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应用卫星
从最近结束的航天技术与国民经济建设研讨会上获悉:我国三种型号的新一代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将在“八五”期间发射升空。届时我国应用卫星的品种将比80年代有大幅度增长,卫星提供信息的能力将有若干倍的提高。
据有关人士介绍,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应用卫星有:地球资源卫星、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和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地球资源卫星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同我国已发射的两颗国土普查卫星相比,新研制的资源卫星可对地球、土壤、耕地面积、矿产资源等进行长时间和周期性的观察。它拥有10个可见光和红外波段,是目前世界上高水平的卫星。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有24个转发器,工作寿命8年以上,和我国已发射升空的5颗实用通信卫星相比,具有容量大、寿命长的特点。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将进入地球静止轨道,能有效地覆盖我国及周围区域,星载多通道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能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云图和资料,及时反映我国及周围突发气象情况,将大大提高我国气象预报的能力。
          (4月30日《科技日报》王翰林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测“智商”不可滥
一所学校在给学生测好智商后,将数据公开了。于是乎,学生、家长和老师中立即沸沸扬扬:××是愚笨,××是聪敏,××是超常……一些学生变得趾高气扬,而另一些学生却感到自卑、消沉,学习成绩下降。
据了解,当前各地给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测智商已成了一种时髦。有的是科研单位为了搞某项科学研究;有的是学校为了进行教改实验;有的是教师想试一试“智商这玩意儿究竟灵不灵”;有的是家长为了“望子成龙”。于是,科研人员测,医务人员测,老师测,家长也测,形成一股测智商热。
毫无疑问,智力测验的产生是科学的一大进步。然而,正因为是科学,就必须有严格规定。若违反这些规定去滥测,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上海师大教育心理教研室主任洪德厚副教授认为,给学生测智商要对测量工具、测试人员及测试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搞科学研究,一般不应把测试结果告诉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更不得随意作解释。
洪德厚说,从另一方面讲,家长也不必为子女测出的智商偏低而烦恼。因为即使是严格的测试,其结果也会因受试者的动机、情绪等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而且一种测试量表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智力水平。
但愿诸位教师、家长和学生在测智商热中保持冷静的头脑。
       (5月5日《上海教育报》刘海虎文曹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古籍在海外
近几年来,向中国古籍“讨教”,成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少读者共同的追求。
首部英译《三字经》,去年10月由新加坡教育出版社向世界各地发行,并被该社选送参加当月底在西德法兰克福举行的国际书展。书刚问世,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儿童道德丛书之一》。
日本企业界人士从《四书》中获得现代管理的启迪。民主德国用德文翻译了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已经出版了数次,每一次出版都供不应求。
老子的《道德经》,在美国就有八家出版公司展开激烈竞争,最后被哈泼公司以13万美元买下了英译本版权。
在国外,研究《管子》与齐文化的学者日渐增多。日本在1987年出版了《管子研究》专著。日本还用计算机编成《中国、日本有关管子,论文文献总目录索引》。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已被译成日、英、法、俄、德等10多种文字,得到高度评价。
《易经》在西方更是流行。近年来《周易》研究在国外十分活跃,已经举行了两届国际易学大会。
中国的医学古籍,在海外备受欢迎。日本、朝鲜、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地区,以《伤寒论》等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中医体系。西德医学研究院,去年正式将中国古医籍列为“博士研究生必读参考书”。
              (4月22日《湖北日报》龙文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出国热”波及中学生
最近的迹象表明,“出国热”已逐渐波及到中学生。据上海市10所中学的统计,去年中学生中有近百人已出国。某重点中学去年8月至今,高三应届毕业生中已有124人回校办理了出国学历证明。
