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逼近首都
据尼日利亚《每日时报》十七日报道,利比里亚反政府组织“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的武装人员已逼近到距离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二十五公里的地方。
报道援引外交人士的话说,有人看到反政府武装人员在蒙罗维亚附近和距首都五十五公里的罗伯茨国际机场一带活动,但人数尚不清楚。
日前,“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领导人查尔斯·泰勒在利比里亚东北部控制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曾声称,他的部队不久将攻打蒙罗维亚,并告诫首都居民尽早撤离,以避免伤亡。
                        (新华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菲律宾一架民航机坠毁
菲律宾一架国内民航客机十八日起飞后不久,坠入居民区,至少造成二十五人死亡。这架私营公司的飞机当时刚从马尼拉国内机场起飞,准备飞往南方城市苏里高,飞机引擎突然发生故障,撞击一所居民住房。机上乘客、驾驶员和机组人员共二十一人无一幸免,被飞机撞毁的民房中有四人死亡。这四人是一名四十五岁的日本人和他的菲律宾妻子及两个孩子。
                       (新华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巴西各界人士发表谈话
杨主席访问拉美意义重大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15日电 本报记者李志明、新华社记者王跃中、国际电台记者马博辉报道:在杨尚昆主席访问阿根廷前夕,中国驻阿根廷记者采访了阿根廷参议院临时议长爱德华多·梅内姆、副外长德罗萨斯、知名作家科尔顿和阿中商会主席胡利奥·维尔顿。他们一致认为杨主席的来访意义重大,将促使两国间现有的良好关系获得新的发展。
梅内姆说,中国主席访问阿根廷,是最近一个时期阿根廷外交方面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是一个友好国家,同阿根廷在外交、经济、文化方面都保持着极好的关系。杨尚昆主席的来访将会促进阿中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因此,我们殷切地期待着杨主席的来访。
德罗萨斯副外长对记者说,阿根廷政府十分重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杨尚昆主席是第一位访问阿根廷的中国国家元首。他的来访将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显示两国间的良好关系。
科尔顿老先生已72岁高龄,从1957年到1983年曾8次访问中国。他深情地回忆起当年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会见的情景。他说,杨主席的来访将进一步促进阿中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胡利奥先生是阿根廷知名银行家,多年来为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做了许多工作。他回忆说,在两国建交之前的1953年,阿根廷没有理睬当时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施加的经济封锁,开始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往来。
新华社蒙得维的亚5月16日电 乌拉圭外交部长埃克托尔·格罗斯在这里说,中国主席杨尚昆即将对乌拉圭的国事访问“意义十分重大”。
据此间今天报道,格罗斯15日说,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乌拉圭。这次访问有助于维持和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格罗斯外长还说,杨尚昆主席访乌期间,两国将签署加强文化和体育交流的协定。杨主席将于5月22日开始对乌拉圭进行访问。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5月17日电 (记者陆在宽)智利外长恩里克·席尔瓦16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智利人民对杨尚昆主席即将访问智利感到十分高兴。
席尔瓦外长强调说,智、中两国的双边往来由来已久,杨尚昆主席的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加强智、中两国的友谊纽带和拓宽友好合作的道路。
杨主席将于5月29日开始对智利进行国事访问。
本报巴西利亚5月17日电 记者兰才基报道:5月16日,巴西驻华大使罗伯托·阿布德努尔在巴西外交部举行的记者吹风会上指出,杨尚昆主席的来访是巴中两国关系史上的大事,对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虽然巴中两国建交时间不长,但双方关系发展快,层次高,有活力,令人十分满意。杨主席这次来访是两国关系发展良好的又一证明。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驻美大使谈中美关系
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会导致中美关系大倒退
希望美方从长远观点出发处理中美两国关系
新华社华盛顿5月17日电 洛杉矶消息:中国驻美国大使朱启桢16日晚指出,如果取消给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就将对中美经济和贸易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并“会导致两国总的关系大倒退”。
朱启桢在洛杉矶世界事务理事会发表讲话时说,中、美两国自1980年以来相互给予的最惠国待遇,大大促进了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取消给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将使美国与中国同样受到打击”。
他呼吁美国政府和国会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本着中美关系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采取明智的行动。
朱启桢大使说,在处于变化中的世界形势下,中国和美国有一切理由保持友好的而不是敌对的关系,进行磋商与合作而不是对抗。他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两国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而且也有助于世界和平和亚太地区的稳定。
