务网络一般包括县、乡、村三个层次。
县一级,主要是强化各职能局的管理功能。管理应着眼于服务,搞好组织协调工作。从全国来说,比较普遍的是实行农业技术集团承包。以县为单位的技术集团承包是一种综合服务形式,采取三个结合:技术人员和行政领导结合;技术和物资部门结合;各种农业科学技术结合运用。湖北荆州地区去年有技术人员1203人参加了技术集团承包,承包面积达280万亩,各种服务搞得比较好。
乡一级很关键。乡是一级财政和政权组织,既有行政手段,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各种业务部门比较健全,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很多有利条件。对县和村来说,乡起着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可以说,乡一级是整个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可以放在乡一级,再逐步创造条件向村延伸。对乡一级,主要是强化各种服务功能。
村一级直接面向农民。目前,已出现一批民办的学会、协会等服务组织,发挥了很大作用。村民委员会应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家庭承包经营提供服务。从这两省情况看,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也是这么做的。
2、有计划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现在不少村是“有集体,无经济”,统一服务缺实力。实践证明,凡村级集体经济搞得好的,社会化服务就搞得好。有计划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的经济基础。但是,集体经济无论有多大实力,都不应代替农民交纳土地承包费。要使农民树立一种观念,土地不是私有的,种地就要花钱。其他能代替农民负担的,都可以办。村级集体经济的建立,不能搞一平二调,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可采取小额贷款等形式。不论怎么搞,都不能过急,不能盲目上项目。
3、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目的一定要十分明确,各种服务组织不能追求盈利,而是为家庭承包经营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在搞好服务中求发展。
4、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内容和项目,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能统几项就统几项,不要追求大而全、齐头并进,重点是首先把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另外,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办的,要尽快统起来,比如:统一提供籽种,统一种植计划,统一排水、灌水、用电,统一防虫防病,等等,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发展。
5、为适应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特别是技术服务,可适当调整一下地块。实行区域化种植,但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真正需要,如果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必忙于作地块调整;二是完全自愿,有一户思想不通也不要勉强。千万不能不管需要不需要、自愿不自愿,一哄而起,一阵风,把那些本不需要调整的或不愿调整的,也被风卷进来。在调整中,最好是数量不变,只作地块调整,要“小调整,大稳定”,此事不可过急。今后新开发的土地和国家、集体投资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不要平分,要归村一级做为集体所有,但可以承包给农户或联户经营。
6、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种是民办的,一种是官办的,还有半官半民的。村里有些是民办的,如各种学会、协会,县、乡主要是官办的,如农机站、农技站、科普协会、兽医站、种籽站、水利站、林业站,等等,这些部门原来就有,今后的任务是重点转向服务。有的组织里,既有财政开支的干部,又有自负盈亏的农民参加,既不属官办,也不属民办。官办、民办、半官半民的,都需要。
7、服务组织的领导关系问题。县、乡级服务组织,一般由县、乡政府领导,包括干部和业务领导;村一级服务组织属村级集体经济性质的服务组织,由村民委员会领导,有的由经济联合社领导。民办的各种协会在业务上受村民委员会或经济联合社指导;有些跨村、跨乡(镇)、跨县的服务组织,一般由几个乡、几个村的群众推选出服务组织负责人领导,他们一般都是法人代表。
8、双层经营向供销合作社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应发挥更大作用。农村供销合作社联系群众面广、点多、设施比较齐全,还有一些“农业通”。建国以来,特别是建国初期作用十分突出。实行家庭承包制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在搞好农资专营,为农业服务方面,如有的供销社帮助农民测土配方施肥等,做了很多工作。但现在有些农村供销社受上边下达承包任务和盈利指标的制约,很多服务工作尚未开展起来,在整个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供销合作社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不能单纯做买卖,更不能以盈利为宗旨,应转轨变型,把为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服务作为主要任务。
9、有的地方要把承包时分下去的集体的东西作价收回来,以壮大集体经济,这种做法不可取。那样做很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加重农民怕政策变的恐惧心理,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在政策宣传和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绝不是旧体制复归,走回头路;不是家庭承包制出了问题,不要搞什么“反思”。
2、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绝不能损害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业务部门不能借服务之名,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更不能在服务中挖农、坑农。
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量力而行,稳步前进,不能提出“限期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的口号。
4、清查财务可以搞,主要是清查群众意见大的,特别是干部贪占的,不是把承包初期分给农民的再收归集体。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记取历史经验 促进稳定发展
李力安
李鹏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这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国家要昌盛,人民要幸福,就必须坚持进行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这就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目的,没有一个稳定的局面,什么建设和改革统统搞不成,什么昌盛、幸福都会落空。
建国4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凡是社会比较稳定的时期,我们的国民经济就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就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就不断提高。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建国之初,我们的国民经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一穷二白。但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结束了旧中国通货膨胀、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局面,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我国历史的最高水平(1936年)。“一五”期间,全国政局和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奋发图强,加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帮助,我们如期完成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以694个限额以上的建设单位为主体的工业布局的建设,初步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当时,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0.9%。另一个例子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总的来说是稳定发展的时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从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递增9.6%,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2.7%的速度,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10年间,我国城镇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单位及城镇居民个人共建成住宅面积12.4亿平方米,占建国40年新建住宅面积的70%,相当于前30年的2.3倍;新建改建农民住宅62亿平方米,相当于前30年建设总量的2倍,有9600万农户喜迁新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7%。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足以说明,只有政局稳定,国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