某重点中学两名应届毕业生,是学习尖子,本可以直升大学。然而他俩“不要直升”,情愿被分配到街道,理由是“以后出国方便些”。一位教导主任援引一位家长的话打比方说:“大学毕业后连买飞机票都没优待了!”于是乎,中学生家长支持儿女们考“托福”渐渐升温。某中学有2/3的高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进修英语。他们感到,如果进了大学校门,就要受到限制,还是早走为上策。“托福病”就这样流行起来。
“出国热”已在部分中学生中引起了一些思想混乱,社会和学校也对此表示了种种忧虑。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出国热”,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4月26日《解放日报》周健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埃及新出土维纳斯雕像
埃及文物考古队最近在埃及北部的玛丽纳古迹区发现一尊较完整的希腊爱和美神阿芙罗迪特雕像,即著名的罗马神话中爱神维纳斯大理石雕像,它比目前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内举世闻名的米罗的阿芙罗迪特雕像更完整。这尊雕像将以重要考古发现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载入史册。
这一雕像是在一座四壁完好的别墅内发现的。整个雕像高约一米,质地为白中透绿的大理石,雕工极为精美细腻。她同米罗爱神像一样,上身裸露,缠在下身的纱披巾轻盈欲飘。身躯也略向右倾斜。神像的左臂倚靠在一只刻有宙斯神像的坐凳上。
在米罗发现的爱神像被认为是希腊雕刻美学的顶峰。多少年来,学者们对雕像的作者及雕像残缺的双臂应是何种姿势作过无数推理猜测,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在阿拉曼发现的这尊爱和美神像令各国专家耳目一新。
目前,埃及考古学家正在继续寻找其右臂。
             (5月1日《光明日报》陈克勤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倡导标点符号的功臣
清末,在汉文中使用统一的标点符号的呼声日高。
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倡议采用10种标点符号,但反响甚微。1904年,商务印书馆在出版《英文汉诂》时,最早使用外国的标点符号。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翻译出版《域外小说集》,使用了多种新式标点符号。但全面系统引进标点符号的,是语言学家陈望道。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发表《标号与革新》一文,介绍国外通行的标点符号10种。同年5月起,上海出版的著名刊物《新青年》率先使用白话文体,同时使用新式标点。随后不到半年时间,全国四百多家报刊杂志“一涌而上”。
在此形势下,著名学者胡适、钱玄同等联名向当时的北洋政府建议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教育部遂于1920年2月训令全国,公布采用12种标点符号。
         (4月29日《羊城晚报》幸之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知识就是力量”考
谁最先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通常认为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实际上,我国东汉思想家王充(27—约97年)早已于公元一世纪提出了这个论点。他在《论衡》一书中写道:“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就是说,人若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知识就是力量。
王充在书中用许多实际生活的例子说明知识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他认为,世界上有许多力(力气)所不能及的事,要想解决,只有依靠知识。譬如说,过不了沟,就架桥;走不远,就使车马。有了知识,虽然力气不足,利用知识,就补足了。他把知识所形成的力量比喻为太阳照到黑暗处,认为如果将相的知识能像“日之照幽”,那么他就能克敌制胜,而什么样的文事治理也都不在话下了。
王充是培根之前一千五百多年的人,他那时实际上已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但在《辞海》中只说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见解,而对王充却只字未提,这似乎是一个遗憾。       (四月二十日《科技日报》傅钟鹏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美国有个“汉语村”
美国明尼苏达州拉威镇有个“汉语村”。它自1984年成立以来,每年暑假都有六七十名来自美国各地的青少年学生到此参加为期两周的汉语学习。在该村执教的都是从事研究汉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师生多数是美籍华裔,少数是美国人,他们在那里一起过着“中国式”的生活。
汉语村坐落在拉威镇森林湖畔“国际语言林”之中。村中建有八幢木屋,在最大一幢的木墙上书有三个斗大的汉字校名“森林湖”,其他木屋分别用汉字写着“北京”、“苏州”、“杭州”等中国地名。师生们的日常生活完全中国化——吃饭时用筷子夹中国菜,衣着则是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服装,讲的是结结巴巴的中国话,唱的是半洋半中的中国歌曲,流通的货币是中国通行的人民币。这里学习内容包括学讲中国话,学唱中国歌,练中国书画,下中国棋等。在学习期间,师生们还仿照中国人的习俗一起欢度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5月1日《华声报》刘薇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最早的女歌唱家