朱启桢在讲话中认为,为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有三个关键因素值得两国认真考虑,即:恪守在两国发表的3个联合公报中规定的指导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增进两国间真正的相互理解;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处理中美关系,避免因短期考虑使两国关系大起大落。
他说,两国在发展关系的同时,可保留“不同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他指出,“对中国施加压力或实行制裁并不是处理我们两国间国与国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过去行不通,今天也决然行不通。
朱启桢说,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世界事务起重大作用的中国是孤立不了的。他指出,过去任何孤立中国的企图都没有奏效,任何新的这类企图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朱启桢大使希望中、美两国能克服两国关系中目前存在的暂时困难,使这种关系最终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我代表在经社理事会会议上指出
联合国人权机构不应侵犯成员国主权
本报联合国5月17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中国代表丁原洪大使今天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90年第一届常会上就人权问题发言时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应严格按照《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特别是《宪章》第2条有关规定进行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应是审议由于外国侵略、占领和种族主义所造成的大规模和粗暴侵犯人权问题,而不应把那些纯属一国内部事务的问题作为人权问题拿到人权会上来审议,把人权问题政治化,用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在谈到提高人权委员会工作效率问题时,丁原洪认为,“首先必须重申人权委员会的权限和工作性质”。他强调,“人权委员会不是,也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可以对成员国国内管辖事项发号施令的超越国家的机构。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力图把联合国人权机构的职能无限扩大、侵犯成员国主权的不良倾向。这只会把委员会的工作引入歧途,应当予以制止。”
丁原洪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是联合国处理人权事务的主要机构,中国政府重视该委员会的工作,一贯积极参与委员会旨在促进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各项活动。
丁原洪表示中国支持77国集团提出的有关扩大人权委员会成员的建议。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苏联领导人接见立陶宛加盟共和国总理
要立陶宛必须撤销或暂停实施恢复独立的法令
新华社莫斯科5月17日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17日接见了立陶宛加盟共和国总理普伦斯克涅。
据塔斯社报道,普伦斯克涅向两位领导人转交了立陶宛最高苏维埃非公开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报道说,这些文件虽然“向形势正常化的方向迈出了几步”,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没有得到解决,即没有废除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关于恢复立陶宛国独立’的法令”。
今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苏维埃通过宣布恢复独立的法令。3月15日苏联第3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宣布这一决定没有法律效力。4月19日苏联政府下令停止向立陶宛供应石油和减少天然气供应,对立陶宛进行经济制裁。近一个月以来立陶宛的燃料供应已陷入严重困难。据报道,苏联领导人今天接见普伦斯克涅时仍坚持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必须撤销,或至少暂停实施违反苏联宪法的“恢复独立的法令”和随后通过的有关文件,只有这样才能讨论双方关心的问题。
普伦斯克涅表示,她将向立陶宛最高苏维埃转告这些意见。
新华社莫斯科5月17日电 苏联检察院17日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共和国的检察院发出指示,要他们严密监督在这两个共和国内遵守苏联宪法和法律的情况,保护公民和劳动集体的权利。
拉脱维亚共和国和爱沙尼亚共和国的最高苏维埃最近先后通过了宣布独立的文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已发布命令,宣布这些文件无效。
苏联检察院建议这两个加盟共和国的检察院立即对国家机关和负责人旨在贯彻其共和国的独立法令所采取的非法行动和决定提出抗议,因为这两个共和国宣布独立是违背苏联宪法的。苏联检察院还宣布,检察机关将根据其具有的权力,坚决制止任何破坏苏联领土统一、民族权利平等以及公民享有的政治、社会和财产权的行动,并将同苏联其它护法机关协同行动以协助共和国的机构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采取加强法制的措施。
据苏联报刊报道,5月15日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数千名反对该共和国独立和拥护独立的人发生了冲突;同日数千名反对拉脱维亚独立的军人在里加市进行示威,100多个企业宣布罢工,支持苏联总统发布的命令。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公布调查报告指出
东欧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新华社联合国5月16日电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今天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1989年是战后东欧国家经济最不景气的一年,这些国家今年仍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有可能出现进一步经济衰退。
报告说,去年东欧国家的生产普遍下降或停滞不前,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0.5%;出口货物量下降2.5%,而进口货物量却增加1%。东欧国家的贸易总盈余已由70亿美元减至60亿美元。
该报告说,东欧国家政府今年的双重目标是改革经济体制和稳定陷入混乱的经济。