相反,如果社会不稳定,经济建设就会遭到破坏,生产就会萎缩,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甚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最明显的例子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全面内战”,“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结果是工厂无法正常生产,交通阻隔,学校停课,国民经济受到极大损失。至于给人们精神上留下的创伤,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对青年一代成长的影响,其危害之大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去年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时间虽然不长,其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在动乱中间,一些地区社会秩序陷入无政府状态,国家财产遭到破坏,仅北京直接损失就有几个亿,还不说青年学生的学业被耽误,思想被搞乱这些严重的破坏作用。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大家庆幸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挽救了国家,保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年之后,纵观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更觉当时平息暴乱、维护国家稳定,是何等英明和伟大!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稳定发展,才能有国泰民安;没有稳定的局势,就没有发展,国家就遭殃,人民就吃苦头。去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深刻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需要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吹了,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我们国家要改革,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开这一点,什么都搞不成。”后来,他又语重心长地说到,“中国最高利益就是稳定”,“中国取得稳定发展几十年,到下世纪中,我们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的稳定发展问题,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利益之所在。
经过一年多来的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心思定,这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继续进行扎扎实实的工作,去努力维护和发展稳定的局面。第一,要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我们要抓紧通过治理整顿、调整产业结构,理顺关系,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经济的发展是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第二,要进一步抓好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去年,制造动乱的人打着“清除腐败”的旗号,虽然这只是他们妄图推翻党的领导、颠覆国家政权的借口,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党员和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这是生长在党的肌体上的痈疽,只有痛下决心割除它,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局势。第三,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党的组织和干部确实存在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倾向。密切联系群众本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今后,应该把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帮助群众克服困难,作为制度坚持下去。只要我们任何时候不脱离群众,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维护稳定局势就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要顾全大局,正确对待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具体制度还存在着弊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革除。但是对待这些困难、缺点和弊端,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解决。把一切看得一团漆黑,甚至用大轰大嗡、大闹大冲的办法,不但无济于事,还会被坏人利用,动乱和暴乱的事实不是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吗?大家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维护稳定的大局。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保持国家的稳定局势,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就,两个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
(本文是作者在本报召开的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读《中华文化辞典》
张岱年 雷颐
自有人类始,便有文化。人创造了文化,但反过来,文化又塑造了人。这样,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反思,就是创造新文化所必需的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华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引起人们对中华文化进行深入的反思。全盘否定者有之,全盘肯定者亦有之;有的主张中体西用,有的主张西体中用;有人希望能“创造性转换”,有人则认为应任其“自生自灭”。但是,不论见解如何,大都不反对首先应对中华文化有一基本的了解。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丁守和等同志主编的大型工具书——《中华文化辞典》。该书的问世,为人们全面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什么是文化?长期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160余种。由此,辞典的编撰者们得到一个启示,“就是研究文化或文化史只能从实际出发,而不应从定义或概念出发,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而不必强求一致。”这确是有识之见,但同时却也增强了这部辞典的编纂难度。因为,作为一部大型工具书,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需要。这样,它的包涵面极广,力图对上起远古、下迄近现代的中华文化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从思想、学术、哲学、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地理、农学医药、科学技术到新闻出版、图书博物、文化典籍、文物宝藏、以及衣食住行、价值观念、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等,无不包括在内。它以“文化”统领全书,成一完整体系,涵盖面广泛而又恰当。更为可贵的是,这部辞典不但内容丰富,门类齐全,而且释文较准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体现了该书编撰者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与一定的学术水平。
当然,任何辞典若仅有内容的宏伟丰富,而无科学的分门别类,则不但显得庞杂无章,且将影响人们的使用效率。对这部大型工具书来说,科学的分类与编排是很重要的,但困难很大。因为“文化”含义的范围极广,而又复杂,有时同一词目可以分归几个门类。若无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编排,这部辞典所收集的一万余条词目将杂乱“无序”地堆集一起,就像进入一座无人引导的迷宫,只得盲目摸索而不得要津。作为读者,应感谢辞典编纂者的匠心独具,在体例上颇有独创性,融专著与辞典为一体,按章节编排,而辅以词目索引。这样,既可按章节系统阅读,便于读者能够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化史的全貌和各门类的有关知识,又便于作为工具书随时检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