我国最早的女歌唱家是战国时期的韩娥。
战国时期,由于城市经济繁荣,音乐也有了发展。人们开始把音乐做为谋生的手段。
传说,韩国的艺人韩娥的艺术水平很高,他曾到齐国卖唱,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离去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有一次她唱一曲悲歌,老人、儿童听后,皆为之悲泣。三天以后,听者竟然哀恸得吃不下饭,于是便追她回来。韩娥高兴极了,又引吭高歌,唱一通快乐的歌曲,男女老少也随她的歌而手舞足蹈,并赠给她贵重的物品表示感谢。
           (4月28日《内蒙古日报》舒仲初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奥斯汀彗星凌晨3时最明亮
本世纪最大的彗星——“奥斯汀彗星”已出现在星际夜空。
奥斯汀彗星是去年12月由新西兰著名业余彗星探索专家罗德利·奥斯汀首先发现的。据测算,它是近来罕见的大彗星。奥斯汀彗星4月10日离太阳最近时,相距5200万公里。如果天气好,即使是白天,肉眼也能观察到。
当奥斯汀彗星接近太阳时,由于受到光压力和太阳风的煽动,气体和尘埃会从核表面刮跑,形成一条长尾。气体的尾巴与太阳成相反方向,一直延伸,而尘埃的尾巴则稍留在轨道后面。
据日本一家天文博物馆提供的意见,观测奥斯汀彗星的最好时间是4月下旬至5月下旬。彗星最明亮的时间是凌晨3时至3时半前后,届时朝东方的天空望去,便可看到本世纪最大的彗星了。
      (4月25日《世界科技译报》艾立平文 夏天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飞行表演中的悲剧
当今飞行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惊险,各种编队飞行中,两机前后左右相距仅十米,飞机速度大约在每小时八百至一千公里左右,飞行员要承受五至六倍的重力加速度的过载。世界上凡具备航空力量的国家,几乎都成立了特技飞行表演队,以示国威和军威。然而,悲剧与乐趣相随。世界上特技飞行表演事故时有发生。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自一九五三年成立以来,先后发生严重飞行事故十多次,损失飞机二十九架,死亡飞行员十九名。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八日,在离内华达首府六十四公里的内里斯空军基地进行翻筋斗表演时,四架T—38超音速双座喷气教练机相撞爆炸,飞机瞬间化为灰烬,飞行员全部罹难。美国海军航空兵“蓝天使”特技飞行表演队,自一九六四年成立以来,共发生八次严重飞行事故,损失十一架飞机、八名飞行员。
英国皇家空军的“红箭”特技飞行表演队,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在表演编队慢滚时,两架飞机在空中相撞,飞机顿时爆炸坠地,使在场的几万名观众目瞪口呆。
最惨痛的一次飞行表演事故发生在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这天意大利的“三色箭”特技飞行表演队的三架MB—339A喷气飞机,在联邦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表演时,空中相撞,造成八十四人死亡、五百余人受伤。
        (四月二十六日《中国航空航天报》吴振根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震惊世界的九大公害事件
一、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初,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有害气体和粉尘蓄积在大气中,引起几千人出现呼吸道症状,有60人死亡。
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在美国洛杉矶市,因汽车排出的尾气(碳氢化合物)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使许多居民眼红、喉痛、咳嗽,严重的造成死亡。
三、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9月在美国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等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粉尘,蓄积在深谷的大气中,造成当地居民约6000人患病,死亡17人。
四、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在英国伦敦,因天空蓄积酸雾进入人体呼吸道,造成2000余人死亡。
五、四日市气喘病。1955年,在日本四日市因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造成510人得喘息病,有36人死亡。
六、富山骨痛病。1955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地区,由于锌冶炼厂排出含有金属镉的废水,到1970年“骨痛病”患者达280人。
七、水俣病。在日本水俣湾沿岸,自1953年以来陆续发现一些怪病,至1959年才搞清,因工厂排放含汞的废水污染,造成居民有机汞中毒,据统计共发病180余人,死亡50人。
八、多氯联苯中毒事件。1968年日本一家食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过程中,由于多氯联苯残留在米糠油中,造成大范围的中毒事件,患者达1万余人,死亡16人。
九、甲基异氰酸盐毒气中毒事件。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市一家农药工厂,因毒气渗漏,造成20万人中毒。
          (4月26日《黑龙江日报》韩起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领先的“艺术”
(四月十七日《现代人报》方唐画)


返回顶部