但近来这些国家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在近期内使经济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戈尔巴乔夫同穆巴拉克会谈
据新华社莫斯科5月15日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5日会见正在这里访问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时强调,为了阿拉伯人正义事业的成功,阿拉伯人自身必须团结一致、协同行动。他还希望阿拉伯人能理解苏联的友好作用。
戈尔巴乔夫同穆巴拉克在克里姆林宫首先进行了单独会谈,随后扩大了会谈参加者的范围。
据塔斯社报道,中东问题在两国总统会谈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当穆巴拉克提出苏联犹太人向以色列侵占的阿拉伯领土移民的问题时,戈尔巴乔夫表示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说他已委托有关部门仔细研究这个问题。
在欢迎穆巴拉克的宴会上戈尔巴乔夫说,怂恿苏联犹太人迁往以色列的人是以这些人的命运为儿戏,是不道德的和危险的。苏联把这看作是蓄意侵犯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是以色列极端主义集团执行“既成事实政策”的继续。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九十年代的埃苏关系
本报记者 林皎明
莫斯科为十八年来第一位来访的埃及总统铺垫红地毯,标志着埃苏两国关系度过以往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开始了九十年代的新时期。
穆巴拉克总统五月十五日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内容不仅涉及两国关系,而且包括中东形势和有关国际问题。会谈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苏联赞同埃及提出的中东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国际核查的倡议;重申苏联犹太人移民“不应损害别国,特别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支持巴勒斯坦以色列对话,从而导致通过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全面解决中东争端。埃及同意加强与苏联的合作关系,展开政治对话。  穆巴拉克总统此次莫斯科之行,是其一系列国事访问中的重要一环,着眼于九十年代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埃及认为,全球形势“正处在动荡转折时期”,“变化迅速、敏感”,“充满矛盾冲突和挑战”。他在这次访问中,着重提出苏联犹太人大量移居巴勒斯坦领土的问题,不仅代表了阿拉伯民族共同的关注和忧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把它与世界全局和苏美关系的变化联系起来。苏联和东欧事态的发展,苏美在中东的力量对比消长,使阿拉伯国家不得不全面考虑今后的战略态势。就其切身利益来说,在这种大气候下,中东争端的最终解决将面临哪些新问题,这是阿拉伯各国政治家反复思虑的大课题。有人分析认为,穆巴拉克这次访苏就是要亲眼看看苏联的变化,摸摸底,对形势做出自己的判断。
作为阿拉伯大国,埃及清醒地看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超级大国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在减弱,但苏联在中东地区毕竟还有相当影响,是势力的一方。苏联中东政策的基石,已从“战略均衡”转向“利益均衡”,服从其对美关系的大局。埃及认为,在强调阿拉伯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展开超级大国之间的平衡外交,寻求可以利用的间隙和时机,更有利于中东形势的稳定和埃及自身的发展。正如埃及舆论分析,埃苏关系将会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到六十年代”。穆巴拉克总统访苏时间短暂,却抽时间与同时在莫斯科的美国国务卿贝克会晤,恐怕不能简单看作是礼节性安排。
苏联近年来在一步步与埃及改善关系。一九八四年,两国重新互派大使。一九八七年,苏联同意延长埃及所欠军债的偿还期。两国经济贸易关系迅速恢复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苏联调整中东政策的重要内容。苏联基于埃及已回归阿盟,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已成为阿拉伯普遍接受的共同立场,以及埃及在中东和非洲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中东新态势,认识到打开与埃及的沟通渠道,已不局限于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且有益于苏联在这一广阔地区的利益。据此间阿拉伯专家分析,阿以争端的现实,已使莫斯科感到,“中东不再是苏联手中一张可以得分的王牌”。苏联和东欧事态的变化,使莫斯科领导人已无余力顾及中东。而受制于苏美关系的大局,苏联又允许大量犹太人出境,结果迁居到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给苏联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关系“蒙上阴影”。面对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加强与埃及的联系,被认为是扭转被动局面的一种努力,也会给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在警觉地观察九十年代的全球形势变化。埃苏关系也只能随变化而渐进。沙特《中东报》分析,两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观察期”,主要看苏联能否响应和满足埃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要求。
                  (本报开罗五月十七日电)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布什和科尔讨论德国统一问题
本报华盛顿5月17日电 记者张启昕报道:布什总统和西德总理科尔今天在白宫举行会谈,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以及在美苏首脑会晤时美国在此问题上所持的立场。  
他们在会谈后向记者发表讲话重申,统一后的德国将是北约的完全成员国。他们强调,在苏联需要对其安全得到合理保证的同时,西方必须表明德国的北约身份是不容谈判的。
迄今,苏联反对统一后的德国成为北约成员国,认为这将影响苏联的安全利益并破坏欧洲力量的平衡,而主张德国中立或同属华约和北约。
布什称,他在会见戈尔巴乔夫总统时将告诉苏联,统一后的德国必须有自由选择其安全联盟。他和科尔一致认为,德国统一后,二次大战中的四个战胜国——美、苏、英、法应结束它们对德国的权利和义务。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苏外长继续就军控问题会谈
本报华盛顿5月17日电 正在苏联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贝克今天上午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继续就常规武器、战略武器和化学武器问题进行会谈。
据报道,双方在会谈中具体讨论了削减欧洲常规武器问题,并在监督限制地下核试验和用于和平目的核爆炸方面以及在销毁化学武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北欧和非洲前线国家外长会议结束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电据瑞典通讯社报道,北欧国家和7个非洲前线国家外长会议14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结束。外长们在会上一致强调,必须坚持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实行经济制裁,直到它发生深刻变化为止。外长们认为,南非政府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对话是积极的,但是,举行消除种族隔离制度的谈判,还必须排除很多障碍。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纽约股市为何升温
孙毅
5月14日,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再一次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收盘时该价格指数达到2821.53点。在美国经济目前尚未摆脱低速增长的情况下,纽约股市突然出现的繁荣使人颇感意外。
近几个月来,美国官方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字曾为美国经济的前景罩上一层阴影,人们对纽约股市今后的走向似乎也噤若寒蝉。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为2.1%,虽然高于去年第四季度1.1%的水平,但由于目前美国国内利率仍显偏高,因此,导致经济低速增长的因素如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增长缓慢、商品销售市场疲软、制造业回升乏力等等并未消除;今年2、3月份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0.3%和0.6%,这是自1986年底以来首次出现的连续下降;1月份工厂收到的订货下降了5.5%,为过去15年来的最大的跌幅,2月份虽然回升了1.8%,但仍低于去年年底的水平。不少人认为,这种情况如持续下去,将难以实现布什政府预计的全年经济增长率2.6%的目标。经济增长不尽人意,通货膨胀的阴影依然存在。第一季度,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按年率计算为8.5%,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月20日提交国会的半年一次的货币政策报告中也预言,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上升,1990年上半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增长的速度将加快。这意味着,近期内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不会降低利率。
但是,“祸兮福所倚”。谁也没有料到,美国经济最近又出现了有利于股市上升的因素。最近美国商务部公布,生产价格指数4月份下降了0.2%,而华尔街在此之前的预测是将上升1.2%。这种出人意料地连续两个月下降开始使经纪人们确信,通货膨涨急剧上升的现象已有所缓解,这将为利率的降低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债券市场利率下降更加坚定了金融界对利率下降的信心。美国财政部5月10日拍卖了100亿美元的30年期债券,平均利率只有8.84%,这不仅是自去年5月份以来最低的,甚至低于不久前政府发行的10年期债券利率8.88%的水平。15日,美国总统布什已经开始同国会的领袖们就预算问题进行磋商。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那种搪塞推诿场面,但最近白宫方面一再重申要改善日益庞大的财政赤字的许诺,却使那些精明的股票经纪人窥见到个中的奥秘:为求得美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美国官方有可能降低利率。
可见,此一轮股市的繁荣,主要是得益于投资者对政府降低利率增强的信心所致。但是,股市这个“晴雨表”升温,是否会带来美国经济升温呢?恐怕目前谁也无法下这个结论。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朝鲜将交还美军士兵遗骨
朝鲜将向美国交还五具在朝鲜战争中死亡的美军士兵遗骨。朝鲜有关部门将于五月二十八日在板门店把这些美军士兵遗骨移交给美国方面。届时,美国将派一些国会议员接收这些美军士兵的遗骨。报道说,朝鲜决定交还美军士兵遗骨反映了朝鲜政府以人道主义精神解决朝鲜战争期间死亡的美军士兵遗骨的一贯立场。
观察家们注意到,朝鲜将直接把美军士兵遗骨交给美方,而不经过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美国十四日对朝鲜宣布归还在朝鲜战争中打死的五具美军遗骸一事表示欢迎,并称这一行动是个“积极步骤”。
                      (新华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美总统派特使去印巴调解争端
美国白宫十四日说,美国总统布什决定派遣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总统助理罗伯特·盖茨作为特使前往印度和巴基斯坦,调解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说,正在莫斯科参加美苏外长会谈的盖茨和其他几位高级官员,将于五月十九日前往印度和巴基斯坦,向两国领导人递交布什的信件,了解第一手情况,然后向总统汇报。
                  (新华社)


第5版(国际新闻)
专栏:

  安哥拉政府军同安盟部队激战
安哥拉政府军最近几个月来在安哥拉东南部地区同反政府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部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安盟领导人若纳斯·萨文比在安哥拉马温加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称,这次战斗是一九七六年以来安盟部队与政府军之间“最激烈的战斗”。
作为安盟主要据点的马温加是今年初被政府军攻克的。安盟前些时候宣布已经夺回了马温加,但是安哥拉政府说马温加仍在政府军控制之下。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